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97章

作者:羽卿书

  剑这种武器古来有之,最巅峰的时代要数汉朝,那是剑最辉煌的时代,也是剑没落的时代,这不是说剑的性能不好,只是因为造价太贵,不适合大量装备,所以才很快被刀取代,毕竟同样一个直条,单面开刃可比双面开刃省时省力的多。

  罗冲要做的剑,是汉代最典型的八面汉剑,这个名字取自剑的横截面,横截面是一个扁的八边形,也就是说剑体一共有八个面,这种剑最大的特点就是比较厚,刚正不阿,既可以用来刺击,也能用来挥砍,同时还非常有韧性,不容易折断,这也是汉剑的特色。

  不过这些特性还要根据材料来定,想让剑身有韧性,就要用熟铁打造剑胎,最后用钢材包刃,才能让长剑锋芒毕露,坚韧不屈。

  罗冲亲自选了一块熟铁,放在炉子中加热,旁边的学徒也马上拉起了风箱,让铁锭软化下来。

  烧了一会儿之后,再用钳子夹住铁锭,放在铁砧上敲打,罗冲掌锤,弈在旁边拿着大锤跟着敲打,每一锤都跟着罗冲的落点,罗冲砸一锤,他跟着砸一锤,慢慢的把铁锭拉长,再折叠锻打。

  为了保持剑胎的韧性,不需要折叠太多次,只反复了三次,就可以备用了,一次变两层,两次四层,三次八层,这个折叠的层数对熟铁来说就很合适,太多了就容易断。

  最后敲成的剑胎长一尺,很厚,这还不是最终形态,只是个雏形,剑胎做好之后,就要在刃口部位包钢,因为剑是双面刃,所以要一边包一块。

  一块钢锭烧红时候,被砸成了细长条,然后放在铁砧的边缘砸成两节,再分别折叠锻打,最后做成两个角钢,然后放在炉子里和剑胎一起加热。

  包钢的时候要先在粘合的位置撒一些硼砂,消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和杂质,这样才能让金属更好的联结在一起,然后把两条角钢包在剑胎的两侧,形成一个《一》形。

  再经过反复的捶打,拉长,最后把剑体砸成一个刃长108厘米的长条形状,剑脊厚度大概一厘米,宽约3.5厘米,前窄后宽,剑首约3厘米宽,剑柄为细长的扁铁,上面开三个圆孔,最后用铜铆钉固定。

  剑的护手部位又叫剑阁,就是剑刃和剑柄的分界处,刀的护手叫做刀谭,名字不一样,但是功能是一样的。

  这把长剑的剑阁是用铜铁锡的合金为材料,失蜡法浇铸而成,上面刻有游龙纹,可以直接套在剑柄上,需要最后组装的时候安装。

  长剑成型之后没有马上淬火,要趁剑身还不是特别坚硬的时候初磨,把剑身磨到想要的形制,最后定型之后再淬火使其增加硬度,然后才是精磨,也就是最后的开刃。

  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做成的,自从剑身成型之后,罗冲足足在家磨了五六天,为此他还用青铜浇铸了一个游标卡尺,专门测量各部位的数据,最后才磨出一个上下左右全都对称的长剑。

  剑身初磨完成之后就是淬火,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淬火并不需要覆土烧刃技术,覆土烧刃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冷却时间不同,达到使刀剑刃部和剑身硬度不同。

  然而这本来就是用包钢工艺打造的长剑,已经达到了这个目的,所以直接整剑淬火就没问题。

  淬火之后再精磨,把剑锋磨出来,最后就是组装,剑柄上面套上剑阁,再套上剑柄。

  剑柄的材质极为奢侈,用的是汉部落目前仅有的一根象牙,还是食人猿从灰山的嘴上掰下来的,后来被罗冲捡了回去,一直留到现在,就是为了制作武器的剑柄。

  剑柄的形状是一个椭圆形的圆柱体,内部中空,外面雕刻花纹,还在对应的部位钻了三个孔,抹上胶插接在一起,然后拿铜铆钉把三个圆孔铆接在一起,剑的制作也就完成了。

  这把剑很长,剑柄也比较长,适合双手持握,便于挥砍发力,而且中心在剑阁前方一掌宽的位置,单手运剑也比较灵活,拿起来非常的顺手。

  作为一把象征首领地位的宝剑,这把剑同样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天子怒。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象征着绝对的王权,主宰世人的生死。

  剑名用隶书篆刻在剑阁前面的剑身上,上面又用铜液点缀,做成三个金字,虽然麻烦奢侈,但因为是罗冲的剑,怎么奢华都不过分,毕竟是地位的象征吗,肯定不能和大路货一样。

第271章 环首刀

  天子怒的剑鞘用的是树部落原居地的黑铁木制成,木质坚硬,颜色暗沉,两个长条的木片粘和在一起,上面又用铜环固定。

  值得注意的是,这把汉剑的剑鞘有腰挂,这个是汉代所没有的,腰挂这个东西是从唐朝才发明的,唐朝以前,所有的刀剑都只能手持,或者直接斜插在腰带里,携带很不方便。

  后来到了唐朝,刀匠才开始在鞘上装了腰挂,使刀剑可以挂在腰侧,大大的解放了双手,现在的电视剧就很不讲究,道具也不注意这些,弄出很多不伦不类的东西出来,误导了一大批人。

  罗冲虽然造的是汉剑,但也不是傻子,明明有更先进的技术而不用,非要虐待自己,所以往后汉部落出产的刀剑,全都会加装腰挂。

  族人们对铁质的武器没有什么概念,只是听罗冲说过铁质的武器要比青铜好,但是怎么个好法,他们却没见过,罗冲只好拿了天子怒给他们演示。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韧性,这是青铜所不具备的,罗冲特意让人搬来两块城砖,把宝剑架放在上面,然后自己整个人站在悬空的剑身上,剑身直接被压弯成很大的弧度,但是等罗冲抬脚之后,剑身又会瞬间弹直,把一众围观人员惊的目瞪口呆。

  接下来就是锋利度测试,这个实验也没法直接砍人,罗冲只好让人拉了头绵羊过来,然后挥剑斩羊头。

  剑影闪过,羊头飞起,满腔的血液飞溅五步之遥,再次把围观的人惊住了,绵羊长着那么厚的皮毛都被一剑枭首,要是换成光秃秃的人脖子,怕是比羊死的还要惨。

  “首领,这个铁做的,剑,怎么那么厉害,要是咱们的战士人人都有一把,估计一个人都能打十个了。”鼠大惊讶的说道。

  “是啊,是啊,首领,我们也能有一把这样的剑吗?”大树也十分眼馋的问道。

  他是最早跟着罗冲的一个首领,也最有资格问这话,同样,这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那么好的武器,都可以称得上绝世神兵了,谁人不想得到一把。

  “应该不行吧,我看首领带着几个人制作这把剑,都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要是咱们部落都用这种剑,要做到什么时候去。”长老看了罗冲的制剑过程,对此比较了解,直接给众人泼了凉水。

  “没错,剑确实比较难做,但是你们这些曾经的首领也是会有的,剩下的普通战士,我们只能给他们装备容易制作的刀,也就是只有一个刃口的武器,剩下的族人,谁想要剑,必须是为部落立了大功,我才会赏赐给谁一把宝剑。

  不过你们也不用嫌弃单刃的刀,我已经让人制作了一把环首刀的样品,你们也可以看看,整体性能不比长剑要差,只是少了一个刃而已,不过这样对不会用剑的人来说更安全,因为双刃剑用不好很容易会伤到自己。

  那个谁,弈,把咱们做的环首刀拿来给大家看看。”罗冲擦拭了剑身的血迹,又跟大家解释了一边剑的配给问题,最后又叫弈拿出了造好的环首刀给大家看。

  这把直刀虽然叫环首刀,但是除了刀柄有个铁质圆环外,和汉代的环首刀根本不是一个东西,反而像是唐横刀的样子多些,实际上,罗冲也确实是按照唐横刀的工艺制作的。

  有人说环首刀就很牛逼啊,干嘛要做唐横刀呢,这就要看你怎么比了。

  环首刀在西汉时期确实很优秀,用百炼钢折叠锻打制作,刀身开锋角度小,异常的锋利,放在当时那个时代确实是傲视天下的神兵,但是环首刀也同样有很多需要改进的缺点。

  汉代以前,无人用刀,只有西汉时期才开始制作单刃的刀具,所以说,环首刀是后世刀的鼻祖,但是却非常的原始和简陋。

  环首刀其实就是一根光秃秃,开了刃的铁条,上面连刀谭都没有,简陋的令人发指,很容易在对砍中被敌人攻击持刀的手部,这是个致命的问题,形制上的重大缺点。

  另外就是环首刀的原材料了,历史上的环首刀是用百炼钢制成,可那只是单质材料,性能上完全没办法和唐横刀的复合夹钢工艺相比,还有覆土烧刃技术,这都是环首刀所不具备的,真要说刀的巅峰之作,还只能是唐横刀莫属。

  这把环首刀就是用夹钢工艺制成,刀身用的两片熟铁,然后在刃口位置夹了一个钢条,刀头也是唐横刀特有的几何形刀头,淬火时又用了覆土烧刃,制成的成品韧性锋利度兼备,集各项优点于一身,而且比剑要更容易制作,最适合大量装备。

  整把刀刃长85厘米,算是比较长的短武器了,刀柄略长,既可单手又可双手掌握,重量也适中,重心比较靠前,十分利于劈砍。

  刀背也十分厚重,足有一公分厚,开刃的角度也十分有特色,没有汉代的环首刀开锋角度小,但是却比唐横刀的刃口更薄。

  刀脊的两侧还有两条向内凹陷的血槽,说到这个,对于血槽的功能还是要强调一下,这可不是用来放血,或者往伤口内输送空气用的,那些都是谣言,其实血槽的真正用途,是为了加固刀身,起到一个加强筋的作用,让刀更不容易折断。

  刀柄的材质是用软木制作的椭圆形,上面没有雕花,但是却包了一层从叉部落买来的珍珠鱼鱼皮,这种鱼皮摩擦力很大,又有弹性,十分的适合包覆刀柄,增加手掌的舒适度。

  刀谭同样用青铜浇铸而成,这是环首刀根本没有的,是罗冲特意搞上去的,可以让持刀的手更加安全,不容易被对方砍中。

  族人们很快又拿着这把环首刀按照罗冲的测试方法挨个测试了一遍,结果发现,果然如同首领说的那样,环首刀丝毫不弱于汉剑,反而在劈砍能力上更为突出,有人甚至更喜欢这种环首刀多一点。

第272章 汉阳城

  冬季第一个月的时间过去,汉部落仅造出来一刀一剑,可是其他的建设却颇为迅速,比如夯土的城墙。

  夯土这种工艺简单实用,我国最早的城墙建设就全是夯土制成,纯夯土不包砖的城墙,只需要80个人,就能在七天内夯出六米高,长达800米的城墙,建设速度快的令人咂舌,可是那种城墙和汉部落的不一样,墙体只有一米多厚,工程量和汉部落的差距甚大,所以汉部落的建造速度没他们快。

  汉部落的城池边长400米,其中包含墙体的厚度,原计划是底宽4米,顶宽两米,高五米,用的泥土都是从护城河挖出来的土,可是后来经过罗冲计算之后,这些土还有点不够用,再有就是墙体的底宽比顶宽差了一倍,使得墙体的角度太缓,对于防御不是很好。

  为了兼顾这些问题,罗冲最后在施工的时候,把墙体改为了底宽三米,顶宽两米五,高七米五的城墙。

  这样做一是为了减少土方的用量,二是能够增加墙体的垂直度,敌人攻城时爬墙更加困难,也间接的增加了墙体的高度,和墙顶的面积,使城墙上面能够站更多的人,或者放置一些大型的防御器械,比如床弩之类的重型武器。

  汉部落的城墙只有200来个奴隶参与建设,另有一些战士负责监督,而且这是他们第一次建设城墙这种建筑,也不是很熟练,好在有了罗冲发明的夯车,建设速度才快了一点,现在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城墙终于到了封顶的阶段。

  墙体说是高七米五,可实际夯土的高度只有六米高,剩下的一米五还要铺上一层20公分厚的城砖,也就剩下了一米三,这一米三是另外加上去的箭垛,从外面看,最高处才是七米五,其实只有六米多,那是为了保护城墙上的战士用的。

  现在的施工进度,夯土的高度已经够了,正在铺设墙顶的地砖,和垒箭垛。

  四面墙体的正中各有一座城门,城门高三米五,宽三米,是个竖直的矩形,内外共有三道门,两道厚十公分的实木双开门,外面还有一个三十公分厚的实木吊桥,吊桥收起来之后会贴在外城墙上,也能当作一道门用。

  城门的上方还有一个城楼,也就是城门堡,这个城门堡不大,只有五米长,宽度就是两米五,和墙顶的宽度一样,高四米,只有一层,里面安装了两座绞盘,用来收放吊桥,整个城楼的高度加上城门堡一共十米高。

  城门里面的两侧,还各有一道紧贴城墙的楼梯,楼梯宽一米二,可以容纳两个人并肩行走,这样就是有人同时上下,也不会因为不够宽而被挡住,方便战士快速上下城墙。

  城墙的封顶让罗冲十分高兴,高大的城墙能给族人带来安全感,族人们也在欢呼雀跃,能居住在这样坚不可摧的城中,让他们感到无比的骄傲和幸福,不愁吃穿,不惧外敌,在这个时代,无疑是神仙一样的生活。

  随着城墙的逐渐成型,大部分没事做的族人也加入了建设的队伍,他们期待着城墙的早日竣工,除了一些已经怀孕的女人,和留在家中看孩子的女人,剩下的族人一股脑的加入最后的封顶工作,搬砖的搬砖,垒箭垛的垒箭垛。

  木工组新加入的学徒,也在木材堆放处寻找合适的木材制作大门和吊桥,工作的热情十分高涨,亲身参与到城市的建设,也让他们颇有成就感。

  罗冲也没有闲着,把瘸子找了过来,和他一起定制了八块超大的青砖,上面有浮雕的隶书字体,‘漢陽’两字,分别安置在四个城门的正上方,也就是汉部落第一座城池的名字‘汉阳’城。

  这个名字一是代表了这是汉部落的城池,二是取自太阳的意思,代表汉部落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太阳初升的意思,正在快速发展的汉部落就像刚刚初升的太阳,以后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壮大。

  又过了十几天,到了冬季二月中旬的时候,城墙所有的建造才全部完工,包括楼梯和城门堡,还有四面的吊桥和木门。

  一个半月的时间,就下了一场大雪,城中广场的积雪厚度也才只有十公分,和去年的那两场雪相比还不算很大,并没有影响汉部落建设的进程。

  城墙彻底竣工之后,罗冲又给200来个奴隶安排了新的任务,继续建设仓库和养殖厂,虽然天比较冷,但是罗冲可没有对这些曾经吃人的异类产生仁慈的心里,反正也是奴隶,养着不用就太浪费了。

  而且罗冲虽然强迫他们干苦力,但是该有的福利并没有克扣,这些奴隶每人都有足够包覆全身的兽皮,每天都能吃上三顿饭,白盐更是充足供应,虽然没有很多的肉给他们吃,但是肉汤还是管够的,在寒冷的冬天里,能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肉汤也是值得幸福的事,这在他们原来的食人部落都没吃过。

  因此这些奴隶倒也比较听话老实,反正干活儿就有饭吃,不干活儿就会挨打,逃是不可能逃的,尤其是他们亲自建好了城墙之后,每个城门都有人把守,就算他们没有脚镣,也不可能从城门冲出去。

  这座高大的城墙,对汉部落的族人来说,是避风的港湾,可是对这些奴隶来说,那就是不可逾越的牢笼。

  一个半月的时间,木工组的风车也准备的差不多了,一共制做了两组,可以安装在一个仓库那么大的建筑上面。

  风车一共有四个扇叶,每个扇叶宽一米,高五米,没有加装麻布的时候,看起来就像个巨大的梯子,实际上和梯子也差不多,人确实可以沿着扇叶的骨架爬上去。

  扇叶上会铺上一米宽的麻布,有滑轮和绳子控制麻布的升降,就像船帆那样,需要风车转动的时候,就把麻布升上去兜风,不需要的时候就降下来,空荡荡的扇叶骨架无法兜风,也就会停止转动了。

第273章 油坊

  第一座风车房就建立在高炉房的旁边,上面安装了两架风车,一个用来给锻锤提供动力,另一个用来给石磨提供动力,可以让汉部落在冬天继续研磨矿石粉。

  寒风在大地上肆虐,可是汉部落很多的族人都在冷风中打着摆子,特意跑过来围观这两架风车。

  大风车,哧呦呦的转,这里的风景真好看,天好看,地好看,还有一群快乐的小伙伴……咳咳。

  “哇,娘,娘,你快看,那个风车转的好快啊,首领好厉害,居然还能造出这种东西。”裹得像个毛绒玩具一样的去病,在风车前跳着脚对他妈喊道。

  “是啊,你还小,将来可要跟首领多学点东西,到时候就能帮首领的忙了,没准还能自己研究点东西出来,娘可是知道,首领对发明东西的族人奖励特别高,要是将来你也能弄出厉害的东西,没准也能戴上那样的锡冠,当个队长什么的。”去病的妈妈也揉着他的脑袋鼓励道。

  “嗯,我知道,首领教我们学汉字,我学的可认真了,首领都夸过我聪明,我以后肯定也能像首领一样厉害。”去病认真的说道,小眼神里满满的自信和斗志。

  风车运行了两天,十分的平稳,没有出现任何故障,族人们也渐渐从开始的兴趣盎然慢慢的平静下来,只剩下一些没事干的小孩子,还会偶尔跑出来围观。

  试运行结束,罗冲马上下达了继续建造风车的命令,这次依然是同样的两组风车,但却是为木工组建设的,也是汉部落的木材加工厂,依靠风车的动力,制作几台风力锯木机,这样就可以大大的加快木制品的生产速度,也能从木工组省出更多的底层人手,把那些只会锯木头的学徒解放出来干别的事情。

  锯木机的结构也不是很复杂,只是通过曲轴,把风车的圆形运动,转化成往复式运动,带动锯条来回拉扯,达到锯木头的目的。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的是,锯木机的锯条全部由钢铁打制,全都是规格一样的长锯条,并不是圆锯,因为想要让圆锯的转速达到能锯木头的速度,仅靠风车加齿轮变速箱还比教费劲,而且圆形运动,抖动的幅度肯定会很大,这样也锯不出来平整的木材,所以罗冲最后还是决定用上下运动的锯条。

  锯木机一共有四台,每台风车带动两个,其中两个是专门用来锯木板的,风车主轴两侧分别安装一台垂直的刀架,刀架是个框型,可以垂直安装一大排的锯条,里面可以根据所需木板的厚度,调整锯条的间隔距离。

  锯条的联动装置把所有的锯条分为两组,甲乙两组锯条交替安装,工作时一组上一组下,只要把圆木推进刀架里,从另一面出来的就是木板了,十分的省力,只要两三个人负责看机器,往里面送木头就行。

  另一座风车连接的是两座单锯锯台,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可以用来截断粗大的圆木,上面一层可以用来当作台锯,制作一些特殊的木条或者木方,也可以用尺子锯出符合特定角度的形状。

  当然了,先造这个风力木材加工厂也是有原因的,汉部落的居民住宅,到现在都没有屋门和窗户,原因就是没有人有时间锯那么多木条出来。

  可等建成了这个加工厂之后,随着基础木材的快速输出,到时候不管是制造家具装潢,还是船只车辆,亦或是木制机械,汉部落都能很快的加工出来。

  吩咐了一群铁匠打造锯条,又指导了木匠组怎么制作锯木机,罗冲也很快又忙起了其他的事情,那就是制作榨油设备,汉部落目前储存了那么多的油料果实,可到现在还没有压榨设备可以生产,眼看木制品越来越多,可是用来当作油漆的桐油还没着落,所以压榨设备的研发也提上了日程。

  植物油压榨的工序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先把蕴含植物油的果实磨成粉,然后放在埚里炒熟,在把炒熟的粉末用布或者草包起来,最后经过物理压榨,把里面蕴含的油脂压榨出来,而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也就是压榨了。

  想要出油率高,那就需要压力足够强,而想要增大压力,只有两种办法,一是增加配重,以此增大压力,二就是减少受力面积,使压强在同样配重的条件下增大,这样简单的物理知识,都是初中就学过的,罗冲运用起来丝毫没有问题。

  压榨设备就建立在奴隶们新建的一栋仓库里,被罗冲命名为油坊,油坊被划分成了三个区域,分别加工三种不同的植物油,一是花生油,二是桐油,三是漆果油。

  同样的,每个区域也有独立的石磨,火炉灶台,炒锅,和榨油机,虽然这样看起来很浪费,但是却非常安全,毕竟桐油可是有毒的,不可能拿来和花生油用同一套设备。

  另外的漆果油虽然也能吃,但它的种子毕竟是从漆草上长的,所以漆果油还有别的用途,比如拿来当作油墨的油使用,用这种漆果油辅以其他的配料,就能制作出专门用来印刷书籍的油墨出来,比桐油和花生油还重要。

  压榨设备的构造也很简单,先是用青铜浇铸了一个底部有孔,直径四十厘米的青铜竖筒,然后在上面用巨木做成一个杠杆式的压锤,可以用绳子和滑轮升降,也可以在巨木上吊砖头来增加压力臂的重量,让榨油的工人对压力灵活掌握。

  冬季的二月下旬,就在罗冲指导族人建造油坊设备的时候,阴沉沉的天空再次下起了大雪,这次大雪一下就是一整天,城中广场的积雪厚度也达到了一尺厚。

  这样的大雪对准备充足的汉部落来说不算什么,可是对那些只有几十人的小部落来说,却异常的难熬,食物的缺乏,燃料的短缺,逼着他们不得不外出活动。

  往年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一般都是出门打猎度过,可今年的冬天他们有了新的选择,那就是汉部落的集市,虽然不知道冬天还开不开,但是只有亲自过去看看,才知道到底有没有,没准就是活下去的希望呢?!

第274章 借粮人

  说起汉部落的集市,由于罗冲决定以兽皮为通用的交易品,所以汉部落目前兽皮的储量十分丰富,在满足所有族人穿戴的情况下,汉部落也可以用闲置的兽皮做些奢侈品,那就是牛皮大鼓。

  去年春天祭祀的时候牛皮大鼓只有一个,现在同样规格的已经有了八个,分别安放在四个城门堡的两侧,用来当作城防的警示用具,四个城门上一共分派了十几名战士守卫,每个城门四个,两人在城门堡里烧火取暖,另外两人在城墙上巡视,每过一会儿就会轮换一次。

  打仗是不可能打的,这么高大的城墙,就是有敌人来攻,他们也上不来,除非对方有梯子,不过罗冲还没听说哪个部落造过梯子,所以这些城防的战士,说白了就是个摆设,只是留着开合城门的而已。

  就在冬季第二场大雪过后的第七天,罗冲正带着大嘴浇铸油坊专用大铁锅的时候,汉部落南门的大鼓突然敲响了,咚咚咚的鼓声传遍了整个汉阳城,把罗冲吓了一跳,心里还纳闷怎么回事的时候,结果仔细一听鼓声,只有一面鼓在敲,于是心里顿时一松。

  汉阳城每个城门有两面鼓,遇到敌袭的时候要两面一起敲,如果只是有少量人来到城下,判断对方不是敌人的时候,那就只能敲一面,这是罗冲之前就定下的规矩,所以通过鼓声,罗冲就能判断城外的情况。

  “你们继续铸锅,外面来的不是敌人,不用担心,我去南门看看。”

  “是,我们知道了,首领小心。”

  罗冲嘱咐大嘴两句,拿起自己的宝剑就直奔南门而去,登上了城楼,守城的战士看到首领到来,也就停止了敲鼓。

  “怎么了,为什么敲鼓,城下那几个人是干什么的?”

  罗冲登上了城墙,从箭垛探出脑袋向下看,发现有八个陌生人在南门外徘徊,仰着脑袋朝城楼上看。

  “首领,那几个人是刚来的,刚才在外面转了一圈了,看到城墙上有人,就跟我们比划,好像说是要交易,我听到他们喊集市了。”一个战士对罗冲解释道。

上一篇:我欲九天揽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