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卿书
那些围观的少年少女们简直兴奋的要跳起来好吧!
不过掌柜的紧接着又说道,“除了驿馆之外,我们还提供城内的拍照服务,只要是没出城墙范围,提前三天过来预约,咱们都能拍摄,比如城门,比如官署前面的小广场,比如学校的教学楼,咱们都能拍,要是这些你们还不满意,一定要出城拍的话,那也可以,不过要额外加一些差旅费。”
掌柜的说完又继续招呼伙计往外拿照片,然后再次说道。
“另外我再告诉大家一个消息,咱们照相馆是连锁店铺,除了咱们汉阳城之外,汝阳城也有咱们的店,如果你们想要在汝阳城的什么地方拍,那你们自己过去找那边的店拍也行,价格和咱们这的一样,不出城墙都是一个价。
还有浏阳郡也有咱们的店,要是到那边拍的话,还可以拍怕码头的背景,当然,你要是舍得花钱,也可以雇一条船到湖里去拍!
还有咱们卫山郡的店,那边最有特色的景就是启明星灯塔,你们看看,这就有一张在灯塔前面拍的照片。”
众人一看,果然,照片中的主角还是去病,只见他穿着一身盔甲手扶腰刀,英俊潇洒的站在灯塔前拍了一张全身照。
照片的取景范围很大,将整个灯塔都纳入了进去,同样显得十分好看。
周围众人看的也是心动不已。
其实照片拍的就是一个概念,什么婚纱照,什么亲子照,什么全家福,又或者像是这些著名景点的照片。
尤其是罗冲前世的世界摄影发展史里面,摄影技术的出现,甚至一度带起了旅游业的兴盛,当时的人们旅游甚至就是专门为了过去到景点拍个照片,就拿巴黎铁塔为例,好像不在铁塔前面照个相,就跟没去过一样。
这种景点拍照的行为,颇有一种孙悟空到此一游的既视感。
就为了证明老子来过!
第865章 走访上河村
纸基照片的高清晰度,再加上合适的价格,以及照相馆推出的多种拍照方案,立刻就引发了群众们的热情,不少人当场就下了订单。
其中最热门的自然就是掌柜的极力推荐的全家福了,正好又赶上正旦这个年节,所以预定全家福的人有很多,其次就是夫妻合照。
汉部落有等级森严的爵位制度,没有爵位的平民百姓是不准穿丝绸的,但唯独婚丧嫁娶这种事情除外,也就是说,平民家的女人,成亲时也能穿戴只有皇族才能穿戴的凤冠霞帔。
这事搁到以前,也就是穿那么一天而已,但是现在,她们不光能穿,还能把自己一辈子最好看的时候照下来!可想而知夫妻照的吸引力有多大。
拍单人照的比例最少,因为性价比低,花一样的钱,只能照一个人,但仍然有不少的年轻人选择拍单人照片。
单人照片的客户群体主要集中在十三四岁这个年龄段的少年少女,如果说成年是一个标准的话,那么他们十分愿意在自己成年时拍上一张照片,把自己的青春烙印在相纸上。
而且这件事情也得到了大多数父母的支持,为什么支持?
因为可以拿着照片去给自己儿子女儿去说亲啊!这是多么重要的功能!
以前互相说亲,都不知道对方的孩子长什么样。
女孩不知道小伙精不精神,小伙不知道妹子漂不漂亮,这回好了,见面之前先互递照片,看的过眼就正式见面,免去了多余的麻烦,更关键的是,这个时代的照片,是真的照片,不是现代的照骗……
和汉阳城同样的一幕,也同时出现在汝阳、浏阳、卫山三个郡中,摄影术一经问世,便在民间快速传播开来,大量的拍摄订单如雪花一般飞进照相馆,然后变成现金流入了官府和去病家的口袋。
这个东西太赚钱了!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这股热度会慢慢的退下去,现在是市场绝对真空状态,而且又正好赶上了年节,才会出现这种家家都来拍照片的事情,等到年节一过,有没有继续来拍照的都是个问题。
所以倒是也不用高兴的太早。
……
翌日,身份证拍摄工作进展的十分缓慢,主要是因为布告里面说,最晚在正旦节之前办理就行,所以有的人还在忙着自己的事情,把办身份证的事一直往后拖。
各地的官员一看,指望老百姓自己去官署办理,他们的积极性不大,干脆由官府直接出人到坊间去办理得了。
临近正旦的后面几日,各地官署将汉部落的组织性发挥到了极致,从最小的伍长、什长,再到各村的里正,挨家挨户的按照户籍排队,等编好了队伍,再一批一批的办理身份证,按照这样的方法,以及汉阳八郡地区每个县城都有一个摄像组的密度,八个郡总共用了不到四天,就将所有人的身份证办了下来,速度不可谓不快。
编户齐民的价值也再一次体现了出来,虽然这样的制度让百姓失去了一定的自由,但是对于部落的管控力度和组织力度方面,却是一个质的提升。
本来琼州六郡也是应该按照这样的方面进行户籍登记的,但是薛青窑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便没有直接生搬硬套。
他给各地的政务官下命令,琼州六郡所有不在原籍的百姓,全部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迁回原籍,有想去别处的,也不要阻拦,而且还要给安排好住房和土地的事情。
之后在人口普查,以及房屋和土地普查的时候,就直接按照当地百姓的聚居点来划设行政单位,百户为一村,挑选当地的乡老担任里正,也就是村长,五个村设一个乡,乡上面再划县,最后统一归郡里管理。
至于这个郡到底要划几个县和乡镇,则要根据当地的人口数量来决定。
初步的将百姓迁回家乡之后,汉部落的普查行动就开始了,直到这个时候,琼州当地的百姓们才发觉了一个事情,汉部落的统治力度和之前鑫部落的时代截然不同,如果说鑫部落是完全放养的话,那汉部落就是什么都管。
你能想到的东西,官府都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你想不到的东西,官府同样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这让他们很不习惯,但即使是这种程度的管控,其实和汉阳八郡相比,也已经宽松很多了。
这天,已经担任了新化郡郡守的铁砧正在一个大村子中走访,随行的还有办理户籍信息的小吏。
一行人骑着马,在往村里行进的路上,小吏给铁砧介绍着这里的情况说道。
“郡守大人,这个村叫上河村,因其村边有一条清水河的支流而名,全村大概有一百一十户左右,总人口可能近千人,世代农耕,听那个米长老说,这里建村可能有四五代人了。”
“四五代人?那就是上百年咯?!”铁砧挑了挑眉,果然,论底蕴什么的,还是竹岛这边要长一点,汉部落虽强,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却没有竹岛那么长时间的底蕴。
不过这没关系,因为罗冲带来的不止是技术,还有文明,不说别的,一套完整的,自成体系的语言和文字,就算再给竹岛两百年,他们自己也弄不出来,而汉部落等于成立之初便具有了一个成熟而又强大的文明底蕴,只不过现在还未完全展现出来而已。
没过多久,一行人便来到了村口出,铁砧策马在前看了一眼,然后才对身边的人说道,“走吧,让咱们去见见这一百多年的村子。”
一行人翻身下马,牵着马匹走进了村口,他们没有直接骑马进村,就是为了给当地人留下一些好印象,而不是骄横到在村庄里随意纵马的负面形象。
铁砧带着几个小吏牵着马向村中走着,边走边打量着漫长的岁月在这个村庄中留下的痕迹。
上河村距离河水不远,所以这里并没有水井,百姓日常用水的方式还是从河里挑水回去,而挑水用的工具,就是竹子做的扁担还有竹筒或者陶罐,他们这里连个木桶都没有。
村子里大部分的房屋都是竹楼样式的建筑,一共两层,上面住人,下面养牛羊,不过让铁砧比较意外的是,这个村子里居然还有人养鸭子,那是一种灰色羽毛的鸭子,长的很大,倒是有些像大雁的模样,铁砧也叫不出到底是个什么禽类。
村子的房屋并不是成排的建筑,感觉有些像是环形布局,共同围拢着村子中央的一大片空地,不过在这里,铁砧又看到了新鲜的东西。
空地十分平整,虽然是泥土地面,但显然经过人工夯实过,铁砧猜测这大概就是他们晾晒粮食的地方吧。
空地的中央虽然没有石磨,但却有一个石碾,看起来比较陈旧,应该是他们自己弄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在汉部落接触竹岛之前,他们就已经有这种石碾子了。
另外就是,空地的四周还出现了一些建在平地上的竹木结构房屋,看竹材的颜色,应该是最近半年内才建的,侧耳倾听,还能从平房中听到机杼声,也就是织布机的声音。
想来应该是这里的人先前从汉部落使团那里购买的织布机,但是买回来之后又发现织布机无法搬到竹楼上,这才又新建了几间平房出来。
第866章 惶惶不安的百姓
上河村中,看着几个汉部落的人牵着马进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聚集到了广场上,村中的族老听到风声也连忙赶了过来。
铁砧这次虽没带兵来,身边只有几个文职小吏,但看到越聚越多的村民,仍然显得非常淡定从容。
本来几个小吏还是有些心里没底,但看到郡守一点都不慌的样子,他们也暗暗咬牙沉住了气,尽量保持轻松的样子。
没过一会儿,村中的族老便来到了铁砧面前,他走在村民的最前面,等站定后,将手中的竹子手杖递给旁边的一个年轻人,然后连忙学着汉部落的礼仪,给铁砧作揖行礼。
“这位长使,不知道来我们寨子可是有什么事吗?”年约四十多岁的族老有些紧张的对铁砧问道。
“呵呵,老丈不必慌张,鄙人是新化郡的郡守,你们这个寨子也归新化郡管,我这次来你们寨子,就是专门来看看,你们有没有什么需求,另外再给你们寨子登记一下人口户籍,还有土地田宅,这样我们开春发放种子,调配耕牛的时候,也好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误了你们的农耕。
呃,新化郡你们应该知道吧,前几天有没有人来你们这里通知?!”
铁砧看着周围聚了一圈的村民,发现他们都一脸木讷,或是害怕的看着自己,还有那族长的脸上也看不出是喜是悲,他突然怀疑前几天下发通知的士兵,没给他们讲清楚竹岛现在已经变成汉部落领地的事情。
“知道,知道,前些天确实有汉部落的甲士来说过,告诉我们鑫统领已经被杀,鑫部落覆灭,长老们也死的死,没死的现在也都成了汉部落的官,我们竹岛这个地方,也被改了名字,叫琼州,现在归汉部落管。
对吧大郎?我没记错吧?”那族长点了点头,说了一通前几天通知的信息后,又转头看向了自己身边的长子,询问他自己有没有说错。
“爹,你没说错,不过那个甲士还说了,咱们现在也是汉部落的人了,竹岛以后改名琼州岛,要分成六个汉部落的郡,咱们这个寨子就归新化郡下面的河源县来管,以后咱们都是汉部落琼州岛新化郡河源县的人了。”那族老的长子在一边补充道。
铁砧听完不由挑了挑眉,还是年轻人思维敏捷,记忆力好啊,就说了这么一遍,他就把自己村子的行政归属记下来了,倒是个可用之才。
心里这么打算着,铁砧再次开口说道。
“不错,二位倒是记得清楚,我就是你们说的那个新化郡的郡守,整个新化郡各种事情都归我管。”铁砧再次表明了一下自己的身份,主要是,他怕这些人闹不清的自己的职位以及职务。
“哦哦哦,原来是郡守大人。”那族老再次给铁砧作揖,然后直起身来追问道,“不知道郡守大人有什么事啊,我听闻汉部落的郡守都住在砖砌的城里,是不是要让我们寨子出人去给郡守大人修城?我们寨子真的拿不出多少人啊,这眼看着再过些天就要开始播种了,我们真的拿不出多少人。”
那族老一脸为难的样子的哀求着,他的长子也认真的注视着铁砧,想看看这个汉部落的郡守到底是想来干什么的。
铁砧眉头再次挑了挑,心中腹诽道,怪不得他们全都板着个脸,好像老子欠了他们钱一样,原来是担心汉部落抓他们去修城池?!
这都是谁瞎猜出来的?!
好吧,原本铁砧是想弄些百姓去修城池的,毕竟身为汉部落的百姓,服徭役是百姓的义务好吧?但是现在看来,恐怕是没戏了,现在汉部落刚刚展示完了武力,百姓们还是很惧怕他们的,但是却没看到汉部落的好处。
如果这个时候再强制百姓服徭役干活?恐怕真的会把刚刚内附的百姓们逼反,那先前做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嗐,老人家,您想多了,咱又不是非要城池不可,您老啊,是不了解我们那个地方,咱们汉部落北方的那些郡县修建城池,是因为咱们汉部落的人口增长的太快,年年都要开辟新的地方建聚居地,但是吧,这些地方都是些没有人烟的荒郊野外,野兽野人时常出没,修建城池那也是为了防备野兽和敌人的。
咱们琼州岛这边就不一样了,百姓已经居住多年,岛上凶猛的野兽也差不多被你们打光了,现在这岛上也没有咱的敌人,你说咱们修城池干啥,那不是耽误时间吗?
我们就自己搭几间屋子,用竹竿围个院子就够用的了,您老放心,我不是来找你们修城池的。”
铁砧怕他们听不懂,连汉部落修建城池的历史原因啥的都讲了一遍,最后才认真的告诉他们,自己不是来抓壮丁劳工的。
听到铁砧的话,族老和他的长子同时松了口气,他们就怕汉部落打赢鑫统领之后,再露出真面目,开始压榨他们,然后在他们的地盘上享清福。
现在看来,好像并不是那么回事?!
“哦,不是修城池啊,那长使这次过来的意思是……?”
族老又问了一遍。
铁砧一听就头大了,他发现和这些当地人说的委婉了什么的,人家根本听不懂,还不如直接了当的说要他们干什么来的痛快。
打哑谜?互相试探?
面前这个族老的长子还差不多,这个族老就算了吧!
“老人家,我过来就是看看你们寨子到底有多少口人的,都叫什么,有多少大人小孩,有多少男男女女,是不是人人都有房子住,一人有多少田地,种地用的农具全不全,寨子里有多少头耕牛,要是你们的耕牛不够用,我可以给你们想办法弄来,保证让你们顺利的春耕。
我过来就是调查这些信息的!”这次铁砧直接用‘人话’又解释了一遍,互相试探什么的,没意思,新化郡那么多人口,那么多乡村,都这样试探来试探去的,累不累?铁砧表示自己没那个时间和精力。
听到铁砧的解释,族老的长子倒是眼前一亮,他没等自己老爹说话,就主动问道,“郡守大人真的能给我们弄来耕牛?”
“呵,小看我了吧,知道咱们汉部落有多大吗?”
铁砧后退两步,转身手指西北方向说道,“那边就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草原上有咱们汉部落三个郡的城池,供养的牧民有八九万人,他们养的牛,少说也有上万头,每年新生的小牛都有大几千。
当然了,那不是耕牛,耕牛都是需要训练的,不过你们寨子才能用多少,我给你们弄几头耕牛还是有把握的。
来之前首领还特意交代过这个事情,让我们这些郡守下来看看百姓都有什么需要,需要什么就直接告诉首领,首领会想办法给你们把需要的东西都凑出,装船送到这里的。
虽然你们才刚刚加入汉部落,但是在首领的眼中,你们和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同样都是他的子民,首领不会不管你们的。
而且我们汉部落的管理制度和鑫部落不一样,这个你们应该也感觉出来了,以后但凡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或者有什么需求,哪怕是什么不懂的地方,都可以来问我,我要是不在就问你们河源县的县令,县令不在你问这些小吏也是一样的。”
族长的长子看着铁砧手指的方向,他抿了抿嘴,心中十分震撼,没想到汉部落的势力这么大,在遥远的草原上还有三个郡,八九万牧民,饲养着上万头牛,每年出生的小牛都有好几千,这一个个的数据无不冲击着他的心灵。
上万头牛啊!那聚在一起得有多少?
不过不管有多少,都跟他没关系就是了,他只想知道更多关于自己村子以后怎么过日子的问题。
“那,郡守大人,你弄过来的牛,是怎么给我们用的,我的意思就是,是直接分发给我们,还是借给我们,又或者是卖给我们?”
第867章 鑫部落的农税更低?
“牛自然是不可能直接发放的,咱们汉部落虽然人多,但是耕牛相对来说还是不够,一般按照咱们部落北方那些郡来说,大部分的牛都是归官府统一饲养,如果百姓要用,可以花钱来租用,针对咱们这边的情况,你们手里自然没有多少钱,但是可以用粮食来抵。
等以后牛多了,你们手里也有钱了,那你们想买牛的话,也是可以的。”铁砧解释着说道。
“哦,原来是这样。”族老的长子沉吟着应了一句。
汉部落虽然强大,但显然也没富庶到直接给百姓发牛的程度,这点族老的长子倒是也没奢望,至于卖给他们吧,他们也确实不一定买的起,牛可是重要财产,谁家有一头牛,放在这时代就和家里有辆兰博基尼大牛差不多,有多少人买的起啊……
本来他最希望的就是汉部落能把牛借给他们使用,但汉部落没有这样做,而是要他们拿钱或者粮食来租用,这样一来,虽然显得汉部落有些斤斤计较,不过反过来看,就双方目前这种关系却是最好的。
租用,他们付出代价了,那他们就不必欠汉部落的人情,在双方相处的时候,己方就更有底气一些,这样也显得比较公平,毕竟人家好不容易弄来的牛,自己花钱养的,凭什么给你白用?
汉部落这样的作法,既没有贬低他们的意思,还把他们当成了平等的关系相处,最起码没有把他们当成下等人,也没有像舔狗一样跪舔他们,这就让人心里很舒服。
不过这其实都是族老的儿子过分解读罢了,因为在汉部落北方的郡县里,用的也是这个方法。
“行,我们愿意用粮食租用。”略微思考了片刻之后,族老的儿子就当场做出了决定。
铁砧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族老,嘴角不禁挂起一抹会心的笑容,他算是看出来了,这个族老就是被推出来的挡箭牌,实际上村里应该是这个族老的儿子管事。
族老都四十多岁了,在这年头都已经算是老透气了,而他的长子,也就是和铁砧说话的这位,年龄约摸应该在三十岁左右,要是他孩子结婚早的话,估计现在应该已经当爷爷了,确实有资格,也有精力来当新的族老,或者说村长。
铁砧倒也没当面揭穿他们的把戏,而是点了点头说道,“那行,既然你同意了,那咱们现在就登记户口吧,先算算你们寨子里有多少人,有多少地,我们才好根据土地面积来找首领申请耕牛和其他的东西。”
“我叫管陶,大人称呼我名字便可,我现在就将寨民集合起来,咱们就在这登记?”那族老的长子似乎也看出铁砧猜出了他的身份,干脆也不装了,直接报出姓名说道。
“好,管陶是吧,我看这里的石碾就不错,你且将寨民都叫过来,让他们一家一户的都站好,咱们按照家庭单位来统计,这次只是登记户口,过两个月春耕结束之后,还要办理一次个人的身份证明,听说是首领那边新弄出来的东西,这个咱们以后再说。”铁砧也不废话,当场就确定了下来。
管陶点了点头,立刻和周围几个村中的青壮交代了几句,让他们各自去叫人。
铁砧看到这里连忙提醒了一句,“管陶,切莫藏人不报,下个月咱们首领送物资的大船就要到了,到时候会给百姓们分发一些牲畜的,你要是现在藏了人,到时候分东西可就没有了。”
管陶听完愣了一下,但是紧接着就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他也没回话,继续和村子里的人交代着什么,等那些人都走了,他又连忙招呼一个十来岁的少年去搬几把凳子过来,看长相,大概是他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