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 第600章

作者:庄不周

出了门,杨彪拉住贾诩。“文和留步,今天忙不忙?”

贾诩面带微笑。“再忙也不如司徒忙。”

杨彪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三人就做联席之游,商量一下海外逃归的事怎么处理。我可以承担全部责任,却无法独立解决问题。”

贾诩点头答应。

周忠有些尴尬,默默地跟了上来。

三人并肩而行,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闲话。一旁不时有官员走过,看到三公并行,多少都有些惊讶,纷纷欠身行礼。

杨彪忽然笑了一声。“二十年前,若是三公同行,只怕用不了半天时间,天子就要召见了。”

贾诩笑而不语。

周忠也有些感慨。“诚如司徒所言,天子气度可与尧舜比肩,大汉复兴必矣。”

“我等有幸,躬逢盛世,待罪三公。虽不能亦步亦趋,却也不能给后人留下坏榜样。”杨彪幽幽说道:“只是袁氏乃是我杨氏姻亲,我理当避嫌,这件事要拜托二位了,一定处理好,使上下满意。”

周忠再次点头,却没说话。

贾诩接过了话头。“使上满意很简单,秉公办理就是了。使下满意,怕是有些难度。公义私情如何分割,向来是儒门症结所在。司徒首告虽是出自至公,将来难免为人非议。”

杨彪叹了一口气。“两害相权取其轻。公私之间,我也只能如此取舍。不过这些都是小事,我最担心的还是袁买母子背后的人心。推行教化多年,《孟子》印行天下有数万本,连黄口小儿都知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可是真能践行的却没几个,竟然还有人冒着抄家灭族的危险逃回中原,着实是我没想到的。”

“移风易俗岂是那么容易的。”贾诩淡淡地说道。“天子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急不来的。”

周忠也附和道:“是啊,袁买年少,能懂什么?责任还在刘氏。依我看,就以她为例,杀一儆百。拖得时间久了,那些人还以为法不责众呢。”

杨彪也道:“是啊,宜快不宜迟。”

贾诩却摇了摇头。“二位的心情,我理解,但是你们大可不必担心。依我看,最多是兖豫青徐四州的一些人而已,而且人数不会多。”

“何以见得?”周忠不解地问道。

“袁本初被俘之后,还留在冀州的中原人本就不多,后来被流放的也是以冀州人为主。冀州人更耐辛苦,且大多在军中,能有海外征伐的机会,他们求之不得,有几个会冒着灭族的危险潜逃回乡?”

杨彪、周忠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点点头。

“再者,冀州除了渤海之外,安排的都是天子信任的少壮之臣,精明干练,不像中原的官员有名士习气。真有什么风吹草动,早就传到天子耳中了,何至于等到现在?”

杨彪恍然,抬手拍拍额头,喜忧参半。

怪不得贾诩这么淡定,不仅是因为他置身事外,更因为他早就清楚事情并没有那么严重,没必要太担心。

只是这么一来,天子更没什么忌惮,少不得要借机清洗一波。

——

因为事涉汝南袁氏,杨彪不得不避嫌,将处理的权力交给太尉贾诩。

司空周忠倒是可以参与,但他毕竟只能辅助,没有主导权。再加上周忠本人早就与袁绍决裂,甚至兵戎相见,也没有帮袁绍一党遮掩的兴趣。

事情推行得很顺利,两个月后,刚进腊月,贾诩就提交了一份报告。

正如他当初的预测,涉案的几乎都是兖豫青徐四州的人,总数也有限,也就是十几户,但帮他们掩护的却有数百人,其中就包括汝南太守宗承。

宗承很早就被韩遂抓了,但他不配合调查,一直缄口不言,不提供任何信息。

韩遂不敢轻易动他,却也不肯放他,一直关着他,禁止与外人接触。等汝南都尉接管之后,才悻悻作罢。

汝南都尉虽然不是韩遂旧部,却是凉州人。得知宗承不把韩遂放在眼里,惹得韩遂不爽,也没饶过宗承,特制了一辆槛车,将宗承锁在里面,站又不能站,坐又不能坐,只能身体半蹲。

还没出汝南郡,宗承就累垮了,后面的路程基本就是靠脖子吊在槛车上。

如果不是押送的人不希望他死在半路上,他不可能活着看到宛城的城门。

追查的事由太尉府负责,审讯的事则由司空府负责,具体由廷尉寺执行。一直比较清闲的廷尉宣播突然忙碌起来,兴奋难以自抑,收到诏书后,就第一时间赶到诏狱。

他看到了一个老熟人:郭图。

郭图是具体负责安置袁买母子的人,自然逃脱不了责任。与几年前相比,他少了几分焦虑,多了几分从容,颇有点世外高人的样子。

可是看到宣播的那一刻,他的从容化为乌有。

羞辱、气愤,随着记忆一起涌上心头,白皙的面庞瞬间通红。

“你……”他站了起来,双手颤抖。

宣播咧嘴一笑。“是我,郭君,别来无恙?”

看着宣播的笑容,郭图浑身冰冷,脸色也变得惨白。他不想再说话了,遇到宣播这种人,求饶只是自取其辱,根本没用。

他缓缓坐下,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

宣播挥挥手,命人打开牢门,负手走了进去,绕着郭图来回走了两圈。“行了,别在我面前装高人了。你们这些党人什么德性,我还不清楚。真把自己当李元礼、范孟博呢?”

郭图的脸颊一阵抽搐,后悔莫及,门牙更是隐隐作痛。

这几年真是隐居得太安逸了,对朝廷的情况一无所知,竟然不知道宣播这个败类居然还是廷尉。早知如此,他就不会束手就缚,直接自杀才是最佳选择。

“说起来,这都是命啊。”宣播叹息道:“你说你们这些党人,说起来个个都是圣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真遇到了事,又有几个能言行如一?那么多人在海外征伐,就他们受不了苦,千辛万苦的逃回来,还连累了这么多人。这说明什么?说明你们命中注定如此,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

第1115章 积极主动

郭图忍不住啐了宣播一口,喝道:“住口!你这种小人也配评价党人?”

宣播面不改色。“我是小人,你也不是什么真君子啊,有什么配不配?再说了,你别忘了是谁引狼入室,召董卓入京的。真要说起来,你们更没资格评价我。将来若能青史留名,我最多算附逆,你们呢?”

宣播嘿嘿笑了起来。“别以为你躲在汝阳就能脱身。天子明察秋毫,将以党事为鉴,将你们这些魑魅魍魉照得清清楚楚,你就等着留芳百世吧。”

郭图脸色再变,心里一阵阵不安。

他知道天子在收集党人事迹,为编撰史书做准备,有些文章已经在邸报上发表,即使他刻意不去看,也挡不住有人将相关的消息传入他的耳中。

天子也许不是有意要抹黑党人,但党人做过哪些事,他清楚得很。真要全写出来,党人的形象绝不会好看。

为此,他曾经多次写信给荀彧、荀攸,甚至还给曹操写过信,希望他们能想想办法,阻止这件事。

但他没收到任何回音。

种种迹象表明,党人的事公布于天下难以阻止。本来他躲在汝阳,还可以掩耳盗铃,如今被袁买母子牵连,被捕入狱,想装聋作哑也做不到了。

也许死了更好。

早知如此,当初就应该阻止袁绍娶刘氏为继室。此女既骄且妒,给袁绍惹了不少麻烦,连累着他受累,为安抚袁绍费了不少口舌。

“好啦,我就是来看看老朋友,没别的意思。”宣播甩甩袖子,说道:“你也不用担心,该吃吃,该喝喝。你就是一个从犯,交待清楚就行,不会有性命危险。”

郭图眼皮一翻,冷笑道:“我倒是希望你能杀了我。”

宣播咧咧嘴,皮笑肉不笑。“我身为廷尉,奉公守法是第一守则,可不是那种以为正义在手,就可以滥杀无辜的党人。你阳翟郭氏也是律学世家,要不你给我找个杀你的理由?”

郭图语塞。

宣播仰天大笑,扬长而去。

郭图呆呆地坐着,恍如木偶,直到被一个熟悉的声音唤醒。

“郭公,郭公,是你吗?”

郭图一愣,转头看向声音来处。在囚室的缝隙外,他看到了袁谭的半张脸。他吃了一惊,随即扑到囚室门口。

“显思?”

“是我。”袁谭的声音里透着喜悦。“郭公,你没事吧?”

“我没事。”郭图看了一眼手上的镣铐,从容说道:“刘夫人和袁买也被抓来了,受了些苦,但暂时没有性命之碍。”

袁谭“哦”了一声,有些淡漠。

两人刚说了几句,听到声音的狱卒就赶了过来喝止他们。语气虽严厉,手里却还算客气,用手里的木棒敲打着栅栏,并没有伤人。袁谭托他将几份邸报递给郭图,他也照办了。

郭图有些感慨,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惭愧。

——

宣播很用心,接连几天审讯,把事情基本弄清楚了。

宣播的名声不好。很多人就算不认识他,也听说过他依附董卓的事。有些人还知道郭图那两颗门牙与他有关,听说他是廷尉,根本没有抵抗的勇气,痛痛快快的招了,免受皮肉之苦。

真有勇气自杀的人,也不会活到现在。

宣播很快从口供中发现了新的线索,有一些人没有回老家,而是去了渤海,而且随刘备出征海外的人中与渤海联系紧密,甚至有固定的商船往来。

宣播觉得这个消息非同小可,第一时间汇报给司空周忠。

周空听了,也有些挠头。思来想去之后,他去找杨彪商量,这件事该怎么处理,要不要汇报给天子。

杨彪听完,叹了一口气。“汇报肯定是要汇报的,但最重要的是你要有解决方法,不能将责任推给天子。你不妨假设一下,如果天子不在中原,在西域,我们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才算妥当,不至于让天子担心。”

周忠更挠头了。

怎么处理才能让天子满意?这可不好猜。

与杨彪、贾诩不同,一直以来,他和天子的思路就不太合拍。之所以能位列司空,有很多意外因素,而不是因为他的能力。

可是作为同仁,他又不能让杨彪给他拿主意,必须自己做决定。

否则司空府就成了司徒府的附庸,起不到监察的作用,也就无法让天子满意。

周忠回到司徒府,冥思苦想了半天,最后决定召府中掾吏商议。

廷尉宣播也被请了过来,一起商议。

大家商议的结果是,渤海虽然是大汉属郡,但作为试行王道的地方,有其特殊性。新兵役法没有在渤海推行,太尉府追查这件事的时候,也没有派人进入渤海,因为可以认为,不必按照其他郡县的做法执行,可以特事特办。

比如遵照海外属国的办法,由大鸿胪安排人去问问。

或者由冀州刺史出面,责任渤海自查自报。

具体选择哪种做法,可以由天子决定。

周忠觉得有理,随即请见。

——

听完周忠的报告后,刘协深思良久。

“司空以为哪个选择更好?”

周忠倒是有准备,直截了当的说道:“臣以为由冀州刺史出面最合适。毕竟渤海不是海外属国,还是冀州的一部分。且冀州刺史满宠为人精明能干,查清楚此事应该不难。”

刘协却有些担心。“满宠明于律法,用法也偏严苛,本就为士大夫不喜。若是派他去查,会不会让人以为朝廷没有耐心,要借此事收紧对渤海的约束?”

“陛下宽容,本是好意,但朝廷自有制度,也不能一味宽仁。渤海虽有特殊之处,却不是法外之地。与海外有往来也就罢了,收容流放罪人却是知法犯法,决不能姑息,否则他们就不是行王道,而是藏污纳垢了。”

刘协反复权衡了一番,接受了周忠的建议。

虽然说这个方案未必尽善尽美,但周忠的态度还是可取的。凡事要主动解决,不仅要看眼前,还要防患于眼前,这才是一个老臣应有的格局。

“甚好,就依司空的意见处理吧。”

周忠如释重负,谢恩退出。

回到司空府,他立刻行文冀州,命冀州刺史满宠即刻赶往渤海,彻查渤海收留流放海外人员潜逃的问题。

第1116章 白发搔更短

渤海的事不是最让周忠挠头的,如何处理刘夫人才是。

袁买未成年,不可能拿主意,能拿主意的不是袁熙就是刘夫人。袁熙本是有罪之身,好容易因功脱罪,如果再因这件事成了罪人,损失太大。

但将刘夫人定为首犯也有问题。

刘夫人本不是温良娴淑之辈,肯不肯认这个首犯,谁也不敢保证,毕竟在审讯的时候,她可是坚决否认的。

如果屈打成招,甚至不问清红皂白,在没有口供的情况下将她定为首犯,且不说天子会不会满意,扬州刺史刘繇可能就不会同意。

刘繇曾经是袁绍的盟友,但现在袁绍已经死了,刘繇也向朝廷称臣了。他愿不愿意为了袁熙牺牲从妹的性命,周忠说不准。

如果刘繇不服,把事情闹大了,司空府无法服众。

之前天子与三公争权,还可以将责任推给天子,现在天子归政三公,再想推诿可没有理由,周忠也不敢这么做。

周忠进退两难,愁得本来就不富裕的头发日见稀疏,连发簪都承受不住了。

万般无奈之下,周忠只好请妻子出面,去和袁夫人商量,希望袁夫人能出面斡旋,让刘夫人主动认罪。或者请袁衡出面,请天子下一道恩诏,赦免刘夫人。

让周忠没想到的事,袁夫人干脆利落的拒绝了他的提议。

她既不想劝刘夫人认罪,也不想请袁衡出面。

司空府的事,请司空自己想办法解决。

上一篇:归藏剑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