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卿书
罗冲满意的点点头,随口问道,“到了这一步就已经进行辊碾了吧?”
“是的首领,我们去另一个卷板车间吧。”有车权在前面引路,众人很快转站到另一个车间。
这个卷板车间就显得比较干净一些,机器也只有那么三台,但是却显得异常庞大。
“首领,这里装备的全是研究所送来的50厘米幅宽的卷板机,采用的是多级碾压,一次成型,直接出成品的板材。”
车权指着其中一台机器就给罗冲介绍起功能来。
这台卷板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很值钱,很贵,因为上面足足安装了十二个银光闪闪,不同直径的钢辊,钢辊在链条和齿轮的带动下匀速旋转,不停的碾压着送入里面的铜板。
从铸造车间送来的厚度足有1.5厘米厚的铜板,在这台机器多达十次的重力碾压下,从最后面出来时就变成了50厘米宽,厚度只有1.5毫米的薄铜板,然后再用一个铁管卷起来,就成了冲压硬币的基础材料。
这台机器的不同钢辊之间,还有很多螺纹杆和粗弹簧,可以通过手摇的钢轮调整各个钢辊之间的压力,从而控制成品铜板的厚度,负责这台卷板机的工人还不停的拿着一个造型特殊的游标卡尺来测量成品不同位置的厚度。
可惜啊,汉部落现在还没有制造精密千分尺的能力,车床的精度还到不了那么高,不过对于硬币来说,十分之一毫米的误差就已经在允许的范围之内了,这也是汉部落目前能够达到的最高精度。
接着一行人又看了另外两台负责银板和铜板的卷板机,测算了一下机器的使用情况,得知现在的蒸汽机比以前的卷板设备效率更高,而且成品质量更好的时候,罗冲才满意的点点头。
等看完了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然后他们才去了冲压车间,也就是最大的那个铸币车间。
铸币车间的头部便是十几台不同型号的冲压机,上面架着那些成卷的板材,然后被冲压成各种直径的硬币胚胎,也就是钱胚。
汉部落用的是三级货币制度,最小单位的文就是一个圆形的纯铜片,角级的硬币却是银铜两色的硬币,外圈是一圈白银,里面是一个指甲盖大小的铜芯,然后再用机器把这两片压在一起,最大的元级硬币才是纯银制作的银币。
这些钱胚冲压完毕后要先经历一遍磨洗工艺,把冲压的毛边和钱胚表面的污物打磨冲洗掉,这一步现在也已经从手工换成了全机械化。
洗净烘干后的钱胚便会送到车权说的那三台刚刚送来的辊边机上给硬币的侧面滚压花纹,用一台环形的轨道和刻有花纹的钢轮把硬币的侧面压上凹凸不平的斜线纹路。
一枚枚的硬币排着队进入盘式滚边机的轨道,再从另一边出来时就已经变成了侧面塞啦啦的硬币了。
最后再把这些完成辊边的钱胚送入自动化冲床,在硬币两面同时砸出图案,这一枚硬币就算是真的完成了。
冲压机后面的料斗里不停的传来叮叮叮的声音,那是被冲压好的硬币一枚枚落入木箱的声音。
等这样的一箱硬币装满之后,便有人将箱子用小推车拖走,然后给硬币过数,打上纸封,卷成一根根的棒子,最后装箱,看起来就像电视里一卷一卷的大洋。
其实也没太大区别,毕竟这里面装的也是银币和铜币。
第825章 鳌飞的新发现
经过车权的介绍,罗冲了解到,整个铸币厂现在基本上实现了全部机械化的标准,唯一没有完成改造的部分,是元一级硬币的辊边步骤和压花步骤,这两项的银币目前使用的还是风车动力。
但是整个货币体系中占比最大,使用最多的文级硬币和角级硬币,已经全部机械化改造完毕,汉部落的铜币产量目前已经达到了每小时一万八千枚的速度,这说的是硬币的数量,而不是面值,单论生产速度而言,已经比之前的风车动力机械提升了十倍有余,按照这个速度生产下去,绝对可以满足新增人口带来的市场空虚,这样罗冲心里就有底了。
大面额的暂时少一点没有关系,反正老百姓用这种大面值的机会也不多,最常用的就是零钱,原料方面,因为有之前从竹岛换来的大量铜器作为保障,所以暂时也能满足需要。
事实上以现在汉部落的人口规模和经济体量,罗冲觉得如果把之前从竹岛换来的铜器全都铸造成硬币,汉部落应该都用不完,所以完成机械化改造之后,以后可能都要限制开机时间了。
……
总的来说,罗冲对这次的考察还是十分满意的,显然铸币厂和动力研究所的负责人也很明白事情的轻重缓急,把小面额的铜币改造放到了前面,这才让铸币厂有了短时间铸造大量货币的能力。
最后车权又领着罗冲到了铸币厂的库房,用来盛装硬币的木箱已经塞满了半个仓库,看到这样的货币储量,罗冲十分高兴,当即就对身边的侍卫统领说道。
“明天就开始安排运输吧,这些货币越早送到南方越好,正好路上也要走上一两个月的时间,估计运到地方的时候竹岛的仗也差不多打完了。”
“是,首领,不过这些货币是要直接运到竹岛的使团那里,还是说先送到拓海郡去?”
“当然是拓海郡啊,反正从拓海郡到竹岛也不远,最多就一个星期的航程,竹岛需要的话再从拓海郡那里调集就好了,而且汤部落现在和拓海郡那边也有很多的合作,其中就包括了推广货币,所以汤部落那边需要的数量也是极大的,就送到拓海郡让他们统一调配吧。”罗冲解释道。
“喏,我一会儿就安排船只,那首领,咱们是现在回去还是再去综合研究所那里看看?”侍卫统领把这个任务应承下来,然后问起了下一步的行程。
罗冲到仓库门口看了看天,他们今天出来的早,现在视察完铸币厂都还没到中午吃饭的点呢,综合研究所那边罗冲也有一年没去过了,所以只是略微思忖了一下,就决定了下来。
“去研究所吧,中午咱们到研究所用餐。”
“好,那我现在就去安排船只。”侍卫统领答应一声,便转身去找来时送他们那条船的船长去了。
“首领,中午不在铸币厂这边吃了吗?”车权也很久没见过首领了,或者说,自打铸币厂搬迁到湖心岛之后,罗冲压根就没来过,现在好不容易来一次,当然不想让罗冲这么快就走。
可惜罗冲还有很多事要办,所以就直接拒绝了车权的挽留。
“不了,你们的工作太忙,我就不在这里影响你们了,南方需要的货币数量还有很多,抓紧改造,好好搞好生产,尤其是现在改成蒸汽动力之后,一定要给工人们做好安全意识教育,咱们的医疗卫生条件差,能不受伤还是不受伤的好,让大家工作的时候都要小心。”罗冲摇了摇头,边往外走还不忘了嘱咐两句。
“是,多谢首领关心,我们一定会注意安全,抓紧生产的,请首领放心。”车权跟着罗冲来到了码头的空地上,这才拱手和罗冲拜别。
罗冲一行人很快又上了船,马不停蹄的转站综合研究所。
综合研究所同样位于一座湖心岛上,和铸币厂的环境差不多,背靠沼泽,面朝湖泊,水利交通方便,又方便各种重金属化学物质排放,省得让这些有毒的东西排放到沼泽外面,污染了其他地方的环境。
毕竟以汉部落现在的科技水平,只有沼泽才具有天然的重金属降解功能,这是汉部落现在处理污染的唯一办法。
研究所和铸币厂两地距离不是很远,再加上水上交通也比较方便,所以仅用了半个多小时,罗冲他们就到了综合研究所的码头处。
一行人刚刚踏上码头,就听到岛上传来了一阵悠扬的钟声,让罗冲不禁笑道,“咱们赶的时间正好啊,正好能蹭一顿饭吃。”
正当罗冲说话的时候,那边刚刚午修从各个实验室出来的研究员们也看到了码头上这群人,当先的罗冲一袭黑色锦袍,头上带着镂空的掐丝金冠,让那些研究员们一眼就认了出来。
“首领,您怎么来了?!”眼尖的鳌飞一眼就看到了罗冲,还有跟在罗冲身边的去病,立刻小跑着就跑了过来。
身边的其他研究员们一听,哦豁,首领居然来了,也连忙跑过来迎接。
“首领好。”
“参见首领。”
“拜见首领……”
化学组的老大闻农也连忙带着一群研究员们过来参拜。
罗冲笑着朝他们挥了挥手,“好,你们都好啊。”
鳌飞已经一马当先的来到了罗冲近前,拱手见礼之后便迫不及待的问道,“首领,您怎么突然亲自过来了,是不是又有重大项目要布置给我们?”
众人闻言都竖起了耳朵,对啊,一般只有特别重大的项目要布置的时候,首领觉得他们自己可能没把握,才会过来亲自进行指导的。
然而罗冲这次却真是来视察的,虽然有个橡胶输气管的项目要交代给他们,但那并不是什么特别重大的项目,以橡胶研究小组目前的能力水平而言,只是做个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输气软管,最多也就是多实验几次罢了。
“是有个小项目,是关于橡胶的,和你们光学组没什么关系,你们不用紧张,我这次就是过来看看你们,考察一下大家最近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罗冲笑着对他们解释了一句。
“原来是这样,那真是太好了,首领,我们正好有很多问题想要请教首领呢。”
鳌飞一听没他的事,倒也没有灰心,反而更加兴奋了起来,因为他最近的光学研究又有了新的发现,正好有许多问题想要向罗冲请教。
不知道是光学的入门门槛太低,还是说鳌飞这小子的运气爆棚,在研究出各种基础的光学理论,并成功和去病一起研发处照相机后,这小子再次有了重大的发现和发明,只是因为眼界的关系,对于自己新弄出来的东西到底有什么用处,要向哪个方向发展,他心里却是没底。
不过现在罗冲来了,那就一切都不是问题了。
“问问题好说,但是我刚才可是听见你们的饭堂敲钟了啊,我这还没吃饭呢,怎么样,能不能请我吃个饭再问?”罗冲笑眯眯的看着眼前这群汉部落的顶尖人才问道。
鳌飞顿时一咧嘴,手掌轻轻的给了自己一巴掌,抱歉道,“首领您看我这,见到您太激动了,把吃饭的事都忘了,走走走,虽然咱们吃饭都是花的部落的钱,但这顿饭必须我们来请,这可是我们这些徒弟请恩师的谢师饭,还请首领不要拒绝。”
第826章 打开新世界的钥匙
罗冲难得来一次研究所,所以这顿饭还真就变成了他们请的,不想请也没办法,湖心岛的食堂每天做的都是定量的饭食,汉部落虽然不缺粮食,但百姓都是从部落时期吃不饱肚子的时候过来的,所以节约的本性还没有丢。
平常吃多少做多少,罗冲他们突然到这,食堂根本没有准备,所以只好让厨子现做了,好在这里的食材不缺,岛上自己养的也有鸡鸭兔子这些东西,一桌饭食很快就送了过来,可惜没有什么像样的蔬菜,没有蔬菜大棚的年代,在北方的冬天想要吃到新鲜蔬菜确实是一种奢望。
几个研究小组的负责人和罗冲同桌,去病也在罗冲旁边,他的另一边就是鳌飞,两人因为共同设计了照相机的原因,如今已经成了好友,趁着等厨子上菜的功夫,一群人就先聊起来了。
“首领,我最近又有了一项新发现,但是不知道这个究竟有没有研究价值,如果真的有价值的话,将来要往哪个方向发展,您给点评一下吧?”
鳌飞说着便从自己怀里掏出一张蛋白相纸转印的照片,上面的图像却很奇怪,显示的乃是一个光圈,然后里面有一团状似正在移动的阴影,看不出到底是什么东西,不过可以肯定是,中间的这团阴影也是可以透光的,因为阴影的中心位置颜色比较淡。
说实话,黑白照片也就是能拍个东西的轮廓,指望多高的分辨率是不可能了。
“这拍的是什么?”罗冲打量了一会儿照片,却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去病见状就把照片接了过去,也没看出什么名堂。
“回首领,这是我在户外实验新镜头时拍到的一滴从树上滴落到镜头上的水珠,我看过了这滴水珠,绝对是纯透明的,最起码肉眼看上去是透明的,可是通过镜头拍到的这张照片,却显示水珠里面居然有个会动的阴影,但是用肉眼去看确实没有什么东西,你们说这水里的到底是什么?”鳌飞听到罗冲提问这才解释道。
“你说这个光圈就是水珠,里面这团阴影就是那个会动的东西?而且肉眼还看不见?”去病手里拿着照片当场就惊讶的问道。
“没错,正是如此,去病兄弟可有高见?”鳌飞见去病感兴趣,就顺便问了一句。
“我能有什么高见,肉眼看不到,但是能用照相机拍到,这能说明什么?
首领一定懂,首领你给我们分析分析吧?”去病这会儿也已经进入研究状态了。
恰好食堂那边的厨子正好送来一盘菜,罗冲就拾起筷子边吃边说道。
“这能有什么,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你的那个镜头无非就是一个放大镜而已,肉眼看不到,但是你通过镜头看到了,这说明这东西体型极其微小,用咱们的眼睛根本看不到,只能通过不断放大倍数才能看见它的存在。
而且你刚才又说,这东西会动,所以我判断它应该是个活物,再看这张照片,上面这团阴影后面的模糊轨迹,看样子应该是在水珠里面游动吧。
这样就可以做结论了,你通过一个放大镜,看到了一只肉眼无法察觉,但是能在水珠里游动的微型生物,就,简称微生物吧。”
“微生物?!”一桌子的人同是一惊,口中喃喃的重复着首领刚造的这个生硬名词。
“首领的意思是说,这世界上还有咱们看不到的微生物和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天地?那它们会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旁边化学组的闻农率先提出一个客观的问题来。
搞研究就是要这样,不断的去提出问题,假设问题,然后通多严谨的实验去做论证,最后得出通用的结论,这便是科学研究的过程,所以提出问题才是首要的。
罗冲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微生物的存在,但是他不能直接说,而是要引导这些人自己去研究,把它变成一门专项科学,所以就听他说道。
“微生物到底存在不存在这只是我刚才的一个假设,这不是有鳌飞拍到的照片吗?如果不用微生物的假设去解释,那你们说它到底是什么?所以我们现在无法做出正确的论证,都是在分析假设罢了。
假设鳌飞拍到的就是一只微生物的照片,微生物是真实存在的,那我们也不要急于去下结论,更不能用好坏这种狭隘的感性思想去做结论。
就拿生物而言,有微生物,那么就有大型生物,你们可以理解为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活物,飞禽走兽,花鸟鱼虫,还有树木庄稼,凡是能够自然生长的,而且能被肉眼观察到的,都可以将之纳入生物范畴,可你能够说清生物是好是坏吗?不能!
好坏这个词不应该出现在科学论证当中,而是要说对我们有没有用,万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做科学研究是寻找真理的过程,而我们的成果,便是用我们研究出来的技术,使各种材料能为我们所用,谁能说微生物对我们就没有用处呢?”。
罗冲一边说着,众人一边点头,大胆假设,严谨论证,一直都是首领反复灌输给他们的科学观念,如今已经深入众人的脑海,这次也不例外,用理性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才能让科学研究不走入歧途。
鳌飞一直在默默的边吃边听,等罗冲下完这个假设性的结论,他就再次问道。
“那,首领您看这个到底有没有研究价值?如果要研究的话,我们要朝着哪个方向去探索呢?”
罗冲又夹了口菜,这才说道,“当然有价值,而且有十分巨大的价值,假设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微生物,那代表了什么,说明那就是一个我们不曾见到的新世界,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如果我们能够打开这个世界,深入这个世界,一定会有巨大的回报。
咱们还拿生物来说吧,就拿这桌子上的饭菜来说,粮食是能够生长的植物,也算生物的一种,我们掌握了它的种植方式,就能让我们的百姓吃饱肚子,不再挨饿。
这鸡鸭等飞禽,我们掌握了它的习性,就可以大量养殖,为我们提供肉食和大量的禽蛋。
甚至是这桌子,不也是我们用木头做成的家具吗?
这么多的生物都能为我们所用,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你们想想,如果我们能够看到微生物的世界,并让这些微生物为我们所用,又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呢?
所以说这个研究是有价值的,而且是非常巨大的价值。
这里我们可以根据生物的特性提出几个疑问,也就是我们的研究方向。
微生物有多少种类?都长什么样子?它们是如何生长和活动的?它们如何繁殖后代?他们对我们共同生长的这个环境有什么影响?在影响中担任什么角色?起到什么作用?这都是我们的研究方向。
而想要研究这些,必须满足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到底该怎么才能看到微生物,这个就是鳌飞你要做的事情了。
我们刚才给微生物做了一个定义,那就是极其微小的生物,用肉眼无法观察,只能用放大镜才能看到的东西,所以你需要做的就是制造一台超高倍数的放大镜出来,能够让我们通过这个放大镜看到微生物的那种,必须要能把微生物的体型放大几千几万倍的那种,总而言之就是能做到多大就做多大。
为了方便和普通的放大镜区分开来,另外也显示它的独特性和专用性,所以在这里就专门给它取个名字吧,就叫显微镜,能显现出微生物的放大镜,简称显微镜。
显微镜就是为我们人类打开微生物世界这个宝库的钥匙,其意义也非常重要,你的彩色照相机如果没什么进展的话,目前可以朝着这个方向研究一下。”
桌子上的一群人都傻了,没想到这随意的一个发现,居然被首领这么重视,可是说到最后的显微镜,众人也忍不住一阵头皮发麻,好家伙,上来就说要把物体放大几千几万倍,而汉部落现在的透镜技术还处在什么水平?
常用单筒望远镜的倍数也不过才十到四十倍,最大口径的那种天文望远镜,才能放大六百倍,罗冲这张嘴就几千几万倍,就按最小的千倍来算吧,那也要把目前最屌的天文望远镜倍数翻上一翻才行。
看着鳌飞张大嘴巴愁眉苦脸的样子,罗冲笑了笑,拍着他肩膀安慰了两句。
“你不用怕有多难,其实这个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技术没什么不同,只不过一个是用来观景的,另一个是观察细小生物的,我给你一个提示吧,微生物肯定是特别小的东西,所以不用拿着显微镜到处跑着看,就像你之前拍的这张照片,也许它就存在于一滴水中。
所以你就需要一个底座和支架,然后上面要安装一个载物台,聚光镜,反光镜,等等用来给观察提供光线,最后再往上面放一个瞄准载物台的超级倍数的望远镜,差不多就可以了。
而且这个显微镜的体型一定不能做的太大,这一点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因为你应该懂,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和口径没有关系,而是靠焦距和透镜组合来实现放大的,放手干吧,我看好你。
你一定能为我们制造出这把打开新世界的钥匙。”
第827章 汉部落第三研究所
一顿工作餐的功夫,众人就将一个新的科研项目定了下来,很多其他组的研究员们都受到了刺激,无他,实在是最近光学组出的重大成果太多了,先是望远镜,后又照相机,现在又要搞新世界的钥匙了,这要是能够做成可都是大功。
而像其他的橡胶,化学小组都是研究基础材料或者改进生产工艺的,成果方面虽然也非常多,但没有一样能比的上照相机的影响力巨大,你采矿选矿搞得再厉害,冶金效率再怎么高,他普通种地的老百姓也看不见,现在就连动力研究所的蒸汽机都比他们名头大,如何不让人生气。
但是基础材料科学又是重中之重,别人不懂这个,但是罗冲心里明白,所以给这些研究员们做思想工作,也是罗冲的职责之一。
环视了一圈周围人的表情,罗冲这才笑着说道,“我清楚大家立功心切,也希望能像光学小组一样搞出一点能大放异彩的技术成果来,但是在我心里,基础材料才是一切科技的基石,没有你们的橡胶,我们就弄不出来先进的机械和工具,也没有更加快捷的轮胎,没有你们的化学小组,我们也弄不出那么先进的武器,还有更加优异的钢铁。
未来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蒸汽机绝对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但那不是光靠一个动力研究所就能搞成的,而是需要我们全部落精英的共同努力,没有你们这些搞基础材料的,我们上哪制造能够承载机车的铁轨,没有你们的橡胶材料,我们去哪弄出合格的蒸汽机。
所以大家只要安心工作就好,谁为部落的发展做了贡献,我这里都能看见,该你们的功劳少不了,该你们的荣誉也少不了,只要研究所能够出成果,奖金,爵位,我这里绝不会拖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