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 第270章

作者:庄不周

这个问题,他们私下里已经讨论过很多次,权衡利弊,还是觉得留在凉州比较好。天子巡视凉州一年有余,现在还在武威,对凉州的重视显而易见。杨修也说了,朝廷会损有余而补不足,对凉州会有很大的支持,让凉州百姓的生活与关中差距不大。

既然既然,他们又何必冒险,不如等一等再说。

杨修大笑,转头看看杨阜,满意地点了点头。“义山说得好啊,凉州人不能放弃凉州,凉州才有希望。否则的话,就算朝廷花再多的心思,凉州也必将为羌胡所据,届时关中也不能安。”

“明府所言甚是。”

“秋收将至,山里的羌胡很快就要下山了,汉阳虽然不直接与羌胡相接,却不能置身事外。义山,你是凉州从事,凉州牧不在,你要担起重任,做好增援陇西的准备。”

“好。”杨阜爽快的答应了。

杨修这句话,等于让他代行凉州牧的责任。虽然他不可能真的成为凉州牧,但有了这个表现的机会,他就有机会立功,优先获得晋升的机会。

这是杨修给他的机会,也是对他配合的报酬。

说话间,王唯、姜叙等人赶到,纷纷勒住坐骑。杨阜与姜叙四面相对,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姜叙会意,转头看看赵昂,挤了挤眼睛。

第472章 新势力

秋收将至,杨修带着掾吏们巡视郡内,适合耕种的河谷地更是重中之重。

比起放牧,农耕能以更少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口,河谷地往往是户口最密集的地方,也是豪强大族竞相争夺的地域。

除了耕种,河水也能为磨坊、纸坊、铁坊之类的作坊提供水源、动力,对财富积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占领了河谷地,再小的家族也能迅速变强。失去了河谷地,再大的家族也会迅速衰落。

凉州民风剽悍,为了争夺水源,以家族为单位的械斗常有发生,有时候甚至会出现灭族的惨剧。反正凉州汉羌杂居,出了事,推说是羌胡入侵就是了,外地来的太守、县令长也不敢多管,免得自己也被灭了。

凉州刺史是公认的高风险。关东州郡拥兵而起,割据一方的时候,凉州还是本地人说了算。

杨修刚来的时候,也不敢轻举妄动,甚至不怎么出城。直到韩遂平定宋建,凉州牧韦端见驾被留,贾诩从宫中挑选了二百凉州子弟,建学员营,他才渐渐施展手脚,开始巡视郡内各县,了解情况。

几个地方看下来,他心里大致有了数。

比起关东州郡世家、豪强主要控制了仕途不同,凉州的大族仕途艰难,对赖以生存的土地更为看重。土地本来就有限,当有限的土地被大族占领之后,普通百姓的生存更难,很多人不得不将抢劫作为副业,甚至是主业。

为了生存下去,他们甚至连亲兄弟都不放过。只要有人愿意给他们一口吃的,他们愿意挥刀砍向任何人,哪怕手里的武器很简陋。

哪有什么轻生死,只是生存太难。如果能勉强活下去,谁会不把自己的命当回事?

这也是凉州兵乱频发的原因之一。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先解决土地的分配,让普通人能够活下去,不至于铤而走险。

这当然不是几句话就能解决的事,所以杨修选择了一个相对温和的办法,给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换取他们放弃对土地的执念。与此同时,他又执行了另一个办法:同意无地的百姓迁入关中,以减少对土地的需求,缓解人地矛盾。

大族不肯轻易迁徙,普通百姓却非常愿意迁入关中,哪怕成为军户,需要当兵。

成为军户,为朝廷而战,总比成为大族部曲更强。

在杨修的软硬兼施之下,杨阜等人选择了和朝廷合作,和杨修合作。

达成协议后,第一项举措就是拥有土地的大族按土地的多少缴纳赋税,为秋防提供粮食,而不是向本来就没什么余粮的百姓征粮。

粮食是大族提供的,但作战的主力却不是大族的部曲,而是普通百姓组成的郡兵。

杨修否决了杨阜等人集结各族部曲为军的建议,坚持按朝廷既有制度,从普通百姓中征兵。他亲自负责,郡丞王唯等人积极配合,利用太守巡视的机会,就将征兵的消息发到各地。

冬天正是凉州人最难熬的时候,听说官府不仅供饭,立了功还有赏赐,百姓们很踊跃,征兵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应征的人数远超预期。

杨修从中精挑了三千人,日常训练交给姜叙等人,自己负责起了教化。

这是他的经验,早在华阴之战时就得到了验证。

除了安排王唯等人教将士读书识字,他自己也坚持每天巡视诸营,与普通将士交谈,聊天,询问他们的生活、对将来的希望,并宣传朝廷的凉州政策。

平定宋建之后,参战的郡兵陆续返回,带来了不少消息。大部分百姓也听说天子巡视凉州,但他们之前并不觉得这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所以也不太关心。此刻见天子近臣,四世三公之后的杨太守如此平易近人,他们才切身感受到了朝廷的存在。

姜叙等人也很快意识到杨修并不是一个不谙军事的书生,杨修不仅对兵法不陌生,对具体的战术也有相当的了解。有不少他们也未必清楚的细节,杨修却如数家珍,说得头头是道。

这一点让姜叙等人刮目相看。

之前的几任汉阳太守可没这样的水平,他们也许熟读儒家经典,却不了解,也不屑于了解这些琐碎的细节。临阵之时,他们也是躲在城中,最多在城上走两圈,指挥作战根本无从谈起。

看来杨修不仅骑术好,指挥作战也不陌生。

都说天子是马上天子、用兵奇才,看来所言不虚。

在杨修的压力面前,姜叙等人不敢掉以轻心,拿出浑身解数进行训练。如果他们敷衍了事,也许不用等到临阵,营中将士就会嫌弃他们,要求杨修亲自指挥。

真到了那时候,他们就丢脸了。

加强训练的同时,杨修上书天子,请求为汉阳郡兵配备一批甲胄,实现郡兵的全员披甲。考虑到他们面对的羌胡军械水平更差,所以也不需要特别好的甲胄,之前替换下来的就行。

半个月后,天子的回复到了。已经安排河东调拨甲胄,除了杨修请求的普通甲胄外,还有几套新造的精甲,作为统兵将领的装备和立功将士的奖赏。

具体分配,由杨修掌握。

又过了半个月,甲胄从河东运到。虽然都是旧甲,但经过精心修缮、维护,防护能力足够。杨修命人将甲胄发放到位,又要求将士们尽快熟悉,以便发挥应有的保护作用,增强战场上的生存率。

三千骑士全员披甲,极大的提振了士气。

杨修又亮出一套新甲,对所有的将士说,这是天子命安邑铁官打造的新甲,不仅防护能力好,而且更轻便。当然,价格也不菲,目前还做不到全员装备,只有训练出色、战场上立了功的将士可以得到。这不仅是一套甲胄,更是天子对凉州勇士的嘉奖。

这几套新甲的分配不依官职,不依家世,只看个人的表现。训练成绩和立功表现是唯二的评判标准,你们凯旋之日,我将在庆功宴上当众发放给配得上这些甲胄的勇士,并载入郡志,留诸子孙。

此言一出,姜叙等人的眼睛就红了。

甲胄再值钱也有限,但甲胄代表的荣誉却是千金难买,这等于朝廷的敇封啊。

第473章 今非昔比

姜叙、杨阜、赵昂三人不约而同,来到了汉阳郡丞王唯家。

王唯今日休沐,睡了一个懒觉,还没起床。正拥被而卧,与妻子赵氏说着话,想着女儿有大半年没回来了,今年要不要借着上计的机会,去一趟武威。

看女儿自然是开心的,但路程遥远,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再加上王唯公务繁忙,也未必离得开。

“要不还是等女儿省亲吧。”赵氏说道。

“省亲啊……”王唯咂了咂嘴,没有往下说。

有件事,他没敢告诉妻子。王异已经写了信来,说是今年的省亲不回来了。原因也简单,女营最近训练成绩突出,很可能会扩大规模。新兵入营,事务繁杂,她身为主簿,可能脱不开身。

王唯能够理解女儿。他刚入仕途的时候,也是这般一心扑在公务上,一心想做出一些成绩来。即使是现在,他也是因为公务才犹豫是不是要去上计。

杨修好容易在汉阳打开局面,接下来肯定会有很多新动作。他在这时候离开,杨修必然要找其他人协助,等他回来,可能机会就错过了。

“她也不小了,该考虑一下亲事了。”赵氏又说道。

王唯皱了皱眉,没接妻子的话。

赵氏出自天水四姓,她一心想让女儿王异嫁给从子赵昂。原本这的确是一门不错的亲事,赵昂家世不错,为人也算好学,配王异还是足够的。可是现在形势不同了,王异成了女营主簿,天子近臣,有时候还要协助处理公文,前途无量,又岂是赵昂能配得上的。

天子身边人才济济,随便一个挑出来,家世、人品都非赵昂能比。

更何况,王唯心里还有一个野望。据说王异和天子的生母灵怀皇后有几分相似,天子本人对王异也颇为赏识。将来王异若是入了宫,哪怕是做一个普通的美人,也比嫁给赵昂有出息。

见王唯不说话,赵氏有些不快,却不敢多嘴。

王家的实力原本不如赵氏,王唯娶她有高攀的意思,她在家里说一不二。如今王唯攀上了新太守杨修,前途无量,赵氏反过来还要有求于王唯,她在王唯面前就有了顾忌。

“要不,让伟章(赵昂)为上计吏,顺便去看看女儿?”赵氏小心翼翼地说道。

王唯没好气地瞪了赵氏一眼。“他还没入仕呢。就算是现在入仕,第一年就做上计吏,你就不怕别人说闲话?”说着,掀被而起,穿上外衣,推门而出。

赵氏气得脸变了色,狠狠地瞪了王唯的背影一眼。

王唯虽然没有回头,却感觉到了妻子的怒意,下意识地停了一下,转头说道:“你还记得黄猗吗?”

赵氏想了想,点头道:“当然记得。”

“伟章如果能像黄猗一样苦练武艺,或许可以去报考从军。一个西凉人,总不能还不如一个关东世家子弟能吃苦。关东出相,关西出将,这可是我们西凉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赵氏没吭声,气势也跟着弱了许多。

赵昂倒不是文弱书生,但他的武艺的确不出众,且不说不如姜叙、杨阜等人,就算和黄猗相比,吃苦的精神也是远远不如的。这本来是个优势——凉州不缺勇士,却缺读书人——如今却成了劣势。天子崇尚文武兼备,只会读书,没有一身好武艺也不行。

赵昂的处境就有些尴尬了。

王唯走下台阶,在院中活动着身体。有老仆来报,姜叙三人来访。

听说有赵昂,王唯回头看了一下妻子。最近赵昂来得未免太频繁了些。

赵氏连忙表示,这与她无关,她也不知道。

王唯想想,也觉得不像是赵昂一个人的事,姜叙、杨阜可能才是重点。他让老仆去回话,将客人请到堂上就坐,他更衣、洗漱后就去。

老仆去了,王唯回到卧室,一边换衣服,一边与赵氏商量如何应对。赵氏有些不快,刺了王唯一句。“你做郡丞也是托了赵氏、姜氏的帮衬,有些回报也是应该的。没有他们帮忙,你能比薛夏好到哪儿去?”

王唯没好气的瞪了赵氏一眼。“你最好别提薛夏,杨府君前两天还说起这件事,要辟他为吏呢。”

“当真?”赵氏吃了一惊。

“这还能骗你?天子最厌恶大族把持地方的事,韦端被天子留下,不就是因为他不敢任事,一味听从四姓摆布?四姓联手欺负薛夏这件事若是传到天子耳中,杨府君的仕途就到此为止了。你如果真心想为赵氏着想,就回去劝劝他们及时收手,不要弄得不可收拾。”

赵氏脸色变幻,半天没说话。

王唯洗漱完毕,穿好衣服,又不紧不慢地吃了早饭,这才起身,来到前堂。

姜叙三人已经坐了好一会儿,正有些不耐烦,见王唯出来,连忙起身行礼。

王唯笑眯眯地看着他们。“伯奕,你怎么有空来?我记得你今天应该有练兵任务吧?”

姜叙说道:“下午操练,我今天是赶来向王兄请教练兵要点的,还望王兄不吝赐教,助我夺魁,不负杨府君的期望。”

“你真是说笑,我哪知道练兵要点,你应该去向杨府君请教才是。”

姜叙笑了。“杨府君那里,自然是要去的。只是去之前,先要请王兄指点一二。王兄,你就别谦虚了。且不说你与杨府君的关系,令爱为女营主簿,天天见女营训练,所见所闻,皆是练兵要义。哪怕是漏一点出来,也够我们学的了。”

杨阜也附和道:“是啊,能将女子练成精锐,这样的练兵之道,的确值得一学。”

赵昂拱拱手,也打算说两句,不知为何,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王唯笑了,摆摆手。“女营的练兵之道,杨府君早就说过了,不外乎八个字:精挑细选,严训苦练。你们遵照执行就是了,又何必道外求道。与其四处求道,不如潜心练习。就像黄猗黄子美一样,哪有什么高明的刀法,无非是日日苦练,熟能生巧而已。如果吃不了那样的苦,就算请大剑师王越来教你,你也练不出上乘武艺啊。”

“是啊,是啊。”姜叙附和道:“既然王兄也这么说,那我就放心了,回去严训苦练就是。总之一句话,不能让杨府君失望,不能让我汉阳人被人小觑了。”

王唯略作思索,又道:“伯奕啊,练兵之道,我没什么可以告诉你的,但有一件事,我倒是想提醒你几句。”

“王兄请讲。”

“天子祭段太尉的事,你听说了吧?”

“听说了。”

“凉州三明,个个都是名将,天子为何祭段太尉,却一句未及其他,你可曾想过?”

第474章 闻风而动

姜叙与杨阜交换了一个眼神,不约而同的拱手施礼。

“还请王兄指点。”

“凉州出将,有董卓那样贪残好杀的,也有皇甫规、张奂那样注重安抚的,段太尉居其间。董卓自不用说,皇甫规、张奂过于重视安抚,事实证明也只能起一时之效,是以天子皆不取。”

“天子是欲行段太尉之策?”杨阜问道。

“是,又不完全是。”

“哦?”

“天子的治胡之策,其实就是两句话:服者教化,不服者诛。段太尉只有诛杀,未有教化,并不全面,是以只能解一时燃眉之急,不能治其根本。”

杨阜若有所思。“是教化,而不是安抚,这便是天子与皇甫规、张奂等不同之处?”

“正是。”王唯点点头。“连羌胡都要教化,汉家子民又岂能不读书知礼?医匠改为医师、医士,那战士呢?凡战者,皆士也。知如何而战,知为何而战,不负为士之道。你们练兵时,应着重这一点,则三千骑不仅可保汉阳平安,更能随天子征讨天下。”

“教化虽好,却不是一日之功啊。”姜叙苦笑道。

他自然知道教化,杨修以太守之尊,与普通郡兵朝夕相处,教他们读书识字,极受欢迎。但读书识字并不能帮助将士攻必取,战必胜,说到底,还是流于形式。

王唯说道:“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河西四郡为大汉疆域也有三百多年了,如果当初就能推行教化,今日之凉州就算不如关东,与应该和关中一般了吧,又怎么会成为动乱之源?”

姜叙还待再说,杨阜伸手阻止了他。“王兄,这是天子的意思么?”

王唯点点头。“义山,你身为州从事,这件事的意义,你比我更清楚吧。教化当然不容易,不仅需要教师,更需要笔墨纸砚,但只要你去做,总会有成绩。我听说,河东的文秀纸坊正在研究一种快速印书之术,一旦成功,书本的抄写就会变成极其容易,对教化很有帮助。你若是率先在凉州建印书坊,推行教化,何愁功业不兴?”

杨阜目光一闪。“快速印书术?”

王唯点了点头,却没有再说什么。这件事也是王异的家书中提起的,目前还没有公开。天子打算怎么用,他还不清楚,所以不能说得太明白。

杨阜却抓住了其中的要害。

上一篇:归藏剑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