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第371章

作者:一切以大橘为重

  “因为很多东西只有农村才能看到。”任传良说。

  哥哥任传优,爸爸任家梧以及餐桌上的人都惊讶了。

  任家梧是作家,联想能力也是比较丰富的,他本来理解为是指的农村未经开发的风景。

  但任传良在哥哥瞪大的眼睛中,从书房里拿出来《借东西的小人》,翻到中间页。

  [云汐对自己这间起居室十分自豪……墙上糊着从废弃蓑衣借来的蒲草,一行行一列列整齐来排列从地板贴到天花板。墙上挂着长城、天安门、颐和园的图画,它们都是邮票,是杰戎几年前从邮票本里借来的。

  这房间里有一个墨斗,线轮、墨线早就损坏,只剩下墨仓,是个小小的跑道,云汐喜欢从助跑起跳,朝着浴池一跃而下。那常用的家具——大浴池,是用葫芦水瓢做的。

  ……]

  故事的背景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栋靠近农村的小平房,三楼一底。

  故此,会出现许多务农的工具。顾陆的这改动,真心没想表达什么,但无心插柳柳成荫……

  “我好像记得我们老家有。就那个摸了一手黑的小盒子,我记得老爸你告诉过我,就叫这名字。还有葫芦做成的水瓢我们家有吗?另外……对对,还有草帽,草帽开个洞就可以是一个秘密基地!不过蓑衣是什么样子?”

  别怀疑现在小孩子的行动力,就小儿子读小学二年级的年龄,早就会上网了。

  任传良说,“我上网搜了搜,发现都是老家有的东西。”

  “就想回去看看!”任传良总结。

  “别说了,赶紧吃饭。”大儿子任传优十岁已经会察言观色了,所以连忙制止了对方后续的话语。

  再看看老爸,果不其然——五家人脸色很难看。

  “老爸,你写的最有意思。”任传优马上弥补,“昨天我和弟弟交换看的书,所以他只看了小人那一本。”

  任母脸色也有变化了,大儿这话也不太对劲。

  一个家庭,收入是由一个人赚取的情况,就容易形成当下这种“暴君”情况,特别是五家人性格很差,故此,他脸色一沉,全家紧张得“鸦雀无声”。

  五家人没注意大儿子的话,相反他问小儿子,“所以,你就是看完这个书,才想今年回老家?”

  “嗯嗯,”任传良年龄还小,是没注意到周围环境,或者说只顾着自己分享,“感觉只有老家,那草草树木比较多的地方,可能会出现小人。”

  “借东西的小人,他们会生活在地砖下面,特别厉害。”任传良说,“老爸你上次说,你的故事比他还要厉害,真的吗?我明天就看。”

  “……”

  五家人沉默了,准确的说,他自欺欺人构建的“优势”,被小儿子兴致勃勃的分享打碎了。

  他自己也是写童话作品的,知道要用童话故事教育孩子很简单,虽然孩子没一会就会忘掉。往白纸上涂涂写写,肯定是最简单的。

  难的在于,激发孩子的兴趣,而顾陆的新书甚至是改变了孩子对某件事物的讨厌。

  “难道,我和他还五五开了?”五家人脸色难看地想到。

  ……

  “五五开”的另一个五,目前大小便正常,毫无疑问的,未来可期。

  顾陆感觉自己很冷静,是个非常稳重的成年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居然能忍住rua熊猫不发朋友圈。主要是担心出问题……

  实际不会,国家层面赠送东西,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报导出来,这院落也是试点研究基地,顾陆是外聘研究员,谁也挑不出毛病。

  “衣锦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啊。”顾陆这样嘀咕一句。

  但很快,就挣脱了“想发而不得”的心思,因为平面国文化公司负责人郭大法打来电话。

  新作仅仅上市几天,周边的潜力已经展露。

  特别大或特别小的物件本身就吸引人注意,再加上《借东西的小人》的品牌效应,郭大法闻到了金币的回响。

  具体推广郭大法想到了很多方案。

  因为是下一棵发财树,所以郭大法对书籍销量是密切关注。

  首周销量如下:

  《借东西的小人》868416册。

  《森林的皇帝》245290册。

  《逆光天使之守护》355400册。

  ……

  《百年仁心》223469册。

  最低销售都有二十二万册,看上去成果喜人,但这是将套书销量拢共放一起的。

  根据”开卷有益”的数据,首周[新童话]整个系列,售出了12万套。

  不能说购买套书的,全部都冲着顾陆,但绝对占据大部分因素。

  前面诺米姐妹、乔漫水想要踩着上位的作家们,此时此刻都哑火了。

  因为很明智的发现,他们不是一个量级。

  如果光是销量的差距,作者们还不会有那么绝望,关键是质量上也如此。

  瞧瞧某小红薯的分享上,在这一周内出现了一个话题#农村诱捕器#,话题含义就是哪怕熊孩子再不喜欢农村,但只要念了这本书,就会对熊孩子想去农村。

  分享有推波助澜,也有幸存者偏差的原因,但能够达成如此效果,毫无疑问是本身质量足够好!

  此外,还有一个评论也硬火。

  “哈哈哈,云汐的父亲叫什么我忘了,只记得在里面叫借东西大王。我又想起了作家叫咕噜大王,不会是在说自己吧?”

  “感觉是在说自己吧?在地板小人这个种群之中,外出借东西,就好像在森林中打猎一样,充满着危险和辛苦。而父亲是要承担这项工作的……”

  看上面的分析,是不是感觉过度解读?也不能这么说,因为发布这帖子的是“顾学”研究的骨干——陈教授。

第467章 你去研究

  咕噜大王历尽磨难,尝尽人间苦,熬过夜漫漫……陈教授脑中响起了一段不知道从何处而来的旋律。

  但作者年少时的经历都会在作品中体现,陈教授认为,在《借东西的小人》中尤其明显。

  “教授,您没事吧……”学生小智见老师好像柱子一样杵着两三分钟了,不由出声提醒。

  “熊智?哦。”陈教授目光的焦距逐渐回归正常,“熊智啊,你小时候对家外面,有一个什么样的想象?”

  面对突如其来的教授询问,学生身体瞬间紧绷,明显是当做老师的考题了。

  “对于我来说,应该是好奇和未知的,”小智认认真真地回应,“小时候对社会其实是没具体印象的。”

  “是这样的。”陈教授默默点头,所以要经历了多少苦难,才会认为外面充满人类的社会非常危险?

  广外陈教授,他创立“顾学”,并且还有“顾陆特殊风格的形成”这门课。是权威,但并非唯一权威,因为伴随作家知名度越来越高,投入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好比《人民文学》的主编,还有重大,也开了关于顾陆相关的课程。

  “教授怎……”

  小智还未问出口,陈教授就直接说,“《借东西的小人》看了吗?”

  “还没有来得及,但书已经买了。”小智马上回应,并且说,“顾陆老师的作品,我感觉短篇比长篇的文学性更好。”

  “这个角度不错,即便是几年前在故事会和岁月推理上发布的奇闻故事,文学性也是有的。中篇《平面国》《小王子》也好过嫌疑人、来自新世界。”陈教授对顾陆作品是如数家珍。

  “可以写篇论文给我看看,”陈教授说:“试着分析一下原因。”

  我?分析原因?小智愣神,但教授都开口了,他肯定只能点头答应。

  在学生离开办公室后,陈教授打开电脑,查看起媒体朋友发给他有关顾陆的新闻。这新闻报道是直接被《重庆日报》主编压下来的。

  “这是要作妖啊。”陈教授眯着双眼,想着有时间去重庆一趟。

  回到图书市场。

  [新童话]系列是给平静如水的市场增添了不少的活力。

  特别是顾陆的那部作品,完美展现了什么是排面。

  “最美乡村:地板下小人眼中的中国乡村。”——中国新闻网

  “《借东西的小人》有机会被编入小学教材。顾陆是家长眼中的好孩子吗?”——人民日报

  “为什么有的孩子听话,有的孩子叛逆,从顾陆新作分析儿童心理学。”——某营销号(是卖课的,不提名字了)

  “天才第一步,除了纸尿裤,还有看好书。小学语文1-6年级《必读》完整书单。顾陆占据三本。”——当当网

  就各领域都要蹭一手热度,甚至刚开始最美乡村是讲述“金山银山不如青山”的政策,主要讲述乡村建设,也提到顾陆新书。

  “乔乔,还想着要超过顾陆老师吗?”杜木垚调侃地问。

  两人约着吃饭,路过一家书店,书店把[新童话]系列放在最醒目的位置,一个大平台。而《借东西的小人》又占据了大平台的一半位置。重中之重。

  “其实,是我之前说话太大声了。”乔漫水说,“在我看来,这本书号称孩童的乡村诱捕器,一点也没夸张。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但根本写不出那么有趣的农村。趣味和质量,我都是服气的。”

  “其实我真的好奇,这项目是怎么请动顾陆的。”乔漫水说。

  “嗯……还不是我们长江儿童出版社,三顾茅庐的邀请。”杜木垚也是敢吹。

  “方便打听一下,他的版税是多少吗?放心,你告诉我,我绝对不告诉别人。”乔漫水想找一下打击。

  “是一个比较恐怖的比例,你还是别打听了。”杜木垚回应,两人关系特别好,所以他才悄悄告知了。

  “哈?百分之二十三?!这也太高了吧,出版社挣钱吗?”乔漫水他自己拿的是十四个点,已经是相当不错。

  是恐怖啊,国内最高,没有之一。

  “破五十万销量就挣钱,而顾陆老师哪本书销量不破五十万?况且你是不知道,这个版税率,多少出版社想给,都还没这个门路。”杜木垚说。

  版税这东西是出版社真金白银的让利,所以一个点就是一个境界。乔漫水更直观的感受到,顾陆和自己不在一个纬度。

  《借东西的小人》连续数日霸榜线下书店和线上平台的图书销售榜冠军。

  正是因为节节高的销量,互联网上出现许多吸引眼球的标题。

  《二十一世纪最畅销的童话作家,这是为什么?》

  《震惊!顾陆和两个女人、四个男人之间的故事》

  《顾陆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

  《难以逾越的两座高峰,大人和小孩都爱他》

  营销号发挥还是一样的稳定。

  21世纪最畅销,说的不是总销量。实际上,郑渊洁、沈石溪等作家上千万的累计销量,肯定超过当前的顾陆。

  这么耸人听闻的标题是指“单本”童话作品累计销量最多。

  至于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先把顾陆的经历列一通,基本都是百度百科能查到的。

  再然后补充一句:“虽然顾陆在世界范围内拥有非常多读者,并且也是有目共睹的天才,但距离文学殿堂最高的奖项还差很远……”

  营销号的报道大抵没什么含量,不过有一件事,倒是真的写对了。

  就是《小王子》和《借东西的小人》犹如大陆板块碰撞下隆起的两座高峰!

  前者销量不必多说,后者也快突破百万,看销售情况,两周内妥妥的。

  山峰看起来,好像能够攀登上去。

  可真的开始攀登,开始仔细思考,写出比小王子更适合成年人的童话,写出比小人更受孩子们欢迎的童话……

  难!

  好像郑渊洁在今日的评价,“你可以小时候看《借东西的小人》,长大了看《小王子》,老了还有《四大名捕》等着,完成闭环。”

  最明显的是,互联网上来自同行的进攻瞬间就清空了。好比攻击力非常强悍的五家人,把自己开的小号都注销了,眼神都清澈。

  关于这一点,顾陆没什么感觉,因为他本身被攻击的消息根本没看。

  顾陆唯一有体感的,还是姚小驹的电话“轰炸”。姚也是没办法,恰好近期有好多事需要打电话沟通,有时还要视频电话。

  若不是欧洲的业务太忙,姚小驹真想回国。

  要知道姚小驹是动作很快的,已请来三位合适的译者,将新作翻译成英法日三国语言。

  “汤姆先生,书里很多道具,很难翻译,比如蓑衣,suoyi然后以注解的方式解释,还是意译成雨衣、棕叶衣?”负责翻译成英文的译者询问。

  顾陆是国内文化输出的一面响当当的旗帜,越厉害,站得就越稳。

  “用suoyi来直译,影响阅读吧。”姚小驹说,“有个折中的办法,翻译为棕叶衣,并注解一下,说明这是什么样的雨具。”

  《借东西的小人》的翻译有些麻烦,但一点也不影响,姚小驹一个个解决。

上一篇:五行劫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