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请留步 第640章

作者:携剑远行

当成傻子还差不多!”

侯莫陈崇越说越激动,要是贺拔岳在这里开会,他恨不得上去一把刀将其砍死。

要知道,当初在尔朱荣麾下的时候,其实侯莫陈顺的官职是跟贺拔岳平级的,类似高欢与侯景!

是到了关中以后,贺拔岳才被推举为首领,在此之前,其实谁应该当老大,还真就是两说!

至少侯莫陈崇就觉得,自家大哥当一下首领,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如今看贺拔岳也没有很厉害的本事,说不定他大哥上位后,更能破局也未可知。

“少说两句,你这样冲动行事又有什么用?”

侯莫陈顺不悦的呵斥道,侯莫陈崇瞬间就不说话了。

这兄弟两个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李虎等人在旁边看得明明白白,却又不点破。

侯莫陈崇把他们想说又不愿意直接说的话给说出来了,这没什么不好的。起码是把话说透了,没说要去“劝劝”贺拔岳这样的糊涂话。

侯莫陈崇的话,都是些摆在眼前的事实而已,撕下遮羞布,就是众人都是不满与怨恨。

“待贺拔岳胜利班师回长安的时候,一定会解散部曲。他也一定不会料到,有人会在那个时候发难。到时候,我们在长安兵变,杀死贺拔岳和他大哥与一众家小后,就向天子上表,说贺拔岳乱政,谋朝篡位,罪不可赦!

你们以为如何?”

侯莫陈顺环顾众人,面色肃然建议道。他的声音不大,却让人汗毛倒竖,带着令人不敢反驳的威严气度。

人狠话不多,比起侯莫陈崇咋咋呼呼的说要砍死谁砍死谁,似乎侯莫陈顺的态度更加坚决一些。

“大家都是武川镇出身,本就是自家兄弟,何苦闹到这一步呢?唉!”

寇洛长叹了一声,却没有说更多了。都到这一步了,拦也拦不住,何必枉作小人呢?

同一个镇出身,难道就会关系如铁?很显然不是这样。

高欢在怀朔镇的时候,还经常被他的队正打骂和羞辱呢,要是没有被娄昭君看上,只怕高欢被打死也是有可能的。

这就是同一个镇关系就必然好么?

人际关系不是这么去计较的。

如今贺拔岳跟达奚武的关系,远比他们这些武川老兄弟要好。其实反过来想想原因也很好理解。

达奚武当初是从怀荒镇孤身投奔贺拔岳的,而武川镇众人皆有各自的部曲。贺拔岳更信任谁,其实不难猜测,他内心对所谓的“武川老兄弟”,未尝不是防了一手。

“如此,那便对天起誓吧。”

李虎看了看在场所有人,用匕首割破手指,将血滴到装酒的器皿里。关中缺粮,民间早已禁酒多年。也就只有他们这种地位的人,才能搞一点粗劣的浊酒喝一喝。

所有人都将血滴入酒中,一人一口轮流喝了一口,众人这才如释重负。

“贺拔岳死后,推举侯莫陈顺为丞相,总揽关中事务,府兵改制废除,确保各方利益无损。没有问题吧?”

李虎沉声问道。

“没问题。”

“没问题。”

“没问题。”

所有人都没有异议,也不担心彼此间会互相出卖。因为贺拔岳已经伤透了他们这些武川老兄弟的心,走出这一步,只是迟早罢了。

等众人都离开后,李虎将心腹手下叫来,嘀嘀咕咕的吩咐了一番,这才松了口气。

……

“你这个办法,真是……”

吴王府的书房里,看到王伟送来“平海策”,刘益守被震惊得良久无语。

王伟的办法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倒也很简单,总结一下就是:鼓励三吴地方的人,互相检举告密!谁检举出哪个豪强跟海匪有勾结,查实后,就可以得到对方十分之一的财产!

到时候,那些地方豪强与世家防着下人都焦头烂额了,哪里又有时间与精力去跟陈霸先合作呢?

没有人合作,那些海匪就成为了无本之木,连销赃都没地方可以去,那还混个屁!

“主公可是觉得有什么不妥么?在下觉得此策是很不错的!”

王伟有些兴奋的说道。

“瞎胡闹!”

刘益守气得猛拍了一下桌案。

“主公,在下哪里胡闹了?”

王伟一脸古怪问道。

“我的妾室中有元氏的娘子,你竟然也弄了一个元氏皇族身份的娘子,还说你不是想造反?这还不是瞎胡闹?”

刘益守瞪着眼睛质问道。

“主公,元明月那可是……”

王伟已经无话可说了。

元明月可是刘益守亲自下令派人送到他府邸的,怎么能说他收集元氏出身的娘子呢?再说了,元氏落毛凤凰不如鸡,弄几个养着又怎么了?

“我不管,反正你连纳妾都要跟吴王看齐,吴王想自立,所以你也想篡位,这么说没问题吧?”

刘益守胡搅蛮缠说道。

王伟终于回过味来了。

“主公是说,一旦民间告密成风,那绝对会捕风捉影,弄出很多冤假错案出来……”

“想明白就好了。”

刘益守叹息一声道:“中枢怎么在做事,下面地方上都睁大眼睛看着,各自揣摩。如今我们推行政令顺畅,就是因为中枢重信誉,行阳谋。说什么就做什么,不会乱来。

如果真要以诡谲之风处断地方事务,能抓住几个海匪我不知道,但一定会把各处都弄得乌烟瘴气。子告父,父告子,互相提防,互相仇视。

都弄成这样子,我们还怎么治理国家呢?国家这么大,我们能天天派人盯着么?有多少冤假错案我们可以辩识的?

告密之策不必再提了。”

和谐社会这个概念,自古有之。如果自上而下天天作妖,国家与社会是绝对好不了的。在该用阳谋的地方使用阴谋,乃是舍本逐末,不可取也。

“对了,宇文泰那边准备好了没有?”

刘益守摆了摆手问道,翻篇不去谈刚才的话题。

“还没有回信,但是上次宇文泰写信说他正在训练士卒。”王伟小心翼翼的说道,刚刚被刘益守教训了一顿,他也是心有惴惴。

“行吧,不能一直拖下去,让宇文泰加快速度。”

第660章 忠孝节义

会稽以南的甬东(舟山群岛),虽然自秦代以来就被命名,数千年前就有先民活动,但因为不与陆地接壤,地理条件不适合耕种,一直都是人烟稀少。

甬东的问题不仅在于耕地,更多的还是在水。

这里的气候地理,雨季相对集中,然而岛屿的土壤的固水条件却很差,无法形成有效的地下水系。本地居民只好在有限的合适地点(附近有山泉)开凿水井。

这些水井,多半是季节性的。若是遇到干旱,则水井内水质不佳无法饮用,或者干脆就直接干涸。而每年六月份以后,雨水逐渐丰沛,水井内水质变好,本地人又开始大量打出井水储存。

总之,耕地和水源的缺乏,严重限制了甬东的人口规模。自东晋末年孙恩卢循起义,将甬东作为大本营以后,虽然这些人陆地上的攻势很快便被北府兵瓦解,但海上的攻势却并没有完全停止。

北上闽浙,南下广州,甬东形成的“海盗”势力在南北朝数百年战乱中非常活跃,却又不显于官府,不参与政务。

与陆地不接壤,亦商亦盗,自然条件恶劣,民风彪悍等等因素影响下,使得甬东成为闽浙“理论上”的辖区,仅存在于官府的地图上,从来都未有效实控过。

而因为战乱而逃亡的流民,躲避官府通缉的强人,来往于沿海航线的商贾,这些人的命运,逐渐跟甬东联系到了一起。百年时间,甬东大大小小两千多个岛屿,按照地理条件形成了九个互不统属的“海盗势力”。

这些势力一方面组织岛民开荒挖井,维持生计,一方面也将岛民们组织起来,劫掠航线上的商船,甚至会打劫闽浙沿海地区的乡里。与此同时,他们还会参与到南来北往的沿海航线贸易当中,甚至不少驾船的水手,就是来自于甬东。眼线遍布沿海!

这里的人,一直都是闽浙的“隐藏玩家”,不显山露水,却又深度参与广州与闽浙等地的海贸当中。当然了,之前不显山露水,是因为这里的势力互相牵制,制定了一套规矩,力量又分散各自为战所以无法成气候。

但陈霸先来了以后,情况就逐渐变得不一样了。

当日陈霸先的船在翁山岛搁浅,这里是甬东最大的岛屿。在弄明白状况后,陈霸先和他麾下百余号精兵伪装成逃难来的流民,归属到这里的海盗麾下。

陈霸先一边隐姓埋名学习观察海盗的生活习惯,一边在实战中展现实力,很快,他便成为了这里的二把手,又顺理成章的变成一把手。一国之才的实力,用在这里显然是游刃有余。

不到半年时间,陈霸先就把原先懒散的海盗队伍训练成了一支进退有度,一切行动听从号令的精锐!

又用了一年时间,陈霸先借助麾下群盗熟悉甬东海况及地形的优势,将这一代的海盗势力逐步收为己用。又借助自己是吴兴子弟的人脉,与三吴本地豪强勾结,然后带着甬东这些人,劫掠沿海商路。

劫掠,销赃,购买粮草与军械,训练和武装海匪,一系列循环下来,陈霸先手下终于拥有了不到一万人的海匪精锐。虽然在陆地上无法与梁军正规军交战,入了河道以后,也打不过梁国的水军。

但是在海上,他们就是王者!

梁国朝廷根本不知道还会发生什么“海战”,他们在海上也一直没有成建制的敌人,水军都是为了拦截北方游牧铁骑而设计的。所以那些船舶到了海上以后,完全不能适应海况。

朝廷水军中的水手,在海上操作船只的技术,也远远不如甬东本地的海匪。

大部队出动赶不上,小股船队出击又怕中埋伏,闽浙都督王僧辩应对陈霸先的挑衅,很是吃力,局面很被动,且苦无良策。

不过,他还是找到了陈霸先的命门,派人去三吴的吴兴乡里,直接砍下了三板斧。

第一板斧,将陈霸先一族的祖坟全部刨了,并更改县志丑化其家族史,广而告之以图激怒陈霸先。

第二板斧,抓到了陈霸先的原配夫人,那个名叫章要儿,却已经改名换姓叫钮奴儿的乡间村妇。同时被抓的,还有陈霸先的长子陈昌。

大隐隐于朝,谁也不曾想到,陈霸先其实一直都将自己的正室夫人留在吴兴本地,改名换姓隐藏身份在生活,平日里暗中接济。

但隐藏得再隐秘,也止不住有人告密。在高额悬赏的诱惑下,已经躲进山林的度日的章要儿,还是被抓了,连同陈昌,一起被送往建康。

第三板斧更绝,高价收购关于甬东的海图信息,越详细给的钱越多。陈霸先的藏身地点或许是秘密,但甬东的地形则不是。来往于沿海航线的行商之人,都有一份或详细或简略的甬东海图。

王僧辩几乎只花费了很少的代价,就收集到了一份可以互相比对的甬东海图信息,并将其中最主要的九个岛屿标注了出来。

陈霸先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将海匪船队开到京口附近,将海患越搞越大,为三吴地方豪强争取筹码的时候,一张针对他的天罗地网,也在徐徐拉开。

这一次,他已经无处可逃,无路可退了。

……

武都郡在长安以西,与长安隔了一个武功郡,而武功郡也是苏绰的老家。有鉴于此,苏绰此番也跟着贺拔岳一同前往武都郡平叛。

这次叛军屯扎的地方,正是当年诸葛武侯与司马懿对峙的古战场:五丈原!

五丈原北麓渭河南岸的某处,相传魏延驻防之地,是一座废弃的城池遗址,名叫魏延城,叛军正是屯扎于此。

毗邻渭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而渭河北岸的三刀岭,正好与五丈原南北对峙,隔河相望,传说就是司马懿驻扎帅营之处。如今贺拔岳率军屯扎于此。

关中的膏腴之地就是渭水走廊,以渭水为水源灌溉两岸土地,这里是关中的精华所在,所有产出最后都顺着渭水运送到长安。

叛军屯扎于“魏延城”,显然是有备而来,此地扼守了渭水的漕运与陆运,直接把长安以西的通道给封锁了,这一招可谓是直接掐在了贺拔岳的脖子上。

面对如此危情,换谁也不能忍,必须要重拳出击打掉这股叛军,不然贺拔岳连维稳都做不到了。

然而,知道情况如何,不等于有办法可以制敌。当年诸葛丞相试水五丈原,发现这里不好搞。如今贺拔岳也同样在这里试水,依旧觉得这里不好搞。

几次试探性进攻,都被苻安寿的人马轻易打退。苻氏一族曾经统治关中多年,在羌氐之民中颇有威望。虽然做不到一呼百应,但说出来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显然不能将他们当做毫无基础的流民帅来看待。

多番攻取不顺,贺拔岳只能暂停攻势,与苏绰等人商议大事。

“这个苻安寿,颇有些棘手啊!这天气也真是怪,怎么如此炎热。”

军帐内,贺拔岳对着苏绰抱怨道。

今年关中天热得早,如今哪怕才四月多,白天就已经是酷暑难当了。其实不止是贺拔岳一人觉得如此,关中很多人都发现,气候好像比往年还更热一些,地里的收成似乎也有所好转。

“主公,苻安寿占据先手,在五丈原多有部署,不止是魏延城一地。我们强行渡河,不可取也,还是得想别的办法才行。”

苏绰一边给自己扇扇子一边叹息说道。

五丈原这里说偏僻其实也很偏僻,但因为诸葛亮在这里打过仗,所以地形部署反而不是什么秘密,该守什么地方,该怎么保持均势,其实都有现成的战例在那里摆着。

把几个关键的城守住,只要来自渭水的粮草不断,坚守这里可以守到天荒地老!

贺拔岳明白这一点,苻安寿更是明白这一点,这也是目前双方无法分出胜负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哥,其实硬的不行,来软的也可以。”

达奚武不动声色说道,他想起了当年刘益守在洛阳的一些骚操作。

“软?如何叫软呢?”

贺拔岳疑惑问道,莫非要诈降才叫“软的一手”?

“武都郡加上郡治在内有五六个县,派人去苻安寿大军的其他驻防地,游说他手下的将领,以武都郡的土地许之。

谁愿意投靠我们,便许以一县之地。如此一来,苻安寿麾下各将必定无心作战。

上一篇:智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