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洪拳开始 第146章

作者:九窍八方

宋忠谦不解,自己就一个穷酸道士,有什么好认识的。

“这位小兄弟,不知找贫道所为何事?”

以宋忠谦的年纪,觉得自己叫洪康小兄弟没什么问题。

“宋道长,你好。”洪康一抱拳,“在下洪康,是想向道长请教一下道学方面的内容。”

说着《太和功》运转起来,一股莫名的气息开始升腾。

但是气息一放一收。

以示自己并无恶意。

洪康看出来宋忠谦是那种隐士般的人物,不愿意张扬自己的本事,故而没说是来找他谈武的。

许子浩是没什么感觉,但是宋忠谦的眼睛顿时一眯。

他感受到了洪康那一瞬间升腾的气息,这是同样学过气功的人才能感受到的气息。

他稍稍重视了番:“洪兄弟年纪轻轻,就心慕道学,实在是难能可贵。”

宋忠谦想了想道:“这样吧,洪兄弟你可以明天来找我,贫道的常道观就在山腰处,很好找的。”

洪康说道:“好,那明天就叨扰道长了。”

……

翌日。

洪康安排好两徒弟的修行功课后,就按照许子浩给的地址上了山。

青城山泉水环流,浓荫蔽天,涧深壁陡,藤萝垂挂,无比幽静。

洪康赞道:“都说‘自古青城天下幽’,古人诚不欺我也!”

常道观果然很好找,就在青城山腰,只是香火不是很旺。

洪康跟宋忠谦进去后,发现常道观有些破败,也就【三皇殿】看起来新一些。

【三皇殿】内供奉伏羲、神农、黄帝石刻造像各一尊,洪康给他们上了香后。

看向宋忠谦,洪康一抱拳:“宋道长,我就开门见山了,我是见你身怀上乘功夫,所以想和你交流一番,还请成全。”

第175章 子欲不死,修昆仑

宋忠谦这么多年走南闯北,见过的人形形色色。

洪康形貌伟正,目光坦然,不似鬼蜮之辈。

但他也不可能因为第一印象,就完全相信洪康的话。

不过,如果仅仅是交流功夫,是可以的。

宋忠谦伸手一引:“洪兄弟跟我来。”

到了内院,两人相对而坐。

泡上热茶,茶香袅袅而起。

洪康喝了一口道:“既然是我来讨教的,那就由我来抛砖引玉吧!”

“我的功夫,由力入手,转力为劲,通过易骨、易筋、易髓,一步步开发肉身潜能,达到生撕虎豹的地步。具体是……”

“【易骨】者,乃是筑基壮体阶段,可使骨体坚如铁石;【易筋】者,练之以腾其膜,以长其筋;”

“而所谓【易髓】,通过雷音震荡,以轻松其体,内中清虚之象,神气运用,圆活无滞,身体动转,其轻如羽。”

洪康接着说起了自己的《雷音桩》的修行方式,包括明刚明柔、暗刚暗柔,以及通微入化的奥妙。

他的《雷音桩》几近修缮,早已不是最初的那般粗糙。

对于这其中的关隘,洪康说的很清楚。

宋忠谦原本还不在意,因为洪康说的易骨易筋,大多数门派的武功都能够做到。

但是等他听到了易髓的奥妙,他顿时正身肃听。

因为从这里开始,是他从未了解过的范畴了。

而且,若真的洪康所说,这一步才是开发身体潜能的关键。

等到洪康说完,宋忠谦沉默了一会儿。

才道:“这门功夫是?”

洪康说道:“我创的。”

虽然洪康表现的挺有礼貌,但宋忠谦能感觉到洪康是个骄傲的人,这样的人,不屑于说谎。

宋忠谦不禁赞道:“洪先生大才!”

因为洪康这种深度挖掘肉身的修行方式,和他知道的主流修行法有所区别。

从进门到现在,宋忠谦对洪康的称呼是一变再变。

从小兄弟到洪兄弟,再到现在的洪先生,这是洪康的能力得到了认可。

甚至,对自己的修行也有启发。

既然如此,那自己也得露点干货了。

“贫道的青城法,入门下手即以清静为宗,以虚无为体,以简要为用,以平实为功;力主自最上乘起修,修上乘则中、下二乘自亦兼举两得。”

洪康心中惊异,竟然走的是先难后易的路子!!

宋忠谦接着介绍道:“本门玄功总共四部,曰《神元功》,曰《上元功》,曰《中元功》,曰《下元功》。其中有练精、练气、练神,以及补精、补气、补神等诀法。”

然后微微一叹:“只是《神元功》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失传,而《下元功》,它的原抄本便略有残缺,后来因为虫蛀保管不全,后人不肖啊!!”

宋忠谦说道:“这《中元功》共分九式,故又曰初九段,每式动作,均简而易行,以锻炼脏腑为主。刚开始练的时候,以为初为练形之功,实则乃有练神之功在。而且练气练精之功亦赅焉。”

洪康拱手道:“还请宋道长赐教。”

这跟洪康以往所学的大为不同,跟《太和功》似乎也不是一个路子。

宋忠谦说道:“这第一段,左手兜外肾,右手置脐下……手行神行,手住神住;神行气行,神住气住……”

“第二段,左右换手,右手兜肾囊,左手置脐下,式如上;第三段,向上推摩使肾气至心,向下推摩使心气入肾……”

九段行法在宋忠谦娓娓道来。

不过几百个字,却是微言大义。

以洪康的武学知识,以及对人体结构的了解,在宋忠谦一说完就瞧出了这门《中元功》的妙处。

此功走任脉路线,主在固护体内脏腑,暖外肾,生精和血,补气定神。

对心、肝、脾、肺、肾、与胃肠等脏腑,均都有大好处!

但是洪康也发觉了这门功法的一个不算缺点的缺点。

“这《中元功》,似乎对修行者的资质要求不低?!”

宋忠谦苦笑一声:“洪先生看出来了?!”

“因为一上手就是这种上乘功夫,需要修行者的元神足够强大,才能够以神行气。”

“可有这种资质的良才,实在是不多见。”

“所以,到现在,我都没有个合适的传人。”

洪康说道:“好马配好鞍,好功配好才嘛!”

“这门《中元功》寓神奇与高明于简易平实的动作之中,内健精气神于五脏六腑,外健筋骨皮及四肢百骸,自然值得更优异的良才。”

洪康这说的就是一通好听的废话。

之后两人对着各自交流的法门细细研习。

碰到有不同的观点理解,还会拿出来争论一番。

就在这一边争论一边探讨的交流中,两人的也渐渐摸清了对方的脾性。

当然,由于是第一次交流,洪康没有拿出自己的《洗髓经》,宋忠谦对于《上元功》也没有提起。

……

接下来几日。

洪康便是一直找着宋忠谦交流功夫。

但在许子浩他们眼里,洪康这么个大好青年,整天往道观里跑,莫不是真的想出家了??

对于他们的想法,洪康没有在意。

他在意的是宋忠谦的《中元功》的确让他对气功有了些新想法。

以洪康的精神境界,对于《中元功》拿到手就入了门,但他之后并没有着重修行。

他看重的是其中“以神行气,神行气行,神住气住”的要篇,他想要把这揉入到《太和功》里面去。

洪康知道自己的长处。

他不善于创造,但善于归纳总结推演。

之后,洪康和宋忠谦比试过轻身功夫。

也见识到了宋忠谦的《穿花绕树》身法。

从纯速度来说,自然是洪康更快。

而且洪康把《飞云步》有稍作修改,使其变得更适合自己,一旦施展,云行缥缈,周身仙然。

而宋忠谦的《穿花绕树》身法可以让他身如飞鸟、捷似灵猿。

洪康见过其施展。

宋忠谦绕树而跑,越跑越疾,突然身形一起,跳上一棵树梢,又从这一棵跳到另一棵,在树上奔腾跳跃,满树白花,竟无一朵落下!

可是极尽一个“轻巧”二字!!

随着交流,两人对各自的功夫都很佩服,而且天南海北的聊着,更是快意。

两人逐渐的,互相引为知己。

这天。

宋忠谦心中一动,忽然对洪康说道:

“洪先生,你可听过这么一句话:‘子欲不死,修昆仑’??”

第176章 还精补脑

“子欲不死,修昆仑?!!”

洪康重复了一句。

他看过不少道家典籍,明白这“昆仑”可不是指昆仑山,而是指人的头脑。

按照现代科学原理,脑为人之神经中枢。

道家有修昆仑的法诀,为不传之秘,以现代语言来说,即为头脑锻炼法或脑神经锻炼法。

洪康目光灼灼的看向宋忠谦。

“《黄庭经》里说:‘三关之中精气深,子欲不死修昆仑。’相传是【还精补脑】的秘法。”

宋忠谦略有自得说道:“洪先生说的没错。”

“发宜多栉,面宜有工,齿宜常叩,津宜常咽,气宜朝元,精宜还顶,三关宜透,任督宜通,灵珠宜固。此九者,所谓修昆仑法也。”

洪康说道:“莫非……”

宋忠谦说道:“我门中的《上元功》,主修督脉之气,结合圆满的《中元功》,贯通任督,即可还精补脑是也!”

洪康正色拱手道:“还请宋道长不吝赐教。”

宋忠谦朗声吟来:“第一段,神宜随手,心不外驰……第二段……”

“……第八段,两手结三昧印,澄心默坐,存神泥丸……”

“第九段,默坐澄心,凝神寂照气穴,片时便觉气透尾闾,上夹脊,循玉枕而达泥丸,使元气氤氲满顶……”

寥寥不过千余字,但其中涉及到的精奥窍诀让洪康喜不自禁。

上一篇:龙医下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