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第433章

作者:一切以大橘为重

  “这些是能够写出来的?”威可多不确定了。

  书里虚构的英国新任首相公布的竞选纲领是“公开性政府”,口号是民众可以了解一切。

  但口号是口号,实操是:“他们有无知的权利。知识代表着阴谋和罪行,无知倒有一定的尊严。你不能让人们得其所愿,如果这对他们没有好处的话。你会给一个酒鬼白兰地吗?”

  威可多在很多地方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中国作家问了很多,比方说对英国行各部门的职员非常好奇。这个数据给不给,威可多还问了乔纳森大臣,得到了准确的答复,才给了。

  书里面就用这个书籍写了一段哈克与汉弗莱爵士的对话“我们部门有多少人?”“我们部门?额……我们部门很小的”“很小?有多小?2000?3000?”

  “……我想大概26000人吧!”

  哈克想要裁员,而汉弗莱的回应是“去年我们研究过,大臣。结果表明我们还需要增加500人。”

  哈克任职的行政事务部是虚构的,但威可多任职的内政部——就是这数据,同时也能看出行政事务部门就是以内政部门为原型。

  半小时、一小时、一下午。

  “是谁把这本书放我邮件里的?”威可多看完了抬起头,内心只有这么一个想法。

  《是,大臣》那是以各种角度嘲讽英国官方啊,如果光是嘲讽那还没关系,关键是很多内容一针见血。

  正所谓,真话才会让人破防。

  威可多现在有些相信了,相信什么呢,相信奎恩大叔的话,就从这个讽刺力度,对威茅斯,的的确确放水了。

  “这……这不会让别人以为他这些东西是我教的吧。”威可多感觉天都塌了。

  不行不行,必须要和乔纳森大臣说清楚,立刻找到敲响对方的办公室,补充一句,敲门之前肯定是经过私人秘书的通报了。

  乔纳森还挺忙碌的,“顾陆先生的作品完成了吗?”

  对方每次来都是汇报进度,这次应该也不例外。

  “已经完成了,但是……”威可多来得太快,脑中还没想好如何评价这部作品。

  “写得不好?”乔纳森问。那可不行,订金都给了。

  《泰晤士报》评价顾陆是[改变世界的五十位作家之一],《每日邮报》评价顾陆是[写作宗师,是罕见可以根据题材随意更换写法的作家],还有卫报的评价。

  就这几个月,顾陆在英语世界的知名度,蹭蹭往上飙升。果然,写得好,不如宣传得好。

  “作品好,顾陆先生的写作能力太强了,以主角哈克第一视角写得非常有代入感。”威可多说,“只是内容……”

  就是说,连《魔戒》都能写好,写个诋毁英国的还不简单?乔纳森说,“好就行了,内容如何我都能接受。”

  你能接受?我不能接受啊!我怕这本书上市销售,我被打成英奸啊,威可多说,“里面很多内容,都超乎我的预料,和我提供的资料有很大的距离。”

第562章 大臣爆火前兆

  乔纳森也不傻,转念一想就知道威可多为何是这般反应。毕竟“嘴替”计划,知情人士不多。

  “有距离也正常,文学创作肯定是需要进行虚构的。”乔纳森说,“好了,既然顾陆先生已经写完作品,那么威可多,你的任务也是非常圆满的完成了。”

  “乔纳森先生,虽然我按照您的指令,给顾陆进行讲解工作,但书里很多观点都不代表我的观点。”威可多必须强调一番,“自然,《是,大臣》是写得很精彩的。”

  哦?乔纳森压根不在意威可多说的话,反正如果中国作家的讽刺过于了就是你透露太多官方信息。如果写得又能转移注意力,又能受群众欢迎,那是因为他协调得好。当然这种可能性不大。

  “《是,大臣》听起来会是一部不错的作品。”乔纳森表示自己很期待,紧接着,他把威可多打发走。身为政务官的乔纳森,以前是一位家庭医生,当然,他早早就从政了,九十年代末就是国会议员。乔纳森深刻意识到学医救不了英国,如今几十年过去,他才明白是自己想错了,从政不但救不了,还让自己同流合污。

  “如果不是我不方便,其实由我来写作是最佳的。”乔纳森内心想着。

  虽然乔纳森没写过,但被誉为英语环境中最会讲故事的毛姆,也是家庭医生出身,四舍五入,再加上自己的经验,等于半个毛姆没问题吧?

  畅想被私人秘书的电话汇报打断,有点突发的小事儿,需要他知情。

  什么事呢,威茅斯的两个村庄发生了“械斗”,参与公民数百人,堪比日本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的大战。

  两个村子分别是波特舍姆和鲁卡,械斗原因是抢生意。

  话说,原本人均年收入不足3万英镑的波特舍姆,有了旅游加持之后,收入刷刷提升。隔壁的鲁卡眼红啊,就仗着地理优势——由威茅斯市中心开车到这边,要事先经过鲁卡村,所以……

  鲁卡村民说“欢迎你们来到波特舍姆(Putsham),以前这里有一个教堂名为波特舍姆,整个地区都可以叫做波特舍姆。所以肯定是来对地方了。”

  拦截游客。

  断人钱财有如杀人父母,这道理在国外因为通用。

  波特舍姆村民怒了啊,你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因为这个原因,就让十多人受伤?没读过多少书的乡下人,果然很粗率莽撞。”这是乔纳森得知之后作出的评价,这评价很符合伦敦正米字旗的风格,因为伦敦以外都是乡下。

  这件事也不在乔纳森的管辖范围,评价之后就放一边了,有关《是,大臣》一事并未马上汇报给上级,他可比威可多更稳重。

  大概过了三四天,顾陆把排版好的作品,正式发给了内阁大臣乔纳森。

  届时,他才首次瞧见这部作品。

  [鸣谢乔治·威可多]

  开篇第一句话,哦,乔纳森感觉中国作家很懂事,没有说他的名字。

  紧接着,乔纳森随便翻翻。

  翻到了些不错的内容——

  [“这能让我们找到方法杜绝浪费政府资金。”

  “但是公众对如何挥霍公家的财产可是一窍不通,我们才是专家!”]

  [“人类没有特权,哈克先生。我们不凌驾于自然之上,我们属于自然。你知道,人也是动物。”

  “我知道,我刚去过下议院。”]

  有点意思,难怪可以在欧美也留下名气,乔纳森内心想着。

  一本书再好看,阅读者随意翻动,也不会领略到精彩,好比乔纳森,确定了一下书籍的尺度,压根没认真看,甚至在心头认为这种讽刺他自己也能写。说公务员挥霍,下议院的人是猪狗,比较低级。

  并不是刻板印象,而是由上至下,对一件事的了解真就越来越少。

  让中国作家成为“嘴替”,发泄民众内心不满的情绪,明明是首相和幕僚讨论过,确定的办法并敲定作家人选。

  但首相只知道作品名,内阁大臣乔纳森零零散散看了些,看完的是执行的威可多。

  “海豚计划实施吧,此外,宣传你也安排好。”首相这么说。

  一个国家举国之力,去完成一件事情,那么就会非常的快速。

  乔纳森5月20日收到《是,大臣》,23日本书就出版了,并且是全英上市销售,速度是相当的快。

  刚开始还是用《魔戒》作家新作作为宣传,后来发现“顾陆”两个字的知名度,远比魔戒要高,干脆就不演了——

  [以后遇到任何事,我们都将会感叹“英国不愧是汉弗莱的祖国”。]

  [都来看看吧,我敢打赌,你对英国政坛的讽刺,比不上顾陆。]

  [顾陆说:英国官方在乎什么?不是善与恶,是治与乱]

  [英国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哦永垂不朽的官僚制度]

  宣传标语用了last forever这单词,也就是永世长存,这单词还是第一次和官僚制度放一起,嘲讽意味不必多说。

  毫无疑问,效果是不错的,首日销量甚至超过《魔戒》,当然,有舍必有得,引起很大一部分网友抵触。

  开玩笑,玩阴阳怪气,英国网友怕过谁?知不知道互联网上乳法段子都是谁发的?百分之八十都出自英国!

  “难道顾陆是想教我如何打我自己的孩子吗?我没脑袋的路易十四,那真是感谢。”

  “讽刺官方,我可以一句话不停歇,连续说二十分钟,还需要看外国作家的作品?”

  “为什么不继续写魔戒系列,或者说给孩子写写书,那是你的优势区域。政治是大人的领域,别逞强。”

  键盘侠大喝一声键来,在推特上喷顾陆,但后者……他是有推特账号,也没有交给公司运营,基本不登录。

  更准确来说,顾陆可能都忘记密码了。再加上顾陆把作品发布过去后,一直在整理东西,整理威可多的录音。

  当然必须说明,顾陆并不是保留证据什么的,只是自知资质愚钝,要把有用的关键信息全部保存下来。

  还有比较中立的网友,对于顾陆没有那么强烈的敌意。

  “汉弗莱是谁?哦,听说是《是,大臣》的主角之一,难道比哈姆雷特、李尔王、罗密欧还著名?”

  这话也有道理,莎士比亚几乎成为英国文学名片了,可也没人说是“罗密欧的祖国”“麦克白的祖国”……

  然而再多的言论也改变不了《是,大臣》的内容,再多的质疑也撼动不了书里几乎每一页都是金句的存在。

  就二十五号,BBC的记者“碰巧”拍到了出席某个会议的首相,在开始前阅读某本书籍的照片。

  书籍正是上市两天的《是,大臣》

第563章 大臣起飞

  “哦,《是,大臣》是我个人最爱看的作品。”首相这么说,“我们可以从里面获得欢乐,以及吸取很多经验。”

  地球上,撒切尔夫人非常喜欢这一部英剧,还邀请作者去唐宁街。而平行世界,由顾陆搬运过来,同样受到英国一把手的喜爱。虽然开始没对,过程也忘了,但结果是一样的,没错就是趋同发展。

  许多英国民众前去看,包括之前瞧不上的。

  比方说尼古拉斯·迈耶,他比任何人都更有理由记恨顾陆——威茅斯人除外。他是《百分之七溶液》的作家,这部推理作品,甚至让迈耶拿到英国金匕首奖。再加爱伦·坡奖,基本是欧美世界推理悬疑能得到的最高奖项。

  如果没有《福尔摩斯先生》的话,迈耶的职业生涯就完美了。因为《百分之七溶液》是罕见有柯南道尔风格的,福尔摩斯同人作品。可卫报、每日邮电报等报纸,都有类似评价“(百分之七溶液)作品借由最后一案的展开,写出来华生的精彩瞬间。是福尔摩斯先生之后最精彩的二创作品。”

  他发掘了华生的精彩,顾陆却写出了与众不同的福尔摩斯,对于读者,肯定是更爱福尔摩斯。

  总体来说,迈耶还是个输得起的人,心理活动如下:“《福尔摩斯探案集》是全球都具有很大名气的作品,所以的确存在外国人比我们本国人,更喜爱的情况。”

  但是!

  “英国有关政治的操作,那肯定是生活在本国的国民才深刻体会。”迈耶认为,顾陆在这方面要是能比上自己,他赤石!

  书店店员的第三次询问声大了很多,“先生,请问你还需要什么帮助吗?”

  毕竟站在收银台前出神,影响其他顾客买单。迈耶回神,第一反应也不是道歉,而是找行为合理化自己的理由。

  “噢,我在想,为什么平常的书15英镑到25英镑,而《是,大臣》需要32英镑。”迈耶说,“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吗?”

  “或许是装订更好,”店员也只能囫囵吞枣地说个原因,“也可能是透露了很多官方的秘密。”

  笑死,根本笑不死,一个中国人在英国发行的书,透露了英国官方的秘密,这玩笑真好笑。

  笑容中带着点嘲讽,迈耶购买此书。买这书就回到家,开始看起这本更昂贵的书籍。

  迈耶的脸色越来越凝重的原因,不是层出不穷的金句,而是剧情太简单。

  要写好一件简单的事。

  关键是国务无小事,随意一件小事就可能影响成千上万人,作为政治惊悚剧的惊悚感很大一部分就来自此。

  写复杂了很费脑,读者不爱看。

  可《是,大臣》就很简单,比方说其中一个剧情哈克计划在爱丁堡迎接某位非洲国家。

  目的是推动石油钻井交易,来带动苏格兰的拉票。

  没有理解门槛,只要有基础认知,都能明白。很不巧的是这个非洲国家突然发生了政变,老国王自然被推倒。

  前面谈好的交易泡汤,其后果不仅是苏格兰错失了许多工作机会,更重要的是如何拉选票啊!

  所以哈克答应了新国王一个条件,尽管在经济上对英国百害而只有一点小利,可对政党有好处啊,即提供5000万英镑的无息贷款购买钻井设备,如此一来它在克莱德赛德的造船厂就不会闲置,给苏格兰选民承诺的大量工作岗位也有了。

  “写得太……”迈耶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半晌才吐出“理所应当”这单词。准确说,身为读者的他,瞧见主角哈克解决突然其来的困境,还有点为之小高兴。

  高兴之余迈耶才想到,高兴个什么劲儿,哈克几乎算是赠予的五千万英镑,花费的可是纳税人的钱。用五千万英镑创造了不足五百万英镑规模的岗位,苏格兰选民还要对其感恩戴德。

  “这中国作家,太擅长第一人称叙事了。”迈耶想起了那开篇就九十多岁福尔摩斯的第一人称惊艳读者。而《是,大臣》里,哈克和汉弗莱的描写,让人恨不起来。因为从顾陆的笔墨中能感受到,你上你还不如哈克。

  “不对劲……”

  “好像中国作家真的很懂我的国家。”

  “他好像在开玩笑,但最尖锐的矛盾,却在玩笑中说了出来。”

  外国人看《是,大臣》能感到笑点很足,可英国人看着看着,脸就沉重了。

  因为很多真实事件的例子在脑海里浮现。

  [“一个耗资7400万,占地9英亩,地处市中心的大工程,怎么捂得住?”

  “通过《官方保密法》”

  “怎么保密?这工程太大了。”

上一篇:五行劫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