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 第299章

作者:庄不周

“三年之内,天子不会东出。”

沮授很诧异。“何以见得?”

“你自己想。”田丰甩了甩袖子,下台去了。

第535章 怀璧其罪

沮授愣了一会儿,突然反应过来,匆匆下台,追上田丰。

“元皓兄,你是说天子会先取益州?”

田丰转头看了沮授一眼,笑了一阵,又道:“你不觉得他和嬴秦起于西陲有几分相似么?”

沮授眼神微闪,不禁哑然失笑。“这只是地势如此,不得不然。赢秦固然起于西陲,又以关中而兴,经营六世而有天下。但高皇帝也是以汉中称王,进取关中,而有天下,前后不过数载。天子虽年少,却是大汉正朔所在,自然要比高皇帝更顺利一些。”

田丰打断了沮授。“所以我只赌他三年不会东出,不敢多说。”

沮授歪着头,打量了田丰片刻,脸上的笑容散去,多了几分不安。“你是觉得天子远离老臣并非无奈之举,而是有意为之?”

田丰也不笑了,忧心忡忡。

“公与,朝中老臣虽然未必都是关东人,但他们大多以士大夫自居,希望与天子共治天下,而不是为臣仆,附和而已。他们都有宗族,有产业,有门生故吏,有亲朋故旧。你觉得他们会希望出现一个秦皇汉武式的雄主吗?”

沮授微微颌首。“所以天子远离中原,滞留边陲不归,使公卿不能掣肘。”

“凉州乱了百年,终究还是疥癣之患。鲜卑极盛之时,不过是不时入塞而已。檀石槐一死,鲜卑人就分崩离析。各部号称数十万众,其实皆是流寇。击溃不难,难在根除。天子之胜,在于以精兵猛将,耐心诱敌,这才能一战成功。看似赫赫,其实与凉州三明大同而小异。”

田丰喘了口气,又补充了一句。“此必是贾诩之计。阎忠曾说他有良平之奇,如今看来,果不其然,倒是我们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你认识阎忠?”

“他做信都令时,我和他有过数面之缘,听他提起过贾诩其人。”想起阎忠,田丰一时出神,又道:“你知道阎忠劝皇甫嵩造反的事么?”

沮授连连摇头。他听说过阎忠其人,却没有过接触。阎忠做信都令时,他还很年轻,正在县令任上,公务繁忙,没时间交游。

“当时皇甫嵩刚刚在广宗击破张梁,平定黄巾,威震天下。阎忠正好罢信都令,便赶到广宗,面见皇甫嵩,劝皇甫嵩起兵造反。”

沮授“噗嗤”一声笑了。“阎忠号为多智,怎么会提出如此荒唐的计策?皇甫嵩虽然威震天下,但他所领各部都是朝廷的人马,怎么可能随他造反?”

“听起来很可笑,是吧?”田丰停住脚步,回头看着沮授。“若是皇甫嵩选择,你觉得冀州人会如何选择?是支持朝廷,还是和皇甫嵩联合?”

沮授一愣,如梦初醒。他意味深长的打量了田丰一眼。

“元皓兄也是其中一员吧?”

田丰不置可否,沮授也没有再问。

身为冀州人的一员,他当然很清楚不少冀州人对朝廷并无好感。在皇甫嵩之后数年,冀州刺史王芬就曾和许攸、陈逸等人设谋,打算趁孝灵帝巡游河间时造反。如果没有冀州人的支持,王芬如何敢做这样的计划。

阎忠建议皇甫嵩造反,背后必然有冀州人的支持。

“秦赵的恩怨延续了几百年,你可知道是何原因?”田丰又问道:“是因为某人吗?”

沮授苦笑。“是因为冀州依山面海,沃野千里,又有渔盐之利,自古便是膏腴之地,王霸之资。”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田丰一声叹息。“历来天下大乱,兵精粮足的燕赵之地都是英雄必取之地,得之可得天下。是以秦王东出,必先取赵。光武中兴,先据河北。可惜主公忌惮我冀州人太深,始终不能推心置腹,这才闹得不尴不尬,进退两难。若是由你和审配统兵,何至于此。”

沮授没接田丰的话,沉默不语。

他其实一直知道这些道理,但从来没有人说得这么直白。田丰今天是一时意难平,才在他面前一吐为快,让他想接话都不知道怎么接。

“只可惜,冀州时运不济,虽为天下雄州,却一直未能雄主,只能为人做嫁。”田丰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拱着手,慢慢向前走去。他的背有些驼,仿佛背着看不见的重担。

沮授默默地跟了上去。

他知道田丰对袁绍很失望,却找不到比袁绍更合适的人。这就是一场看不到希望的抗争,注定了又是一场悲剧。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除非冀州人中出现一个明君,否则冀州永远是朝廷排挤、提防的对象。

——

袁绍多次召集谋士问计。

在天子大捷的消息面前,不少人都有些慌乱,不是沉默以对,就是含糊其辞。反倒是田丰非常坚决,信誓旦旦地说天子短期内不会大举东出,袁绍应该集中兵力,攻克易京,彻底击溃公孙瓒。

拿下易县,就是守住了冀州的北门。

田丰的坚决让袁绍既感激,又惭愧。一直以来,因为田丰的刚直,他其实并不喜欢田丰,只是田丰名重,是冀州名士之首,他不能不给三分面子。没想到,事到临头,最支持他的人反倒是田丰。

这时,袁绍又收到了审配的消息。豫州牧周忠有意攻取庐江,颜良孤悬淮南,非常危险,不能不救。但曹操、刘备虎视眈眈,有夹击之势,审配也不敢轻举妄动。他希望袁绍能给他一些支援,让他将战阵向南推进,与颜良保持联络,力保庐江不失。

眼看着就要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袁绍左思右想,最后还是采纳了田丰的建议,集中兵力猛攻易京,先解决公孙瓒,然后再挥师南下。

为了能发挥冀州人的积极性,袁绍任命田丰为监军,并派崔琰为使者,联络冀北大族,集结中山、河间、渤海三郡的人力物力,猛攻易京。

与此同时,袁绍在全州范围内征发青壮,准备大战。

与此同时,他与乌桓、鲜卑联络,征发精骑,牵制荀攸,使其不能南下。

在田丰、审配等人的配合下,冀州大族的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起来。新年刚过,不少大族、豪强就带着部曲、粮食,赶赴易京,助阵袁绍。

正月末,袁绍集结近十万人,对易京展开了最后的猛攻。

第536章 远虑近忧

弹汗山。

荀攸轻挽马缰,被朔风吹得粗糙的脸上有两团淡淡的红晕,眼神却更有神采,偶尔闪烁间便见凌厉,不怒自威。

臧洪乘一匹黄骠马,紧随其后。

新年之际,他借着述职的理由来到弹汗山,与荀攸盘桓了一个月。马上就要回去了,荀攸约他行猎。两人在这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信马由缰,好不自在。

“公达,天子休屠泽大捷,会不会挥师东出?”臧洪看似随口一问,心情却有些莫名的紧张。

荀攸沉默了片刻,微微一笑。“子源,我问你一个问题。”

“你说。”

“你是希望亲手砍下袁绍的首级,还是希望看到他众叛亲离,绝望而死?”

臧洪仔细地想了一会。“他背信弃义,逼杀故友,只是斩首未免便宜了他。求仁得仁,求义得义,背信弃义者必众叛亲离,方知天道有常,报应不爽。”

“那你不妨耐心一些,多等几年。”荀攸转头看向远处的山峦,目光却仿佛穿越了燕山,看到了山那边的幽燕大地。“天子引而不发,袁绍便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安,未战已分高下,又能坚持几日?”

臧洪眼神微闪。“最近有消息来?”

荀攸嘴角轻挑,转头看着臧洪。“我不告诉你一点消息,你能安心回去?”

臧洪哈哈一笑,却还是盯着荀攸的眼睛。

荀攸摇摇马鞭。“天子大捷的消息传到关东后,最为紧张的便是袁绍。为了能尽快攻克易京,他向冀州人做了重大让步,集结了十万步骑,猛攻易京。”

臧洪眨眨眼睛。“虽说冀州是大州,可是这十多年来征战不休,户口不足之前一半。十万步骑虽不是竭泽而渔,却也算得上全力以赴。看来袁绍是真的急了。”

他随即又道:“既然如此,那汝颍人的处境岂不是更加尴尬?公达,他们是否有意转投朝廷?如果有人愿意来雁门,你可一定不能拦着。我孤身在雁门,太难了。”

荀攸微微颌首。“处境虽尴尬,却还没到绝望的地步,你想趁机招揽人才,还要再等等。”

臧洪“哦”了一声,随即又笑了。“他们是指望袁绍攻克易京之下,挥师南下,平定兖豫,好借机掌握兵权,与冀州人抗衡吧?”

荀攸笑而不语。“不嘛,不到穷途绝路,总是不肯罢休的。”

臧洪一声轻叹。“汝颍多才俊,即使分投多处,依然不可小觑。”

荀攸瞅了臧洪一眼,眉心微蹙。“子源,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汝颍人本招人忌,若不慎言慎行,岂能行远任重?”

臧洪有些尴尬,讪讪地笑笑,心情却有些莫名的复杂。

他知道荀攸在担心什么。忌惮汝颍人的不止是冀州人,还有天子。荀文倩生下了皇长子,天子却多次声明皇后伏寿的地位不可动摇,摆明了就是让荀氏不要有不切实际的野望。荀彧、荀攸深知其中利害,不敢表示出哪怕一点不满的意思,还主动避嫌。

送皇后伏寿去行在就是荀彧本人的决定。不仅如此,荀彧还将儿子荀恽送到天子身边为郎,说得直白些,就是做人质。

荀攸的儿子荀缉也在奔赴行在的途中。

只是躲就能躲得掉吗?汝颍人的实力摆在那儿,想藏拙都藏不住。

臧洪想了想,清了清嗓子。“公达,分别在即,下次见面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有几句话,出于我口,入于你耳,不得第三人闻,你可愿听。”

荀攸苦笑。“不让你说,你能忍得住吗?”

臧洪点点头,说道:“五行不可乱,五伦不可废。自古以来,帝乡便与众不同。高皇帝有沛国功臣,光武皇帝有南阳功臣,如今天子再兴大汉,汝颍人居功至伟,岂能错失良机?难道你希望将来朝堂之上,大半是并凉武夫?”

荀攸沉默不语,面色平静,如古井无波。

臧洪接着说道:“冀州为上州,却难出高门,正是因为冀州在朝中无根基。他们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支持袁绍,正是想以冀州之力拥立袁绍,使冀州为龙兴之地。但袁绍毕竟是汝颍人,冀州人的野望注定落空。别看他们现在不顾一切,一旦反应过来,或许就会另择明主,而最合适的……”

荀攸眼皮轻颤,摆摆手,打断了臧洪。“行了,子源,不用再说了。”

臧洪却还是坚持说完自己的意见。“你别忘了,孝桓、孝灵就是冀州人,天子生母更是赵国人,他身上有一半冀州血脉。”

荀攸回头看着臧洪,忽然笑了。“子源,你说得没错,冀州人的确有可能利用这种关系,转向天子,可是这有什么不好?天下早安,百姓终于可以安居乐业。至于朝堂之上,天子抑制我汝颍人,难道就会让冀州人坐大?你啊,终究还是与天子相处的时间太短,不知道天子胸怀广阔。”

臧洪张了张嘴,没有再说什么。该说的,不该说的,他都已经说了。荀攸是个聪明人,他会知道怎么做,只是未必能告诉他而已。

两人又策马走了一圈,猎了几只野兔,就在野外烤了,这才尽兴而归。

日暮时分,臧洪踏上了归途,与荀攸拱手道别。

“子源,在练兵与治民之间,你要尽快做个选择。”荀攸提醒道:“一旦幽燕都护正式设立,雁门就不再是边郡了,太守很可能不再掌兵。你若想子承父志,继续统兵,就要多花点心思习武练兵。”

臧洪拱手施礼。“多谢公达,我记住了。”

看着臧洪带着郡兵渐渐远去,荀攸眯起了眼睛,沉默不语。过了良久,他拨转马头,吩咐道:“传我军令,通知上谷太守张辽,代郡太守高顺,各将万骑,十五日内会于白山。”

随行的令吏立刻下马,伏在马鞍上写了两份命令。荀攸用印后,命人送往上谷、代郡。

荀攸随即又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给阎柔,让他与乌桓诸部联络。东部鲜卑响应袁绍号令,犯大汉边境,他将率诸部讨伐,是敌是友,乌桓人必须做出选择,勿谓言之不预也。

第537章 不甘落后

鲜于辅负手站在地图前,一言不发,脸色阴沉。

鲜于银站在一旁,脸色同样难看的,微黄的眼珠中透着一抹愤怒。他咬牙切齿的嘀咕道:“这刘和是疯了吗,非要一条道走到黑?袁绍背信弃义,连汝颍人都可以抛弃,还有什么值得追随的?此人……”

“闭嘴!”鲜于辅喝了一声,打断了鲜于银。“袁绍是否抛弃汝颍人,与你何干?你有这闲心,不如考虑考虑如何击破公孙瓒的高楼。若是袁绍生擒了公孙瓒,而我等无功,将来如何面对使君?”

鲜于银咂了咂嘴。“能有什么变法,用人挖啊。我们的兵力不及袁绍十分之一,进度肯定不如他们,弄不好还会被他们吃掉。”

鲜于辅回到案前坐下,喝了一杯酒。他的心情很不好,却无可奈何。

袁绍与冀州豪强达成了新的协议,据说还要和中山甄氏联姻,得到了冀北豪强的支持,集结十万人马围攻易京。易京被袁绍前后攻了两年,外围的高楼已经被清理掉大半,在袁绍的倾力一击面前,败亡在即。

公孙瓒授首本是好事,但这件事如果都是袁绍的功劳,那幽州人的脸面就算丢尽了。

况且袁绍攻破易京之后就会罢休吗?会不会趁势控制幽州?谁也不好说。他们不得不考虑如果袁绍趁势取幽州,自己要如何应对。是俯首称臣,还是据地反击。

双方实力相差这么大,反击有胜算吗?

他没有一点把握。

“找荀攸帮忙吧。”鲜于银提议道。

鲜于辅摇摇头。他曾通过阎柔向荀攸求援,但荀攸要求刘和先表态,实际上拒绝了他的请求,被刘和嘲讽了好几次。现在再和荀攸联络,无异于自取其辱。

“请田子泰(田畴)来吧。”鲜于辅说道:“看看能不能和刘和商量一下,不要让袁绍得意。”

鲜于银点点头,转身去了。

鲜于辅又倒了一杯酒,端在手中,轻轻地摇晃着,想着如何破解当前的困局。

一会儿功夫,帐外有脚步声响,由远及近。鲜于铺有些奇怪,田畴来得这么快吗?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准备迎接田畴。

幽州多勇武之士,却少名士。

田畴便是幽州名士,而且是个隐士,曾在徐无山中隐居了几年。因为要围攻公孙瓒,为刘虞报仇,鲜于辅才将他请了出来,不敢有丝毫怠慢。

有人推帐而入,却不是田畴,而是阎柔。

见鲜于辅正身直立,阎柔有些意外,调侃道:“你这是怎么了,这么客气?”

鲜于辅也愣了一下,刚准备和阎柔对骂几句,一眼看到了阎柔手中的书信,立刻收起了笑容。

“谁的?”

“猜猜。”阎柔扬了扬,抑制不住脸上的笑容。

鲜于辅眨眨眼睛,盯着阎柔看了又看。“难道是荀攸的?他终于肯出兵了?”

“他要对东部鲜卑用兵了。”

鲜于辅心中一紧,连忙请阎柔坐下,请阎柔细说。阎柔也不多说,直接将荀攸的书信递给鲜于辅,让他自己看。鲜于辅匆匆看完,眉头锁成了疙瘩。

上一篇:归藏剑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