国姓窃明 第342章

作者:浙东匹夫

方子翎如今还执掌着大明科学院,她便忍不住趁着暑假休沐的机会,跟夫君抱怨,说自从南京大学建校,至今半年多,一点反哺科学院的成绩都没看出来,反而还让很多项目停滞了。

朱树人便笑着安慰妻子:“这是正常的,刚投资的时候,哪有立刻见回报的,要是那么立竿见影,早就有无数逐利之徒去投资科教了。

就是因为一开始要赔本,不能马上见效,所以才需要朝廷高瞻远瞩,破除万难。反正我大明如今并无明显的边患,其他研究也可以缓口气,把基础打扎实。

我就没指望五年之内,办大学的科研进度能超过不办大学直接埋头干。我已经做好思想准备,五年之内纯亏,十年之内勉强止损扭亏。十五年二十年之后,才是纯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嘛。”

方子翎其实也知道这个道理,也就没有多在这一点上纠缠。但她很快又列举了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如今数学院的首席教授牛顿,教学反馈并不是很好,有很多学生反馈他讲课毫无条理逻辑,经常跳跃,天马行空。

跟着他学的学生,成绩反而比其他教授带的都差。牛顿班的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数学平均分,在全校垫底。

朱树人闻言后,不由一愣,倒是想起了历史上不少关于牛顿爱因斯坦之流不擅教书的段子。

这些天才说话很容易天马行空,他自己觉得自己已经听懂了,很多过程就略掉了,然后直接跳到后面。无论是牛顿在剑桥当卢卡斯数学教授,还是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时偶尔客串客座讲座,都是一个调门。

朱树人不由问道:“可是如今能教微积分的只有寥寥几人,你我也不过刚刚学懂,其他数学教授,难道能比牛顿教得更好?”

方子翎:“那倒不至于,但是大一新生还没学到微积分,今年上半年还在补充代数和几何的基础,下半年也才学到求导,明年快一点的话,下半年可能会学到微积分吧。

我们的很多教授,其实也是在边教边学。他们在欧洲时已经懂了代数几何基础,还有跟牛顿同门的,在欧洲时在巴罗教授门下学过求导,所以只要再恶补一下积分,就能教全部数学科目了。”

朱树人点点头:“那就减少牛顿的课时,让他专门教其他教授微积分,求导和代数几何基础就不用他给普通学生上课了,那是浪费人才。

如果教完微积分后没有其他能让他提起兴趣、值得教的,那就给他每个月一千两银子,让他爱干啥干啥,不用定期汇报了,他想到有成果要汇报的时候,自然会汇报的。

以后他的课时压缩到每月十节课,爱上不上。再每周开一次例行的教授心得交流会,其他时间完全自由安排。”

方子翎闻言微微有些吃惊,她知道夫君对牛教授很看重,但还是没想到到了这种程度。

这样算下来,牛顿每周也就最多一天半要忙教学工作,剩下来至少四天半都是自由支配的——如今的南京大学是每周工作六天的,主要是允许欧罗巴来的教职人员每周日休息,处理私人精神生活。但又不好不公平,所以大明本国的学者和学生也都公平地七日一休。

朱树人的安排很快推行了下去,以牛顿为契机,其他一些才华横溢但不擅教学的学者,也多多少少能根据学术成绩得到豁免,一时南京大学氛围更加轻松。

……

按照新的教学管理计划调整后,南京大学第二学期的科教工作继续顺利展开。因为还在投资赔本阶段,也没什么成果值得赘述的。

大明的其他内政方面,无非也是在一方面继续往北方各省推行废丁分籍改革,一方面继续垦荒拓边、在西南改土归流。

过程中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无非都是见招拆招的体力活。

时间转眼来到小康八年的初冬,朝廷也总算有一件值得大书一笔的边患需要处理了,那就是已经嘴炮谴责拖延了一年多的吕宋问题。

去年上半年、大明最终解决越南的时候,越南郑柞就曾在两广疯狂放出风声,试图转移仇恨值和矛盾,把西班牙殖民者拉下水。既然事情已经挑明,那一战肯定也是非打不可的。

此前没有立刻动手,一方面是去年郑成功的海军刚刚在灭越战争中打了两场大海战,多多少少还有些战损。

毕竟当时大明的主力舰队,虽然都在朱树人点拨的“重点装甲防护”思路下,靠内置钢板装甲舱护住了指挥舱和弹药舱,确保了主力舰怎么被炮击都沉不了。

但是这种重点装甲防护思路,并不能防止上层建筑在炮击中损坏。当时郑成功几乎是顶着一比五一比六的兵力劣势,全靠大舰巨炮一锤定音打赢的。打完后上层建筑打烂了太多,各层炮甲板设施也损失不小,还有大量的伤兵。

这些参加过海战血战的伤兵、老兵,那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所以也得到了朱树人的亲自关照,好生调养。

因为大明实在是缺乏有丰富现代海战炮战经验的将士了,此前多年的陆战灭国之战,好歹还能练出几十万百战之师。可炮舰之间对轰的作战,除了这次越南黎朝的灭国之战,原先根本就打不起来,毕竟大明此前的对手,压根儿就没有大规模的西洋购置舰队。

所以所有的伤兵,最后在伤势稍稍稳定住之后,都运回福州好生诊治。大明科学院在南京的附属医院,也第一次特地在外省设置了分院,就设置在了福州,把这些年的外伤医疗技术进步成果统统用上了。

包括同期英国人在用3%的稀硫酸消毒手术刀、2%的稀硫酸消毒包裹纱布再用苏打水中和,还有其他一些卫生措施,全部都在福州的“大明第二军医院”里得到了应用。

如今,经过了一年多的休息伤兵全部恢复、疗养到最佳状态。破损的战舰也都全部重新修好,炸膛和磨损的大炮全部换新。随着时间再次入冬,热带病和酷暑问题暂时缓解,郑成功的獠牙也就彻底露出来了。

朱树人为此亲自提前了一个多月,九月初就从南京南下,巡视了浙江沿海和福建北部,最后在十月初抵达福州视察军队,激励将士们的士气,并且接受郑成功的誓师。

随后舰队拔锚起航,郑成功亲自带着陈近南刘国轩等部将,率领战舰二百艘,运兵船三百艘、补给船若干。

全舰队共计拥有水兵、水手三万人,登陆战兵三万人,总数六万余,对吕宋发起远征。

舰队十月初八从福州启航,经过八天的航行,十六日在大员岛南部的赤嵌港略作休整,重新补给途中消耗的淡水和新鲜果蔬肉食。

然后再次南下,经过十五天航行,率先抵达西班牙军缺乏提防的林加延湾,郑成功分出刘国轩部在此领兵一万人登陆,建立起桥头堡,并分出若干轻快小型战船提供沿岸巡逻护航。

郑成功本人带领四万余人的主力继续沿着海岸南下,直扑马尼拉湾。

林加延城位于马尼拉湾北岸正北方大约二百四十里外,距离马尼拉城三百里,在林加延城北也有一处海湾,可以登陆,但不是深水锚地,不适合最大号战舰靠岸。

历史上,但凡是遇到菲律宾统治者缺乏统治基础、可以一击而灭的情况,那么进攻部队往往会选择直接在马尼拉湾登陆,

但如果统治者有一定的掌控力,可能会打成持久战,为了稳妥一点,在林加延先开辟滩头阵地就显得更加稳妥一些。反正登陆后再占领圈地两百多里,也不算太远太麻烦,这些地方本来就是要去控制的。

所以,历史上七年战争时,英国为了打击西班牙,就选择了派舰队直接登陆马尼拉,把西班牙舰队暴揍一顿。但最后战争结束签订条约,西班牙服软了,英国还是得把马尼拉还给西班牙。倒是后来二战时美日争夺菲律宾,图的是长期统治,就从林加延湾先稳扎稳打。

朱树人如今要的也是长治久安,不是跟英国人那样敲打一顿就走,也就在战前计划时劝郑成功持重。郑成功对朱树人是无条件信任的,摄政王说这样打比较稳,他就严格围绕着这个方案做详细计划。

而西班牙人果然也没料到郑成功会分兵先建立桥头堡,于是被明军顺利登陆站稳脚跟,还迎来了吕宋岛上不少此前被残害逃到山林里和乡下的汉人。

汉人农庄主纷纷拿出军粮补给朝廷大军,箪食壶浆喜迎王师。毕竟西班牙人此前挑动土著屠戮汉人,几十年里杀了三次,每次少则两三万,这种血海深仇,怎么可能不希望大明帮他们报仇。

尤其吕宋的汉人,大约三分之二都是福建人下南洋,还有三分之一是潮汕人下南洋。而此番来袭的郑成功也是福建人,跟这些人属于老乡,就更适合团结当地百姓了。

当然,有一说一,便于拉拢也仅限于在当地只占一小半人口的汉人,而占到七八成以上人口的南岛土著、昆仑奴、野人,那肯定是不欢迎大明军队的。

他们本就在西班牙殖民者的挑唆下,跟汉人有所仇杀,西班牙人也很擅长用一个土著民族去对付另一个,双方的矛盾早就难以解开。

郑成功了解了一下当地的情况后,倒也没指望那些土著能拉拢。

反正拉拢不了的话,能把占两三成的汉人拉拢过来就行了,其他有仇的土著族群用刀枪和大炮讲道理就行。

第五百一十二章 郑成功虎踞菲律宾

刘国轩在林加延建立桥头堡后,短短数日内便纠合起了周边近百里乡野的汉人百姓。

以汉人为主的乡镇村落纷纷派来代表为王师效劳,刘国轩初步统计,竟有纯种汉人百姓七千余人,混血两万余人。

主动捐献的军粮也达到了四千余石,还有朝廷王师拿出钱来购买的粮食、肉脯超过一万石,如此大军持久作战的军粮矛盾就能极大缓解,后方补给船队也不用催得太紧了。

刘国轩控制的桥头堡面积,也很快从林加延城,往西蔓延到整个安格诺半岛,往东攻占了西班牙人在林加延湾北口的军事要塞圣费尔南多堡,非常轻松地全歼了堡内守军,最后统计了一下,居然才两百多号火枪兵,和四门轻炮。

如此一来,整个林加延海湾的三面海岸,以及纵深地带,就全部被刘国轩拿下。正南面还往南延伸了近百里,距离马尼拉城只剩一百五十里距离了。

只是再往南走,需要翻越一些丘陵地带,要面临马尼拉湾北岸的山区。所以刘国轩也不急,直接在丘陵边缘重新扎了前进营地,以备郑成功主力那边一起并举。

……

郑成功主力那一侧,得知北线刘国轩登陆站稳脚跟很顺利,他也就大胆继续往南推进,试图直接在马尼拉湾附近建立第二个登陆场。

虽说等刘国轩从林加延湾陆路往南推也行,但毕竟会慢一些。而且吕宋这地方不比内地,其实土著的村落乡镇很分散,开发程度不高,这南下的一百五十里路,并不是处处有人烟,中间还是有一些原始雨林的。

所以真要论行军赶路的便利性,其实还是坐船比翻山方便得多。刘国轩那个据点更大的价值,只是给明军在吕宋岛上就地筹粮,让想要支持王师的汉人可以有机会出力,也第一时间寻找到朝廷的庇护。

这一考量也是完全有必要的,因为随着刘国轩建立登陆场,西班牙的菲律宾总督曼努埃尔·阿吉雷几乎立刻就做出了反应,加大了对岛上汉人无辜平民的屠戮劫掠,唯恐这些人成为内应。

而这也导致了岛上汉人更加疯狂地涌向明军建立的小片安全区,从林加延城到圣安东尼奥堡之间的乡镇,短短几天内就挤满了从其他远方逃难而来的汉人。

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汉人原本也不关心政治,逆来顺受,也没打算做大明子民,但如今也被彻底逼过来了。

郑成功了解到这个形势,更加坚定了尝试速战速决的决心。于是他在十一月初二,航行到马尼拉湾入口后,就果断突入海湾,发起了一次海上攻势。

郑成功最初的想法,也没打算打城堡攻坚战,他知道虽然大明如今有沃邦攻城法,其他老式西方棱堡要塞也可以攻破了,但沃邦攻城法毕竟需要好几个月时间的施工准备,数万大军渡海作战,这个粮草耗费就太大了。

而西班牙人一贯以海军力量为傲,如果可以先重创其舰队,彻底打掉他们战斗下去的信心,直接投降,那就事半功倍了。

可惜,郑成功想得很好,但是因为刘国轩的登陆已经警示了西班牙人。

西班牙在东南亚的舰队司令拉蒙德·普拉多中将选择了提前把主力舰队驶出马尼拉湾避战。只留下了曼努埃尔总督和弗朗西斯科·保拉少将率领陆军驻军死守马尼拉湾沿岸各处要害。

郑成功虽然轻车熟路地试图复刻他当年在大员岛“暗渡鹿耳门”的成功,在夜间让舰队突入马尼拉湾湾口。可是次日天明后,他在海湾内的空阔地带,一艘西班牙人的主力战舰都没找到。

等待郑成功的,只有马尼拉主城的棱堡炮台,以及湾口巴丹半岛和科雷吉多岛上的岸防炮要塞,外加几艘单桅纵帆的浅水臼炮船。

郑成功还是第一次遭遇欧洲人用浅水臼炮船进行海战,因为此前攻打荷兰人侵占的大员岛时,荷兰人并没有这样的战船。郑成功刚开始一时大意,差点遭了暗算。

说起这种装臼炮的单桅小型战船,其实后世玩过《帝国全面战争》的玩家都不陌生,在17世纪后期,西方海军强国都已经有了。

这种船只装2到4门大仰角的重型臼炮,所以不用考虑横摇后坐力,也不在乎炮击精度,发射的炮弹也就能比平射舰炮重数倍,开一炮船体能上下摇晃好久。

开炮后能不能打中完全看运气,但有效射程可以到八百步甚至两里,比平射舰炮远得多,在《帝国全面战争》游戏里,重型战舰被蒙到几炮都会很危险。

这类船后来到了19世纪蒸汽战舰时代,摇身一变用上蒸汽机动力,就成了晚清一度忽悠得李鸿章花钱购买的“蚊子船”,以小船抗大仰角重炮闻名。

西班牙人之所以在马尼拉有准备浅水重炮舰,也是因为他们把马尼拉看得太重要,这里是他们接受美洲白银、进口大明货物的唯一口岸,经过近百年的殖民建设,他们在马尼拉有自己的战舰造船厂,可以就地建造炮舰,也就能供给这种船型。

相比之下,此前荷兰人在大员岛,建设力度就不够大,荷兰人只是把大员岛当成一个贸易基地,当地没有船厂能自产军舰,军舰都是在荷兰本国造好后开到远东的。既然如此,单桅臼炮船这种小船难以远涉重洋远航,也就没法出现在远东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西班牙殖民者在菲律宾种田百年的积淀,还是不容小觑的,远比大员的荷兰人难打数倍。

郑成功一开始没注意,把提防重点放在马尼拉城的岸防炮台上,结果被那些单桅臼炮船白白偷点了好多轮,直到一艘运兵船被直接命中,并且炸穿船底进水,郑成功才又惊又怒,充分认识了这些小不点的威胁。

好在事情也不算晚,郑成功调转火力后,哪怕这些小炮船依然在放肆开火,但毕竟精度太差,郑成功的快速护卫舰逼上去,在短短半个时辰的炮战中就击沉了七八条单桅臼炮船。

而明军只有一条32炮风帆护卫舰被臼炮击中,被炸穿了甲板和一侧船舷,进水倾斜。

可惜,西班牙人残存的单桅臼炮船也立刻利用了自身吃水很浅的优势,后退规避到了马尼拉和巴丹半岛岸防炮台的掩护射程内。

明军战舰忌惮岸防要塞炮的威胁,加上吃水问题无法靠得太近会搁浅,只好暂时作罢。

……

第一天的海战拉扯之后,郑成功也发现,要直接登陆马尼拉城,容易被单桅臼炮船队偷伤害,还要提防各个方向的攻击。

虽说马尼拉湾的面积,可比当年的大员安平湾大得多,海湾纵深足有五十里,两岸的炮台都没法够到海湾中间的海域。

但是,一直被围在中间,郑成功也要担心夜间被敌人小型炮舰逼近偷袭,还要担心躲避到外海的西班牙主力舰队随时回来偷袭。郑成功决定还是不要分散兵力,逐步进攻各个击破比较好。

于是明军暂时撤出马尼拉湾东侧半部海域,集中夹攻作为海湾外侧屏障的巴丹半岛和科雷吉多岛。

明军舰队收缩了阵地后,在巴丹半岛西岸重新建立滩头阵地,扎营把攻城炮运到岸上。经过几天的短暂准备,差不多就可以强攻了。

期间西班牙人倒也有尝试派出小规模敢死队,趁夜摸黑来偷袭明军攻城炮兵营地,但都被巡夜的明军痛击歼灭了。

与此同时,刘国轩的部队,也打通了北部一百余里的陆上通道,把从林加延湾到巴丹半岛的占领区连成一片。占领区内聚拢的逃亡汉人也越来越多,虽然带来了些粮食,却因为这些汉人百姓同样要吃饭,一时口粮有些紧张起来。

郑成功就吩咐部队分兵去找当地跟汉人有矛盾的土著征粮,让汉人百姓带路。凡是敢于反抗的,那就直接杀光——当然,郑成功严格交代了,只允许从那些此前“协助西班牙人杀汉人”的有仇的土著部族开始下手。

安排完持久战的军需问题后,郑成功向刘国轩打听,西班牙人的兵力构成。

刘国轩已经上岸多日,也从本地汉人那里打听到了翔实情报,就一五一十告知:“这些佛郎机人往年常年有两千余人至三千五百人的驻军在马尼拉,此地已经被他们经营百年,非常重视。

前些年这些佛郎机人屠戮我汉人子民后,唯恐大明报复,屡次请求本国增兵,此后每年增兵一千五百左右,至今已增了两轮了。如今马尼拉和巴丹半岛、科雷吉多岛三处要塞,共计有佛郎机真夷六千五百人,关键是还纠集了仇视汉人的土著兵数万。

当地土著懒惰,屡屡仇视福建、潮汕来的汉人比他们勤恳,善于聚敛家财,他们便心生歹意,每每劫掠汉人。佛郎机人深知其中民情,多年来利用土人的懒惰贪财,挑唆他们对付汉人,其中一些部族,就是靠搜刮勒索汉人致富,成了佛郎机的统治帮凶,根本不可能争取。”

郑成功闻言,脸色冷厉:“那还有什么好争取的,敢跟佛郎机人一起对付我汉人的,杀尽便是!听说土人多分属不同部族,少有往来,我们盯着几个部族灭,也不至于得罪所有人。

假以时日,其他部族自然不敢胡乱仇恨。六千五百真夷,数万土人,不足为惧!”

郑成功很清楚,西班牙人不可能跟所有的土著关系都很好,他们只是需要一些打手部族,够他们压制住汉人就行。因为西班牙人不是来做慈善的,他们可不会好心到抢擅长经商的汉人、却善待土著,土著同样是西班牙人的剥削压榨对象。

其实同一时期,欧洲殖民者在西非搞奴隶贸易也是一样的,他们会拉拢一些黑人土著部族当打手抓俘虏,然后问他们低价买俘虏,就省得白人亲自去抓了。西班牙人拉拢的菲律宾土著,就相当于“帮着抓其他黑人当奴隶”的打手部落。

干掉他们,完全不用担心陷入全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反而是替天行道吊民伐罪了。

……

十一月上旬剩下这几天,郑成功便在巴丹半岛登陆场做好了攻城部署。明军因地制宜稍稍挖了一些外围的火炮掩体坑道,但并没有挖得离炮台太近。

毕竟明军此番的攻城火炮都是从海路运来的,而海路最适合运输重型装备,所以携带的攻城臼炮吨位肯定比李定国打缅甸阿瓦城时重型得多——李定国当时是要翻越皎山陆路运炮的,所以只能用骑兵炮。

有了重型攻城臼炮,跟守方的要塞炮射程差距不大,所需挖的沃邦攻城法交通壕也就能省掉很多长度。稍稍挖了一两百步,就够臼炮射程了。

明军很快不遗余力地使用重型开花弹猛轰,西班牙守军也不甘示弱,用要塞岸防炮反击。可惜平直的岸防炮弹道大多打在了沃邦攻城壕的背侧斜面上,根本没什么效果。

明军把安防要塞的护墙轰出一个缺口后,就驱赶大量的土著俘虏上前,负责担土填壕。胆敢不上前者,就立刻在背后用排枪击毙——

而这些土著,当然都是被汉人指认的给西班牙人当走狗的部落的人,完全是报应。明军抓了他们后,倒也不急着屠部落,正好给他们一个机会将功赎罪废物利用。

西班牙人看着蜂拥上来破坏护城壕的土著,也只能疯狂开枪开炮还击,明军又在后面射程外拿火枪督促,一时阵地上死者枕藉。

最后,经过数日的破坏,巴丹要塞外面的护城壕几乎被土石和尸体填平,足足用了数千戴罪土著炮灰,明军硬生生趟出一条进攻坦途来,然后主力部队才在火力准备下一拥而上,冲上棱堡护墙跟西班牙军对射、拼刺刀肉搏。

连番血战厮杀,最终巴丹安防要塞内的两千西班牙守军,和五千余人的土著守军,全部被明军歼灭。

西班牙人在战死了六百多人后,剩下一千四百人里又有数百人受伤,居然就直接很没骨气地投降了。

土著军队则是被西班牙人作为炮灰使用的,经常顶在最前面危险的位置,所以伤亡更多一些,足足伤亡了两三千人,其他都被明军俘虏。

明军也不养闲人,直接给这些俘虏缴械了,发给一些扁担和沙包,让他们在后续战役中打先锋破坏城防设施。

然后明军又故技重施,花了不到半个月拿下科雷吉多岛。岛上约有西班牙士兵八百人,土著兵两千余人,同样被明军歼灭,残部崩溃投降。

前后一个月时间扫除全部外围障碍后,至此从林加延湾南岸到巴丹半岛,这一线以西的土地全部被大明占领,连成一片。也可以说马尼拉以西的吕宋岛土地,基本上都落入大明之手。

十二月上旬,郑成功略作休整,从中旬开始,终于推进到马尼拉城外,开始最后的攻坚准备。

西班牙人在吕宋的全部驻军不过六千五百人,两处重要地区被占领,还有其他一些外围城池丢失,马尼拉城内的西班牙白人士兵,也只剩三千七百人了。

曼努埃尔·阿吉雷总督无奈,只能孤注一掷,集中所有的单桅臼炮船,准备依托马尼拉城死守。

上一篇:影帝他不想当太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