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切以大橘为重
电影版削弱了很多东西,片面化了松子的性格,以及简单化了松子对爱的追求,一切都为“命运的悲剧性”服务。
但同时,结局的震撼程度是更剧烈的。
顾陆文抄是集两家之长,毕竟从他刚穿越过来,就了解到,这世界没太宰治和中岛敦……
到站了,筱如奈奈子下车,都忘记从711便利店购买今日的早餐。她看到了松子老年时,遇到了夜晚在街道晃荡的小混混们,虽然被他们殴打致死,但她在临死前留下来一句话,为生命画上了句号。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筱如奈奈子如遭雷击,看着生まれてすみません,感觉一句话写出了她的人生。
没错的!这句地球上的“EMO神句”,甚至连太宰治都要据为己有的话语,第一次出现在平行世界!
公寓前是一条街道,是筱如奈奈子平日回家最提心吊胆的,因为经常会聚集几个夜不归宿的小混混。
正常上班工作的人,都挺害怕的,再加上一个女性独自回家。
当下也有几个混子,黄头发、红头发、铆钉裤,不像一个正常打扮。
筱如奈奈子想到刚才自己所看的,松子就是死于这群人的手上。
她脑海中不由升起一个想法,“我要是也被打死了,父母会不会后悔?”
第551章 我很抱歉
《松子的一生》在日本上市的第三天,朝日新闻的头版头条引爆了整个岛国。
标题题目是《二十五岁女子为何深夜“道歉”。》
[本国人喜欢道歉,根据纪录片《AC》的调查数据。日本人每人每天会说7.5次道歉话语,远高于欧洲3.2次的水准。
那么,为什么日本人如此喜欢道歉呢?]
BBC真喜欢拍摄有关日本的纪录片,像是《日本退休大潮》《别和日本人谈性》《日本之耻》,批评向居多,文章提及的AC亦是,全名:Apologize craftsman(道歉工匠)。
[因为道歉是最经济实惠,同时也是最符合冷漠社会的方案。通过“对不起”“抱歉”“十分抱歉”,能够有效避免纠纷,甚至避免经济损失。
举个例子,在日本餐厅,若是不慎摔碎了勺子碟盘,若能在服务员进行道歉之前先行道歉,那么很有可能,你将无需承担赔偿责任。
故此,日本人频繁使用的两个原因之一,正是这个手段只需要口头表达,无需要任何实质性付出。
正是在日本“道歉经济”大行其道的氛围之下,“日本人的道歉被异化”,多数外国人认为日本人的道歉——仅表示自我反省,并不意味着承担赔偿责任。]
头版头条从日语翻译成中文有点磕巴,因为顾陆本身日语水平也没多厉害。只能说,接触太多日本翻译,会一点。
“这朝日新闻什么习惯,二十五岁女子在什么地方?”顾陆是被白潮出版社叫来看的,据说引起的轰动比地震还夸张。
继续看下去,省略中间对日本人的一些分析,终于看到关键信息。
[第一个原因占据了一大部分原因,那么第二部分正是来自直击民族性深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地震频发、多灾多难的生长环境,以及经济不景气的失落三十年,让90年代往后的日本人具有强大的自卑,即出生就是错误。
筱如奈奈子对四名暴走族少年喊出这句话时,正是来自这个心理……]
发生在前天,《松子的一生》面世当晚的事,四个暴走族报警。
警察赶到现场,发现书店店员筱如奈奈子晕了过去。
当时这四个暴走族慌张极了,他们刚刚凑了两千日元去吃王将饺子,就有一个年轻女子朝着他们冲来。
嘴里说着什么“你们也是要打死我吗?”“也觉得我不配活着吗?”“出生我无法决定,但死亡我可以决定”……
就,暴走族一句话没来得及说,对方就撞在电线杆上晕了过去。
暴走族四人组的头头吉永,面对警察盘问差点哭了,“我们真的什么都没做,警察先生,你一定要相信我。”
“所以有非法改装摩托车罪前科的吉永健,你是告诉我,一个二十多岁的女性,在夜晚,突然冲向你们,然后自己撞倒在电线杆下。”警察说,“希望你们在编瞎话时能够考虑我们警察的智商,八嘎呀路!”
警察都气得骂人了。
有点脑子的,都不相信暴走族吉永说的话,哪怕四人口径一致,警察认为他们是串供,将其全部关押起来。
直到第二天,医院的筱如奈奈子清醒,才真相大白……是的,暴走族四人是无辜的。
一名朝日新闻的记者知道了此事,对奈奈子进行采访,了解到和顾陆新作《松子的一生》有关系,结合时下日本年轻人颓废的情况,写出了这篇报道。
“……书只是一个导火线,更关键是,还是面临的生活压力。”顾陆看完报道想。
报道对筱如奈奈子的家庭情况涉及得不多,但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都不用说是幸福,正常即可,是不会被这样一句话击穿心脏的。
咕噜大王这是比较冷静的想法,可日本互联网上的讨论可就没那么冷静。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一句简短有力且善于传播的话,让许许多多没看过《松子的一生》,甚至都没看书习惯的网友参与了讨论
如果说前面书籍的热议是炸弹爆炸的热度,那么当前就该是小男孩轰炸!
把“安田悠太宣布暂停演艺活动,确诊双相情感障碍”“曝光悠仁亲王高中成绩”“关8安田章大推出联名墨镜”等新闻全部融化了。
[我也感到我出生就是错误,因为我母亲是难产死的。我爸爸讨厌我,我哥哥讨厌我,我外婆最讨厌我。很抱歉呐!难怪说顾陆是最了解日本的外国人,原来新闻里还是有一句真话。]
[要什么样的感悟才能说出这么冰冷的话?《松子的一生》吗?好久没看书的我突然想看这本书。]
[这句话是我前半生的注解,看新闻报道说它直击了我们的民族性。所以物哀文化能够发展也是契合我们民族性,真是注定被抛弃的民族。]
[这位筱如桑一定内心很难过吧,她肯定很努力很努力的活过。筱如桑你还年轻可以加油,未来还很长。但我就不行了……陷入泥潭三十多年了,来不及了。]
……
太多日本人加入讨论,有编故事寻求关注的,也有真实的。
疯狂的景象,让电视台高呼,“顾陆一本书让国家陷入了疯狂”。
这真心是太夸张,书籍哪有这个能力,顾陆也不认为自己有这影响力。
其实就是在经济下行以及压抑的环境双重打击,给很多90后日本人造成真实伤害,问《松子的一生》,那句话,以及朝日新闻的报道,就只是让这些被害者浮出水面。
“我为什么有种在吃人血馒头了的感觉?”顾陆想着。
下午,他从东京返回北京。顾陆有些担心,事情闹得更大,自己会有危险。
飞机落地,苏哥松了一口气。
“顾专家,你今后去日本要小心点了。”苏哥是一直跟随在身旁,国家安排的安保。
“这也是我也没想到的。”顾陆说,随即补充一句,“不过放心,今年我不会再出国了。”
“对了,苏哥,辛苦这么久,明年三月份有一场电影首映礼,要不要去看看。”顾陆有点不好意思,也是辛苦苏哥了。
又想到拍摄的《情书》,女演员是苏哥比较喜欢的女星,就开口询问。首映礼嘛,肯定女星也会去。
第552章 我们不是一起批评顾陆吗?
“我就知道,威可多,你是我们瑟特欧村的英雄。”
“什么瑟·特欧村,威可多是我们威茅斯的英雄。比执政官有用多了。”
“威可多快说给我们听听,你是如何刁难那个该死的中国人的?”
……
瑟特欧村,具体得名的历史不清楚,估计是来自sea和tail两个单词。真就位于海滨尾部,是威茅斯最南边的村庄,距离北边村庄波特舍姆有上百英里。是传奇背锅王威可多的家乡。
家乡的父老乡亲围坐在烧烤炉旁,他们听着在伦敦任职的中年人说话。台面上摆着鸡肉、牛肉和肘子肉,盘子里装着点蔬菜西兰花和胡萝卜。
“顾陆被要求书写政府的赞歌,我说过,我身为管理者,大半年来,他每天都需要和我汇报。”
威可多一本正经地说,盘子里的肘子肉和西兰花都凉了,但他小嘴巴拉巴拉没停过。
“别看顾陆是世界著名的作家,但实际很多我们英国公民都知道的常识,他都不知道。”
七大姑八大姨,英国肯定不这样称呼,但大概意思能理解就成。威可多说的都是他们爱听的。
紧接着,进入第二阶段。亲戚诉苦阶段。
“我们瑟特欧村会有骑行的游客来游玩,还有开着房车的。我的羊奶就能卖出去不少,现在呢,即便有游客来都不会买。”说话者是威可多父亲的姐姐。
“肖恩意大利面餐厅开了十几年,也是这两年才关门。都是那个中国作家让威茅斯从海滨小城变成恐怖小镇的错误!”
紧接着,说话的是一直没离开过威茅斯的叔叔和阿姨。
“要我说,那个凯恩才是罪魁祸首,中国作家只是佞臣。”
……
七嘴八舌的庆祝,最终化为一句话,“威可多,这次波特舍姆村邀请你去,肯定也是对中国作家的同仇敌忾,一定要为我们瑟特欧村出一口气。”有亲戚这样说。
假期的威可多,从伦敦返回家乡,但似乎也不能安静休息,隔壁的隔壁发来邀请。
实话实说,威可多虽说是传奇背锅王,但作为行政级别的助理次官(secretary)级别,已是几十年来威可多走出的最有排面的人了。所以威可多在威茅斯还是有点名气。
毕竟严格来说,威茅斯的执政官,身为小城一把手的政务官,等级都比不上助理次官级别的事务官。
说这么多,只是想阐述,波特舍姆村请威可多做再多准备都不多。
村口的欢迎气球、花束,以及一长段红地毯,有模有样。且村子里重要人物都在场,村子里的特别警察(就是村民自愿担当),土地保护协会会长以及社区旅游的民众代表,皆鼓掌欢迎威可多的到来。
“欢迎威可多先生的到来。”
“威可多先生是我们威茅斯杰出的人。”
“休息地点已经为您准备好了,是我们波特舍姆唯一的旅店。”
把人迎进村子,旅店名字叫吉尔曼旅馆,威可多感到一丝丝熟悉,但也没多想。
直至看到了——大衮密教?
一个破败的建筑物,一座低矮的石塔教堂,拙劣的哥特式设计,百叶窗上的特殊图案,图案准确来说是三重冕。
“这是?克苏鲁系列?”威可多一刹那就愣神了,有点分不清虚幻和现实了。毕竟瑟特欧和波特舍姆距离挺远,威可多当前是第一次踏足这片土地,他现在脑海里想的是:法克,中国作家写的难道是真的?
“威可多先生好眼光,我们每年都付给顾陆先生版权费,所以这些建筑都有授权。”社区旅游村民代表杰达柯说,“这是我们按照原文修建的。”
说着话,还有村民直接拿出了《克苏鲁系列》这本书,翻到对应的页数。
[……杂乱无章的圆形绿地。我在右边路口见到一座廊柱支撑的大会堂,其粉刷的白漆已然脱落泛灰,三角墙上褪色的黑、金两色牌匾亦只能勉强认出“大衮秘教”的字样。毫无疑问……]
从这段描写来看,波特舍姆村子里的大衮密教建筑不能说一模一样吧,也是还原了百分之九十。
“我们波特舍姆是中国作家笔下克苏鲁神话的起源地!”杰达柯自豪地说。
说一个小知识点,在英国说起“Chinese writer(中国作家)”大部分人都会默认为顾陆。估计等到《是,大臣》发布,会成为全英的潜规则。
“我们还计划在海面上建立一个魔鬼礁,进行完全还原!”
“为什么要还原?”威可多有点宕机,本来以为对方请他来是召开[批评顾陆大会]的。
“游客啊!今天是星期三,所以没什么游客。但放假时,就会有数千人来我们村庄,来看看这个诅咒之地、起源之地、半神生长之地。”杰达柯说,“这计划是凯恩先生在去年实施的,短短一年时间,让我们村子里的收入提高了五倍不止。”
凯恩?就是那个波特舍姆村的叛徒,现在被誉为克苏鲁之王的家伙?
如果放假期间,来数千名游客,一个村庄的人数……收入提高五倍很正常。
只是,你们不是十分讨厌凯恩和顾陆吗?去年年初还闹出有人《克苏鲁系列》举办售卖活动,打起来的新闻。
就因为一点小恩小惠?就跪下了?每年还给对方版权费,贱不贱啊!
“那邀请我来是?”
“因为威可多先生是我们威茅斯的精英,和顾陆先生共事,所以,能不能邀请顾陆先生来波特舍姆一趟?”
村民代表杰达柯这样说。
“……”威可多。
另一边,顾陆已返回了国内好多天。
“半部英剧治天下,还真有意思。”
时间悄悄流逝,咕噜大王的进度喜人,《是大臣》完成了百分之七十。
他已在谋划求婚,并且已有计划。
“顾老师您好,请问……是有什么事吗?”小夏紧张地问。
一来对方是他老板的男朋友,二来对方大作家的身份,双重压力下,也难怪小夏口干舌燥,不停喝水。
两人在咖啡厅见面,小夏只点了一杯温水。
“你们老板是不是最近特别忙碌?”顾陆好像漫不经心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