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得加钱 第302章

作者:傲骨铁心

贾六有点不高兴。

要不是老富的老婆太老,高低给对方整两句骚话。

“六子,你知道先帝当年是怎么死的么?”

老富随手拿起桌上的一杆烟枪,这杆烟枪大有来头,乃是当年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用过的,由于年代久远,看着都包浆了。

将上等的黄山烟丝捏了一小搓放进烟袋中后,老富便要摸火折子,对面的六子贤弟却将油灯递了过来:“大哥,我来!”

给老富点烟的时候,贾六这才注意到老富的右手竟然缠着纱布,这让他的眉头不由自主的跳了几下。

烟点上后,老富“叭叭”抽了两口,露出满足的神情,之后给出的先帝死因非常科学,就是死于丹毒。

所谓丹毒便是刚刚被他拍碎的那颗所谓仙丹。

“我查过老档,先帝生前特别好服道士炼制的丹药,去世前十二天,圆明园总管太监陈久卿同首领太监王守贵一同传话,说要用牛舌头黑铅二百斤……这些黑铅便是用来炼丹的,结果入了园子不过十天,先帝突然病倒去世,你说这丹能不能吃?”

老富又抽了口烟,放下烟枪一脸语重心长,“六子,你还年轻,有些事别听人家说就当个宝,也别以为这东西是先帝的陪葬品就以为是甚么灵丹妙药,实际毒着呢,不是什么好东西。”

“原来如此,”

贾六不迭点头,心里则想正因为不是好东西,小弟我才巴巴孝敬您老的。

真是好东西,我自个没有嘴不会吃么?

“不过你有好东西能想着老哥哥,老哥哥我还是很高兴的。”

老富这话让贾六顿了一下,心中生出些许愧疚,大概几秒,恢复如初。

“地宫的事都办妥了?”

“办妥了。”

贾六别的不保证,反正老四鬼子的血肯定是能融进他太爷爷身子的,因为之前做过几次试验。

为了试验结果百分百准确,除了人以外,试验还用鸡一只、狗两条。

“如果不是为了大清的稳定,不让八旗就此分裂,我是断然不同意亵渎先帝的!”

老富轻叹一声,几秒过后同样恢复如初,话锋猛的一转:“那五百块金砖你打算怎么弄?”

贾六幽幽看着老富。

“我是礼部尚书,先帝地宫中有什么东西,你说我知不知道?”

老富的解释非常合理。

接下来双方开始讨价还价,最终贾六在原计划给老富十块金砖,二十块机动的基础上,又多加了二十块给他。

也就是五十块,占总金砖数的十分之一。

“就这样吧,回头地宫中的书籍字画什么的,你随便捡些给我,这是当初随葬品清单,你拿回去看看。”

老富从抽屉中拿出一本白色封面的册子扔在贾六面前,书名叫《万万年之后随梓宫的东西》。

就给本书,什么也没说。

但讹人的意思非常明显。

“……”

贾六后悔当初不应该对老富提泰陵地宫事的,这下好了,老家伙啥事也没干,坐着就分钱,倒叫他忙前忙后累的死。

要依着从前性子,明天一早就带兵抄老富的家,现在,只能闷声不吭。

老富换了个话题:“舒赫德怎么死了?”

“舒大人的座船日久失修,不知怎的就进了水,舒大人年事又高,叫冰水一泡,我已竭力抢救,可大学士他,唉……”

对于舒大学士的死,贾六表示遗憾。

毕竟,这位是帝国重臣。

老富抽了口烟却问:“这件事不是你干的吧?”

“大哥是知道我为人的!”

贾六的反应如同被人用针刺了一下,表情变得亢奋。

老富吐出烟圈:“那就是你干的了。”

“……”

贾六身子一泄,不想同对自己有偏见的老富争吵,反正清者自清,白者自白。

历史由时间检验,争议由后人解决。

“死就死了吧,回头给他上个好谥号便是。”

老富其实一点也不在意舒赫德是怎么死的,因为舒赫德是乾隆的死忠,真要活着以此人的资历地位,对他老富这个领班军机大臣也不是什么好事。

又问及乾隆密调的另一路绥远兵情况。

贾六坦言已将阿忠保扣押,现绥远兵已经秘密开往易州。

“阿忠保在绥远都统任上贪赃柱法,横征暴敛,克扣旗饷,还派人勒索蒙古诸部……”

贾六希望军机处能够组织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对阿忠保进行全面调查,并请老富对绥远八旗转编一事予以落实。

老富自是不会不同意,复问乾隆女婿扎兰泰那边什么情况。

贾六实话实说,扎兰泰不肯听从自己指挥,非要带兵进京,因此他打算武力解决,但现在需要乾隆一道手谕好让扎兰泰听话去泰陵钻进他部署好的口袋。

“这道手谕我天亮之后就进宫让皇上写。”

做了几天领班军机大臣的老富如今办事非常干脆利落,同时当着六子贤弟的面舒展了下纱布裹着的右手。

“皇上有些想法也属正常,大哥同皇上好好说便行,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动手。”

贾六不怀疑老富的手段,只要乾隆下手谕,扎兰泰这个女婿也只能乖乖听令前往泰陵。

就是担心老四鬼子时不时的叫老富骑在身上殴打,万一哪天撑不住的话,叫他如何对得起大清的历祖历宗。

不管怎么说,他也是爱新觉罗家的女婿啊。

又商议了另几件事后,贾六起身告辞,趁着夜色悄悄回到崇文门。

刚到地方还没来得及喝口热茶,杨植就屁颠屁颠的跑了过来,一脸的兴奋:“少爷生了,少爷生了!”

“我他妈早升了!”

贾六那个火啊,没见他穿着二品顶戴插着双眼花翎么。

“不是,是那个生了!”

杨植高兴的语无伦次,一急将后面跟着跑来的刘新平拽过来:“快给少爷报喜啊!”

刘新平就是当初汉军正蓝旗都统衙门拨给贾家的两个家生子,一直留在景陵伺候二少奶奶。

一见这小子,贾六顿时“咯噔”一下,一个箭步上前握住对方的肩膀:“是不是少奶奶生了!”

刘新平喜道:“是,少奶奶生了,是个白胖小子,八斤六两呢,少爷!”

说完,却见少爷如遭雷击,整个人愣在那,尔后竟是一屁股坐在地上,一声不吭。

半响,才见少爷起身,屁股一拍,手一挥乐呵呵道:“传下去,我有儿子了,护军上下一人发十两喜钱!”

第475章 没钱可以借

媛媛给自己生了儿子,贾六是真高兴,这意味他与已成集团规模的兴汉军之间的联系将变得更加紧密,也便于将来合流。

心情,那真叫一个高兴。

比陪着如秀生文静时还高兴,倒不是甚么重男轻女,而是他鬼子六必须有男性继承人,否则将来打下天大的基业也会随他的死化为乌有。

这可是涉及到国家能否走上正轨的大事。

中国人,可是骨子里认男不认女。

前脚给老太爷迁了坟,后脚贾家第五代降生,这说明什么?

说明老太爷打心眼里认可了他这个龟孙子,老太也夸他事办的不错!

这真是双喜临门啊!

由于自己现在抽不开身,贾六只能让栓柱代表自己赶紧去景陵探望媛媛娘儿俩,并将一枝玉如意递给栓柱让他带给媛媛。

玉如意一共有两枝,是当初泸州宋知府孝敬的,不过有一枝被贾六赐给了杨遇春。

小春子肯定跟栓柱说过玉如意的事,因此见少爷将另一枝玉如意拿出来,栓柱的心立时定了。

接下玉如意后,栓柱考虑的比较周到,询问是不是先给老爷报个喜再去景陵。

按理添孙子的事肯定要告诉大全这个爷爷,让他老人家欢喜欢喜,只是贾六担心大全一激动一咋呼,如秀肯定也会知道。

虽然如秀不是那种吃醋撒泼的女人,但自家丈夫瞒着她偷偷纳了个小妾,这小妾还给丈夫生了个儿子,如秀心里肯定不好受。

自古清官难断家务事,饶是贾六也不敢这当口跟如秀说这事,便息了给大全报喜的念头,让栓柱先去景陵探望媛媛娘儿俩。寻思等局面稳定后,再将这件事告诉如秀和大全。

栓柱要走时不忘问一声小少爷叫什么名字,是按贾家的班辈起还是什么的。

要按班辈起,“隆宗汉祖,大阿庆有”,贾六的儿子就是庆字辈,他自个则是阿字辈。

问题是当年贾大全就没给儿子按班辈起,而是请人给儿子起了个东阁的名字。

所以贾六也不打算按班辈起,告诉栓柱小少爷的大名就叫克清。

栓柱点了点头,这名字听起来犯忌讳,可除了自家人没外人知道,等有人知道,少爷怕早就将爱新觉罗赶出八旗了,因此对这名字没意见。

可以肯定小春子一定赞同这名字,因为小春子跟他说过他的梦想就是跟着少爷推翻满清,驱逐鞑虏,再造中华。

又问小名是什么。

“小名?”

贾六怔了下,他还真没想过儿子的小名叫什么。

栓柱见状来了精神,提议:“少爷既然给小少爷赐了玉如意,不如小少爷叫宝玉或如意吧?”

这两个小名差点没让贾六暴起给栓柱一脚,只因这两个小名都很晦气。

宝玉不说了,人尽皆知。

如意呢,那比宝玉还惨,尤其是他娘。

贾六可不希望媛媛将来和如秀拼个你死我活,弄得家宅不宁,搞得他英年早逝。

小名这玩意按百姓的做法,那是越贱越好,因为好养活。

但要起个狗蛋、铁柱的显然也不合适,思索片刻,贾六拍板:“就叫大宝吧。”

好听,好记,好叫。

“大宝?”

栓柱嘀咕,“这不跟老爷一个班辈么。”

贾六没这忌讳,小名跟上人有什么犯冲的?

就叫贾大宝了。

以他的智慧,也想不到更好的小名了。

栓柱带着新平乐呵呵的走后,又有事了。

护军左右二翼连同亲兵四营共十六营,近八千官兵,再有新收的索伦中军两营,名义上隶属步军统领衙门的官兵将近九千人,这一人发十两喜钱就是九万两,钱从哪出?

可把原四川提督府中军官,共进会长李世杰的族侄李安全为难住了,因为他现在被贾佳大人授予的职务是步军统领衙门印房俸饷章京,从三品大校的职务,相当于步军统领衙门后勤部长。

原步军统衙门所辖官兵俸禄粮饷及日常开销是从户部直接领取,本身并没有存银,也没有什么固定资产。

程序上,每月五号,管钱饷的章京凭条到户部银库领取官兵工资,之后先发八旗护军,再发绿营。

问题是现在离到户部领钱饷还有二十来天,原步军统领衙门又叫贼人放火烧毁,就算现在领了饷也要先支官兵饷银,不可能把钱挪作它用,所以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叫李安全到哪筹措这九万两?

“我没钱?”

贾六纳闷了,他怎么会没钱?

印象中自己吐口唾沫的功夫,就入账几百文的。

还真是没钱。

自打从四川回来后,贾六大小工程搞的是不少,可全是往里贴钱,这边赏,那边赏的,有再多的钱也经不起流水似的花啊。

在山东是跟国泰、杨景素他们吞了不少运河款子,骗了朝廷不少钱粮,但这笔钱大部分又被贾六散给了参战官兵,用以鼓舞士气(收买人心),余下的又用来安置受灾百姓,所以山东之行最多算是个收支相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