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行走的驴
“波提切利画笔下的维纳斯,很明显是受古希腊雕塑中维纳斯形象的影响,从体态到手势,都有模仿卡庇托利维纳斯的痕迹。
这种造型的维纳斯,又缺少古典雕像的健美与娴雅,恰恰是这种造型和人物情态,实际上成为了波提切利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1686章 达芬奇的未竟之作
下午五点左右,乌菲齐美术馆北方画家陈列室。
此时,叶天他们正站在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著名艺术大师达芬奇的《三博士来朝》前,欣赏这幅乌菲齐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三博士来朝》,是达芬奇于1481年创作的一幅油画,尺幅很大,高大约两米五,宽差不多也有两米五左右,是一幅未完成的作品。
之所以说它未完成,是因为在创作这幅油画的时候,达芬奇中途离开佛罗伦萨,去了米兰,并将这幅未完成的画作留在了佛罗伦萨。
即便如此,这幅画作的艺术价值也非同一般,在西方艺术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笼罩着很多神秘色彩。
这就引得无数业内的专家学者、以及艺术爱好者为之着迷,经年累月地研究这幅画作,试图揭开笼罩在这幅画作上的神秘面纱。
《三博士来朝》,取材于圣经中耶稣诞生时东方三博士前来朝拜的故事,具有非常强烈的宗教色彩。
在这幅未竟之作中,达芬奇并没有以叙事角度简单罗列有关人物,而是以激烈对比的构图和形象表现,来显示自己在艺术上的创新。
达芬奇画笔下的圣母、圣婴和三位东方博士,形成了三角形的稳定构图,周围群众却以激动的手势环列左右,宛如人群组成的漩涡。
背景上按精确透视法画出的建筑遗迹、以及奔腾飞跃的马队,也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在刻画前景人物、特别是围观群众时,达芬奇选择了幽暗的色调,让人物形象从阴影中闪出,一反15世纪绘画明晰透露的特点,力求幽微含蓄。
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正是达芬奇独创的烟雾状色调。
大家站在这幅画作前安静地欣赏了一两分钟,安德森这才充满疑惑地低声说道:
“斯蒂文,给大家讲解一下这幅著名画作吧,圣经上三博士来朝的故事我知道,但说实话,我却看不懂达芬奇的这幅画作“
他的话音刚落,贝蒂立刻接茬点头说道:
“我也一样,三博士来朝的故事并不陌生,但达芬奇的这幅画作,却给我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怎么也看不透!“
现场其他人也一样,基本都看不明白这幅著名的画作,他们全都看向了叶天,期待着他的专业讲解。
叶天转头看了看自己的老婆,又扫视了一下现场众人,然后微笑着朗声说道:
“你们看不透这幅《三博士来朝》,再正常不过了,如果你们能看透这幅画作,揭开笼罩在这幅画作上的迷雾,绝对会引起巨大的轰动。
在过去的五百多年里,无数画家、评论家、古董艺术品鉴定专家、以及艺术爱好者,都曾深入研究过这幅画作,却无人敢说自己能将其看透“
听到这番话,现场众人不禁都为之咋舌不已。
“哇哦!五百多年人们都没研究明白这幅画作隐藏着的秘密,难不成这幅画作也跟著名的达芬奇密码有关?”
“达芬奇似乎非常喜欢干这样的事情,在画作中隐藏秘密,著名的《蒙娜丽莎》就有很多未解之谜,这幅《三博士来朝》居然也是如此!”
一片热议声中,人们对达芬奇的这幅杰出画作也更感兴趣了、对叶天接下来的专业讲解也充满了期待。
等现场声音稍落,叶天立刻接着说道:
“大家猜得没错,这幅《三博士来朝》也跟著名的达芬奇密码有关,但是,它与《蒙娜丽莎》的创作时间不同,其上所隐藏的秘密也不相同。
接下来,我就为大家讲解一下达芬奇的这幅神秘画作,以我的观察和理解,来尝试解读笼罩在这幅著名画作上的重重迷雾,大家姑且一听“
“啪啪啪“
现场立刻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所有人都在为叶天鼓掌,所有人都兴致盎然、充满期待。
掌声落下,叶天清朗的声音随即传出。
“《三博士来朝》,是达芬奇1481年创作的一幅油画,后来因为要去米兰,所以未能完成这幅画作,就这样将其留在了佛罗伦萨。
创作这幅画作时,达芬奇仅仅二十九岁,这也是他一生中第一幅重要画作,在现存于世的十五幅达芬奇作品中,算得上是一件珍品。
虽然这是一幅未竟之作,却标志着达芬奇的艺术风格已经成熟,他在这幅画作上表现出的艺术创造力,已远远超越了他的老师和同辈。
他这种色调幽暗的画法,使人物形象从影中突出,突破了传统绘画明晰透露的特点,这幅画作的横空出世,预示着文艺复兴风格的到来。
通过这幅未完成的杰作,人们可以更深刻地领悟到达芬奇的心理、他的工作方式、他对基督教各种象征和佛罗伦萨传统意象的处理手法。
在这幅画作上,我们还能看到他对力本论和漩涡运动的非凡感受力,这正是他区别于同时代其他画家的一大原因,是他的天才之处。
此外,该画还透露出其他信息,在画的最右边,站着一位穿着长袍的高大年轻人,几乎可以肯定,那就是29岁左右的达o芬奇自画像“
说着,叶天就伸手指向了眼前这幅著名画作的右边,指出了画布上那个并不太清晰的人物形象。
随着他手指的方向,现场所有人都看向了那里,很快就看到了那个画布上的年轻人。
“咦!那里果然有一个高大的年轻人,达芬奇年轻时原来长这样!“
“还真是的,这多少也算是一个秘密吧,虽然很多人都知道“
现场响起一片议论之声,所有人都兴致勃勃地讨论着。
稍顿一下,叶天清朗的声音再次传出,立刻盖住了现场所有声音。
“三博士来朝是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最常出现的主题之一,东方三博士来到伯利恒向初生的基督表示敬意,这个主题的画作有很多。
达o芬奇在这幅画中表现了这个主题的所有传统因素,但在处理人物群像上则大胆创新,截然不同于出自其他艺术家之手的同名画作。
这幅画作中的人物,不是在行进的路上,而是处于暴风雨般的漩涡之中,人和动物加起来总共有六十多个形象,各具特色、绝无雷同。
在其尚未完成的模糊形式中,众多的形象令人不禁产生困惑之感,怀揣敬意和好奇心的这群朝圣者,看上去似乎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众人围在圣母子周围,圣母子虽是中心,但周围人群的包围,却显得圣母子两人势单力薄,仿佛有东西要将他们吞掉一般。
这一带有威胁意味的漩涡式人群,不仅表现了东方三博士献出的象征性礼物,还预示了这个孩子的未来,必定非同寻常,……“
叶天清朗的声音不断传出,在北方画家陈列室里回荡着、传入了现场每一位参观者的耳中。
人们一边欣赏着前方的这幅著名画作,一边聆听着叶天的讲解,每个人的心神不觉已被他带入了这幅画作之中。
介绍与讲解的同时,叶天已再次开启透视,看向了达芬奇的这幅《三博士来朝》。
这正是他来乌菲齐美术馆参观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看看能否从这幅达芬奇的著名画作上发现点什么。
之前在巴黎卢浮宫,他在《蒙娜丽莎》和《岩间圣母》上都发现了一些神秘字符、以及斐波那契数列,说不定这幅画作也能有所发现。
第1687章 五百年的秘密
视线所及,达芬奇的这幅传奇画作,《三博士来朝》,瞬间就被叶天看了个通透,由表及里,一览无余。
在这幅画作的表面,他看到了很多拙劣的修改痕迹,以及与原画创作时期不相符的颜料,中间相差将近一百四十年的时间。
这些颜料的涂抹既粗糙又外行,与达芬奇所享有妙笔生花的盛名相去甚远,而且这种涂抹的痕迹遍及画作各个地方。
如果不仔细观察并鉴别,人们很容易就会认为,这是一幅伪作,并非达芬奇本人的真迹。
事实上,在西方艺术史上,有不少人都这么认为。
好在进入现代之后,通过一系列高科技手段检测,才排除这些疑问,确定这幅画作的的确确是达芬奇的真迹。
正是这些拙劣的修改痕迹,恰好印证了一些重要的研究结论。
创作这幅《三博士来朝》时,达芬奇在创作手法上做了一些革命性的改变,区别其他所有同名画作,独树一帜。
这其中也包括同样收藏在乌菲齐美术馆、陈列于十五世纪佛罗伦萨派展厅内、波提切利于1475年创作的《三博士来朝》。
但是,达芬奇的这种革命性改变,并不为保守的教士们所接受。
委托他创作这幅画作的教士们,期待达芬奇能够精彩地展现出庆贺耶稣降生的传统画面,达.芬奇却与教士们的期待背道而驰。
圣母子周围混乱的、面目丑陋的人物,就已经让人感到不安,达芬奇居然又把一个酣战的场景画在了这幅画作里面,更是闻所未闻。
看到达芬奇画出的底稿,教士们怎么可能接受这样一幅大逆不道的《三博士来朝》?
于是,叛逆的达o芬奇就放弃了这幅画的创作,这幅未竟之作也被丢弃在了一个漏水的仓库里,无人问津。
很多年以后,当达芬奇的作品在艺术品市场上走俏,变成价值不菲的畅销品时,它又被人们想起,拿出来清理了一番。
一个匿名的拙劣艺术家擅自修改了底稿,并涂上颜料,把它变成了一幅更好卖的经典宗教画,而达芬奇的真实构想却被掩藏在了重重颜料之下。
暗中进行透视的同时,叶天清朗的声音依旧在展厅里回荡、不停地传入现场所有人耳中。
“……说回画作里的达芬奇自画像,达芬奇在这里展示自我形象的方式和手法,跟波提切利在同名画作中的表现手法几乎完全一样。
大家既然来到乌菲齐美术馆,想必参观过了陈列在十五世纪佛罗伦萨派展厅、波提切利于1475年创作的那幅《三博士来朝》。
在那幅画作里,有一个身体转向画外的年轻人,被认为是波提切利的自画像,与这幅画中达芬奇所在的位置,几乎完全一致。
因为那幅蛋彩画的时间更早,显然,达芬奇曾经见过那幅画作,并予以了借鉴,他为什么会这么做?至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
接下来,咱们再从宗教方面来分析这幅画作,首先我要声明一下,我是一名无神论者,只是就事论事,大家不要胡乱联想!“
听到这话,现场众人不禁都轻轻点了点头,并无异议。
同时,大家心里也暗自钦佩不已。
斯蒂文这家伙真是谨慎到了极点,根本没有任何漏洞可抓,难怪能混的风生水起呢,真不是白给的。
稍顿一下,叶天清朗的声音再次传出。
“想必大家都看出来了,在达芬奇的这幅《三博士来朝》里,看不到耶稣父亲约瑟的形象,这是困扰了人们五百多年的一个巨大疑问。
‘三博士来朝‘这个故事中,约瑟是一个非常基本的要素,其它要素基本都出现在了这幅画作,唯独缺少了约瑟的形象,令人费解。
其它艺术家创作的同名画作中,这种情况从未出现过,唯独达芬奇,他总是将约瑟排除在圣家族之外,《岩间圣母》也是如此!
这究竟是为什么?没有人知道答案,或许只有达芬奇自己清楚,在这里,我就不妄自揣测了,或许有一天,有人能解开这个秘密。
在这幅达芬奇的《三博士来朝》中,还有几处细节,带有几分宗教意味,值得让人细细揣摩,其中一处,就是画作中央的那棵树。
那棵树的根部蜿蜒向下、似乎要触摸基督的脑袋,这里暗指以赛亚的预言,‘耶西的树干将会长出一根枝条,他的根会长成一个分枝‘
画中破败的石头建筑外面已灌木丛生,破房子是绘画中常会出现的象征,暗指毁坏的‘大卫的房子‘,而基督的诞生会使其复原,……“
讲解的过程中,叶天的视线早已穿透画作表面,看到了更深层次的秘密。
当他的视线穿透画作表面,看到隐藏在下面的内容时,惊喜终于出现了,他甚至差点为之欢呼出声。
画作表面那层后来涂抹的劣质颜料下,是一片污迹斑斑的铅白层,这是二次底稿的证据。
这片铅白层之下,才是达芬奇最初的创作底稿,也是这幅《三博士来朝》的最初面貌。
在最初的底稿上,叶天清晰地看到了达芬奇二十九岁时的自画像,比画作表面清晰了很多、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生动,线条更加流畅。
肉眼可见的画作上,那两匹正在厮打的烈马,在透视之下,马背上赫然多了两名中世纪骑士,双方正在激烈地进行拼杀。
这个厮杀的场面,正是达芬奇的这幅《三博士来朝》被保守教士们唾弃、并视为大逆不道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比肉眼可见的画作表面,在透视之下,叶天看到了更多的人物形象,耶稣和圣母玛利亚周围又出现了三十个全新的人物。
其中的一群泥瓦匠,似乎在整修一座教堂,似乎象征着战后家园的重建。
而且这幅作品画中有画,在画作远端、遥远的地平线上,有一头孤独而悠闲自在大象,这又是达芬奇留下的、令人费解的一个谜语!
这些发现虽然令人惊喜,但并不新鲜。
就在不到十年前,有人利用红外扫描技术,已经发现了这些秘密,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真正让叶天感到惊喜不已、差点为之欢呼的发现,当然不是这些。
在达芬奇最初的底稿上,他再次看到了几个神秘的字符、以及一组斐波那契数列,跟他在《蒙娜丽莎》和《岩间圣母》上看到的有所不同。
这些神秘字符和斐波那契数列,分别隐藏在不同的地方,极难被人发现。
神秘字符一共有四个,其中两个是达芬奇的姓名首字母,另外两个字符的意义则不明了,它们就隐藏在教堂底部的砖石之间。
新出现的这组斐波那契数列,则隐藏在这幅画作不同的位置,每个位置都非常隐蔽。
将这些神秘字符和斐波那契数列快速浏览一遍、并牢牢记在心中之后,叶天就开始暗中思考它们的意义。
结合之前在《蒙娜丽莎》和《岩间圣母》两幅达芬奇画作上的发现,他大胆地给出了一个推测。
那些神秘字符组合起来,或许是一个地名、或许是指向某处宝藏的线索,那些斐波那契数列,则很有可能是一串开启宝藏的密码。
至于这个宝藏里有什么,是不是达芬奇亲自埋下的,暂时不得而知,只有找到宝藏的那一刻,才能解开这个拥有五百年历史的谜语。
看到达芬奇的原作底稿、以及神秘字符和斐波那契数列的同时,叶天也看到了底稿下面的白杨木板、背后的横隔等等。
就连这幅画作后面的墙壁,以及墙壁另一面的展厅,都被他看了个通透,一览无遗!
他那清朗的声音,依旧不停在展厅里回荡。
“达芬奇离开佛罗伦萨后,这幅《三博士来朝》就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直至十七世纪初,才重新出现在美第奇家族的收藏名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