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切以大橘为重
“获得2012年第七十四届校庆活动,舞台金奖获得者——舞蹈社《凤凰曲》,最终获得了973票。”颜婷宣布。
实际上,长得漂亮的同学,如周琳、戚采薇、张丽茹和张丽婉等人,都没加入舞蹈社。
特别是戚采薇,古典舞水平全校第一,获得2012年桃李杯第十届少年b组的季军。
桃李杯是国内最权威的舞蹈比赛没有之一,聚集太多优秀的舞蹈天才,能获得少年b组(13岁-14岁)第三名,戚采薇足够强……
言归正传,即便如此,舞蹈社的票数仍旧大幅度领先,获得冠军,卢艺和团员上台,金奖的奖杯也是塑料。
金银铜三杯,唯一区别是奖座八中的校徽颜色不同。
不过今日台下学生们所热议的,并非谁第一谁第二,而是高一(10)班顾陆。这名字瞬间响彻八中!
“啧啧,吕平,你介绍的这同学牛逼啊。”篮球社社长鲁商桐说。
吕平说:“他最近还参加了重庆酒文化的征文,其他人估计只有争第二了。”
“难怪他运动天赋不怎么行,每次训练都和渡劫一样,现在合理了。脑子这么好,身体不好很正常。”鲁商桐说。
平头哥赞同,“普遍脑子好的运动都不怎么样。”
各大社团都在讨论——
“周琳,之前你说来我们模联挂名的同学,好像也是叫顾陆,该不会——是同一个人吧?”模联社长米赞目光里都是期待。
米赞见其在想某件事,正出神,又把话语重复了一遍。
周陆和周宁,连姓都改了,都要占这便宜……周琳的思绪被打断,回神后答,“当然是同一个人。我说过的,初中时,他就已经是风云人物。”
“你们三十七中真是人才辈出,”米赞说,后又异想天开地说,“实在不行,就邀请顾陆加入我们模联吧。你看刘校长对顾陆那是多喜欢,让顾陆去和校长说,肯定没问题。”
“社长,你想法很好。但伱知不知道树人文学社的指导老师,好说歹说都没能让顾陆加入。”周琳说。
肯挂名已经是情谊了,还要让人家去找校长,真不知道什么是麻烦人吗?周琳这样想着。
米赞咂舌,没再说什么。因为大佬都很难请,这非常正常。
感觉除了树人文学社的万白,其他社的社长,一点也不靠谱。模联是,时光电台也是。
“十月份了,不知道他有没有获奖啊,早知道之前就该采访两句,现在全校都知道了,没热度了。”时光电台张丽婉后知后觉。
“你很敏锐了,全部知道顾陆的身份也好,我们报道能不能获奖,也有很多人期待,肯定没问题的。”社长刘问说。
张丽婉叹气。社长刘问一心扑到学习上,他现在一点都不想管时光电台的事,帮助是提供不了一点。
当前电台出品的新闻都没什么人看,张丽婉也很愁……
议论声中,万白和文学社的成员返回人群,而顾陆跟着校长,到了小礼堂第一排。
有大作家、教育领导以及社会精英人士。
刘校长把顾陆介绍给众人。
“创作优秀且正能量的作品,是我们重庆的优秀学生代表,也是八中因材施教的成果。”教育领导一张口,味道就很正,“要让其他高中学习,至少要积极参加市内的各种征文活动。”
顾陆感觉自己即将进化,变成了“别人家的孩子”,面对领导的夸奖他就像一个表情包——乖巧的揣手手.jpg。
从刚穿越见初中校长都有些紧张,到现在见市教育口子的领导都非常淡定,心理上也有进步。
“我这个副主席有些失职,重庆有这么优秀的作家都不知道。加入重庆作协了吗?”莫怀戚说。
“没有,不过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简社长,邀请我加入京城作协,已经填表格了。”顾陆实话实说。
“!”莫怀戚表情严肃起来。虽说最终都会加入中国作协,但挂靠在什么地方作协,区别是非常大的。
儿童出版社的简社长,莫怀戚不熟,但也认识,某些活动有过照面。
不过——为什么京城作协,要跑来重庆抢人?莫怀戚说,“京城作协,距离重庆有点远吧,加入了之后,开会什么的也不方便。”
“现在是不方便,但上大学应该就方便了。”顾陆回答。
莫怀戚意识到老简应该是说了不少蛊惑人心的话,想把人带回正道,恐怕是不好整了。
说话间,《天天630》和纸媒的记者全都过来,目标都很明确,是顾陆。
“刘校长,我们新闻想拍摄顾陆同学,可以吗?”630记者说。
“顾陆同学好久不见了,”王记打招呼,“正好碰到,之前采访的新闻,就会出现明天发售的《先锋号》上。”
噢?顾陆知道了。这么说,他被《萌芽》拒稿的消息也会满世界都知道。
“王记者,你和顾陆同学认识啊?”同行惊讶。
“我们先锋报采访过小顾同学两三次了,所以还挺熟悉的。”王记说。
也不知道为何,他当了那么多年的少先报记者,见过不少大人物,此时此刻居然会因为和顾陆熟悉,心头萌生出小小的骄傲。
发觉自己要上电视了,顾陆不着痕迹地整理校服。
“还是去体育馆拍摄吧,那里灯光亮。”刘校长说。
众人都同意,一群人移步室内体育馆。
家长和学生们已有序退场,有老师维持秩序,挺有序的,只是有些学生喜欢在人群里追逐打闹,稍微要老师费点嗓子。
“别东想西想,你写文章也很优秀了,不过小顾的天赋全部点到这上面来了。”李母安慰自家孩子,担心被要好的朋友打击到。
“什么!我和轱辘是八中的文学双子星。他越强,双子星就越出名,双子星越出名我就越强,所以轱辘越强我就越强。”李古圆振振有词。
“……还双子星,你还真敢认。”李母见自家孩儿没被打击的痕迹,也不由出言开起玩笑。
散场也差不多太阳落山了,自然光源要没了,教学楼的灯光已提前亮起,再过两小时可就要上晚自习了。
天空还下起淅沥沥的雨。
“幸亏你带了伞出门,天气预报还挺准的,大太阳天说下雨就真下雨了。”肖爸举着伞和顾母说话,不过后者神色有些呆滞。
刚才顾陆的万众瞩目……顾母从未想过,自家孩子能这么优秀,甚至优秀得都十分陌生。
“快去打个招呼。”肖爸瞧见顾陆和几个记者一起出来。
顾母硬着头皮,叫喊,“顾陆——”
只见顾陆目光朝这边瞥了一眼,然后迅速收回。
“人太多了,没听见啊。”肖爸说。
听见了,顾母可以确定。但对方目光看她就好像看个陌生人,完全没以前的亲近。
为什么会这样,明明去年她和顾佳渝去租房子的地方锁口丘看顾陆时,他开心的脸都笑烂了,又是出门买水果,又是说要出门买菜做饭给她吃。
不过,顾母见顾陆买了一些肉和菜,明显不够三个人吃的,这让她脑中又浮现出顾父的样子。
顾父经常这样,不但喝酒误事,没喝酒时办事也不过脑,比如明明攒钱准备换房子,但没经过商量的就把钱借给了什么好兄弟……
“变了……”顾母想起了自己当时叫上顾佳渝就离开了。
曾经恋恋不舍的眼神,和当前冰冷一瞥形成鲜明的对比,她当前感到心隐隐作疼。
两人眼神的反馈,被刘校长尽收眼中。他被自己的急智所折服,幸亏没把顾陆的父母请上台。
胡主任说顾陆和父亲关系很不好,现在看来,明明和父母双方关系都差。
“要是我孩子能有这么优秀,我叫他爸爸都可以,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刘校长心里想着,收回目光。
“刘校长,八中是我们重庆最好的学校,而顾陆是八中优秀的学生,”莫怀戚找到刘校长,“那么顾陆是不是应该加入我们重庆作协?”
吴渡还是判断失误啊,他想《昨日公园》这么一遭,再经过他介绍肯定能加入重庆作协。但实际呢是副主席来抢人。刘校长他也没法做学生的主,所以也不能全盘答应,只是说会帮忙规劝。
体育馆还没收拾,前面有不少运动社团在这举办活动,还好,也不影响拍摄。
新闻播出可能就好几秒钟,但素材则要拍摄很久。反正顾陆接受《天天630》和《重庆晨报》的采访,忙活了一个多小时,连去食堂吃晚餐的时间都耽搁了。
校长等人晚上早就定好位置,有聚餐。
而顾陆在雨中奔跑,终于抵达了心心念的食堂。
此时此刻,不少同学已吃完了,正肩并肩有说有笑的往外走。
“今年我们汉服社是真不错,差点就凑齐了琴棋书画。”
“你不是会点国画吗?为什么不上?”
“会一点和达到上台的标准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不过虽然没上台,但要抠手势的细节,然后我还要在后面检查整体队形,眼睛都快成对眼了,真的很累。”
“我才累,我们语言文化社的台词,改了七八个版本,我都写了三个,我作业都写不完,有一次在宿舍熄灯后,还要拿到走廊去做。”
迎面走来两个同学,虽然嘴上说自己有多疲惫,但脸上和语气却是神采奕奕。
他们和顾陆擦肩而过。
“那不是的大顾哥吗?”“好像还真是,大顾哥是真大腿,直接带飞了文学社”“别人是吹牛逼,他是真牛逼”……
当前也是走在学校里会被人认出来的程度,绝对算风云人物。顾陆在三十七中成为风云人物用了三四月,在八中仅用了两月不到。
刷卡买饭,食堂里的好多菜都没了,特别是肉肉。
好吃的粉蒸肉盘子已空空如也,对付着吃点,顾陆也饿了。
“虽然在全校学生面前亮相了,但貌似校庆活动我才是输家。”顾陆边吃饭,心里边盘算着。
社团准备节目的核心成员,肯定是劳心劳力的累了,但如果毕业后回忆起来,劳累的社员肯定比顾陆一样的“游客”所拥有的回忆果实要闪闪发亮得多。
“高中一共就三年,也就是三次校庆机会,貌似我已经错过了一次?”
“我要不要真的找一个有所作为的社团加入?”顾陆思考,篮球社他肯定是不行,身体健康和有运动天赋之间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那么,什么社团适合呢?顾陆直到吃完,洗好盘子,也没想出所以然。
顾陆进入了10班教室,双子星的另一位,给了他灵感。
第124章 搞个大事情
“轱辘哥,我刚才把申请发上去了,申请成立一个新社团。如果成功了,轱辘哥,我们双子星就联手。”李古圆说。
你不是在树人文学社要重启《树人月刊》吗?怎么转头就要成立新和联胜?
瞧出了好友的困惑,李古圆解释,“因为《昨日公园》的成功,吴渡老师讲树人文学社可能要转型为话剧社,专门排练舞台剧。”
本次校庆精彩的表现,应该是让刘校长吃到了甜头,有这种安排变动很正常。
“所以相应的,《树人月刊》重启失败了。我就想,要不咱们搞一个月刊编辑社,专门出刊物。”李古圆说出了自己宏伟的计划。
“那么我的帮忙是提供稿子?”顾陆问。
“怎么可能,你和好几个杂志签约,你写的稿子多值钱。”李古圆说,“我建社成功,你当总编,我当副总编,主要是审稿。”
“月刊的稿子怎么来?向同学们征集?”顾陆问。
“有我的稿子,还有征稿。”李古圆很激动,“我们学校想写作的人挺多,整一期肯定没问题。”
“整一期是没问题。”顾陆点头,“但后面呢?光是一個八中的学生想撑起一本月刊,难度太大,基本不可能。”
光顾着开刊了,仔细想想,顾陆说的有道理,后续存活有很大的问题。
“那怎么办……”刚才还亢奋十足的李古圆有点泄气,眼镜都滑到鼻梁中间了。
顾陆突然想到自己刚才想着要在高中正经加入一个社团,挥洒一下青春,这不就是个好机会吗?
“汤圆,想不想整一波大的?”顾陆突然问。
“什么大的?”李古圆问。
“既然光是八中的学生不够,那么加上一中、三中、巴蜀、育才等等重庆的高中呢?”顾陆一字一顿的说,“我们月刊,向全重庆的高中生征稿!”
“?!”李古圆张大嘴巴看着顾陆,后者还以为是被大目标吓到了,正待说点什么,就听见李古圆嗷的一声。
“卧槽,你太有才了,如果能成功,那么我们出版的月刊,将会是全重庆最出名的高中生刊物。”
活力四射的高中生普遍是什么性格?生怕事情搞不大的性格!李古圆推了推眼镜,他斗志又昂扬了。
“那我们具体该怎么实操?首先,学校不可能批给我们太多的经费,所以要全重庆打广告就不太可能。”李古圆结合现实状况实际分析,“如果不打广告,要让重庆高中生们知道我们的月刊都成问题。”
“宣传只是一方面,还有就是划地盘,肯定别的高中里也有这些社团,凭什么要投给外校啊!”李古圆越说越觉得问题多多,可行性几乎没有。
“没这么夸张,有这么丰富社团活动的高中,全重庆也没几个。”顾陆说,“所以他们学校没有,投给我们很正常。”
“我们征稿的标准,就是高于普通水平,低于外面杂志水平,我们的名气暂时没有办法和市面上的杂志相提并论。”这个计划逐渐的在顾陆脑子里成形。
什么叫我们暂时没有办法相提并论,难不成以后还想用校刊超越外面的刊物?李古圆听出了点言外之意。
“唯一的问题就是印刷量和造血。”顾陆说,要让全重庆高中都投稿,至少你得要印刷多点,让所有学校都能拿到校刊吧?
多印刷就意味着要更多的经费,他们的校刊是没有出版号的,所以压根不可能售卖,总不能就要学校养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