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第41章

作者:香瓜很香

李阳点点头:“臣怎会欺骗殿下呢,作为大秦长公子,殿下有此忧国忧民之心,将来必会是大秦之福,万民之福,此志何其可贵。”

李阳此番言论一出,就是连一旁的王詹事都是感到喜出望外。

扶苏显得有些激动,以往一直被父皇否定,今日意外的得到了李阳的认可和欣赏,这对他来说可是十分意外的事,同时也让他极为的振奋。

其实,扶苏经过今日的早朝,他也对李阳的治国理念也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无论是他编著的《公法》,还是今日朝上出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无不是在为百姓生计着想,也就是说,这位李中丞,其实他的治国之略,也算是仁政。

只不过,这位李中丞所施的仁政,能得到父皇的支持和赞同,而自己提出来的仁政策略,却总是被父皇驳斥。

这一切,可不就是李中丞口中所说的,方法用错了吗?

想到这里,扶苏赶紧拱手一礼:“还望太傅授我治国之学。”

李阳微微笑了笑:“治国之学,无从学起。”

“啊?”扶苏一愣,满脸问号。

此时的他,真的有些懵逼,完全听不懂李阳的话了,好奇的问道:“太傅此言,是何意啊?”

李阳道:“治国之学,与儒家学说大有不同啊,儒家学说,全在诗书典籍当中,只需每日用功读者,这儒家要意,自然全部学得。可是,这治国之学,乃是术,是办法。何为办法?办法就是能解决因难的计策。所以,治国之学,无从学起,唯有一途,那便是靠做!”

“做?”扶苏迷茫了。

李阳点点头:“没错,唯有不断去做,去尝试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大秦眼下之困难,这治国之本领,自然而然便学会了。”

李阳可是在来太子宫之前,就已是想得非常的清楚了。

这位公子扶子,论学识,恐怕李阳自己都比不过,毕竟人家从小就跟着儒家大学士淳于越学习,什么诗经古集没有学过呀,总不可能自己还教他读书吧?

而且,真正说起来,这治国,除了知识之外,靠的确实就是见识和办法计策,靠亲自去处理政务,从中获取经验。

以其大谈治国理念,倒不如让扶苏慢慢地去尝试着做,从小事做起,让他亲身参与到治国当中,这样他自然就会明白什么叫治国,怎么样才能治好国。

事情做多了,这治国本领自然就能学会。

也只有这样,他才会明白,单靠淳于越教他的那些诗书里面的仁、义、礼、智、信,是不可能有用的,唯有真正有效的办法才能解决国家的难题,也只有真正有效的办法,才能达到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结果。

听完李阳这番话,扶苏沉思了一会儿,接着豁然开朗,躬身一礼:“太傅之言,当真是言简意骇,叫人醍醐灌顶。原来治国之学,不在于言,而在于行,扶苏今日真是茅塞顿开。”

扶苏是真的有一种拨云见日,幡然醒悟的感觉。

当初自己的轻徭役之策,之所以得不到父皇的赞同,之所以今日在朝堂之上,会直接被李阳贬得一文不值,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当初提出这种减少徭役人数的计策时,并没有深入的去想过这个轻徭役计策的结果。

自己只是自以为然的认为,轻徭役乃是仁政,结果自然会是于百姓生计有利。

如今看来,只懂理论言说,毫无用处,甚至反会误国。

想及于此,扶苏是真的彻底佩服李阳了,一句话就指出了治国要意,这种老师实在是太牛逼了。

李阳可没有料到,自己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会给别人产生那么多的想法。

见扶苏认同自己的教学方式,于是满意的点点头,便道:“既如何,臣欲问殿下,殿下觉得大秦眼下之难题,是什么?”

扶苏知道,这是李阳在考他,为了能第一次在太傅面前争取好好表现一下,扶苏仔细的思虑了一下,然后这才信心满满地答道:“我大秦原本难题实在是太多,律太严,役太重,税太高,民不能安生。不过,如今有太傅变法,还有今日的可持续性发展妙策,这律严、役重之忧算是尽解。故此,扶苏认为,眼下我大秦唯一之难题,当属税过高,应迫切减税轻赋为宜。”

说完,扶苏一脸高兴地看向李阳,心想这个回答李阳肯定会满意,不仅奉承了他的功绩,同时也点明了大秦眼下的难题。

王詹事也在一旁夸道:“殿下说的太好了!”

不过,夸奖没等到……

只见李阳听完之后,白眼一翻,然后看傻逼似的看着他们二人,嘴里嘣出一句:“好个锤子,简直就是愚蠢!”

扶苏:“…………”

王詹事:“…………”

第四十章 唯利是图

扶苏和王詹事二人,前一刻脸上绽放的笑容,在这一秒里直接凝固……

二人面面相嘘。

好个锤子是什么意思,二人也不懂,但是王詹事感觉这句话是在说他。而后面那句简直愚蠢,则是说的扶苏。

原本还感觉自己的回答很不错,特别是话中还顺带奉承了一下李阳,以为李阳一定听后会很高兴,结果……却被骂成了蠢蛋。

扶苏顿时就有一种想找个地洞钻下去的感觉。

“太傅……”扶苏欲言又止。

李阳撇嘴道:“怎么,殿下是不是觉得不服?”

扶苏有一种吃了苍蝇的感觉,只好道:“还望太傅指教。”

李阳一幅老气横秋的道:“如今我大秦,两百万役夫马上就要尽皆解散,为何?不就是因为国库无粮了么!你居然说当今之时,我大秦最为迫切的问题,居然是减税轻赋,我的天啊,你这要是跟陛下去说这话,信不信你从哪儿来,就回哪儿去!”

一旁的王詹事好奇的问道:“什么意思?”

李阳撇撇嘴:“殿下不是刚从边疆那儿回来的吗,那就又回边疆去呗!”

“…………”扶苏和王詹事二人有一种想死的感觉。

虽然李阳这话说的不好听,但是偏偏又说的还真有道理,扶苏一时竟是无言以对。

李阳也是很无语的,扶苏这逼真是仁得太过份了。现在是终于明白皇帝为什么迟迟没有册立他做太子,如果自己是他的皇帝老爹,那也不敢把大秦交给这样一个仁慈的儿子手里呀。

看来,要调教好这货,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容易了。

李阳叹了口气,只好道:“殿下,事有可为,有不可为。这轻赋税,眼下就是不可为。先不说眼下我大秦国库穷得叮当响,连军政都快养不起了,就算国库还有余粮,那也不能这个时候就轻赋税呀,这赋税一减,国库钱粮短缺,那长城、骊山、阿房宫谁去建?这不是把今天刚定好的工程招标政策也给玩废了么!”

“…………”扶苏一听,也是傻了眼。

他根本就没有想到这块去,如今听完李阳的剖析,他才明白,李阳说他愚蠢,还真是没有冤枉他。

此刻,他自己都觉得自己够蠢的了,甚至比以前想到的轻徭役之策,还要愚蠢十倍。

“太傅教诲,扶苏谨记了,是我考虑不周,太愚昧了。”扶苏叹了口气,一脸失落和自责。此时,他不得不承认,李阳看问题,眼光比自己要更加的全面。

王詹事虽然先前也被李阳骂成了锤子,但此时他是心服口服了。

李阳安慰道:“不要垂头丧气了,殿下只是想问题,均是以仁政为出发点,所以才会事事与大秦现状不符,治国应当以利作为出发点才行啊。”

“以利为出发点?”扶苏惊呆了。

要知道以前的老师淳于越,可是经常教导他,治国当以仁、义、礼、智、信是也,最鄙视利之当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