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 第69章

作者:庄不周

李傕长叹一口气。

真相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就算他相信郭汜与此事无关,郭汜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事到如今,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趁着所有人还没反应过来,主动后撤。要么先下手为强,不给郭汜与杨定联络的机会,击溃郭汜。

时隔三年,他又一次站在了生死抉择的十字路口。

这一次,不会再有贾诩为他出谋划策。

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他就选择了后者。

正如贾诩当年所言,不战而走,也不过是苟延残喘,多活不了几日。

不如奋力一搏。

第119章 送你一功

刘协几乎一夜没合眼。

杨奉、郭武出发之后,他就站在山坡上,眼巴巴地看,心急火燎地等。

看着李傕大营火起,又看着李傕大营火灭了,他的心情跟着起起伏伏,希望也像那些火光,燃起不到一会儿,又熄灭了。

李傕的大营并没有因此大乱,郭汜、杨定也没有趁势出击。

然后便是难耐的等待,直到杨奉、郭武平安回营。

顾不上休息,刘协便人统计伤亡,为伤者疗伤,询问整个战事经过。

杨奉很兴奋,手舞足蹈的将整个过程说了一片,最后有些遗憾地说道:“可惜没遇上飞熊军,否则臣当斩杀李式,以报陛下。”

刘协心情也不错,顾不上纠正杨奉的失态。

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全部目的,好在损失也不大,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以内。

真要遇上飞熊军,一番恶战,损失绝对不止这些。

“你们没遇上飞熊军?”

“的确没遇上。”相比之下,郭武冷静得多。“臣以为,他们可能不在营中。以飞熊军的实力,若在营中,绝不会闭营不出,坐视我等从容离开。”

刘协深以为然。

飞熊军是李傕麾下的精锐骑兵,没道理看着敌骑袭营却不露面,哪怕这支骑兵可能是张绣率领的西凉骑兵。

不在营中,是最大的可能。

那他们在哪儿?

刘协想不出理由,只能吩咐杨奉加紧戒备,防止李傕派人报复。

安排将士们去休息,刘协却睡不着,和丁冲讨论后续发展的可能。

从杨奉、郭武的叙述来看,这次夜袭实际造成的损失非常有限,伤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能不能引发他们希望的变化,现在还不好说。

并不是每只蝴蝶扇一扇翅膀,都可以引发一场风暴。

两人商议到最后,觉得不管结果如何,都要做好迎战李傕进攻的准备。

李傕被激怒之后,有可能会做最后一搏,不惜代价的猛攻。

这并不是坏事,反倒是好事。

以当前的形势,不怕李傕猛攻,就怕李傕不攻。

讨论了各种可能后,天色已经微明。

刘协让丁冲去休息一会儿,自己提起笔,给贾诩写了一份手诏,简单的介绍了夜袭的经过,让贾诩做好应变的准备。

至于如何应变,他没说。

——

贾诩也一夜未睡。

李傕营中火起,董承就收到了消息,匆匆带着人赶到他的大营外,美名其曰保护。

贾诩对董承的心思一点兴趣也没有,却对李傕营中的火非常感兴趣。

奈何董承一心保护他,没安排斥候去打探消息,所以他们除了李傕营中的火以外一无所知。

直至他收到天子手诏。

看完诏书,贾诩的眉梢轻轻挑起,一抹笑意从眼角绽放。

“大汉中兴有望。”贾诩放下诏书,看着董承。“将军,你有个好女儿,将来富贵无忧。”

董承眨眨眼睛,咧着嘴,得意洋洋地抚着胡须。

他也这么觉得,董家就是靠女儿起家的。之前如此,现在也如此。

贾诩沉吟片刻。“我送将军一桩功劳,如何?”

董承一时心动,刚准备点头答应,转念一想,又摇摇头。“我能力有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再者,我如今仅有部曲三百,想立功也没机会。”

贾诩微微一笑。“不用将军一兵一卒,木简一枚,短笺数行即可。”

董承控制不住好奇心。“短笺?给谁?”

“郭汜。”

董承犹豫起来。“我与他素无来往,何必多此一举。他的死活,与我何干?”

“将军可以不在乎郭汜的死活,却不能不在乎陛下的胜负。”贾诩从案上取过一支木简,又取出笔墨,推到董承面前。“朝廷为李傕所困,守或有余,攻则不足。虽奇计迭出,形势逆转,终究还须郭汜、杨定出兵。将军若能在短笺数行,明天命所在,大势所趋,劝郭汜讨贼,为朝廷分忧,岂非有功?”

董承觉得有理,却还是不太理解。“郭汜对侍中言听计从,侍中何不自取功劳?”

“我出身凉州,又为董卓故吏,不为关东大臣接纳。虽蒙陛下不弃,亦难免倾轧。将军有个好女儿,将来或许能施以援手,不使我孤立无朋。”

董承盯着贾诩看了片刻,点了点头。

贾诩说得没错,他需要朋友。

但需要朋友的不仅仅是贾诩,他董承同样需要朋友。

贾诩是董卓故吏,他董承又何尝不是?

他的女儿与天子是儿时玩伴不假,但她无论家世还是学问都不及皇后伏寿,将来入宫,必然受伏寿打压。若他能与贾诩结盟,立下功劳,女儿在宫里也有说话的底气。

“多谢侍中。”董承提起笔。“若能立功,必不忘侍中点拨之恩。”

贾诩笑着摆摆手,以董承的口吻口授劝降书一封,由董承手书,然后派人送往郭汜大营。

——

收到董承的劝降书,郭汜不以为然,甚至大失所望。

他最想收到的不是董承的劝降书,而是贾诩的承诺。

误会已经造成,李傕随时可能发动攻击,是战是降,他进退两难。

此时此刻,若能得到贾诩的承诺,保证朝廷不会追究他的责任,并且不会在他迎战李傕时断他后路,他才能安心迎战。

董承算什么东西?

正在郭汜纠结的时候,副将谢广赶来汇报。

李傕的大营正在集结,很快就可以发动进攻,是战是降,必须尽快决断。

郭沁很不耐烦,将董承的劝降书甩给谢广,抱怨道:“贾诩这是何意?都到这一步了,他也不肯给我一句准话么?”

谢广拿起劝降书,看了一遍,又惊又喜。“将军,这封劝降书可比贾先生的承诺更有用啊。”

郭汜诧异地看着谢广。

“将军,天子又被人称作董侯,那个董是哪个董?”

郭汜一下子也反应过来了,抬手一拍脑门。“我倒是忘了,董承虽然无能,却是董太后的族人。”

“是啊,他的女儿董宛是天子儿时的玩伴,入宫是迟早的事。再者,董承虽是皇亲国戚,却曾为董太师部曲,为朝臣所轻视。若能与将军结盟,将来互相扶持,岂不两全齐美?”

郭汜如梦初醒,用力一拍谢广。

“老谢,还是你有脑子。那你说,我该怎么办?”

“先发制人。”谢广大声说道:“奉诏讨贼。”

第120章 奉诏讨贼

郭汜吓了一跳。“先发制人?老谢,我们只有一万人,胜不了。”

谢广按住郭汜的肩膀。“将军,我们不是要战胜他,而是要抢头功。”

“抢……头功?”

谢广提醒道:“将军别忘了,杨定早就向天子称臣,段煨更是为天子提供了粮草,即使不出兵,也不过是错失战机,无功可述,不会有罪。将军若无功,如何能赎罪?”

郭汜愣了片刻,想起了贾诩那句话。

可不是么,现在需要证明自己有用的也就是他了,就连张济都比他安全得多。

“将军主动出击,纵使不胜,也是首战。且出击不胜,亦可退守大营,李傕能奈我何?那个孟子不是说过么……”谢广想了半天,也没想起孟子的原话是什么,只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下意思。“能不能是一回事,肯不肯是另一回事。”

“孟子?”郭汜诧异地看着谢广。“老谢,你居然还读起书来了?行啊。”

谢广很尴尬。“没读,偶尔听赵太仆说起,觉得有些道理,便记在心里了。”

“是赵太仆啊。”郭汜咂了咂嘴,没有再说什么。

虽然太仆赵岐看不上他,他却很尊重赵岐。

比起向阉竖低头的段颎,他更佩服坚决不肯与阉竖同流合污的赵岐。

郭汜随即召集诸将议事,准备出击。

一连数日观望,诸将早就猜到了郭汜的心思,此刻听郭汜大义凛然的说要奉诏讨贼,与李傕开战,他们一点也不奇怪。

以前又不是没打过,早就习惯了。

西凉人没有真正的朋友,随时都有可能翻脸。

他们只关心怎么打。

谢广宣布了作战方案。

主动出击只是表态。在野战中击败李傕是不可能的,重点还是防守大营。即使李傕善战,又有两倍兵力,想拿下他们的大营也没那么容易。

毕竟杨定还在李傕的身后,李傕未必敢全力以赴。

退守大营还有一个好处,李傕的侧翼暴露在士孙瑞的面前,不能不分兵警戒,能用来进攻的兵力就更少了。

怎么想,也是有惊无险。

为了避免被朝廷看出破绽,郭汜将率领实力最强的中军率先出击,以示决心。

诸将之中,郭汜武艺最好,厮杀的经验也最丰富。从当年做马贼时起,郭汜就有身先士卒,临阵斩将的习惯,这一次也不例外。

准备得差不多,正午时分,郭汜率部出营,举着奉诏讨贼的大旗,向李傕的大营杀去。

“奉诏讨贼!”郭汜举矛高呼,义愤填膺。

“奉诏讨贼!”两千多中军将士齐声响应,旌旗招展,战鼓雷动,声势惊人。

——

李傕坐在中军将台上,看着郭汜营门大开,郭汜一马当先,不禁冷笑一声。

终究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从接到那封诏书时起,他就知道会有这一点,也在等着这一天。

他想尽了办法,也只是将这时候向后推了几天。

“击鼓,迎战!”李傕站了起来,从一旁的亲卫手中接过长刀,快步走下了将台,来到营门前。

飞熊军七百余骑,全在营门口列阵,李式站在队首。

见李傕走来,李式高呼一声:“上马!”

骑士们一动不动,全都看着李傕。

李傕走到李式面前,拍拍李式的肩膀。“去将台。”

“阿爹?”李式面红耳赤。

上一篇:归藏剑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