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345章

作者:羽卿书

  “各位叔伯好,我叫元化,今天十五岁,这是我媳妇青霞,我们刚成亲的,就俩人,我俩来这边教书。”一个身穿天青色长袍的年轻人也牵着自己新婚妻子的手走出来介绍道。

  “会教书好啊,能识文断字,将来是能进官署做官的,比我们有本事。”又一个二三十岁的户主站了出来,他先是赞了一句,然后才自我介绍道。

  “我叫闻寿,夫妻二人,一子一女,我会榨油磨面割漆,我家媳妇会缫丝织锦,寻常棉麻亦不在话下,大家若有用的着的地方尽管开口。”

  “任踪,夫妻二人,育有两子,这是吾儿任左、任右,我是个铁匠,家妻本是牧人女子,擅养家畜,还会骑马,今后大家若有需要,吾一家定当义不容辞。”

  听到这人的介绍,众人都忍不住侧目,这个叫任踪的的确与众不同,此人身形健硕,臂膀有力,眼神犀利,腰间更是挂着一把看似不错的宝剑,再结合这人铁匠的身份,想来这剑也应该是他自己打的吧。

  不过这样一个人,应该在汉阳八郡混的也不差啊,为何要移民到这里来?

  这有点不对劲!

  这当然不对劲,因为这个任踪本就是金吾卫的一员,这次是特意被安排过来的,一方面是为了监视琼州岛百姓的情况,二是同样可以监视当地官员的执政手段,若这里的郡守欺上瞒下,搜刮乡里,罗冲也不至于什么都不知道。

  还有一点就是,任踪的金吾卫身份,连他的家人都不清楚,他的妻儿只知道任踪决定要移民,但却不知道原因,不过任踪作为一家之主,他也没有过多的解释罢了。

  “在下谢里,一妻一子,我们家啥也不会,就会吃,按咱首领的说法,咱就是来这里宣传美食的,哦对了,我家还会磨豆腐,熬豆浆,大家以后多多管照我家生意。”一个稍显圆胖的中年男人也站出来说道。

  “磨豆腐好啊,我爱吃,我最喜欢甜豆腐脑了。”又一个二十来岁的男人出来说道,见众人都看向了他,他这才介绍道。

  “我叫史博,一妻二子,我以前是在四通县赶车的,啥都会点,但又啥都不会,嘿嘿,不知道这里有没有车让我赶,以后就承蒙各位邻居们多多关照啦。”这名叫史博的人有些嘻嘻哈哈的说道,一点没有二三十岁的觉悟,反而像个少年郎。

  “缚马关单朋,刚成亲,就俩人,我爹是陶匠,我也跟他学了点本事,以后有机会给大家烧些盆盆罐罐出来。”一个显得有些老实的年轻人也介绍着自己。

  “敖启,就一个孩子,我是个皮匠,会硝皮子,会做鞋履,我家媳妇是个裁缝,会做衣裳,大家用的着尽管吭声。”最后一名中年人也站出来冲大家抱了抱拳说道。

  众人纷纷回礼,这下他们算是明白他们这个小集体的厉害了,那简直是干什么的都有,木匠、铁匠、陶匠,厨子、裁缝,教书的夫子,最没本事的还会个养殖耕种赶大车什么的,甚至连榨油磨面的都有,别的不说,就算光是他们几家在,将来的日子应该也会很好过吧?!

  一共十户人家,家里人最多的是四口人,少的两口人,总共加起来三十四人,平均一家三个还多,看来只有一个孩子毕竟是少数。

  众人聊着天,互相讲述着自己的出身,更有甚者直接掏出相册,展示着家里其他的亲属,亦或是以前自家的荣耀,他们之间的关系快速拉近着。

  等大家都熟悉的差不多了,又开始讨论起对这琼州岛的看法,还有以后的日子应该怎么过,如果遇到当地人的欺压和挤兑,他们一定要抱团云云。

  过了没一会儿,负责安置他们的田桥也走了回来,他去给众人领了饭食,同时也跟刺史府这里轻点了将要运去上河村的各种牲畜物资,然后才拿着一份清单走了回来。

  跟着他一块的还有负责送饭的两人,一人挑着一桶稀饭和烙饼,另一人挑着蔬菜和肉食,这里的肉食目前仍然以海鱼为主。

  见田桥和送饭的人回来,任踪家的两个孩子任左、任右立刻起身在地上铺好了草席,然后帮着两个送饭的人将饭食卸下来,又让他们的爹给大家分食,众人倒也没有嫌弃,这饭食就算是在汉阳八郡也是顶好的,就是就餐的环境简陋了点,众人皆席地而坐,围成了一圈,将田桥奉为上首,准备听他介绍当地的情况。

  “我刚才去给你们报备好了,你们村里要分的牲畜我也要过来了,先前首领答应的赏赐现在全都给你们兑现,牲畜方面,每家一头驴,两头仔猪,两头羊,一笼兔子,鸡鸭各五对,猫狗各一对。

  安家费每家一百块,应该已经给你们了吧,另外每家还有一架飞梭织布机,一架脚踏纺纱机。

  现在我先问你们一下,你们是准备按名单上这些东西拿,还是想要换一下,比如说你们谁家不想要驴,觉得用不到,我可以给你们把驴换成猪,不想要猪的呢,我也可以给你们换成羊,趁着咱们现在还没走,在这里怎么都好说,等明天上了船,那可就想换都换不了了,你们赶紧考虑下,反正不会让你们吃亏的,就算真的亏了,也折换成钱给你们。”

  听闻田桥提出的问题,众人纷纷考虑和商量了起来,他们刚才已经知道各家擅长的技能,有些人家里确实是用不到那么多牲畜的,而且也根本没时间养,所以现在能更换一下,将来肯定更加方便。

第902章 田桥的嘱咐和交代

  如果能够更换一些牲畜,其实是很有必要的,就像刚才的元化小两口,两人都是来教书的,再加上他们接下来肯定还要生孩子,平时又要种地,这要是再给他们弄那么多的牲畜,反而没有时间喂养,毕竟每天光是伺候这些生灵那也是需要精力的呀。

  两人商量了片刻,最后提出只要鸡鸭和猫狗,另外还有一笼兔子,和六头羊,驴和猪全都没要,他们准备把那些东西换成钱,将来用于抚养孩子。

  鸡鸭不用怎么照顾,平时放在院子里散养即可,喂食什么的也方便,直接喂粮食或者米糠就行,关键鸡鸭不仅可以提供肉食,还能提供禽蛋,这是非常有营养的东西,非要不可。

  猫狗则是可以用来看家,随便丢点剩饭给它们就行,也不用刻意照料。

  兔子繁殖快,不仅可以提供皮毛,还能提供肉食,随便撒上一些苜蓿就够它们吃的,将来可以作为肉食的主要来源。

  至于他们小两口要六头羊的事,元化的回答则是担心自己媳妇生了孩子奶水不足,到时候还可以用羊奶接济一下,同样是为了养活孩子做准备的。

  小两口想的很周到,田桥也表示了解,然后直接拿出小本子记了下来。

  其余各家听了他们的想法,也各自做出了决定,主要负责推广厨艺的谢里家什么都没拒绝,毕竟你有厨艺也要有食材才行。

  铁匠任踪家没有要驴和猪,他们想用这些东西换一匹马,就算是个小马驹也行,而且他们愿意自己加钱。

  其他几家也是各自发表意见,有的不想要驴,反正他们出门的机会不多,至于平时耕地或者拉车,直接从官府那里租借反而更加划算,因为他们之前在汉阳八郡生活的时候,就是这么过来的。

  没有要驴的占了大多数,这个驴子多出来的空额,有的人选择换成两头大肥猪,这样可比小猪仔划算多了,大猪每年少说也要下一窝猪仔,一窝猪仔最少也有七八只,多了能有十二三只,只需一两年后,便可再次养成大猪,这不是比要一头驴或者两只猪仔强多了?

  还有的则是选择将驴子多换几头羊,羊的繁殖速度快,圈养的情况下一年生产两次很正常,一次两三只,很快就能扩大种群。

  另外羊的经济价值也高,肉可以食用,奶可以喂养小孩,也可以做成奶酪,毛可以做成毛笔,也能用来织布,皮可以做成夹袄或者硝制后当作皮革来用,基本上浑身都是宝。

  至于猫狗,兔子鸡鸭这些小东西,所有的人家都没有拒绝,因为养这些东西不用操太多的心,而且经济价值也不小。

  要说这些人里最奇葩的,还要数单朋小两口,这个缚马关陶匠的后裔,他们小两口既不要驴子,也不要猪和羊,而是用这些东西换了五头羊驼,两头公的三头母的,其他的小东西同样没有拒绝。

  众人纷纷不解,单朋则是有理有据的回答道。

  “羊驼也可产奶,将来算是喂养孩子的一个补充,另外你们家里都养了驴子,猪和羊,这些东西早晚都是要下崽子的嘛,到时候我就可以从你们家里购买仔猪和羊羔了,几年之后我们家同样什么都有的。

  但是你们都不选羊驼,如果我也不选,岂不是我们以后再也见不到羊驼了?

  而且羊驼的同样可以带来丰厚的收益,如果用来拉磨,羊驼不输驴子,另外它还产毛,肉可食用,价格比羊还要高一些,尤其是羊驼绒织成的布匹,更是价值连城。

  对了,田大哥,我们家的东西可以换成羊驼吧?”

  “可以,这里确实有羊驼,虽然不多,但想来也不会有多少人要那东西,你的五头我能答应下来,就算现在没有,我也可以给你申请,到时候再从拓海郡运过来,这些都不是问题。”田桥直接满口答应了下来。

  “这样也好,虽然我们每家的牲畜都不全,但我们凑一凑还是什么都有的,这样最多过上几年,我们互相匀一匀,到时候也能将这些家畜凑全了。”胡杉也是点着头计算道。

  “没错,我要跟你们说的也是这个问题。”田桥将众人要的牲畜数目都记下来,然后才继续说道。

  “我们这次不仅给你们这些移民准备了牲畜,同样也给这里的当地百姓准备了牲畜,不过数量不是很多,基本上都是一些小东西,比如鸡鸭,兔子之类的禽畜,猪仔也有一些,但是整个村里每家都分上两头肯定是不够的,还有羊,数量同样不多。

  所以你们搬过去之后,头几年就尽量让这些牲畜繁殖,扩大种群,先在村里普及开来再说,开头几年我估计你们肯定吃不上多少猪肉的,产下的小猪仔基本都要卖给当地百姓,还有羊也是,所以开始几年你们要做好规划,虽然吃不上猪肉,但是你们卖给当地百姓也是能赚钱的。

  再有就是部落让你们移民过来的目的你们也应该听说过一些吧?”田桥先是谈了一下未来牲畜的推广工作,然后又询问起了他们移民的目的。

  众人都点了点头,他们在船上待了一个多月,互相之间也聊过天,许多事情还是知道一些的,部落花了那么大的代价,又是赐爵位又是给东西的,难道真的只是让他们换个地方居住?

  傻子都知道天底下没有这样的好事。

  “我在我们县城的邸报上看过,琼州岛是部落去年才刚刚收服的吧,这里的百姓和我们汉部落生活方式不一样,这里主要是种玉米和豆子的,其他粮食他们没有,也不会种,牲畜更是稀少,所以部落让我们来教授当地百姓这些东西?!”元化点了点头,将他们自己分析出来的结果说了出来。

  “没错,琼州岛上至今也没有开始播种水稻,虽然稻种我们已经送过去了,但是当地没有会种水稻的人,所以等你们过去了之后,在今年的第二个季度,也就是收了这一茬的玉米之后,就要立刻带领当地的百姓播种水稻。

  你们要去的村庄叫上河村,位置就在这条清水河的一条支流边上,这个上河村共有人口一千多人,总共一百多户人家,你们到了之后,最好和那里的村长商量好,你们每家要负责教导十几户人家种植我们汉部落的作物,还要教他们养殖各种牲畜。

  这个村子最大的氏族是管氏族,他们一族还有他们的亲戚就占了四十多户,村长是一个三十岁出头的男人,名叫管陶,此人对咱们汉部落比较友好,而且全村就他们一家会说汉语,所以你们到了之后也主要是和他打交道,和村民有什么矛盾,也需要找他来为你们周旋。

  目前除了你们之外,上河村还有一个从拓海郡借调过来的人,名叫井春,他主要负责第一季度教村里的人种玉米,不过等你们过去之后,他也就该回去了,你们主要还是和管陶打交道。

  不过在井春临走之前,你们最好找他聊聊,他已经在上河村的管陶家里住了两个月,对于村里的实际情况要比我熟悉一些,比如村里的哪些人比较好交往什么的,这些你们都可以询问他。”

  田桥一边给众人介绍着上河村的情况,一边吃着饭,他从桶里给自己盛了碗稀饭呼噜一口再次说道。

  “之前给你们建房子的时候,是郡里给出的砖块和石灰,我们又派了些工匠,但是在建房子的时候,村里人可没少出力帮忙,从这点上来看,他们还是很欢迎你们的。

  你们的住房都已经安排妥当了,还有你们的田亩,目前也都分好了,就和村里人的田在一起,不过说到这个田,我要给你们提醒一下,这里耕种作物的时间比咱们汉部落要长,大多数的田地有的都已经耕种了几百年的时间,所以土地的肥力肯定比不上咱们那边。

  你们在教当地人耕种的时候,最好多上点肥料,上河村的沤肥池已经挖好了,你们过去之后也要将当地的人畜粪便利用起来,村民如果不听,你们就找管陶,让他出面。

  另外就是你们所需要的各种作物种子,我们都已经运到上河村了,等你们到了之后便可以按照每家田亩的数量进行分配,蔬菜和各种粮种,只要咱们汉部落有的,目前配发的也都有,如果你们以后还想要什么,记得让管陶和郡里说,我们会给你们想办法。

  除此之外,村里修建的还有一个村办学堂,有三间大屋,两间厢房,还有大院子,至于你们谁去教书,到时候你们自己去分配,村里办学的事情,也由你们自己来办,你们到了之后先统计出来有多少适龄儿童需要上学,然后将人数报到郡里,我们会按人数给你们发放课本。

  另外村里还有风车磨坊,和一个榨油坊,你们应该也有会这些东西的吧,不过磨坊和油坊都还没有建好,等建好了,也由你们自己来分配管理,这个磨坊和油坊都属于公家的财产,但是交给你们村子免费使用,这一点你们要搞清楚,至于村里的人愿意花什么代价来请你们负责这些设施,那就是你们和村里人自己来谈了。

  不过你们不能将其占为私有,就算你们其中的人来负责管理和操作,也要让当地人加入其中,要把操作的方法教授给当地人,以免造成两地人民的割裂。

  我希望你们都能记住一点,那就是他们虽然都是最近才归附汉部落的,但你们不许瞧不起他们,将他们当作外族人来看,这些人现在也是咱们汉部落的人,这个郡也是咱们汉部落的郡,所以我希望你们能和平相处,并且尽快把咱们汉部落的各种习惯交给当地人,让两地尽快的实现融合。

  尤其是你们。”田桥一边说着话,一边指了指任踪的两个儿子任左和任右,这俩孩子目前一个十三,一个十一,都是再过几年就要成年结婚的年纪。

  田桥指了指这十户移民里的那些半大孩子说道,“你们最多再过几年就要成年了,到时候也要分家自立门户,想回去讨媳妇是不可能了,所以和村里人好好搞好关系,将来你们的媳妇还要从村里面挑,明白了吗小子们?”

  田桥调侃着他们,一群少年郎都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好了,我要说的就是这些,你们只要记住管陶这个人就好,毕竟别人也不会说汉语,你们有什么问题都去找这个人解决就行。

  大家今天先在这里的帐篷住上一晚,等明天一早我们就乘船出发,当天便可抵达上河村,我会跟你们在村里待上几天,直到把你们彻底安置下来我再走,到时候我会给你们互相引荐的,大家尽可放心。”

  “那个田兄弟,我还有个问题想问一下,我们搬家过来的时候,都带了几盏电石灯,就是不知道这里有没有电石卖啊?还有,电石灯这里卖不卖?如果要开设学堂,我想总是不能缺灯的吧?”见田桥交代完了事情,移民中的鲁建安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

  这确实是个问题,从汉阳八郡过来的百姓,他们早就习惯了明亮的生活,这要是搬到新家后,以后天天都是黑咕隆咚的,那就太不习惯了。

  “这个暂时还真没有,不过我记下来了,回来我会向上面反应的,如果拓海郡那边有存电石的话,那么最晚下个月你们就能买的到,如果拓海郡也没有,就只能从咱们汉阳八郡那边往这边调运了,这个时间少说也要两个月以后,所以你们最好提前做些准备。”

  田桥摊了摊手,现在往琼州岛调运的物资,那都是战略物资,什么粮食种子,什么钢铁农具工具,要么就是牲畜,亦或者移民,光是这些都还运输不过来呢,怎么可能分出运力去运输电石和灯具,这玩意儿又不是必须品。

第903章 移民安家落户

  琼州岛刚刚接受汉部落的接管,还有很多的东西准备不足,现在各地的官府主要还是以战略物资运输为主,其他不是很紧要的东西,暂时都要等待。

  比如纸张,再比如电石灯,又或者布匹,现在都不是很多,主要还是依靠当地的百姓自行生产,好在之前兽牙的使团时期,就在琼州岛兴起了一些基础的纺织业,虽然织布机不是最好最先进的,但是他们同样可以用来织布,只不过没有汉部落那边那么好罢了。

  等鲁建安问完,任踪也问了一句,“田兄弟,这里的盐铁可有卖的吗?”

  “这个自然是有的,盐铁都是官售,你们不远处的咸丰郡这里本来就是产盐的地方,盐自然是不会少,铁吗,暂时主要还是依靠从咱们那边运输过来,所以不会很多,但是你们日常使用的话,从郡里还是能够买到的。”田桥听完立刻解释道。

  众人又陆续问了些日常方面无关紧要的东西,比如这里有没有卖木材的地方,如果不卖能不能私人砍伐,砍伐树木什么的有没有限制,能不能自己建窑炉烧制陶器瓷器,能不能自己烧炭等等。

  毕竟暂时这里是没有煤炭对外出售的,如果任踪想要打制什么铁器的话,就只能自己烧些木炭来使用了。

  田桥针对这些问题也统一回答道。

  “你们的这些问题我干脆一起说一下吧,砍伐树木方面,你们日常砍柴当然是没问题的,那最多也就砍一些树枝,想要砍整根的木材,这个可以是可以,不过是要划分范围的,有些树林你们不能私自砍伐。

  这个具体的范围我现在说不好,需要等回去问一下郡守大人,然后再给你们回复,如果你们非要自己制作什么木制品的话,可以去派人去郡里购买木材。

  毕竟就算你们自己砍,也要阴干上两三年的时间,等木头彻底干透才能使用,但是咱们郡里建的有专用的木材加工厂,那里不仅有锯木机,还有烘干房,你们可以直接再那里买到烘干并且加工好的木头。

  比如你们自己要做桌子,做床,就不用自己拉锯开板了,到时候可以直接买到锯好的木板。

  另外关于建窑方面,小型的陶瓷窑是没问题的,你们可以烧制一些陶瓷器自用,或者在村里卖,又或者卖到外面去,但绝对不允许村里私建砖瓦窑。

  因为砖窑需要大量的粘土,你们可不能从稻田里乱挖,到时候落的个毁坏农田的罪名,可是要受罚的。

  再有就是烧炭的问题,目前咱们这里没有煤炭卖给你们,烧炭你们自己要用的话,烧制一些当然没问题,只要所用的木材都是在规定的区域内砍伐的,那就肯定没问题。”田桥依次给他们解释道。

  “好的,那我们就没有其他问题了。”几个得到答案的户主纷纷表示明白。

  这一场关于今后生活和任务的谈话才算正式结束。

  等众人吃完饭,便早早的休息了。

  晚间的崖山郡码头这里,已经有很多小船带着即将安置的移民前往了他们各自的安置点,而上河村的这几十人,一直等到第二天清晨吃过早饭,他们才匆匆出发。

  单桅的小船组成了一支船队始向了他们的目的地,上河村。

  这一路上的景色和来时的一个半月航程,还有海运的一周航程完全不同,之前从浏阳郡前往拓海郡中间的这段路程,基本上大河两岸都是荒无人烟的森林,后来见到大海又惊讶于大海的辽阔,不过也是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

  现在终于到了有人居住的地方,他们在船上,便已经看到了河水两岸大片的农田,甚至还有一些分布于田野之间的村庄,人类活动的迹象和更多的烟火气也越来越重了。

  这才是过日子的感觉!

  众人就这样一直在顺着河流逆流而上,中午就在船上简单的对付了一口干粮,终于在下午过了一半的时候抵达了上河村的旁边。

  田桥当先出来寻找有没有熟悉的身影,然后便看到了人群前面的管陶和井春,两人正带着一众村民等在这里,他立刻跳上岸去和两人打招呼。

  “管兄,井兄,让两位兄弟久等了,今天运送的人员和东西有点多,到现在才运了过来。”田桥上岸后马上对两人说道。

  “不久不久,我们知道从崖山郡那边过来得到下午,所以我们下午才来的,别忘了我们的井兄弟也是从那边过来的,他可是知道需要用多少时间。”管陶立刻热情的招呼起来,然后眼睛还在看着正从船上一下个下来的汉部落北地移民们。

  “田兄弟,我们村子分得了多少人啊?”管陶见到前后好几个船在同时下客,他不禁好奇的询问道。

  “一共是十户人家,共计三十多人,我知道你想问什么,放心吧,这些人可是真的什么都会,一会儿你组织下村民帮他们搬搬东西,然后我们还有一些牲畜,一会儿也要分配给大家,让大家到时候按照户籍和身份证来领取。

  咱们先把这十户人家安顿下来,等稍晚一些的时候,我在给你们好好的说一下情况,还有你,井春,你也要参加。”

  田桥知道管陶的意思,他们上河村已经从井春身上看到了好处,岸边的玉米地就是证据,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季的玉米肯定是要大丰收的,所以他们十分期待更多的移民,想要从移民的身上学到更多的本事。

  井春倒是嘻嘻哈哈的假装抱怨道,“哎呀,居然还不让我走啊,我还以为等他们到了之后,便能立刻回去了呢,两个月了,我怕连我孩子都不认识我这个做爹的喽。”

  “放心吧,最多两天,主要是让你带着这十户移民熟悉一下村子里的情况,等他们没问题了,就送你回家。

  而且听听你刚才说的那些话,好像官署没有给你置办好处似的。”田桥直接无情揭露了井春的吐槽。

  “嘿嘿,我说笑的,上吏可不要认真啊。”井春表示第一个认错。

  三人一边说着话,一边来到了岸边刚刚集合到一起的移民处。

  田桥当先给众人引荐道,“这就是上和村的里正,管陶,以后你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请他来解决,还有咱们这位从拓海郡来的井春兄弟,不过他待不了多久了,过两天就会回去。”

  “诸位远道而来,不辞辛苦,将来大家便是一个寨子的同乡了,诸位放心,只要我管陶还活着,定不会委屈了你们,还望今后的日子里,诸位北地的大能可以多多照拂咱们村子的百姓一二。”

  管陶听完田桥的介绍后,立刻用汉语表示了一下自己的欢迎,然后郑重的给众人作揖问好。

  移民们这边也连忙回礼,口中说着些套近乎的问候词。

上一篇:我欲九天揽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