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得加钱 第509章

作者:傲骨铁心

“不错,要翻案!”

贾六点头,如果不是栓柱提醒,他是不会想到吃回锅饭的,因为这些档案在乾隆前往泰陵“滴血验亲”后,已经被刻意封存。

原本以为这些档案再也不会有重见天日的一天,可是形势发展太快,迫使他不得不重新启动对当年旧案的重新调查。

真的,他现在压力很大。

内务府大臣金简通过秘密渠道发来绝密电报,说安亲王色痕图曾秘密前往宗人府调取睿亲王档案,之后更是将睿亲王已经“认祖归宗”的相关材料全部提走。

也就是理论上,贾六作为豫亲王多铎后人,作为睿亲王爵位继承者,他的户口和身份证却被人注销了。

堂堂大将军王,成了一个没有国籍,甚至连护照都没有的编外人士。

与此同时,原拟授给贾六他爹贾大全的多罗贝勒爵位也被程序性中止,对外说法是待睿亲王凯旋归来依功加赠。

具体原因,只有当事人心中有数了。

结合前段时间纪副主任提出的王爷可能暴露了的猜测,贾六不得不加快篡位夺权的步伐。

为了确保篡位过程的顺利,或者说减少最小的阻力,深思熟虑之后,贾六采纳栓柱建议,即以八旗的矛去戳八旗的盾。

大白话,八旗造大清的反。

怎么才能让八旗造反呢,栓柱给出可行性建议,就是重启乾隆身世调查。

于是乎,有了反动诗歌《无向湖广浪死歌》,有了被尘封已久的档案再次问世。

“真相是不能被有心之人掩盖滴!”

过去的档案见过的人不少,这次重新拿出来说事杀伤力不会太大,因此在栓柱方案前提之上,贾六给出新的线索。

保柱迫不及待问:“阁下,什么线索?”

丁副主任也是一脸好奇。

“你们还记得老四鬼子滴血验亲时,我曾经让人去浙江海宁盗了陈阁老墓么。”

贾六点起一根烟卷,深深吸了一口。

时隔两年多,陈家人一直在苦寻的陈阁老遗骸,实际早被大清睿亲王命人烧了。

为什么要烧,因为毁尸灭迹。

为什么要毁尸灭迹,因为绝不能让真相被人挖出。

“下官明白了,民间流传老四鬼子是陈阁老私生子,而老四鬼子去泰陵滴血验亲时,陈阁老的坟却被人盗了,遗骸至今不知下落,那么是不是说……”

从事刑侦工作十多年的丁副主任顺着思路一直往下推,最终深吸一口气:“吆西!”

“如果老四鬼子这个皇帝根本不是满洲人,那就可以理解他登基后的所做的一系列事情了,包括今天让王爷为大将军王,又默许王爷强征宗室子弟出征……”

保柱的脑子也转过来了。

皇帝是汉人,八旗将士还在湖广卖什么命!

赶紧杀回京师清君侧,剿灭乱党,正本清源,匡扶社稷的好。

丁副主任道:“如果舆论起来,下官以为就当有组织,有引导性的煽动八旗官兵打回京师了。”

“今后,要有指导性的宣传两个大清,一个是汉人的大清,一个是满人的大清。”

贾六指了指自己的鼻子,“我是满人,所以我代表的才是真大清,乾隆和他的同党代表的是假大清,这一点不能搞错。”

“嗻!”

丁副主任和保大队长同时应命,二人于宣传方面不擅长,但架不住行辕有以从前“贾办”班底组建的特殊部门,他们只需将王爷指示精神贯彻下去就行。

“不过,”

丁副主任临走时面有豫色,“这样一来,王爷您可真成满洲人了。”

保柱一拍脑袋:“对啊,万一老四鬼子狠起来真说自己是汉人,领着天下汉人打王爷,王爷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么?”

第786章 王爷,您全家被端了

保柱提出的问题不是问题。

因为,乾隆不可能跟六子妹夫一样,连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及道德底线都不要的。

对此,贾六本人是深信不疑的。

一信乾隆要脸;

二信自己不要脸。

“老四鬼子真敢自称是汉人,不是王爷不答应,而是富中堂和安亲王不答应!”

职业官僚出身的丁副主任相比职业士兵出身的保柱,明显具有更多一些的政治智慧。

丁副主任认为,不管京中是否发生变化,王爷过去的朋友和敌人又是否穿一条裤衩,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促使王爷的朋友和敌人坐在一起的关键只有一点。

那就是满洲的根本利益!

所以,除非乾隆能奇迹般的上演宫廷政变,一举端掉富、色同盟,重新掌控包括京师在内的北方局面,否则,他就不可能自认什么汉人。

因为,富、色二党是目前最坚定的满洲同盟党。

维护满洲利益的需求和坚定,远胜披了层满洲皮的王爷。

乾隆敢称汉人,两位大佬绝对第一时间勒死他,然后合拥太子登基。

目前基于可能性猜测,也就是基于王爷暴露了的最坏情况推理——京师形成了一个反对王爷的小集团。

那么,想要破解这个小集团,并从中获取最大利益,王爷就必须以谣制谣。

你们说我是假冒满洲人,那我就说你们的皇上是汉人。

好处有二。

一是通过重启老四鬼子身世调查分裂京中的反动小集团,哪怕分裂不了,也会让这个小集团内部变得不稳,人心不齐。

团结就是力量。

不团结,就等着被分而治之。

二是掌握八旗外围,即通过大量不明真相的八旗群众反推老四鬼子这个名义上的八旗共主。

进而将富、色二党打成谋逆集团,大清上下人人共诛之。

也为大将军王的清君侧行动套上正义光环,扫平一切律法上的障碍。

“真到了兵临京师那一天,你们不要急着拥我进紫禁城,事先找几个御史文官到城门请我先去祭拜一下孝陵,切记!”

贾六喝了口茶,吐出几片茶叶。

觉得味道太淡,又撅着打着红蓝补钉的屁股,从不舍得喝的茶包里捏了几片丢进去。

对于仪式感,他向来注重。

这个孝陵可不是南京的朱元璋墓,而是大清入关始皇帝世祖顺治爷的坟。

由于技术条件和时间不具备,孝陵目前保存完好。

礼部尚书奎尼曾经提出对孝陵进行考古,因为奎大人怀疑孝陵地宫中埋葬的不是世祖爷真身。

原因是传闻世祖爷在五台山出家了。

对此,贾六给出的批语是——“知道了。”

确定了事情走向的基本脉落,贾六做了两点相关指示。

第一点就是丁副主任提出的引导。

即组织人员大面积造谣,并推动湖广前线八旗官兵的反战之心,进而引导他们向罪恶打响正义的枪声。

要求是可控。

工作主要在不属于王爷嫡系的中央军内部开展。

多达二十个团的中央军是贾六心头大患,一日不消灭这支大清最后的武装力量,他一日都难以安心入睡。

“必要时候,做掉钮伦保,还有我老表。”

说到老表时,贾六脸上还是露出了一丝痛心之状。

不管怎么说,都是自家亲戚。

他姓贾也好,姓爱也好,乌尔希巴兰都是他亲戚啊。

但为了国家的将来,也只能大义灭亲了。

第二点是要将缉捕逃兵法向全国铺开。

这和第一点似乎有点冲突。

丁副主任不是太理解,这边都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引导八旗官兵打回老家去了,怎的王爷还要大肆捕拿逃兵呢。

不应该是鼓励逃跑现象么。

逃跑的人越多,思乡的人才越多;思乡的人越多,反对乾隆的人才越多;反对乾隆的人越多,支持王爷拨乱反正的人才越多啊。

贾六摇了摇头,很有深意道:“这是八旗内乱,不是本王造反。记住,不管什么时候,本王都只能代表正义的一方,代表多数人,而不是代表邪恶与少数。”

“如果八旗内乱,一致要求打回京师,王爷便是顺水推舟,放眼北方无人可当王爷一击……是时候为王爷准备皇袍了。”

丁副主任眼中满是期盼且激动的目光,但还是没明白都要北伐皇袍加身了,您搁这还抓什么逃兵啊。

贾六没有解释,而是神情凝重转身看向身后的巨幅地图。

地图上赫然有27处打叉所在。

分别是江宁、西安、太原、德州、杭州、福州、开封、成都……

其中一处又被加了圈,却是荆州。

根据八旗军队编制显示,目前为止,除京师、荆州以外,大清在全国各地有26处满城,共驻有八旗官兵55000人。

这些地方分设将军、副都统、城守尉负责。

“关内八旗共有三条防线,第一条由德州经开封至西安和杭州的黄河、运河驻防线;第二条是由江宁经荆州至成都的长江驻防线;第三条是由杭州经福州至广州的东南沿海驻防线。”

贾六指出,夺取京师容易,但如何拔掉这26处满城不容易。

所以,他需要借助缉捕逃兵法一一渗透这26座满城,只有完全掌控这些满城及驻防八旗后,他才能安心的在紫禁城睡觉。

除26座满城外,关外还有近四万人的驻防八旗兵,由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分别指挥。

不过只要完全控制关内,关外的八旗军对关内是形成不了威胁的。

毕竟,今日之大清,不是昨日之大明。

成都和西安的满城规模较大,成都那边目前好解决,因为四川全省完全是共进之天下。

西安这边也好办,陕甘总督勒尔谨和陕西巡抚毕沅是互助会的人,让他们消灭满城不可能,但让他们把满城内忠于乾隆的将领换成忠于睿亲王的人,几乎没有难度。

德州满城的驻防八旗兵大多损失在清水教乱,山东巡抚国泰和提督惟一又是和贾六烧黄纸的好兄弟,搞定德州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除南方以外,目前北方能够对贾六构成威胁的满城主要是两座,一是太原满城,二是开封满城。

二者都在京畿外围,若有异动,是能影响局面的。

所以,贾六需要缉捕逃兵法在各地完全铺开,借助缉捕逃兵这一理由,削弱这些满城的力量。

手段其实就是效仿他名义上的老祖宗多尔衮。

当年受逃人法影响最大的并不是地方,而是汉军八旗。

因为,大量逃人都被汉军八旗给收容了。

这些逃人壮大了汉军八旗的力量,自是引得清廷不安。

结果就是三顺王之一的耿家被吓得畏罪自杀,其余汉军八旗再也不敢私藏逃人。

贾六的意思很简单,八旗内乱归内乱,整顿归整顿。

但这些阴谋式的手段终究是上不得台面,也起不到最终决定性作用的。

因此,枪杆子建设一刻不容拖延。

稍作休息之后,贾六准备前往校阅新组建的湖北陆军第一镇。

该镇统制是他的心腹张大彪。

正要出发时,一道八百里加急密递呈了上来。

陪同前往校阅官兵的纪副主任赶紧根据制度拆阅,看后面色大变,失声对正在披甲的大将军王道:“王爷,坏了,您全家被一锅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