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卿书
豆腐脑的第一次出现因为当地特有饮食习惯的原因直接宣布告吹,但是那些移民家篮子里最不起眼的腌萝卜和爽脆的腌黄瓜倒是格外的受人欢迎。
还是受了当地饮食文化的原因,这种腌咸菜配着大茬子粥一起吃,确实格外的顺口,只可惜移民们带来的咸菜也不多,在往这边迁徙的船上就已经吃了不少,剩下的几坛子咸菜,也不知道够不够吃到新菜收获的时候。
村民们虽然十分喜欢,但因为太少,再加上还不熟悉,所以也不好意思多吃,不过上河村的几家移民们都向村民表示,如果他们喜欢,等各家的蔬菜瓜果做好了,他们可以教村民们制作腌菜。
为此,大家学习种菜的兴致更高了一节,都想等自家的蔬菜成熟之后,和汉部落的人学习腌菜的方法。
.
.
.
零点之前还有一章,虽然是三章,但还是一万字,后面两章是四千字一章的。
另外。求打赏啊大佬们π_π
第906章 上千根桥墩,五百多座连起来的赵州桥!
就在上河村里的百姓跟着移民学习种菜的时候,距离他们几百公里外的架海郡暗桥这里,也正在进行着一场这个世界上史无前例的建设工程。
上万人聚集在暗桥北头的海岸边,数不清的夯土简易房连成了一片,规模丝毫不比汉部落的一个县城差,海面上,数不清的帆船连成一线,遮蔽了大陆和对面琼州岛之间的整个海峡。
大陆这端的岸边,临海的山上已经光秃秃一片,所有的树木都被砍伐一空,变成建房子的材料,还有海岸边那座临时码头。
轰隆一声惊天巨响,几千斤的黑火药将山上炸的土石飞溅,腾起一团遮天蔽日的烟云,待烟云散尽,数千战俘拿着铁锹和镐头像是鹌鹑一样老实的被士兵们赶上山,然后将砂石泥土灌入麻袋,再用小车一车一车的推下山去,最后运到码头装船。
虽然他们人数众多,虽然他们手里拿着可以轻易敲碎铁甲的镐头,虽然他们手中还有锋利到能够轻松砍掉头颅的铁锹,但却没有一个战俘敢于反抗。
开玩笑,任谁见识了汉部落拥有开山裂石的妖法,他也生不起反抗之心,没看到山上那房子一样的大的巨石都被炸成了零碎吗?
反抗?拿头硬抗?
几千个战俘如蚂蚁搬家一般,将被火药炸的松散的山石土方装入麻袋,然后运送到停靠在码头的船上,这些帆船又载着数不清的沙袋前往暗桥的上方。
其余的几千奴隶要么在船上往下搬运沙袋,要么泡在海水中垒砌沙袋,他们准备用这数不清的沙袋构造一道拦海重力大坝。
这种行为,在以前他们是想都不敢想的,把岸上的山炸开,装到袋子里填海?
这不就是移山填海吗?
这是人能干的事?!
但是这些将他们俘虏的汉部落人就是这么的疯狂。
不过说是拦海大坝有些不太标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口口插入海面的井。
岸上的工程指挥大营,都快赶上汉部落一个县城的官署了,毕竟是要管理上万人,该有的管理机构是不能少的。
筑平筑长老看着面前的巨大沙盘心潮澎湃,虽然他挂名了一个架海郡郡守,但是汉部落并没有让他亲自执政,反而让他去负责搞这个跨海大桥项目。
不过直到他了解了汉部落首领的要求和想法,再等汉部落那些搞建筑的大佬做出实际模型之后,他才知道自己参与的这项工程有多么的逆天,规模有多么宏大。
这个工程指挥部里,聚集了大量建筑方面的大佬,最后众人讨论了首领的要求,还有设计指标,然后又结合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共同做出了一个方案,并且飞鹰传书给罗冲,获得了工程审批。
筑平在这个工程中,仍然没有行政管理的资格,他也不负责大桥主体的设计,他主要负责提供当地的水文和地理情况,毕竟他从小就是在琼州岛出生的,又是研究建筑的,对大桥的建设项目能提供不少的帮助,不过仅仅如此,筑平仍然十分满足,他觉得能够亲身参与到这个项目当中,只要能让他看到大桥完工的那一天,就算让他当天死了也值了。
跨海大桥的启动阶段,先是搜集当地的水文情况,确定高低潮水位,另外还有大桥的长度和宽度,以及水下暗桥的地质情况。
薛青窑特意从朝阳郡的余氏族高价聘请了一百个青壮过来,利用他们擅于潜水的优势,深入海底探明情况,再结合筑平给出的情况,他们终于确定了大桥建造的环境。
从草原大陆这边,经暗桥前往竹岛,隐藏在水下的长度足有二十三公里多,如果加上两岸陆地上面的桥梁连接部分,一共需要二十五公里长的大桥总长。
这么长的一座大桥,而且还是公路铁路两用桥,在这个世界上绝对是史无前例的。
跨海大桥的结构采用的是高架连续拱桥结构,按照罗冲给出的意见,那就是按照赵州桥的结构来建,这是汉部落目前的科技水平,以及材料水平,都比较合理并且坚固耐用的结构。
海峡水面下隐藏的暗桥,主要地质结构是礁岩,最上面一层覆盖了珊瑚虫和贝壳形成的石灰岩,不过这不重要,汉部落用的是最下面的那层岩石。
赵州桥的单孔拱桥,中间不设桥墩,主跨跨度足有三十七米多,但是这还不够,而且汉部落要修的这条跨海大桥足有二十多公里,一个拱是肯定不够的,所以罗冲的想法就是连续拱桥。
具体的施工办法就是先在暗桥的礁盘上锚定桥墩的位置,以五十米的宽度为一跨,也就说五十米一个设立桥墩,先在桥墩的周边用沙袋构筑重力坝,将海水挡在沙墙的外面,从而形成一个无水的施工空间。
然后在礁盘上垂直钻孔,暂时没有蒸汽钻探设备,就只能用炸药和人工手动开凿,先人工打孔,然后填装炸药爆破,直到在暗桥的礁盘上打出一个竖井来,然后往里面插入提前在岸上做好的钢筋水泥预制管,最后再往管内注入混凝土,相当于是要礁盘上楔入一根钢筋混凝土的巨型钉子,使大桥和水下的礁盘连成一体。
像是这样的钉子,每个铆钉点要做一组两根,也就是大桥的宽度。
同样的锚定点,每五十米一组,足足需要四百六十个,这还是只算的水下线路,如果加上岸上的桥墩,像是这样几十米高的钢筋混凝土桥墩,整个大桥则需要将近五百个,然后在每两组桥墩上面盖上一座大号的赵州桥,这就相当于将五百座赵州桥连起来组成一座桥梁……
其中整个大桥的中间部位,又有六个跨度达到百米的超长拱桥,主要用于桥下的船只通行,这几组桥墩中间的礁盘,将来还要被炸掉,用于低水位时供三桅帆船通行,从而达到降低整座大桥高度的问题。
目前的工程进度方面,汉部落已经完成先期的地质勘探,还有桥体的设计方案,整座大桥需要近千根几十米高的钢筋混凝土桥墩,主桥长二十三公里,相当于二十多座武汉长江大桥的长度,宽三十五米,一共是双向六车道的设计。
桥的中间的位置是两条轨距达到了1.8米的宽轨重载火车道,两条火车道可以保证同时对向行驶,这样就不会影响桥上的通车效率,设计时速为六十公里每小时。
火车道的两边,分别是五米宽的双向车道,两边加起来就是四车道的路线,主要供马车通行。
也就是说,这座马路铁路两用桥,并不是按照武汉长江大桥那样的下面铁路,上面公路的双层设计,而是所有路面都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中间跑火车,两边跑马车。
这样的设计也是目前汉部落能够做到的极限了,其实像这样的超长跨度的桥梁,按照现代的桥梁工艺,大多数都会采用钢丝斜拉桥的方案解决,但是汉部落现在根本制造不出合格的合金钢丝,也没有那个施工能力能把几百上千吨的钢索和桥面吊装上去。
至于用铁链拉一条供重载火车通行的吊桥?
那还是趁早洗洗洗睡吧,梦里什么都有。
第907章 游志归来
跨海大桥还在进行着初步阶段的工程,战俘们将一袋一袋的砂石堆砌在礁盘上,把准备钻井安装桥墩的地方都围了起来,在海水中形成一个个长方形的盆地,把准备施工的地方都和海水隔开,堆起来的沙袋足足高过最高潮位五米多,就算每月月中时分的大潮来临,也不会将这些人工盆地淹没。
本来嘛,按理说应该在每个月初月末交替之时,海水退潮,暗桥从水中显露出来的时候再进行这个步骤,但是暗桥的表面凹凸不平,牛马驮运都要十分小心,拉车就更不可能了。
再说就算暗桥表面能跑四轮马车,那运载力也无法和船舶相比,而且每个月暗桥从水中显露的时间只有不到两个昼夜,留给他们的工作时间根本就不够,所以还不如用船只来运输沙袋。
他们从跨海大桥的北岸开始,如今才过去十几天的时间,就已经筑好快二十个盆地了,现在筑坝这个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只等罗冲把钢筋水泥送来,这里就可以立刻开工浇筑桥墩。
……
同一时间的琼州岛崖山郡这里,另一项工程也在同步建设着,那就是当初汉部落就打算在这里建造的曙光号灯塔,一座位于琼州岛东北角的礁石区,矗立在一座大礁盘上的灯塔。
这里是从拓海郡的浏阳河入海口,前往琼州岛的清水河入海口的必经之路,汉部落的重要航道,再加上这个东北角确实礁石众多,如果不是非常熟悉附近海域的陌生船只驶入,极易触礁沉没,再加上汉部落将要在这里扩大海洋渔业发展,渔民们夜间出航也肯定成为日常,所以在这里修建一座灯塔是很有必要的。
只不过和跨海大桥的项目不同,曙光号灯塔撑死也就是一座小楼而已,所以建筑队伍的规模并不大,只有几十个人,并不是奴隶。
建造曙光号灯塔的砖石,也是从去年没有收服竹岛的时候就开始准备的,兽牙所带的使团直接在崖山郡采集山石凿刻成石砖,用来修建灯塔绝对富余,估计都用不完。
等这支几十人的施工小队将曙光号灯塔建好之后,还要到拓海郡那边的港口再建一座摇光号灯塔,暂时将汉部落的两个海港点亮,为过往的船只提供引导和方向辨识的标准。
大命元年三月初,汉部落各地都在建设,跨海大桥,灯塔,各地的战略储备粮仓,民间的百姓努力耕种,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月初五那天,罗冲还在新钢郡的研究所指导他们做水泥的凝固检测实验,结果就有亲卫来报,说是游智已经回来了,现在已经到达了东薪郡,再过一天就能抵达浏阳郡的码头,亲卫专程来询问罗冲,到底在哪里召见他。
罗冲想了想,游智这个人,他是专门准备召回来,让他负责都城皇宫建设的,所以还是安排在浏阳郡那里见面吧,正好他让人制作的宫殿模型也在浏阳郡,到时候正好跟他介绍相关的事宜。
于是罗冲便对身边的亲卫说道,“你们先去传话,让游智到浏阳郡去等着,然后安排一下我的行程,咱们今天也出发去浏阳郡,直接走四通县那边,比较快。”
“诺!”亲卫答应了一声,便出去准备了,罗冲则是又在研究所里跟他们交待了起来。
“这个水泥的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多实验几组配方出来,尤其是煅烧熟料和石膏的配比,其中熟料方面,要考虑添加铁粉和粘土带来的性质变化,铁粉和粘土加多了会不会能让混凝土的硬度,抗压能力和抗冲击能力更高?
还有熟料与石膏的比例,石膏在水泥中主要担任快速凝固的任务,将石膏调整到多少可以做出快干型水泥?这些你们都要进行实验。
再有就是混凝土的比例,按照碎石子四成,粗砂两成,水泥一成的比例进行调和,然后用木头建立模板,再将混凝土浇筑其中,测试每立方混凝土的干燥速度,耐压程度,抗冲击程度等等,这些你们就慢慢测试吧。
我不着急你们弄的有多快,但质量一定要有保障,我可不想将来好不容易修好的工程瞬间垮掉,你们也不想看到自己造出来的火车因为桥梁质量问题,最后一头栽进海里吧?
好了,我还要去忙些其他的事情,你们好好工作。”
和研究员们交代了一番水泥研发的重点问题,罗冲便和亲卫们启程赶往了浏阳郡,因为并不是很着急的原因,所以罗冲就在四通县这里住了一晚,顺便又看了一下四通县的种种建设,这个县城的规模还是有限,因为县城处在山坡上,农耕面积比较少,所以这个县的农业发展并不是很好。
罗冲将这些看在眼里,心里琢磨着以后汉阳八郡地区继续扩大的话,肯定还是要在浏阳郡到南张郡以及汝阳郡这三个郡县发展,这里淡水充足,平原面积又大,十分适合耕种粮食,只要有粮食就能生存,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这些就足够了。
第二天一早,罗冲带着亲卫们继续向浏阳郡赶路,终于在中午之前赶到了浏阳郡的官署,而此时的游智还没有抵达,按照他昨天回复的消息,游智最快也要当天的晚饭之前才能抵达浏阳郡这里。
而和他一样,同时收到罗冲召回令的游伏,则是还要晚上十多天,因为游智之前一直都是在洪湖三郡那里活动,而游伏则是在拓海郡活动,比游智到浏阳郡的距离还要远一点,好在罗冲现在并不是急需这两人帮忙,倒也不急。
罗冲先是去看了那几个在浏阳郡官署里制作宫殿模型的工匠,查看了一下他们制作的进度,然后又让人准备了丰盛的晚饭,准备等游智回来之后,和这几个工匠一起吃,到时候也正好给双方引荐一下,反正游智去监工皇城的建设,肯定是要带上这几个工匠的。
就这样一直等到下午四点左右的时候,游智乘坐的帆船终于抵达了浏阳郡的码头,罗冲早就安排在码头迎接他的亲卫,也第一时间把这小子带到了罗冲的面前。
第908章 游牧何去何从
浏阳郡的官署后院大堂中,已经南下了快两年的游智终于回到了这里,他见到罗冲后立刻恭敬的作揖行礼,心里十分高兴。
之前在草原的时候,因为这次辅助大军出征竹岛有功,提供了很多的情报,罗冲就已经给他记了一功,爵位也相应的升了一级,现在竹岛已经被汉部落拿下,他手下的金吾卫基本上没什么大事要做了,也没有之前那么紧张了,所以这次被罗冲召唤回来,肯定是有新的任务交给他吧?
游智这么想着,人已经来到了罗冲的跟前。
“臣金吾卫指挥使游智,拜见首领。”
“回来就好,来快坐,那么长时间没见了,先坐下跟我聊聊。”罗冲坐着没动,手掌虚扶了一把,示意让他坐到一旁。
“谢谢首领。”游智再次恭敬的抱了抱拳,然后坐到了堂下罗冲右手边的椅子上。
等罗冲的亲卫给两人端来了茶水,罗冲抿了一口才说道。
“你之前针对竹岛还有草原做的事情不错,给咱们部落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这点值得表扬。”罗冲先是夸奖了一下,然后再次说道。
“现在竹岛已尽归我汉部落所有,鑫部落也已经覆灭,冒顿中箭身死,其部族或降或亡,金吾卫暂时也已经没有了太重要的目标,所以你有没有其他的什么想法?”
游智心中暗道果然如此,现在金吾卫作用不大了,所以首领肯定是想给他找其他的活儿干了,但是这个事情他肯定不能自己说,不然成了什么?主动跟首领要官做?
首领给你官做,那是你的荣幸,可首领没给,自己却主动去要的,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君不见那个汝阳郡的云志,当初找首领要了个郡守做,现在混成什么样了?
反正就游智自己所知,云志混的并不咋地。
所以罗冲问他有什么想法,他并没有提要给自己换职位的意思,而是说起了他自己的工作。
就听游智说道,“首领,我认为,虽然现在咱们控制了草原洪湖的西南部,还有整个竹岛,但我们并不能放弃对草原牧民部落的警惕,冒顿和他的势力虽然完了,但我们不能保证不会有下一个冒顿出现。
草原部落善骑射,马匹众多,虽然平时极为分散,并不显眼,但纠集在一起时,其势力仍然不可小觑,就像去年初冒顿那次,谁能想到他竟能纠集好几万人的骑兵出来。”
“哦?莫不是你又发现了什么?”罗冲好奇的问道。
难道是因为冒顿的完蛋,草原上又有新的势力出来搞事情了?
不过这也不应该啊,现在草原靠近洪湖的水草丰茂区,有一半都控制在汉部落手里,草原前往竹岛的暗桥,暂时因为跨海大桥的工程问题也已经被汉部落掐断,再说暗桥另一边的竹岛现在也已经变成了琼州岛。
所以暂时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整个草原上目前只剩下了一个汉部落能够售卖生活物资给那些牧民,尤其是白盐,金属器皿这种东西,除了汉部落,根本没有第二个势力能卖给他们。
如果这样草原部落还不愿意顺从的话,那汉部落根本不用出兵,直接物资制裁,断了他们的白盐和金属供应,仅此一点就够他们受得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以前草原部落大多使用鑫部落出售的竹箭,现在鑫部落没了,汉部落又不出售这种武器材料,以后他们再想使用便宜的箭矢可就难了,只能自己去找材料制作,光是这个就能极大的削弱牧民的战斗力。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罗冲十分怀疑,究竟还有谁敢在汉部落的眼皮子底下搞事情?难道他们不怕汉部落的制裁?
听到罗冲疑问,游智立刻解释道。
“回首领,自冒顿兵败身死之后,现在的草原上最大的势力就成了咱们汉部落,还有以前就和咱们有过接触的苏日图部落。
苏日图这个家伙就不老实,他仗着之前冒顿来袭,咱们汉部落邀请他们参与反击的事情,在草原上到处吹嘘和咱们汉部落关系紧密,亲如兄弟,连打仗都一起打,以此来威胁一些小部落依附他,从去年年初到现在,他的部落已经扩张到了不亚于去年冒顿的实力,如果他有心的话,应该也能召集出来四万人左右的骑兵。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他在咱们汉部落购买了不少铁器,不过并不是由他自己购买的,而是让那些依附他的小部落,以单独的名义前来购买。
然后这个家伙学习了咱们汉部落的骑兵战术,现在还自己制作马镫和高桥马鞍,完全仿照咱们部落的马具,而且在他的势力中,这种马具的普及量很大,少说也有上万具之多。
就算他手下那些买不起铁马镫的小部族,也已经学会了使用绳子,木头,藤条之类的东西制作软马镫。
这个人虽然暂时还是对咱们部落毕恭毕敬的态度,但他已经具有了威胁咱们洪湖三郡的能力,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啊。”游智先是给罗冲汇报了这段时间他打探到的情报,然后才郑重的给罗冲提醒道。
罗冲没有说话,脸上不喜不悲,只是平淡的点了点头,这个事情他其实早有预料,就像刚才游智说的那样,冒顿现在是死了,但是草原上保不齐就还会有其他的冒顿存在。
只要汉部落在草原上还有利益,只要汉部落还涉足草原,这样的事情就无法避免。
农耕和游牧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终究会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罗冲曾不止一次思考过这个问题,也回忆过前世的历史,北方的游牧民族为何屡屡侵犯中原的农耕民族,这个问题毫不夸张的说,一直从西周延续到了最后一个封建朝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双方的矛盾。
他仔细的想过无数次,试图寻找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但还是没有想到,因为这就是个根本的生活方式问题。
他们游牧的生活习惯就造成了他们没有任何抵御灾害的能力,所以哪怕只是冬天下个大雪,雪埋住了草,让牲畜失去了食物,他们的牲畜就会大批量的饿死,或者干脆雪再大一点,直接压垮了他们的帐篷,冻死了所有的牲畜,这也不是不可能的。
农耕民族种地吃粮食,平时可以把吃不完的粮食存起来,遇到灾年可以拿出来度过难关,但是游牧民族没办法。
他们无法储存食物,活着的牲畜才能给他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奶制品,有人可能会说,汉部落可以存粮食,游牧也可以多存些牲畜嘛。
但其实不然,粮食又不会消耗什么,最多占个地方,建个粮仓,可牲畜是活的,存栏的数量越多,需要的饲料消耗就越多,但草场的面积是有限的,一片草地就够那些牲畜食用,不是你想多养两头就多养两头,多出来的那几头根本就没东西吃,早晚也是饿死。
哪怕是到了0202年,只要北边的草原上出个雪灾,官府都要立刻发出援助,想办法给牧民送饲料,然后让各地的屠宰场多收一些存栏的牛羊,以此来解决牧民们牲畜的过冬压力。
所以说到底,汉部落若想要控制整个草原,那就要做好养活所有牧民的打算,平时他们没事的时候还好,一出现问题,汉部落也要像现代的官府那样及时的给予援助,只要牧民们饿不死,他们就不会冒着生命危险来抢劫。
说白了还是生存的问题,只要他们还能活得下去,就肯定不会成为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