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第92章

作者:香瓜很香

可是,谁会想到,这两百万的役夫放回去后,竟然造起了反。

这事放在哪个皇帝的头上,都会勃然大怒不可!

见到皇帝发怒,殿中的文武百官,那自然是噤若寒蝉,一个个不敢坑声。

嬴政抬眼看了一眼李阳,有些生气道:“早知如此,当初便不该放他们回去,这些贱民,不可以仁待之也!”

这句话虽然没有直接指责李阳的轻徭役之策是错误的,但是所有人都明白,嬴政有些后悔听李阳当初的策略了,觉得要不是将那两百万役夫放回去,天下也不会变得如此。

就算民间无粮可食,但是他们尽是些老弱妇嬬,想闹事也闹不了,更别说能攻打下县城了。

这一切,可不就是因为今年春季的时候,李阳的轻徭役之策造成的么?

大家纷纷带着复杂的目光,偷偷地瞟向了李阳。

有的人同情他,为秦之社稷,呕心沥血,想出了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给秦谋得了一条生路。可是,结果最后到头来,反被皇帝怪罪,这着实委屈。

以其说,这是轻徭役的原因造成的,倒不如说是之前的国策苦民太深了,使得天下百姓家中无存粮,但凡以前徭役轻一些,百姓家中好过一些,也不至于造成今日饥荒遍地的乱象。

当然,会同情李阳的这些人,都是看事情,看得比较清晰的大臣。

可是,有一些大臣,看向李阳的眼神,却是带着几分兴灾乐祸。

冯去疾一党,就自不用说了,既然如今赵高已除,他们唯一要做的事情,便是尽一切手段压制李阳,所以皇帝否认李阳的政见策略,对冯去疾一党来说,自然是值得开心的事情。

他们有些人甚至还在心里想,如果这次乱象,能再继续大一点,严重一点,就更好了。

此时的李阳,是无奈的。

心中一阵心塞,没想到嬴政你这逼,竟然是这样的人……

如今出了一点问题,居然就把错误怪在了小爷的头上,你这逼也太缺德了吧!

要知道,如果不是小爷这只蝴蝶的翅膀在这个时空扇动几下的话,你嬴政这个月原本可是要驾崩的好不好?

第八十七章 这个老头坏的很

李阳在心中翻了个白眼,只好回道:“回禀陛下,各地之乱象,其实根本之原因,乃是家中存粮不足所造成的。不过,此番乱象应该不会长久,亦不会太过严重,因为百姓的田中早已栽下了禾苗谷物,只待秋季来临,他们就会有粮可食了,有此希望尚在,大部分百姓都是不会愿意造反的。”

是的,造反是因为没有活路,如今的大秦境内,可以说是家家田中都种有禾苗谷物,这就是他们的希望。

有了这个希望在,只要再坚持三个月左右,便有了活路,试问,谁还会愿意去造反打仗啊?

显然,造反的流民,只能是小范围,小部分的灾民,不可能造成危胁大秦帝国的统治地位之大势。

嬴政叹了口气,倒是没有再责怪李阳的轻徭役这件事了。

其实,嬴政也不是昏君,秦国到底是什么个情况,他并不比殿中的这些大臣知道的少。

他也知道,自今年以来,秦已是走入了一条死路。

因为他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所以近几年来,徭役是越来越重,使得大秦境内到了有田无人耕种的局面。

这也就是为什么两百万役夫解散回去,只度过了两三个月时间,就暴发了这种乱象。

而如果不走李阳的轻徭役之路,那后果就不仅仅只是眼前这种小打小闹的暴乱了。

如果不轻徭役,今年两百万役夫没有归乡,那百姓家中的田地就不可能有人耕种,田地里没有谷物粮食,百姓就看不到希望。

如此一来,饥荒一到,势必举国纷纷揭竿而起,而且,此大势不可逆。

也就是说,不管你轻不轻徭役,今日之饥荒都会发生。

换句话说,刚才嬴政只是听到乱民竟是到了攻打县城的地步,所以心中恼怒,这才说了那样的一句话,以其说是责怪李阳的轻徭役,倒不如说是在责怪那些乱民,对他嬴政今年所施行的仁政,毫无感激之情。

恩将仇报,反而造起了反,这才是嬴政的气愤之痛点。

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此话形容此刻之麒麟殿中的人,可是再恰当不过了。

皇帝嬴政就是说者无心,而这句话听到殿中的那些大臣们耳中,可就是认为嬴政是在责怪李阳,在否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难得皇帝否定李阳,这么好的压制机会,冯去疾怎么可能不把握住啊,当下便出列打压道:“中丞相此言可是差矣啊!此番乱象不会长久,亦不会太过严重?此话本相可不敢苟同。”

李阳一愣,转头问道:“冯相有何见解?”

冯去疾道:“如今乱象已生,更是有人打着抗秦的旗帜攻打县城,这可是真正的造反。中丞相竟然认为只要田地中的粮食熟了,他们便会各自解散归家,重新当安分守己的良民吗?本相可以敢肯定的说,此番乱象,如果不尽快出兵镇压,乱象势必会快速壮大,最终成为我大秦的心头大患不可!”

说到这里,冯去疾对皇帝拱手道:“陛下,此番乱象堪忧啊,春时解散的那两百万役夫,可皆是青壮之人,他们面对饥荒,势必跟随反贼一起造反,如此,便是两百万的反贼大军,大秦危矣!”

不得不说,冯去疾这老家伙真是坏的很。

可谓是老奸巨滑,他这话虽然表面上听上去,像是在讨论乱象的严重性,其实更多的是把这次乱象的严重性,归责于李阳的轻徭役的策略上。

就是因为你让皇帝解散那两百万的役夫,现在这两百万的役夫就基上本变成了即将造反的反贼乱民了,两百万的反秦大军啊,这话不管是哪个皇帝听了都会心惊肉跳。

只要皇帝为此感到害怕了,自然就会更加的后悔当初听信了李阳的轻徭役策略,如此李阳这个人在皇帝的心中,“吉相”的形象便会崩塌瓦解,最终被冷落,完全失去宠信。

可以说,虽然只是这么一句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话,但是冯去疾这个老家伙,却是用足了心思。

这真是人老了,一但用起心思坏起来,那真是让人害怕。又奸又滑,怪不得“老奸巨滑”这个成语,会是形容这些老家伙的。

果然,嬴政听完这话,立即眉头紧锁了起来,满脸的担忧之色,因为冯去疾的这番话说的确实也很有道理。

如果眼下的这番乱象,往最坏的方面发展下去,势必真的会如冯去疾说的那样,两百万的青壮力,说不定就会变成两百万的反秦大军。

这对如今的大秦来说,可是致命的,甚至将会有亡秦的可能。

想到这里,嬴政凝重了起来,道:“冯相说的亦是有理啊,这两百万的青壮力,可不能让他们变成反贼,否则我大秦堪忧矣!”

“陛下圣明!”

冯去疾拍了一句马屁。

很显然,这一局,他嬴了。你李阳不是说此番乱象应该不会长久,亦不会太过严重吗?可是皇帝不信你啊。

这时,有一位议郎出列,道:“陛下,臣认为如今非常时期,应该立即出严法,以严法重刑以震慑乱民之心,让他们不敢轻易造反生乱。”

另一个议郎也道:“臣也赞同此议,因为新法废了连坐,所以无形当中也是让这些乱民们更加的无法无天,肆无忌惮了!”

又有另一个议郎同样附议:“臣也赞同当出严法,或恢复连坐之法。若有连坐之法尚在,就是亭里有人试图造反生乱,亦会被亭里众人制止,如此可很好的震慑人心。”

李阳一听,眉头都拧到了一起去了,心中顿时怒火一下就窜起来了。

你们把乱象的严重性,归于轻徭役的政策上,这也就算了,如今这些贱逼竟然试图恢复连坐法?

这已经就不是在否定新法了,而是意图颠覆新法变革!

如果新法中止,这就等于是新法变革失败,而他李阳为什么可以做中丞相啊?不就是因为他开府变新法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