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切以大橘为重
“我也是获得了不少奖的嘛。”顾陆看着书房里的一面架子,各种各样的奖章。
卡内基儿童文学奖、讲谈社绘本奖(最佳故事)、《费加罗报》遴选之「法国年度最畅销家(2019)」法国女巫奖、法国最佳外国奖等
某些奖项没含金量,但也有含金量十足的。如卡内基儿童文学奖,是除安徒生奖之外的最顶尖的儿童文学奖项。换句话说,顾陆没得国内奖项认可,但有国内官方、国外奖项认可,就有趣。
近两天,顾陆是不忙的,没想到女友却一点时间也没有。
也好,整理一番住所,为合成序列,顾陆买了许多东西。包括近期,搞来的中世纪铠甲(塑料的),长弓、花冠、骑士盾牌一系列东西。不知道的,还以为客厅是二次元拍摄片场呢。
“有点奇怪,这些都不能触发吗?”指环王到底要什么东西,顾陆进入思索。
此外,犹豫了两三天的顾陆,才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发给姚小驹。
英国虽说是按闹分配,开这个头不太好,但顾陆感觉应该没问题。即便在世界文坛都留有姓名,可俄罗斯、法国、芬兰等国家都是要脸的。
应该不会闹,所以不会麻烦……嗯,顾陆就是这么想的。
为什么要把“赠cc”的字样去掉呢?顾陆思考来自于两方面。首先当前有女友,怪力少女会不会有疙瘩另说,但他不能这么做。其次,戚采薇应该也有属于自己前途灿烂的生活,再这样做也是打扰别人。
“书发出来了,也是有头有尾了。”顾陆心里这样想着。
顾陆不急,姚小驹急。他在伦敦等得花儿都谢了,总算等到稿件了。
收到邮件时,即便他还在外面出席捐赠活动,也立刻找机会打开。
“看心理医生?”姚小驹见书名,脑子里面带点疑问。看一本英国的童话戏剧,为什么能写出这个。
[蛤蟆先生不幸患上了抑郁症,他带着几乎绝望的心情找到了智慧的心理咨询师苍鹭……]
一本心理学科普书?
哈?姚小驹对心理学的印象是被文学作品所带跑偏的。什么催眠、侧写、微表情别对我说谎什么的……姚小驹收起手机,他怕自己忍不住现场阅读起来。
上面那心理学,实际这和心理咨询,完全不搭噶……
“汤姆先生,可以了吗?”工作人员敲门,并尊敬询问。
“抱歉,可以了。”姚小驹打开休息室,推开蓝色大门。门漆有点掉落,木色暴露,英国的许多公共设施都这样,挺破旧的。
伦敦巴黎是很地道,但太地道就是破旧,地铁是最显著的例子。
姚小驹往外走,现场咔嚓咔嚓作响,还是有七八家媒体的。
捐赠活动,是把《小王子》《福尔摩斯先生》《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共计一万册书的,捐赠给英国公立学校的图书馆。
此行为在国外比较少见,拿英国来说,有专门的公共图书预算委员会,你免费捐赠,那么史密斯专员怎么进步?这不是挡人财路吗?
“近期英国慈善机构OnSide与舆观调查公司,发布了一份调查。”
姚小驹讲话总是这样,也是典型的西方演讲方式,先摆出数据,再得出个狗屁不通的结论。
“根据报告,当代英国青少年过度依赖电子产品,从而导致孤独感和焦虑感上升。”姚小驹说,“所以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关注青少年是我们的责任。”
“与此同时,帮助这些在互联网时代成长的孩子建立与现实世界紧密连接的健康生活,也是顾陆先生特别关注的。”姚小驹说得很是慷慨激昂。
为什么说公共场合,名人讲话当个屁放了,就好似现在,顾陆压根不知道英国佬是什么情况。
吉吉国王,人教出版公司是吉吉国王。平面国文化公司同意,再到出版,总共耗时不到二十天,说句急急国王不为过。
那么为什么急呢?直接隶属于教育部门的出版公司,知道了“一些”消息。
反正口袋书刚出版,全国的图书馆就订购了一批,全国省市区有多少公立图书馆就不谈了。
再有全国小初高学校,无论有没有设定图书角阅读室,都预订了一批。直白来说,《聊斋新义》刚出版半天,已有数十万的订单……
什么叫蒙声发大财,这才叫!
侧面反映出,为何很多我们没听过的长篇,销量还不错。就好比被选入新中国70年70经典,顾陆属于强制入选。
并且后面还有外交礼物……这对销量的加持,是非常恐怖的。
当然,顾陆热度这么高,肯定有其他情况——
《大号‘顾陆’,经典作品重新出版!》
由弯弯八旗文化出版社进行出版,也注意避雷。
顾陆在互联网的风评很好,但总有一批人,毕竟当前美国的远程养殖费用还没有断。
总有那么一群人拿着一页户口本瞎晃悠。
第488章 曝光!
莫登·修斯想要利用顾陆的名气,在中国挣一笔。他本人对中国属于“跟风恶感”,就是推特上有人骂中国,他会帮腔。有人夸,他就当作没看见,但他也不会主动开口贬低。
不过……莫登和八旗文化都错估了一件事,哪怕是弯弯,顾陆的人气也是夸张的。
出乎他们的预料,“大号顾陆”的宣传称呼,没帮助打开市场不说,还被弯弯网民嘲讽。
“够离谱,我记得好像前些日子顾陆去法国,享受的是部长级的接送待遇吧?莫登只是一个作家,而顾陆已超维了,影响力已完全不止是作家了。”
“这出版社是傻子吗?这样宣传。我去欧美旅游,欧美各个国家的书店都有顾陆的书,华人作家中能办到这点的少之又少。”
“我感觉吧其实这称呼也没错,只不过前后顺序要颠倒一下,变成顾陆大号,就是依托答辩。”
“日本的《朝日新闻》,去年评选亚洲最伟大的50位作家,芥川龙之介、泰戈尔、鲁迅都在,但榜单上活着的作家只有五人,顾陆是其中之一。这老登是?”
弄巧成拙,莫登重新出版的系列书籍,销量惨淡。
一周过去,甚至都没八千册。
首印2万册的八旗文化……
为此,莫登还在记者面前这样为自己找回场子。
“我的书不适合中国市场,就好像顾陆的书不适合北美。弯弯地区的作品我看了,畅销的是没有什么营养的作品。哦对了,顾陆的书就在弯弯地区销量非常好,所以明白了吧?”莫登这样说。
发言思路就是这届读者不行,因为读者不会看好东西,所以写得一般的顾陆,才能大行其道。
美国媒体对此言论还是赞同的。
“顾陆老师,请问对莫登·修斯的言论,有什么回应吗?”新浪新闻的记者都跑到学校来蹲守顾陆,就为了这问题。
害怕对方装傻,新浪新闻记者还以非常快的语速把前因后果讲了一遍。
“没什么回应,作家的回应应该是作品,而不是其他。”
分分钟上百万的顾陆没心思和美国佬打嘴仗。况且在国内回应,不是给莫登增添热度吗?要打嘴炮也是在美国本土打。
也因为正主(顾陆)的态度,所以莫登的热度很快就消散了。
如同伦敦的天气,这雨水说没就没。
可能也正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所以英国人不爱打伞?
“让英国的初中生高中生,从小就开始看小顾哥的作品。等他们这一代长大了,小顾哥的地位才会水涨船高。”
文豪就是这么造出来的。
忙碌了一天的姚小驹,回到位于伦敦肖尔迪奇区的公寓。从住址就能看出,他挺小资的,满大街的涂鸦艺术。
还有转个圈就能走的红砖巷,众多古着店、小众服装店、古董店、黑胶唱片店、咖啡馆等等,适合文艺青年。房屋是直接购买的,就目前当代理人的工作,能够让他在任何发达国家都过得舒适。
“终于可以继续看了。”姚小驹到家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就拿出手机看小顾哥的新书。
刚开始,姚小驹并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在他认知中,科普作品大差不差,还能写出花来?况且还是来源于经典童话故事《柳林风声》。
故事开篇也具有迷惑性,讲述的就是小伙伴们发现蛤蟆先生最近闷闷不乐。
十几分钟之后,姚小驹轻松的表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凝重。
蛤蟆先生对心理咨询师苍鹭,说的第一个具体问题是有个喜欢指责他的朋友,经常把他贬得一无是处的。这让蛤蟆先生想到了自己童年时期,因为父亲也是这样,即便是夸奖也会夹杂着贬低:“他是个好孩子,可生性轻浮善变。”
父亲在外人面前的指责,令蛤蟆先生非常愧疚难受,好像脱光了衣服被处刑。姚小驹凝重的原因是,他对这感受太熟悉了。
他父亲很喜欢让他在亲戚面前表演个什么才艺,姚小驹绝大多数时候都表演得很好。
可即便如此,姚小驹迎来的也不是夸奖。每当亲戚们说小驹真不错之类的话,父亲就会补上一句,“别夸他,他前些日子数学还考了低分。”
反正总会说一件他的糗事,如同被脱衣服处刑。
苍鹭说,蛤蟆先生成年后还会感受到这样子,就是回到了“儿童自我状态”。这个状态不是幼稚,只是单纯的一个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是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融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定义了我们一生的行为。正因为这样,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场景会激发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让我们自动做出反应,所以我们会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具体的情形和场景因人而异。]
儿童自我状态又分为:自然型儿童和适应型儿童
“我是适应型儿童?”
书里还讲述了让姚小驹浑身不舒服的一个科幻小故事——
一个星球上生活着三个人,另外两个是比你高大得多的巨人,所以不光吃喝需要巨人解决,你的情绪也得靠巨人。他们对你好,你需要用爱回应,但他们生气,你就会非常害怕和无助。因为毕竟巨人是那么高大。
对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之所以在地球能够成为英国国宝级的书,不是因为书籍好像《平面国》对某些概念进行科普,而是蛤蟆先生是真的在“治病”。
严谨地分析怎么才能走出“抑郁状态”,即什么都没兴趣,感觉自己活着是浪费空气的状态。
“这是一本真的可以救人的书。”
几万字,姚小驹很快就看完了。他很早就入了社会,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内心是有办法发泄情绪的。
因此严格来说,蛤蟆先生对他的帮助不大。可对家长,对孩子,此书用处就太大了。
“几年前……小顾哥才十六七吧?十六七就能写出这种作品吗?”
姚小驹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对方的天才。
“只不过……”姚小驹和顾陆合作了这么多年,肯定知道一些身世。更准确的说,他和顾陆有一层朋友关系在,不像郭大法和顾陆,职场关系更大。
明明小时的自己都过得很惨,还关心其他孩子的心理健康吗?
“难以理解这种人啊,难以理解。”姚小驹是自己淋过雨就要把伞撕掉的人。
“看来小顾哥应该是更喜欢英国,《蛤蟆先生》比奶酪那本书要强太多。”
非常精彩的作品,姚小驹收拾好心情。因为作品好,就不能够浪费。
“砰砰——”敲门声响起。
谁?姚小驹第一反应,不过后来马上回过神,看看时间。
是他晚八点,约了凯恩在家里见面。
当一本书发,书籍的解释权大部分已不在作者手上。同样的,狂热的读者群体,作家也是无法约束的。
凯恩是克苏鲁的发扬光大者,也是顾陆的狂热书迷,姚小驹叫凯恩,就是商议重要的事。
重要的事,还是要当面商谈,打电话不方便。
话分两头,顾父约顾母见面,后者没同意和前夫见面。所以联合在互联网曝光一事只能在电话中交谈。
顾母没同意出镜,也不想掺和此事。
电话挂断之前,她留下了这样一句:“顾陆对他妹妹很好,我为什么要跟你一起乱说?你这样做了,是想当仇人吗?”
没答应是有良心发现,但顾母的更核心原因是,顾佳渝和她母女关系是不错的。
也就是说曝光小组定型了,就三人:顾父、黄宝、孟霞。
其中,黄宝是表现得最积极的。
从表面看,孟霞还犹犹豫豫,“老顾,要不还是算了,也是我们有些对不起他。我们这样做会不会肯定会和孩子决裂了?就像……”
就像你前妻说的那样。话还未说完,就被顾父打断,本来顾母“仇人”两个字有点点醒他。可听到“我们有些对不起他”,立刻怒火中烧。
无论是羞愧的怒火,还是想证明自己没错的怒火,顾父马上说,“我怎么对不起他?我少他吃穿了?我饿死他了?没饿死,不过就是我上班忙,有几天不能照顾他。我不挣钱谁给他交学费?他不上学,能有现在的成就?!”
越说嗓门越大,甭管能不能说服别人,反正顾父是把自己说服了。
既然如此,说做就做。
他们开始拍摄短视频。
首先顾父拿出户口本,以及和顾陆小学阶段的合影,证明自己的身份。
拍摄总共用了一下午,顾父第一次拍视频。
老酒鬼顾父是不会说话的,来来回回就是顾陆不孝孙,几年来电话也没打来。
孟霞出镜之后的话语更有看点,“本来我作为继母是没资格说话的……但是小顾这次做得真的太过分了。前年老顾生病,脑梗要做手术,我们家里也没有积蓄,只好找亲戚东拼西凑。作为孩子,小顾你给不给钱是另外的,但总不能一个电话也不打回来吧?”
“对,这孩子从小性格就很怪,有什么事也不和大人说。”顾父在视频里接话,“在他六年级刚毕业,我就和他妈离婚了。当时我又要上班,又要一个人照顾孩子。我也不是孙猴子,拔一根头发就能弄出分身。对孩子有疏忽很正常吧?”
给自己找理由不可怕,人之常情。可怕的是,找的理由连自己都相信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