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280章

作者:青史尽成灰

但也有问题,就是这么远距离出兵,完全在异域作战,其实远比本土难多了。

“还要给他们找一条财路才行,没有足够的粮饷支撑,他们坚持不下去……对了,你手下有精通商贸的吗?”

朱英眨巴一下眼睛,“会偷行不?”

“你觉得他能偷到全军的粮饷吗?”张希孟没好气问道。

朱英低下头了,可下一秒,他又抬起来了,因为朱英想到了一个人。

“大哥,你手下这回可出来个人才啊!他把九章算术拆成了三份,一本书卖三本的价钱!”

张希孟怔了一下,“他成功了?”

“没有,被打得很惨,不过听他以前骗过不少人,我倒是有心把他收到麾下,就是这人嘴太臭,我也喜欢听人吹捧……这点我和大哥是一模一样的!”

“别放屁!我跟你不一样……别废话了,你去告诉他,只要接下这差事,并且能办好了,我许他一个三品前程!”

朱英怔住了,三品啊,要不我去吧?

无奈何,面对张希孟的恐怖眼神,这小子乖乖去了。

张希孟喜滋滋抓起了钓竿,奔着山溪,乐颠颠去了,一路上还在哼着小曲,心情着实不错。

关先生,破头潘,张定边,毛贵……这几位个个都是浑身油脂的大鱼,能钓来一条,就受用无穷啊!

钓鱼之乐,其乐无穷啊!

张希孟在这边随意落子,却不知道,千里之外,已经是风云涌动,波澜乍起……毛贵在占据山东之后,除了建立军屯,还设立了行中书省,自认平章。

随后他又设立了元帅府,万户府,总管府……等于一级一级,把治下纳入军事体系,安排官吏,选拔人才,分兵驻守,配发印信,制定规则。

这一套下来,山东的治理体系,竟然比河南还要完善。

人称“小朱元璋”,还真是实至名归。

而毛贵本人,他也有意无意,效仿老朱。

他本是赵均用部下,当初赵均用南下,结果被朱元璋全歼,彼时毛贵不愿意和老朱开战,又不想担背主的骂名,竟然提前投靠了刘福通。

试想一下,如果早早投靠朱元璋,又会怎么样?

毛贵也不知道答案如何,但是他清楚一点,这些年朱元璋风生水起,开疆拓土,治理地方,都相当了得。

尤其是朱家军颁布的公文政策,更是深受毛贵的推崇。

比如他的均田令,就是抄袭张希孟在渡江之后,最终确定的版本,只是在税率上,稍微调整。

其余的士兵待遇,阵亡将士抚恤,地方的法规……毛贵干脆直接改个名字,就发下去了。

更有甚者,连名字都没改,或者印着华夏吴国纪年,堂而皇之发了下去。

人称小吴王,也是有调侃的成分。

而张希孟有关华夏三次兴起的文章,还有批评宋高宗的文章,全都摆在毛贵的案头,他反复观看,几乎每個字都记在心里。

主政一方的他,太清楚这些东西的价值了。

就在前不久,岭南之行的祭文送给了刘福通一份,毛贵想尽办法,弄了个副本,放在了自己手边。

“雄文,雄文来了!”

毛贵喜得搓手,待到他一页页读下来,浑身毛孔打开,魂儿都飞了出来……妙啊!

至元四年,彭莹玉起事,至正十一年,韩山童刘福通举起义旗,至正十二年,郭子兴起义……得多好啊,我们明明是红巾义军,自元朝建立,义军就抗争不绝,前赴后继,宋室虽亡,人心不死!

我们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华夏正统,不屈不挠,不计生死,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如何非要认什么大宋,给赵家当奴才,羞死个人!

像朱元璋这样,自立道统,重开乾坤,岂不比拾人牙慧要好得多?

而且朱元璋能发出这种文章,必然是内部整合完毕,上下一心,只等积蓄实力,北伐中原,驱逐胡虏……他们走的可比我们稳妥多了。

毛贵是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在当下,聪明、正直、尊宋,三者最多取其二。

毛贵很聪明,文武全才,也很正直,他同情底层百姓,主张铲除豪强,授民土地……这样的人,如果认为朱家军做错了,是欺君罔上,悖逆纲常,那才是脑子坏了呢!

毛贵深思熟虑之后,决定给刘福通上书,建议刘福通也采取类似措施,不要把赵宋当成招牌,毕竟赵宋已经臭了,高高举起,聚拢不来人才,只能招惹一堆苍蝇。

毛贵得很对,可惜的是,晚了那么一点点。

就在张希孟送给刘福通的金陵群贤之中,有十几个人到了开封,联名上书,建议刘福通祭祀孔孟圣贤,恢复华夏衣冠,收拾中原人心。

这一手似乎有点针对元廷,可又有那么一点,针对朱元璋,针对他们在白鹿洞书院做得那些!

刘福通稍微犹豫,觉得也不错,毕竟祭祀孔孟,比起宣扬明王降世,还是要先进很多。

刘福通宴请这几个人,果然隆重祭祀……没过几天,下面就有人上书,言平章毛贵,在山东抢夺孔家田产,私自分给刁民,辱没圣贤,其心可诛。

随即又有人上书,历数毛贵种种做法,指出此人名为大宋臣子,实则是朱元璋走狗,他的所作所为,全都效仿朱元璋,用心险恶。如果不能尽早处置,久后必为心腹大患,只恐变生肘腋。

一句话:请诛毛贵!

刘福通怔住了,毛贵是三路北伐大军中,成果最大的一个,堪称他的左膀右臂,自然不能轻易撼动。

而这帮归附过来的忠臣义士,似乎也不能不当回事,刘福通干脆选择了鸽子的战术,鸽一阵子,也就是了。

可他哪里知道,越是不表态,那帮人就觉得他果然心生怀疑,只要加大力度,就能铲除毛贵。

敢朱元璋,我们斗不过朱元璋,还斗不过你吗!

伴随着金陵群贤的到来,韩宋的内斗,如期而至……

第三百八十九章 红巾大联军

毫无疑问,刘福通不可能把毛贵怎么样,就算他尊奉大宋正统,努力学习大宋,但总不能连风波遗恨莫须有也学去吧?

但是毛贵的种种做法,的确让老刘也有点不满,你学朱元璋也行,但是别学旳那么明显,弄得我都以为你打算投朱了!

刘福通想了许久,还是写封信给毛贵,而且呢,刘福通又找来了同为濠州红巾的赵继祖,让他带着信,去山东见毛贵,把自己的意思告诉他,请他收敛。

赵继祖自然领命而去,昔日他在郭子兴手下,毛贵在赵均用手下,双方还是好朋友,很能聊得来。赵继祖也不相信毛贵会投靠朱元璋,只是分开之后,有了点误会,解开就好。

赵继祖风尘仆仆,向着山东赶去。

而几乎与此同时,一支船队,也扬帆起航,从杭州北上,率领这支船队的,正是方国珍。

张希孟笃定走海路很容易,不是他不知道海上风险。这年头完全靠着帆船,又没有详细的海图,水文情况也不熟悉,一支庞大的船队出去,遇上危险,折损大半,甚至全军覆没都是轻而易举的。

张希孟没有那么乐观,可问题是方国珍投降了,情况完全就不一样了。

这位不但是横行沿海的老海贼,他还几次向大都运送漕粮。

走这条路,那是指甲盖长毛儿——老手了!

不说闭着眼睛都能找到,哪也差不多了。

而事实上毛贵又占据了山东全境,换句话说,船队只要贴着山东半岛走,然后再走辽东半岛,差不多就摸到了高丽。

整条线路,九成都是沿海航行,又是方国珍这么个老海贼领队。

想出问题都难。

不过唯一的问题,就是要经过山东沿海,必然要和毛贵打交道。

张希孟思忖了再三,才写了一封信,让快马送去金陵,提醒老朱,可以给些粮食援助毛贵。

当然了也不是白给的,毛贵打下这么大的地盘,金银细软,各种好东西不会缺的,愿意给就给点,随便什么都好。

反正我们只是敬重你的作为,同为抗元义军,支持朋友,责无旁贷。

朱元璋接到了信,忍不住拍案叫绝,好一个堂堂正正的阳谋,张先生用计,端的是举重若轻,不着痕迹。

朱元璋立刻下旨照办,随后又给朱英写信,把这小子臭骂了一顿……让你照顾张先生,你怎么还让他操劳国事?管好你大哥,不然回来打屁股!

朱英被骂得狗血淋头,实在是没办法了,只能把乱七八糟的密报都给隔绝了。

“大哥啊,你就好好钓鱼吧!这天下事,已经够乱了,你还是别掺和了。我怕有朝一日,毛贵真走了岳大帅的路,那可就热闹了。”

毛贵变岳飞?

能吗?

张希孟翻了翻眼皮,只能说,“大宋正统韩林儿,加油!”

老朱说到做到,他一共准备了十五万石粮食,另外还有一万柄刀剑,一千套铠甲……的确看得出来,朱家军底子厚了,拿出这些东西,眼睛都不眨一下。

方国珍率领着三百艘大船,满载着粮食兵器,另外还有张定边为首的八百名先遣队,浩浩荡荡,向北出发。

其实张希孟还漏算了一伙人,那就是占据淮东和苏州的张士诚,如果他愿意,还是可以给这支船队找点麻烦的。

那么就看张士诚愿不愿意当这个大元忠臣了?

朱元璋在安排船队北上之际,随即派遣常遇春出屯杭州,派遣胡大海驻扎镇江,另外又调动几路人马,摆好了架势。

这还不打紧儿,朱元璋给张士诚写了一封信。

前者咱封你当怀王,相约一同抗元,咱知你未必心服,但是咱不诛心,只是听其言,观其行。如今咱派兵支援北伐,你若有心,则并力北伐,覆灭元廷。你若反复无常,咱已经准备了三十万水陆大军,少不得先剿灭你这个大元忠臣。

何去何从,你自己想吧!

“朱重八,你欺人太甚!”

张士诚暴跳如雷,气得倒仰。

姓朱的,你太瞧不起人了。

“传令,准备船只兵马!”

张士德和张士信两兄弟都吓坏了,“兄长,眼下可不能跟朱元璋开战啊!不行啊!”

张士诚嘴角抽搐,失望的看着两个兄弟,混账,以前你们都是张罗着要打的,怎么现在也怕了?

丢人啊!

张家怎么出了你们俩软骨头?

“我,我是让你们准备酒水粮食,犒劳船队,帮着带路,这回听明白了吧?”

这俩兄弟互相看了看,还能说什么,大哥你可真高!

果然,张士诚这边派出了二十艘船,还都是顶好的大船,装着酒水美食,送来给方国珍。

“哈哈哈!怀王果然识时务!要我说啊,怀王还是趁早归顺,到时候跟我同殿称臣,岂不美哉!”

张士信咬着后槽牙,脸上还要赔笑。

“方兄一路顺风,大展神威,我兄长等着你旗开得胜的消息呢!”

方国珍用力抱拳,随后船队分别,他转头对着儿子方关道:“瞧见没有,你爹这是抢到了好位置,要是像张士诚这般犹犹豫豫,只怕不会有好下场!你小子可要好好跟你爹学。”

方关连连点头,“您老人家放心,孩儿是跟定了吴王,就算老爹背叛,我都不会背叛的!”

方国珍瞬间瞪圆了眼珠子,“兔崽子,你还想大义灭亲怎么滴?”

“我看灭了你挺好的!,省得三心二意。”

不知道什么时候,张定边晃着魁梧的身躯,出现在了方国珍的身后,他自顾自抓起一坛子酒,撕下封皮,往肚子里灌了一大口。

“好酒!张士诚这孙子没敢兑水!”

方国珍冷笑,“他有个胆子吗?现在张士诚只怕捧着卵子,小心翼翼,生怕给吴王口实,不然下一个完蛋的就不是陈友谅,而是他张士诚了。”

方国珍故意斜了张定边一眼,暗戳戳,戳老张的软肋。

果然张定边神色凝重,突然长叹一声,“我此番去高丽,中原的事情我再也不管了。能把这一身骨头埋在异域,正是我之所求!”

方国珍微微沉吟,再想说话,却发现张定边已经转身回船舱了。

“大丈夫未遇明主,也是可惜啊!”

方关却道:“爹,张定边不是归附了吴王,怎么还叫未遇明主?”

方国珍怔了怔,无奈苦笑,“你小子懂什么?我们这些人又不是淮西旧人,又没有早早投靠过去,雪中送炭,难道还指望吴王把我们当成心腹看待?”

方关微微摇头,“爹,你这么说我就不同意了,你瞧瞧那个常遇春,他投靠的也晚,吴王待他怎么样?还有这一次湖口大战扬名的康茂才,傅友德,还不都是投靠很晚的,有的人干脆就是元廷降将。要我说啊,你这么想,就先断了一半的路。吴王有雄心壮志,张相也是当世贤臣,我就不相信,咱们拿出一片真心,还换不来吴王赏识!”

方国珍大为惊讶,吃惊地看着儿子,“你,你这话说得有理啊!”

方国珍也不由得打起精神,船队前面就是胶州。

出乎预料,毛贵竟然在这里等候,双方见面之后,方国珍热情招呼,“毛平章,奉吴王之命而来,一点薄礼不成敬意。”

毛贵连忙回礼,接过了单子,粮食五万石,刀剑三千,铠甲三百。

“毛平章,别嫌少,剩下的要送去高丽,支援中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