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切以大橘为重
急不得,这周六周天,顾陆除了普通的工作,在研究《肠子》。他看完后的评价是——总有一个作家,会带你领略人类奇怪的xp。
慎重,顾陆要慎重。
又到周一。
“小铃铛,你这样动作太大了。万一被学校开除了怎么办?”丁溪溪想要阻止小姐妹疯狂的行为。
“为什么会被开除?”周琳反问,“学校并不禁止学生星期六来校,只要和老师说了。”
你这是来学校的问题吗?是你想自己在星期六组建一次小校庆的问题!
尼玛简直是疯狂。
和校长谈判失败之后,周琳脑海中就想到这个方法。
“如果没有学校老师帮忙维持的话,人太多,我们控制不下来。”丁溪溪说。
“目前我说服了文学社、排球社和乒乓社,再努力一下,还能再有四五个社团行动。”周琳点头,“再加上来观看的同学们,应该也接近百人了,确实没办法完美控制。”
丁溪溪说了一口气,总算是放弃了。
第303章 谁背锅?
“我们要请专业的人,有这个能力的同学——”周琳说。
小铃铛后面的话又让丁溪溪心头一紧,搞半天不是放弃了。
“这上什么地方请人,太难了。”丁溪溪说。
“能有条不紊的组织好几百人的大活动,是非常难。”周琳说,“所以才要好好找。”
“……”丁溪溪明白了,小铃铛已决定好了。她下决心的事,一定会去做,旁人根本没办法劝。
“你看着我干什么,我可没这个能力。我们宿舍几个人出去吃个饭,我都组织不了。”丁溪溪见对方望着自己,连忙说。
“我当然知道你不行,我们什么关系。你是什么样的小废物我还不知道?”周琳说,“我只是想到一个初中同学,他非常有组织能力。初中就可以组织全班四十多号人的活动。”
两人是真的好姐妹,互损。不过丁溪溪被她的话吸引,初中能组织起四十多号人?
“那请来啊。”丁溪溪说。
“不行,”周琳摇头,“这也不是什么增光的事。”
你也知道,自己搞校庆是不妥啊。只不过请你口中的人有顾虑,那么请别人就没顾虑?姐姐你是不是有点双标了?不过丁溪溪内心的反应还是没说出来。
“行了,船到桥头必有路。先行动,具体情况等发生了再说。”周琳说着就要离开。
丁溪溪看着她,不去吃饭,往南区教学楼走做什么?
也不做什么,既然做了,就要做大一点,因此尽量多找几个社团。她和时光电台社长约好见面了。对方是高三的,自然在南区教学楼。
当下的时光电台社长就是张丽婉,前面专访到顾陆那位。
“周琳,你的计划我听完了,”张丽婉问,“你有没有想过,背着学校搞这种大活动。即便你是清北班的学生,事后的后果也很严重。”
低头思索片刻,周琳才开口,“弄得我怪紧张的。我考虑过后果,估计以后优秀学生,还有一些学校的荣誉评选,和我无缘了。”
开除是不可能开除的,毕竟搞这件事没违反校规。只能说“个人表达欲望太强烈”。而且周琳还是去年的新生代表,比一般的清北班学生更重要。
“你知道后果这么严重,还这样做?”张丽婉本来以为对方是不考虑后果的莽,没曾想比谁都清楚。
“因为我的高中只有一次。”周琳说,“我们所有人的高中就只有一次。该我的东西,我不希望因为别人而错失。”
“所以就用这么极端的方式争取?”张丽婉说。
“极端吗?”周琳有些不好意思,“我本来一开始和校长谈判失败,还想的是去教育部门告状的。后来想了想,告状不及时,校庆还是容易被取消,所以就稳重了一波。”
“张社长,拜托了,星期六领着社团来玩吧,很好玩的。”周琳双手合十,一副球球了的表情。
颜值高就是有好处,张丽婉本来不想掺合这趟浑水,但瞧着对面可怜巴巴,鬼使神差的答应了。
“爱你,张社长,你就是高中最伟大的学生记者。”周琳跟川剧变脸一样,瞬间欢呼起来。然后拿出了一份册子,放到张丽婉跟前。
周琳说,“这是我们学生庆的大概活动流程。另外,张社长,这是我的邮箱号,把时光电台要到场的社员填一下,然后直接发我邮箱就行了。谢谢谢谢。”
不给对方反应时间,周琳一溜烟的就跑开了。
另外发邮箱这个主意,是这货十几分钟刚和丁溪溪商量很难组织时临时想到的。既然很难找到人来组织,那么就让每个社团的社长对到场社员进行约束。抛开社员,游玩的学生再想办法。
“可恶,我这是中了美人计了吗?”张丽婉万万想不到,自己也有中美人计的一天。
“不过为什么会有这种女孩子啊!又漂亮,又有性格。”
居然还和校长谈判,还想着要去教育局告状,真的太牛了。
张丽婉是从小就被父母教导“不能和别人起冲突”“被欺负了别人道歉了就要原谅”“女孩子要文静不能和男孩子一样疯跑”等等。别看张丽婉性格外向,其实若不是经历大变故,个人勇气是很难支撑完成“离经叛道”的。
当然,男孩子同样也会被灌输“男孩子不要哭”“男孩子要坚强”等言论。只是周琳这类性格,即便张丽婉采访过很多学生,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接下来的时日,周琳发挥了绝对的能动性,全校二十三个社团,她已说服了14个。
除了学习之外的时间,周琳是都费到这上面了,很忙碌。
同一片夜空,忙碌的人不止周琳,还有顾陆。
顾陆给每一位催稿的编辑都回复了,要打好关系,毕竟顾陆的校刊《少年》还要邀请编辑们分享经验呢。
一个个回复。
科幻世界的编辑……顾陆在地球的书架可是有非常多惊艳的科幻短篇。所以《科幻世界》杂志是最有可能再度合作的。
此外,还有文化交流经验分享的事宜,顾陆询问,“陈教授,我的经验分享还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吗?”
忙活了两个多小时,顾陆才伸了个懒腰。
“进入新房了,我一定要买个电竞椅,太累了。”顾陆准备休息一下。
当他打开企鹅空间时,瞧见了一条消息。
八中墙:[同学们,同学们。本周六(10月14号)下午两点整,来学校参加社团活动!目前有舞蹈社的舞蹈,还有乒乓社的对战游戏,树人文学社的表演,小当家美食社的美食等等好多东西。
另,本次活动由模联社长周琳组织!]
蒙彼利埃天下第一:不是说今年不校庆了吗?(疑惑.jpg)
八中墙回复:学校因为一些问题是不举办了。这个是高二的学生周琳个人举办的。虽然没有校庆的颁奖活动,但其他是没什么区别的。如果周六没有事,不补习的话,欢迎来参加。
明浩然:本人今年刚入校的新生,那什么八中的学姐和学长们玩这么大吗?学校取消了,自己动手?(震惊脸.jpg)
人恒杠之:我是高二的……以前没见过这个阵仗。
阿斯忒里娅:高三的也没见过这场景。自己搞校庆,听起来好像很刺激的样子。
【展开更多】
“?”顾陆没有点击展开。
怎么几天不见,周琳就要搞这么大的事情?
最后还特别表明是谁组织,一方面有嘚瑟的心思,另一方面凭顾陆对怪力少女的了解。这样表述是自己扛下这次的锅。
“难道这才是真正的高中生?”和顾陆这种回锅的不同,更具有冲劲。也不对,除了周琳,顾陆不曾见过胆子这般大的高中生。
“惨咯,周琳要背黑锅了。”
被周琳的举动鼓动得,还真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心情。很快顾陆又平静下来。
顾陆放下手中的所有事情,开始噼里啪啦的写文。大约三千多字,大约两小时写完,写完了顾陆还校对了一遍。对错别字和某些词语进行修改。
“曲主编您好,我是顾陆。之前和贵刊有过合作的顾陆。”
找到《青年文摘》的曲副主编电话,拨通。当初《月之石》《昨日公园》有过合作。
事情也简单,顾陆想要文章插个队。十月份的下半月刊物发表刚才写的短篇。
按照顾陆当下的名气,哪怕文章写成一坨狗屎,也能刊登。
只是插队就有点——在出版社工作过的小伙伴都清楚,一期的内容是早早就选好。然后才进行排版、印刷等事宜。
“我知道小顾老师你很急,这件事我基本同意。具体先行刊登的事,我还要和领导商量。”曲副主编说,“不过基本没问题。小顾老师就等我的好消息吧。”
“多谢曲主编。”顾陆道谢。
“谢谢就不用了。小顾老师的文,现在也很抢手的。”曲副主编说,“以后小顾老师有什么好文,不适合投给《人民文学》,投给我们青年文摘也是不错的选择。”
“一定的。”顾陆郑重的答应。
曲副主编挂断电话,准备给主编打去电话。但又瞧见已经六点过三分了。
下班时间到了。
他就是那个认为“只有无能的人才会加班,并且把工作带回节假日”的双标狗。秉承着下班了绝对不工作,上班了也要有仪式感的原则。
要不明天再说吧?曲副主编想着。杯子里的咖啡,碗碟里的马卡龙都没了,这怎么工作?没办法!
正当曲副主编准备收拾收拾东西回家时,又想起电话里作家着急的语气。
“为了《少年中国说》加个班,”曲副主编感觉自己太尽责了。找到了主编。主编下班没这么神速,肯定是还在的。三言两语把这件事说清楚。
和曲副主编想的差不多,主编经过片刻沉思,就同意了这件事。
“把小顾老师的文章发给我吧。”主编说,“我看看是什么文章。”
说起来,曲副主编压根没来得及看。
点开顾陆发来的邮件,曲副主编和主编,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原来顾陆也写这种文啊!
而顾陆在挂断了曲主编的电话之后,也没停下。继续拨通《少年先锋报》和《重庆日报》两个报刊的电话。
“好的好的,那麻烦了。”
“拜托了,真的感谢。”
搞定了。
按照心中的计划搞定,顾陆的眉宇并未平整,依旧皱着。
这两种报纸只是在西南这边有影响力,顾陆思考着,会不会影响力有些小。
于是乎,顾陆打电话找到了汪社长。拜托汪社长一件事。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一己之力撑起了新青年出版总社,更直白说顾陆是整个出版社的宝贝。因此,小小请求轻松答应。
也不算小,对于普通人,甚至八中的常校长,想要办到也千难万难。但对汪社长而言,不过一个电话的事,别忘记新青年出版总社的背景,多的就不说了。
这下子,百分之百没问题了。
“既然没问题了,那我也想耍耍。”顾陆灵机一动,想起前面两个日本人要来中国玩。
给附田祐斗发去邮件。
这个日本人比较陌生,毕竟顾陆也只见过一次。当初去日本搞《那时的王子》签售会,附田是一位漫画家,非常喜欢本书,特意来拜访顾陆。
中间引荐的,就是《黑子的篮球》漫画家藤卷忠俊。
邀请几位外国人……
外国,说起外国了,就谈谈英国。
《小王子》英文版上市销售,海雀图书投入了适量的资源。
什么叫适量呢?放在水石书店(waterstone)的新书陈列展台,也没刻意宣传。
水石是英国最大的连锁书店,所以铺开的广度还是相当不错。
“这是什么书?”
“一个中国作家写的童话书。”
“走吧,中国的童话书有什么意思。”
“我也这么认为,挺没意思。不过听说这个作家是中国的天才,十六岁好像已卖出了三百多万册书。”
“噢上帝,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整个英国在2012年的人口才六千三百多万,至于2013年的数据,今年还没过,所以还未出来。
十六岁就卖了二十分之一个英国,这听上去太恐怖了。
是的,《小王子》在英国的销量,是依靠顾陆天才的名声。
欧美可以说对天才是更加的追捧,特别在艺术领域。想想当初音乐神童莫扎特的热度。
海雀图书意识到这点之后,宣传策略从“来自中国的童话作品,爆火中国,爆火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