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第799章

作者:烽火重燃

“有谁可挡李元昊?”宋仁宗目光扫过群臣。

群臣低头不语,李元昊要是刚起事他们还敢说点话,现在获得了一场大胜,可没人再敢胡乱叫嚣了。

就在这时,有一个人,他想起了范仲淹,站出谏言道:“陛下,可召回范仲淹入京师!”

“召回范仲淹?”宋仁宗狐疑,“虽然范仲淹有过救灾治堰之功,且敢于直言,但他从未涉足过战事,毫无作战之经验,岂能派他前往?”

“陛下,微臣也认为,范仲淹可以担当此任!”

又一朝臣说道:“范仲淹虽然无甚经验,但他曾做过参军,且每逢论兵时皆有独到之见解。”

“微臣以为,若要巩固边境,抵御李元昊,则必须要有范仲淹!”

“陛下,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一众朝臣纷纷站出,为范仲淹请命。

观众们看得云里雾里:“不对吧,之前范先祖被贬也就几个求情的,这会怎么都想着给他推荐重任呢?”

“呵呵,这些人也太反复无常了吧!”

“楼上你们也太天真了,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他们哪里是想要让范先祖立功,分明是想要借机除掉范先祖好吧!”

果然,时空之镜里浮现出众多官员的心声。

‘呵呵,范仲淹不是自诩忠正之臣么,就让他去做好了!’

‘我倒要看看他如何战胜李元昊,若是赢了,我也算是举荐有功,若是输了,陛下就算再想重用范仲淹也难了!’

‘他最好能够死在战场上!’

第1283章 有事范爱卿

“嘈!我想杀人了!”

“求求江神来一场直播,把宋朝的所有奸臣拉到一块砍了吧!”

“老天啊,现在想想可真是,大多数朝代我都能很快想到一个牛逼的文臣,但在江神对话范先祖之前,我居然一个宋朝的厉害文臣都想不出来!”

“是啊,秦有李斯、汉有张良主父偃,隋有……隋有谁?”

一个想总结一下观众突然卡顿了住,感觉脸火辣辣的疼。

宋仁宗一看,范仲淹乃众望所归,眼下又没人可以派遣,思忖一番,点了点头:

“好,那便召范爱卿入京!”

……

远在饶州的范仲淹接到诏令后,二话不说就让人收拾行李。

还是随从两三,还是行李少数。

别人当臣子,锅满盆满,范仲淹当臣子,两袖清风。

“范公,还要去吗?”

当地,一个下属问道,想起范仲淹的遭遇,不知有多少为他鸣不平。

他看着正在收拾的范仲淹,建议道:“此次入京师,陛下必会让您镇守边境,若能赢尚可,若不能赢,只怕陛下和朝臣都会迁怒于您,恐有杀身之祸!”

范仲淹没有停下,此时的他已经51岁了,两鬓早已生出了白发。

他扭头,看了一眼下属,说道:“我若不去,边民当如何?”

“朝廷军制有极大之问题,必须要更改军队旧制,此事非我不可。”

“可是范公,您已经做得够多了……”

“哈哈哈……”

范仲淹大笑,起身郑重地看向下属,坚定不移道:“为黎明百姓做事,多少都不算多!”

就这样,范仲淹又一次回到京师。

这一次,他带的行李更少,不再坐马车,而是骑上了快马。

时空之镜出现了他回京途中的快闪。

时而翻山越岭,时而穿过阴森的林间小道,路过村庄,见到有贫苦百姓时,经常会掏出一些钱币,能给一些是一些。

日升日落,斗转星移,场景一直在变,不变的,唯有那骑马驰骋的范仲淹,他披星戴月,日夜赶路,足迹遍布山岳。

“驾!”

“驾!”

……

江逸看着这幕,想起了辛弃疾,他吟诵出了那几句千古绝唱:

“嘴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观众们望着此景此景,再配上这首词,突然更加理解了这首词中,所包含的精神。

那是为了国家义无反顾,征战沙场的决心。

那是无数个如辛弃疾和范仲淹一般的义气儿郎,在骑快马,扬长鞭,执金戈,踏三山五岳。

“好词,好词,此词是何人所写?”

范仲淹仿佛看到了知音一样,可当他听到可怜白发生的时候,眉头又不由皱紧。

他没有在古籍中看到过这首词,应当是出自后世。

莫非后世有良将有才却不得重用,又多了不少遗憾?

“文臣,辛弃疾。”江逸叹息道。

“文臣……”

范仲淹哑然,他不知自己从何时起,一听到文臣这两个字都有点怕了。

“单从这词的意境来看,此人有从武之心,为何竟是文臣啊。”

范仲淹怅然失色:“单是一首词,老夫便能从中看出其蕴含的刀枪剑影和战场饮马之心,难道当时的皇帝看不出来吗?”

“他,莫非又是我大宋的臣子?”

范仲淹几近恐惧了,他多希望能看到江逸摇摇头,说这不是大宋的,那样他虽然还是会惋惜,但总算能好过一些。

然而,江逸最终,还是不得不点头,说道:“他也是宋朝的。”

“唉,宋啊,大宋啊,你为何就不能如汉唐一般将星璀璨?”

范仲淹抬头望天,像是在诉说着天的不公。

但凡大宋能重武一点点,以这个朝代的经济实力,再选出一些强兵强将,能把这片大陆都给杀穿,甚至把隔壁大陆打下来都有可能。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就宋朝这尿性,大唐送个李靖他们都能给砍了。

江逸无言以对,他不想在节目里再说辛弃疾先祖的事迹,打算等以后私下再谈。

时空之镜,继续运转。

“将这一万八千人分为六部,每部设立一部将,由部将到士兵全部抓紧操练,待战事一起,根据敌之寡众,听我号令分别出战!”

画面之中,范仲淹身披铠甲,风尘仆仆,眉宇间英气十足。

随后,范仲淹相继派兵夺回了各大要塞和营寨,已经破荡的金明寨、万安城等全部得到修复。

“任福听令!”

时值九月,范仲淹手拿令箭,浩立帅台,直视万兵。

“末将在!”任福将军走出抱拳道。

“本帅令你进攻白豹城,击退入侵保安军和镇戎军的西夏兵!”

令箭掷出,任福接下令牌:“末将领命!”

“狄青!”

“末将在!”

“本帅令你攻取西界芦子平!”

“末将领命!

“种世衡!”

“末将在!”

“本帅令你兴筑青涧城,营田实边!”

“末将领命!”

狄青等一众武将纷纷前往,有范仲淹领头,军队士气无不高涨。

不过数日之间,边境不仅形成了一定的防御能力,还收复了诸多失地。

又至十月,范仲淹再次用兵!

“朱观接令!”

“末将在!”

“本帅令你进攻西夏洪州界郭壁等十余寨,同时修筑青涧城和鄜城,作为军事营地!”

“末将领命!”

北宋著名的康定军,由此而生。

可惜,仁宗太心急了,在十二月仓促下诏出兵伐夏,最终,惨淡收场。

第1284章 人性所至

“唉,大宋就不能支棱一下嘛,这也太丢脸了。”

“越有钱就越怕死啊,得引以为鉴,千万不能因为我们现在富强了,就没有敢战之心,和平来之不易,但要是敢蹬鼻子上脸,那也得把它死死地摁下来!”

观众们愤恨不已,既了解了各大朝代的辉煌之后,他们又深刻明白了部分朝代的无能,以荣为傲,以耻为鉴,一颗要强的心,在无数华夏观众心底生根发芽。

“除去晚辈刚才所说的那些之外,范先祖您还兼具了孝道,人都说,忠孝不能两全,但您却做到了。”

江逸看着范仲淹说道,这位先祖在历史上出了名的节俭,可即便节俭,他依然恪守孝道,这是现代很多人都缺失的一种品德。

虽然有许多无奈的因素,但就这种现象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可悲?

“晚辈从典籍中看到,先祖您一生为官清廉,生活节俭,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这在历朝历代的臣子中是极为少见的。”

“少见,不是什么好事。”范仲淹叹气道,“为臣者,所得之俸禄看似来自朝廷,实则哪一铢钱币不是源自百姓?”

“可是晚辈认为,若一个臣子真心实意为百姓做了贡献,真正做到了大公无私,竭诚为民,所得为合法收入,那么他适当花销也是无可厚非的。”

江逸说道:“如同先祖,像您这样的臣子,我们老百姓巴不得您能吃好喝好,又何必如此节省呢?”

范仲淹果断摇头:“此言差矣,身在臣位,若是养成铺张浪费或大手花费之习,一旦入不敷出,极有可能搜刮民脂民膏,这非人力所能控制,实乃人性所至。”

“因此,老夫虽然俸禄足够正常花费,却依然要行节俭之风,必须能省则省,这不仅是为警戒自身,更是要为我范家子孙做一榜样。”

“至少你说的孝更当如此,若老夫不孝,老夫的子孙岂不会学之?”

“老夫纵观古今,发现了一个道理,不知后世可悟出?”

“什么道理?”

江逸好奇地问,观众们竖耳倾听。

范仲淹回道:“后生可想想,你对自己父母的态度,是不是与你父母对挚亲的态度相似?”

“嗯……”

江逸虽然成了孤儿,但他也见过不少类似的事情,结合身边的一些事例,回复道:“神似。”

观众们跟着思考了起来,顺着范仲淹的思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观众都得出了一个结论

还真的是!

“卧槽!范先祖这么一说,我感觉我就是这样啊,我的爸妈对爷爷奶奶态度可不好了,我平时对自己爸妈也是这样!”

上一篇:诸神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