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第199章

作者:香瓜很香

李阳直接晕倒,你他妈比我还小人!

这时,嬴政沉吟了一下,道:“对了,土地改革,你可有想好具体方案?”

李阳点点头,回道:“臣觉得土改可以分两步,第一步是全国土地国有化,对士族新贵们按照他们的爵位,给以相应的俸禄,以此形式来收回当初封赏给他们的土地,这样可减轻他们的抵触心理。第二步,便是按户分配土地,实行土地承包制。”

嬴政点点头:“朕觉得你这方案已然十分可行了,就这么做吧!你放心,有朕给你撑腰,不管是王公大臣,还是皇室宗亲,谁若是胆敢因此事报复于你,亦或坏我大秦土改大计,你尽可以先斩后奏,就算是这天塌下来了,也有朕替你顶着!”

“喏!”李阳立刻领命。

其实,对于李阳来说,得罪士族新贵们,虽然是一个值得担忧的问题。但,那也只是值得担忧,李阳并不认为自己真的会成为第二个商鞅。

因为今时不同往日,一是,今日的秦,不再是百年前的秦,今日的太子扶苏,也不是秦孝公时期的太子。

商鞅之所以会死,更多的原因是他变的是法律,因为执行律法,他杀了很多士族。更重要的是,太子犯法,他为了执行律法的公平,使得太子被流放,监督太子的赢虔被处于劓刑,教育太子的公孙贾被处于黥刑。

赢虔是秦国皇室成员,公孙贾是旧贵族成员,太子是未来的君王,而商鞅把他们三个人得罪透了。加上商鞅是孤臣。孤臣就是指不勾结朋党,在朝廷中没有根基,只忠于君王的臣子。商鞅无疑就是这样的人,他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托付给了嬴渠梁。

所以,君主一死,太子登基后,商鞅的死就成为必然的了。

而这次的土地改革则不同,皇帝统一六国的时候,因为担心土地不够分封,早就实行了年俸的奖励办法,就和后世退休工资一样,虽然你退役了,但却根据你立功相应的爵位,每年可以领到对应的俸禄,以此保障生活。所以,这次土地改革可以直接全面实行这种年俸取代土地军工田的办法。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土地征收+补偿安置。

如此一来,新贵们在广义上来讲,其实并没有吃大亏。加上有秦始皇这位开国皇帝在,更是无人胆敢违令抵抗。

这样一来,没有人敢拼命作对,就不用大开杀戒,李阳也就不会与那些士族新贵有深仇。

另外,土改,不会得罪到扶苏,扶苏是李阳自己的学生,这一层关系足够牢靠,也与商鞅不同。

更重要的是,商鞅推行律法,是个孤臣,而自己则是全面实行改革,增置各种部门,可以说新政实施下去,朝政很多权力机构都是自己的人。

加上以后实行科举制度,更是会把士族新贵们的地位挤压下去,介时那些旧士族又能夸自己如何?

也正是因为明白这些区别,所以李阳才敢实行土地改革,因为他相信,变法改革的功臣,其归宿不一定就会是商鞅、王莽,也有可能会是后世的邓公。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阳看来,现在的大秦其实和新中国极其相似。

新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实行了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毕竟,穷苦百姓也和秦国统一前的军民一样,为统一事业立了军功,获得土地分配,很是应该。

而后,新中国成立后次年,便将分配属于农民私人的土地收归成了国有,改为集体制,这个时期等于大家都没有了属于自己的私人土地了,可是土地国有化却成功了。

直到八十年代,方才再次土改,土地分配到户,改为承包制。

而眼下的秦国,也相差不多,十年前秦国一样为了统一大计,喊着杀敌立功分田地,现在统一了,要将分出去的土地重新收归国有,也一样有可行性,毕竟秦国的开国皇帝秦始皇也在位呀,在他在,没有办不成的事,何况与新中国不同的是,咱们此时还能用俸禄补偿安置你们这些当初打仗立功的人嘛,让你一直可以领薪水,这个待遇可直逼21世纪的土地征收的政策了。要知道,后世的地主那会儿可没这待遇。所以,秦国实行土改,反而显得非常的人性化、公平化,甚至还特么有人权。

而且,土地收归国有后,并不是让你们这些新贵从此没有土地了,而是依旧会分配土地给你的,只是没有以前多了,但是你有俸禄补贴呀。

另外,秦国还有一点比新中国当初土地国有化,更占优势的地方,那就是秦国与战国时期的其他国家不同,在秦国,平民是没有私有土地的。

没错,在秦国统一之前,土地不允许买卖和世袭。

秦国既按官爵等级分配田宅,而农民则予授田,是采取国家分配制度。

平民在成年的时候,官府会分配一定的田地,打仗时,都是军人,举国皆兵,不打仗时,就种田。

立功越多,分配的田越多,但这些田却是国有的,在这人死了以后,朝廷还要将田收回的。

将军王翦在乘征战前夕向秦王请求赐予土地,并希望秦王赐给他世袭土地的特权,却被秦王婉言拒绝了。所以,在统一前,秦国的土地,本来就是国有化,非私人性质。

如今,只不过是重新分配一次罢了,难度其实并不是太大。

所以,在李阳看来,大秦要想进行土改,此时秦始皇还在位,是正当时候。而一但继续拖延下去,土地私有化的属性一但根深地固了,特别是拖到秦二世了,再想土改,可能就真的不太现实了,严重一点可能会动摇社稷统治。

…………

PS:为了让土改政策看上去可以实行,这章逻辑举证方面占了大半,大家多担待。下一章,估计是凌晨两三点。

第一百七十七章 大早朝

章台宫。

李阳虽然没有继续讲历史了,但是关于如何让大秦变得兴盛强大的话题,却是再次让二人谈了个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李阳从后世两千多年历史中总结出来的诸多治国经验,让嬴政有一种拨云见日,醍醐灌顶,大开眼界之感。

二人这一聊,就又是一整天,直到天黑,方才让李阳回了府。

也就是这三天三夜的畅谈,不仅让嬴政知道了李阳的穿越者身份,而且也知道了后世的两千多年的历史历程。

可以说,这三天三夜的畅谈,嬴政与李阳君臣二人,已经达成了统一认知,统一理想,更是确定了大秦未来的发展方向。

用李阳的话来说,就是对大秦进行全面改革开放,打造一个兴盛强大的大秦帝国!

当然,说是全面进行改革开放,其实也是逐步去进行。

先是土改,解决温饱,而后才是经济商业方面的开放改革。

虽然是逐步去进行改革,但是这个改革的基调是不会变的,是雷打不动的。

为此,嬴政和李阳定下了三个“不动摇”。

一是,秦国紧持进行全面改革,决心不会动摇。

二是,秦国坚持打造一个兴盛强大的国家,理念不会动摇。

三是,秦国坚持落实改革,政策不会动摇。

嬴政还强调,只要李阳不负秦国,秦国便永不负李阳。这也等于是在告诉李阳,你尽管大胆的改革,大胆的变法,只要是一心为了大秦之社稷,秦国就绝不会让你成为第二个商鞅。

其实,李阳对这句话倒不怀疑,因为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登基称始皇帝的时候就曾说过一句话,他说“功臣不能全身而退,嬴政何颜立于天下!”,由此可见,嬴政确实是一个不会对功臣下手的人。

当天晚上,畅谈了三天三夜的李阳,这才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府中。

实在是太累太困了,谁会想到自己在将作少府搞印刷术,被嬴政这逼叫过去,竟然一去就是三天三夜呀?

不过好在,这三天三夜大有收获。

之前还担心自己的理想很难得到嬴政的支持,而如今嬴政知道了未来两千多年的历史,华夏民族受到的那些苦难和欺凌,反倒使嬴政和自己达成了统一的意识。

现在,可不仅仅是自己想要改革,想要强大华夏民族了,而是嬴政也迫不急待的想要实现这一理想。

这可是比什么都来的更重要!

李阳现在甚至都有一种错觉了,就感觉嬴政这逼已经不能算是古代人了,而应当算是随着自己讲述的那两千多年后世历史,带着嬴政这货在未来的两千年历史轮回中穿梭了一回。所以,此时的嬴政,倒更像是一个和自己一样身份的人,那就是穿越者!

两个穿越者在秦国,能干出什么事来?

熟知未来两千多年历史进程,熟知华夏民族苦难与欺凌,一个是秦始皇身份,一个是中丞相身分,君臣联手,那是大有可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