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 第308章

作者:庄不周

几天后,甄尧赶到易县,在县城里找了个地方住下,准备采购一些礼物,再去求人说情。

刚一进城,他就发现不对劲,易县形势异常紧张,城门处搜查极严。他吃了一惊,以为天子休屠泽大捷的消息传到易县,引起了袁绍的警觉,连忙派人四处打听。

很快,他就收到一个消息。

袁绍麾下的大将麹义叛逃,袁绍正派兵追捕,连正在围攻易京的战事都暂时停止了。

甄尧大感意外,更觉得袁绍气数已尽,甄氏和他保持距离才是正确的选择。他在易县住了下来,闭门不出,只是派仆人外出打探消息,同时悄悄散布天子休屠泽大捷的消息。

易县交战多时,各种消息满天飞。突然之间戒严,本来就让人疑惑,谣言四起。天子休屠泽大捷的消息一经散布,立刻引发了巨大的涟漪,随即又被人与弹汗山之战联系起来。

紧接着,华阴之战、朔方之战也被人提起,迅速传播,并与眼前拖延不决的易京战事形成比较。

一个问题自然而然地浮出了水面。

如果天子东出,袁绍会是对手吗?

第556章 绝地求生

袁绍坐在大帐中,一手端着酒杯,一手扶额。

面前的案上摆满了精美的菜肴,但他却没有一点胃口,只是一杯接一杯地喝着酒。

麹义叛逃就像一块巨石投入水中,激起的浪花是如此之大,连围攻易京的战事都变得不重要了。

麹义是易京之战的首功。他和他麾下的八百西凉部曲的战斗力有目共睹,甚至成了精锐的代名词。这些年来,为了打击公孙瓒的士气,袁绍一直有意无意的强调麹义的善战,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麹义叛逃早就有征兆,他也曾让袁谭看紧麹义,稳住麹义。

但袁谭让他失望了。

他觉得袁谭是故意的。

围攻公孙瓒的任务原本是袁谭的,但袁谭未能完成。不得已,他亲自率部前来。为了得到冀北人的支持,他不得不推出次子袁熙,并任命袁熙指挥新加入的冀北人。

袁谭对此不满,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全他没想到袁谭的反应会如此激烈,居然纵容麹义叛逃。

袁绍很生气,却不敢轻举妄动。

这件事涉及太广,绝非袁谭一个人这么简单,郭图、许攸等人可能都有份,刘和也脱不了干系,甚至鲜于辅等人也在背后起了作用。

去弹汗山找荀攸的田畴一直没回来,袁绍估计,他很可能去了凉州。

千里之外的行在才是这场叛逃的根本原因。

麹义就是凉州人。不出意外的话,麹义的族人已经向天子效忠,要麹义回凉州,为天子效力,是顺理成章的事。

早知如此,就该杀了麹义。

“主公……”逢纪冲了进来,神色惶急。

“什么事?”袁绍心中恼怒,却还是按捺住情绪,坐直了身体,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颓废。

“主公,易县有人传谣。”

“什么谣言?”袁绍眉头微蹙,却没当回事。这年头,谣言太多了,像一阵风似的,有时甚至还没注意到说的是什么就过去了。

逢纪咽了口唾沫,声音干涩。“休屠泽大捷。”

袁绍一愣,随即笑了。“这算什么谣言?不是……”话说了一半,他突然反应过来,脸色顿时煞白。

他是早就知道天子休屠泽大捷的消息,但普通百姓不知道,甚至可以说,整个冀州知道天子休屠泽大捷的人都不多。知道消息的人更知道这个消息散布出去会有什么后果,所以默契地三缄其口,假装这件事不存在。

逢纪说易县有人传谣,自然是这个消息散布出去了。

虽然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但这个时机显然是最不合适的时机。

袁绍第一反应是有人故意泄密。

“查出是谁传的了吗?”袁绍眼中杀气腾腾。

“正在查。”逢纪苦笑。“主公,当务之急,唯有攻破易京,才能稳住形势。”

“那麹义呢?”袁绍眼皮一抬,低声吼道:“就让他这么走了?”

“主公,麹义再勇,不过一人。他暴得大名,正是因为击破公孙瓒。围攻易京一年有余,已经证明他名不符实,不过尔尔。若主公能攻破易京,谁还记得他?”

袁绍眼珠转了转,有点反应过来了。

见袁绍态度松动,逢纪趁热打铁。“易京外围已被击破,公孙瓒已是釜底游鱼,若能急攻,必能一举破之。如此,冀北可定,纵有谣言又能奈何?若是久攻不下,一旦谣言传到军中,士气涣散……”

逢纪停住,没有再说下去。

袁绍抚着胡须,脸色铁青,充满血丝的眼睛渐渐有了神采。

“元图说得有理,是我糊涂了。”袁绍将手中酒杯掷于地上,大声喝道:“召集诸将,准备进攻,不死不休。”

“喏。”亲卫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传令。

——

袁绍被逢纪提醒,知道留给自己的时候不多,必须抢在天子大捷的消息传到军中之前击破公孙瓒,否则士气涣散,他再想攻也没机会了。

他召集诸将,发布命令,并顺理成章的戒严了整个大营,尽可能延缓消息在军中传播的速度。

田丰、沮授也知道形势严峻,支持袁绍的决定。田丰亲自出面,与冀北诸将解说当前形势,鼓舞士气,希望他们不要瞻前顾后,全力作战,击破易京。

与此同时,袁绍又找来了郭图,要求袁谭、刘和率部参战。

麹义叛逃,袁谭、刘和都有责任,正担心袁绍处罚他们。得知袁绍要求他们参战,如释重负,立刻表示愿意死战,以证清白。

为了表示自己真和麹义叛逃没什么关系,刘和还主动找到了鲜于辅,请他与自己合力进攻。

停滞了十余日的战事再次打响,十余万大军围着易京发起了潮水般的进攻,一波未停,一波又起,昼夜不休,战鼓连十几里外的易县都听得到。

被围多时,易京早就残破不堪,公孙瓒的部下也筋疲力尽,斗志全无。加上公孙瓒为了逼迫部下死战,又下达了不准救援的命令,诸将只能自为战。面对袁绍不破城绝不罢休的猛攻,他们的心理崩溃了,有人决定放弃抵抗,投降袁绍。

转眼之间,易京近百座高楼就只剩下中央的主楼。

袁绍命人填平了壕沟,在射程以外建起四座将台,与袁谭、袁熙、刘和各据一面,全力进攻。

眼看着公孙瓒授首在即,刘和、鲜于辅等人也暂时搁置了分歧,不惜代价的猛攻,希望能抢得头功,亲自砍下公孙瓒的首级,为刘虞报仇。

但他们未能如愿。

见大势已去,公孙瓒杀死了妻妾,举火焚烧了积累在楼中的粮食和珍宝,放声大笑,纵身跃入熊熊烈焰之中。

刘和跪倒在血水中,失声痛哭。

仇人就在眼前,他却未能亲手杀死他。

袁绍也很郁闷。苦战一场,他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期望的战利品却被公孙瓒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除了几千残兵之外,他一无所得,答应诸将的悬赏从何而来,成了他必须考虑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让他头疼的问题。

公孙瓒死了,易京被焚成平地,他和鲜于辅等人的合作基础也没了。

第557章 分道扬镳

袁绍的担心很快就变成了现实。

战事刚刚结束,鲜于辅就将人马撤到巨马水以北,摆出防守的阵势,并宣布在新的幽州刺史或幽州牧到任之前,幽州将由幽燕都护荀攸接管。

幽燕都护还没有正式任命,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荀攸驻扎在弹汗山却是汉胡都清楚的事实。幽州接受荀攸的命令,也就意味着服从朝廷的调度。除非有朝廷的诏书,其他人不得越过巨马水,进入幽州,否则就是开战。

袁绍还可以装聋作哑,协助他作战的乌桓人、鲜卑人却慌了。

易京已破,公孙瓒已亡,他们留在冀州的理由已经没有了。一旦被荀攸认定为敌人,自己又被挡在巨马水以南,不得北返,家乡将沦为荀攸攻击的目标。

不少人向袁绍请辞,剩下的也惴惴不安,极力反对袁绍与鲜于辅开战。

袁绍很生气,却无计可施,只得罢兵,撤回易县休整。

借着这个机会,甄尧求见田丰,请田丰向袁绍进言。甄宓得神仙托梦,需要赴北岳祭玄武之神,婚约的事还得再缓一缓。

田丰听完,瞅了甄尧一眼。“你是听了天子休屠泽大捷的消息,心慌了吧?”

甄尧的确有些心慌。如果被袁绍知道天子休屠泽大捷的消息是他散布出去的,他必死无疑。

他吞吞吐吐地说道:“田公明鉴,我中山甄氏……不能不小心啊。田公,你说……天子接连大捷,这大汉的天命……是不是还能延续一时?”

田丰仔细想了想,一声轻叹,点头答应了。中山甄氏覆辙在前,难免瞻前顾后,有这样的担心也能理解。如今易京已破,冀北的局势算是稳住了,与甄氏的婚约也不急在一时。

当初决定与甄氏联姻,本就是为了拉拢冀北豪强的权宜之计,现在已经没那么迫切了。

他更愿意安排一个冀南的大族与袁熙联姻。

田丰接受了甄尧的礼物,答应向袁绍进言,将婚约再推辞一段时间。不过他也提醒甄尧,袁熙已经成年,如今又成了统兵大将,想和袁熙联姻的人很多,你们甄氏错过了,可怨不得别人。

甄尧感激不尽。

——

袁绍召集谋士,商议对策。

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战胜后的赏赐怎么办?二是继续进兵幽州,还是转战兖豫。

审配连续发来消息。周忠正在围攻庐江,他被曹操和刘备夹击,无法前进,镇守庐江的颜良孤军奋战,如果不能救援,恐怕支撑不了太久。

田丰慷慨陈词,建议袁绍转战兖豫。

他的理由很简单。幽州的优势在骑兵,其他则一无是处,每年还要冀州支撑钱粮若干。既然乌桓、鲜卑的骑兵已经入列,就没有必要再与荀攸开战。不如先将战线稳定在巨马水一带,先集中兵力,解庐江之围,顺势击破袁术,全取江淮之地。

中原富庶,拿下中原,就有足够的战利品用来赏赐将士。

听到袁术的名字,袁绍立刻动了心。

在他看来,天子固然是个威胁,却远在凉州,暂时还没有直接冲突。袁术却是肉里的一根刺,时刻在威胁着他,必须立刻拔掉。

袁绍接受了田丰的建议,宣布将挥师南下。

冀北大族很失望。一是大战之后的赏赐没了,二是袁绍南下,则冀州将成为前线,随时可能发生大战,对恢复生产极为不利。他们希望一鼓作气,夺取涿郡,将战线推到上谷、广阳境内,保证冀北的安全,再集中兵力南下。

为了安抚冀北大族,袁绍决定大封官爵。

沮授极力劝阻。朝廷眼下只承认袁绍是渤海太守,渤海太守是没有资格封官的,更没资格拜爵,袁绍这么做,等于公然造反,之前与朝廷的妥协也就不成立了。

万一天子大怒,进攻冀州,如何应付?

这一次,田丰站在了沮授的反对面。

他信心满满的表示,凉州初安,天子却没有能力进攻冀州。当初与朝廷妥协,只是为了集中兵力,进攻公孙瓒。如今公孙瓒已亡,也就没必要妥协了,正好借这个机会试探一下天子的底气。

退一步说,就算天子不胜其怒,下令进攻冀州,也不足为虑。

封官赐爵,鼓舞士气,尽起冀州之兵,足以与天子一战。

袁绍接受了田丰的建议。

沮授很失望,却无可奈何。他知道田丰在赌博,但冀州眼下的形势,除了孤注一掷之外,的确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果然,在封了十几个将军、亭侯之后,冀北大族改变了主意,支持袁绍南下。

——

易京的废墟之侧,刘和勒马独立,一动不动。

几个亲卫站在不远处,相顾叹息。

击破公孙瓒后,刘和不仅没有解脱,反而像失了魂似的,经常到这里来,一看就是半天,也不知道他能看出什么。

有骑兵从远处奔来,护着一辆马车。亲卫们转头看去,很快就认出是袁谭,便放松下来。

刘和恍若未闻,无动于衷。

马车来到跟着,袁谭下了车,缓缓来到刘和身边,拍拍刘和的膝盖。

“公衡,醒来。旧事已如尘烟,你该向前看了。”

刘和缓缓转头,看向袁谭,无声一笑。“为臣不忠,为子不孝,为友不义,我还有前程可看吗?”

“公衡,何至于此?随我南下吧。以你的能力,到了中原,必能统一部人马……”

“你能吗?”刘和打断了袁谭,抖了抖缰绳,拨转马头。

袁谭跟了上来,脸色有些怅然。刘和的问题刺痛了他。跟着袁绍南下,他都未必有机会独领一部,更别说刘和了。

正因为如此,他才更需要刘和的帮助。

刘和是东海人,在东海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如果刘和愿意跟着他南下,对他掠取徐州有帮助。

但这只是一种设想而已,他自己也没把握。

与冀南大族的模棱两可不同,冀北大族摆明了支持袁熙。除非他能得到兖豫大族的支持,并且在中原的战事中立下大功,否则他的嗣子之位难保。

上一篇:归藏剑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