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 第83章

作者:大罗罗

朱和墭拿过信封,撕开封口,取出里面的信纸,展开以后就一字一句的读了一遍。

信上都是些模棱两可的话,说是吴三桂的“亲笔信”,但是临了却来了个“知名不具”,也不知道是不是真亲笔。还真是一点把柄不留啊!

朱和墭看完了信,又望着刘玄初,笑着道:“刘先生,孤家应该怎么回复平西伯为好?”

刘玄初笑道:“世子爷想怎么回复都行,不过最好能拿出一点诚意……比如诸葛天雷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第190章 诸葛天雷的秘密!

诸葛天雷在旁人看来,当然是朱三太子这股势力最大的倚仗了!

不过对朱和墭而言,“糖药”不过是方便取材,而且也容易制取罢了。

真要给他点时间,搞出了硝酸、硫酸这两个酸,以后能制造的各种炸药就太多了。

而且这些全都是很难仿造的高科技,不,应该是“高法”产品!

另外,“糖药”的方便取材也只是对如今的朱明集团而言的……现在全世界的制糖产业就集中在广东和福建两省。也只有广东、福建能产出配置“糖药”所需的高纯度的白糖。别处可没有!

而朱和墭现在已经“研发”好了“军用级白糖”,也就是添加了二氧化铁粉末、阿拉伯胶和少量的火硝进行熬制,然后再压切成块状的白糖。

这样的糖块便于储存和运输,不容易受潮,而且也方便在军前进行配置,不需要再加入催化剂和凝固剂。

军用白糖将会是块状的,每一块的分量都相同,配上事先称好重量后再打包的火硝,就不必在阵前用秤来称了。

而这个催化剂和凝固剂……靠舌头舔是舔不明白的!

另外,由于朱和墭会在军用白糖中加入一定数量的火硝,所以新的糖药配方将会和原本的配方大不相同。

根据新的配方,如果不用军用级白糖,而是使用普通白糖,是根本配不出威力足够大的糖药的,最多只能配出烟雾弹使用的糖药。

等专门生产“特别白白糖”和甘蔗酒的北厂迁到广州,朱和墭就准备更换“糖药”配方,将普通白糖换成军用白糖。

同时朱和墭还会将所有掌握原配方的“药师”尽可能调离一线,以免他们在作战行动中被俘。

而且他还会通知延平王府也采取同样的行动,以加强“糖药”管理。

所以,即便外部势力部分破解了“糖药”的配方,对已经开始做大,并且开始对白糖进行了“升级”的朱和墭而言,也不完全是坏事……毕竟这个拿来解馋的白糖卖个一百个铜子一斤那是很贵了。可是作为制造当今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火药的重要原料,一百文一斤是不是太便宜了?

那么重要的军品,关系国家存亡的战略物资,民用糖怎么也该翻个倍!而添加了催化剂和凝固剂的军用白糖,卖个一两银子一斤的,好像也不算贵吧?

再贵也得买啊!

而且,朱明这边肯卖给谁,那已经是天大的脸面了。谁要不服气,朱和墭就能出个“白糖禁运名单”,把谁的名号加上去,以后就买不着“军用白糖”了,甚至连“民用白糖”也能给你禁运了!

“刘先生……”

朱和墭虽然早就做好了糖药技术出现扩散是准备,但是现在面对刘玄初提出的要求,他还是装模作样的思考了许久,最后好像还是咬着牙点了头。

“也罢,”朱和墭道,“等朝廷派出的使团往云南而去的时候,自然会带去一批天雷的原料……也会带上配方。只要平西伯举兵反清,朝廷的使臣自然会把配方给他。”

朱和墭准备让人带去云南的原料当然就是军用白糖了,配方也不是原始的方子,而是军用方糖专用的方子。

而军用白糖的供应链还在朱和墭的北厂手中卡着!

刘玄初不知道朱和墭的“法力”有多高,自然大喜,随即就问:“不知朝廷的使者是谁?”

说着他看了一眼杨起龙,“这位杨先生把平西伯世子给坑了,可不能再去云南了。”

杨起龙的确不能再去云南了,他可把吴应熊坑苦了。虽然吴应熊最终因祸得福,但是这几个月的确把吴应熊吓得够呛!

朱和墭笑道:“刘先生放心,孤家这次会安排一位天下闻名的名士大儒,带上我父王的令旨,随同刘先生一起去云南面见平西伯。”

安排名士大儒去云南见吴三桂,当然是为了向吴三桂显示复兴的朱明朝廷绝不是什么草台班子,因为它已经得到了一众岭南名士的拥护!

而这位岭南名士就是岭南三忠之首的陈邦彦的长子陈恭尹,他在家人遇难后为报国仇家恨,又为抗清事业奔走了十几年。在永历遇害后才在广州府的增城县隐居,潜心书法诗词,成了一代名家。本来以为复明再无希望,可没想到朱三太子、朱三太孙居然来了个奇迹般崛起。

于是他就在刚刚从潮州赶来广府出任广东布政使的好友屈大均的推荐下出仕了朱和墭,担任了行世子府的主簿。

由这样的人物代表新开张的大明朝廷去云南见吴三桂,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刘玄初这个时候又笑着对朱和墭道:“在下还有一事要与世子爷分说……监国乃是威庙之子,是大明正统,现在用永历年号颇不合适,是不是应该改用崇祯年号?今年该是崇祯四十五年。”

朱和墭当然知道刘玄初为什么说这个话。因为永历皇帝朱由榔就是给吴三桂弄死的!

如果朱慈炯、朱和墭父子继续使用永历年号,就等于承认朱由榔是大明朝的正统皇帝。这让吴三桂如何自处?

朱和墭点点头道:“之前用永历年号只是随延平王府用了,如今孤家已经占据广府十一县,人口百万,带甲数万。自然不会再用永历年号……稍后会改成定王监国年号,今年就是定王监国元年了,所以请刘先生放心。孤家和父王是不会让平西伯下不了台的。”

实际上朱三太子、朱三太孙本是唐王一派的支脉,应该奉隆武、绍武为正朔,也不应该用永历纪年。

……

北京城外,紫竹院。

今儿一大早,一群穿黄马褂的御前侍卫就把紫竹院周围的道路都给封锁了,闲杂人等,别说出路,连靠近都不行!

据那些黄马褂说,今皇上来紫竹院这边打猎——就是去紫竹院东面,那个动物挺多的地方打猎!

到了接近中午的时候,紫竹院周围就想起了“轰隆隆”的巨响……听着像是在打炮!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大清皇帝打猎不是用弓箭或是用鸟枪,而是直接上了大炮!

但是谁真要靠近了,就会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根本不是康熙在打猎,而是康熙皇帝在岳乐、图海、索额图、熊赐履等几个心腹大臣的陪同下观看施琅和邓忠摆弄诸葛天雷!

这回可不得了了,大清也有了自己的诸葛天雷!

当然了,这天雷理论上不能称为诸葛天雷,而应该称为施琅天雷,因为它根本就是施琅发明的。

被引爆的几枚铁壳炸弹内填充的并不是糖药,而是和混合了磨得很细的“特别白”白糖的黑火药。

这种混合了白糖的黑火药威力当然不能和糖药相比,但比起普通火药还是猛烈了许多,可以将一枚铁壳炸弹崩得粉碎!

远远观看爆炸的康熙皇帝的麻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连连点头道:“好,好……这诸葛天雷原来就是加了白糖的火药啊!朕还以为是什么法术,真是骗得朕好苦啊!”

他忽然想到了什么,扭头对身边的几个大臣和奴才说:“你们谁也不许将这个秘密泄露出去……连南怀仁都不许说!”

“嗻!”

几个大臣和奴才当然不会多问个为什么,全都应了“嗻”。

康熙接着又对邓忠道:“邓忠,朕命你从所领旗兵中选二百人专管火雷,暂时归在内务府武备院下面。此次就跟随施琅一起南下广东,帮着定南大将军制造火雷,但不得将火雷之秘泄露!”

第191章 先考试,后围剿

康熙皇帝的“火雷政策”和朱和墭的“糖药路线”倒是有点不谋而合,都是尽可能的搞垄断……这可是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

而且还得瞒着洋鬼子,就让那个什么罗马镇魔司的法师去好好研究吧!

想到这里,康熙皇帝又对图海道:“朕记得尚之节递上来的题本上提过一个什么龙虎山的张真人,好像挺会忽悠人的。”

图海道:“是有这么一个人,好像名叫张洪天,道号启灵,现在好像在惠州府呆着。”

康熙道:“给刘秉权明发上谕,就说这个张真人通晓火雷之法,乃是得道高人,让他把此人小心护送来京……这朝廷的火雷,在明面上就得从他身上来了!

等回头西夷的法师来了咱这儿,也叫这个张真人去对付。”

“嗻!”

图海应了一声,然后又提醒道:“皇上,配置这个火雷药需用大量白糖,而白糖多产自广东、福建……朝廷是不是应该下令两省收购民间白糖以充军用?”

“不可。”康熙道,“这命令一下,要么白糖涨天上去,要么就是地方官滋扰糖农,搞得下面不敢种甘蔗、制白糖了……施琅,你是福建人,你说这事儿该怎么办?”

“皇上,”施琅回答道,“这白糖在北京不过卖一百文一斤……在福建、广东那边更便宜,算不了什么。只要派些得力的奴才,暗中收购,就足以应付军用了,不必大张旗鼓的搞。”

“好啊,”康熙笑着对施琅道,“朕就把采买白糖的差事交给你家了,你是福建人,家里又营过商,一定能办好的。需要多少银子尽管给朕上折子,朕就信你一个!”

“奴才谢主隆恩!”

施琅赶紧叩头,他心里那叫一个感动啊,康熙皇帝这是把朝廷最重要的一笔“军工订单”发给他家了!

虽然施琅也不敢把康熙当冤大头坑,但是合理的利润还是要赚的……而且康熙还说了“就信他一个”,意思很明白了,就是在告诉安亲王岳乐和大学士图海,谁都不许在采买白糖的问题上找施琅的麻烦!

如果有人不开眼一定要插手,那他们一个宗室老长辈,一个首席大学士就去那人给铲平了,不许往上捅。

岳乐和图海都是聪明人,当然知道康熙的意思。康熙也就不再提买糖的事儿了,而是话锋一转,又说到广东乡试上了。

“薛章给朕递了折子,问已经沦陷的广东州县的秀才能不能来韶州科举?安亲王、图海,你们怎么看?”

“皇上,”安亲王岳乐道,“这秀才又无守土之责,地盘沦陷了也不能拿他们问罪啊!奴才以为,该让他们来考。”

图海皱眉道:“皇上,奴才也以为该让他们考,只是这辫子……”

辫子没了!

薛章的折子问的其实也是这个,留着辫子的广东秀才当然可以考乡试,可朱和墭是不允许在辖区内落籍的成年男子留辫子的。

“让他们考!”康熙笑道,“辫子和头颅相比,总还是头颅要紧……朕不能不近人情啊!

再说了,头都没有了,还哪来的辫子?还考什么科举?还怎么为朕效命?朕虽然容不得那些真正从贼的奸人,但是为了保住头颅而剪掉辫子的不算真从贼。

明发上谕,告诉广东的秀才、举子,不管他们有没有辫子,都可以去韶州考乡试,来北京考会试,朕一视同仁,不会因为他们的辫子让人剪了就怪罪他们。”

康熙命薛章大搞广东乡试,目的就是挖朱和墭的墙角,同时巩固自己的阵营。哪能因为秀才没辫子就不给考?这不等于在替朱和墭稳住阵营了?

“皇上圣明!”

对于康熙的决定,岳乐、图海当然一块儿喊“圣明”。

其实这也没多圣名,这只是知道常识而已。康熙虽不是圣君,但也不是那种高高在上但不知人间烟火的君王。

而且满清的那些祖宗家法,大多出自康熙……有些是康熙在世时定下,有些是康熙死后雍正总结出来的,这些祖宗家法当然不可能用来约束康熙本人了。

……

“安亲王、图海,那耿精忠大老远的跑来北京到底想干什么?你们问了没有?”

从紫竹院回城的途中,心情看上去相当不错的康熙皇帝又问起了耿精忠上京的事儿。

耿精忠是五月份离开福州的,花了两个月时间慢悠悠的北上,终于在一天前抵达了北京城。

康熙让岳乐和图海前去迎接,顺便问问他跑来北京想干什么?

“回禀皇上,”图海回答道,“靖南王是来要权的。”

“要权?要什么权?”康熙又问。

“皇上,”岳乐接过问题,“靖南王说他名大权小,虽然挂着靖南王的名义,但是实际上却连福州一府之地都管不了,真正归他管辖的只有几十个藩壮庄,十五个佐领的旗军和六千绿营兵。他觉得靠这点实力打不过伪朱三太子和海贼郑世子,如果不能多拿点兵权事权,等那两家打上门来,那他就得和尚可喜一样了。”

“和尚可喜一样?”康熙皱着眉头,“朕没给尚可喜大权吗?尚可喜在广州那么多年,光是香山—澳门的贸易就捞了几百上千万……可他不照样给姓朱的打成那样了?”

康熙的语气中对于香山—澳门贸易的事儿颇有不满,是因为罗东尼、桑保罗这些澳门葡人已经到了北京,都当上了光荣的镶黄旗奴才。

康熙皇帝还亲自召见了他们,不仅问了朱和墭攻占澳门的事儿,还仔细询问了澳门的贸易情况。得知尚可喜每年至少可以从香山—澳门贸易中捞到一百万两银子,就很有点不满。

不是因为底下人捞银子不满,而是因为尚可喜只知道捞银子和生孩子,把打仗的事儿都忘记了而不满。

而且这些银子最后也没花出去,大多都归了朱三太子、朱三太孙!

你说康熙皇帝能不生气吗?

“皇上,”岳乐看着康熙一脸不高兴,于是就试探道,“要不您就撤了耿精忠的藩吧,让他回北京当个闲散王爷算了。”

“撤藩?”康熙一愣,“耿精忠肯吗?”

“肯啊!”岳乐说,“他昨儿就和奴才说了,如果没有大权,那是绝对打不过伪朱三太子和伪郑世子的……与其误了皇上您的大事,自己也落个兵败身死,不如早早的把权交了,回北京当个富家翁。这样皇上也好派大员去福建执掌军政大权,免得朝廷大员和藩王互相掣肘,最后坏了大事。”

“大员和藩王互相掣肘?”康熙一听这话,眉头深皱,已经明白耿精忠的意思了……福建那边兵没多少,却有一个藩王,一个镇守公爵,一个总督,一个钦差大臣。

这都能凑一桌麻将了!

四个老大各有各的路子,下面的人根本不知道该听谁的?这仗打得好才怪。

而且广东的情况也和福建差不多,甚至更乱!现在有一个总督,一个藩王,一个公爵,一个定南将军,还有一定南格格……五个老大,到底该听谁的?

想到这里,康熙皇帝低声道:“也是这个理儿啊……好吧,回头让耿精忠到南书房见朕,朕要当面问话。”

第192章 耿精忠能有什么坏心眼呢?

紫禁城,南书房。

就在康熙皇帝得到施琅、邓忠所献的白糖火雷的次日,和施邓二人一起上京的大清靖南王耿精忠终于顶戴花翎,袍褂整齐的步入了康熙皇帝日常办公和召见大臣的南书房。见到了让他“朝思暮想”了好些日子的大清小圣主爱新觉罗·玄烨。

“奴才耿精忠恭请圣安,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个尖嘴猴腮的耿精忠到底还是个老实人,虽然一路上都在和军师左春秋暗搓搓的商量怎么欺君,但是现在给康熙磕头请安时,却是脑袋当中一片空白,只剩下战战兢兢了。

“朕躬安。”

康熙答了一句,然后打量着跪在地上汗出如浆,哆哆嗦嗦,好像干了多大亏心事一样的耿精忠,就半开玩笑地问:“额驸你怕什么?朕又不是老虎,还能吃了你不成?你该不会是干了什么对不住朕的事儿吧?”

这耿精忠和康熙也是亲戚,他娶了豪格的女儿为正福晋,是康熙的堂姐夫。他就嗣位就藩之前,也常在北京居住,和康熙皇帝经常见面,双方还算熟悉。所以康熙和他说点玩笑话也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