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卿书
闻溪对着身后摆了摆手,便有随队的牧民伙计抬出了几筐铁器出来放在岸边,菜刀镰刀砍柴刀,铁锹锄头,犁铧也是样样不缺。
刚来的族老立刻就被吸引了眼球,走上前去伸手抚摸那些铁器,旁边的汉子也拿起一个铁锄头看了起来。
铁做的锄头,一般刃口都比铜锄头要薄,毕竟铁的韧性不是铜能比的,但是材料看起来虽然单薄,但是却比铜锄头的分量要轻上许多,挥舞起来也轻便不少,用这样的工具干活,肯定要轻松一些,一天也能多干点活。
要是这样的铁农具经用的话,那说不定还能靠着这玩意儿多种两块地呢,族老和壮汉不禁同时想到。
“汉使,你这铁器可敢让我们试试吗?”老头子目露期待的问道。
“有何不可,来人,给他们几件装了手柄的,让老人家试试手。”闻溪立刻答应下来。
伙计们也连忙取了各种工具摆在前面供这些土著试用,那些来围观的农人也不含糊,毕竟是关系到一家老小吃饭的家伙什,都挑了顺手的东西试用了起来。
一人将自己翻土的铜铲放到一边,从商队那拿了一把类似的铁锹,看着那薄的不像话的铁锹,嘴中啧啧有声,“这玩意儿那么薄能结实吗?!”
可是当他看了商队伙计的示范,这才不禁瞪大了眼睛,只见这个插了根木棍的薄铁片用力一踩便深深的探入泥土,再往后一压木柄,满满的一铲子土就被撅了出来,岸边的泥地上也出现了一个小土坑。
“哎呀,这个东西好啊,要是用这东西开水沟,绝对轻便又省力,而且干活儿还快,不行,我要换一个,不对,两个。”
旁边围着观看的人立刻就高兴了起来。
还有的人拿着柴刀去砍竹子,手臂粗的毛竹也是两刀就能放倒,不知道比铜斧石斧要强了多少。
村中妇女也在围着锅铲,还有剪子菜刀等物团团转,商队这边还专门弄了几块破布供她们实验。
族老和青壮们则是在一旁的荒地上试起了几种犁铧和耧车,镰刀一类的东西也都试了试,一番折腾之后,众人皆是喜不自胜,全都表示要将家中的铜器全都换成汉部落的铁器。
他们会这样想倒是无可厚非,因为在这些种田的百姓眼里,铜本来就是用来的做工具的东西,这东西是好,但它的价值也仅限于做工具罢了,毕竟干别的也用不了,但是现在明显汉部落的铁器更好,而且价格比铜还要便宜的多,没道理不去兑换。
双方谈好了价钱,商队这边也立刻登岸,砍伐竹竿搭了个篷子,又将货物都搬了上来。
棚子下放一杆大秤用来称重,后面铺上竹席,放一张矮几当作书案,这生意便算是正式开张了。
棚子外,村里的百姓们纷纷扛着家中的铜器前来排队等候,而坐在书案后记录账册信息的闻溪,也开始了他的货币推广活动。
“老人家,你这个铜斧可以换两把镰刀,还稍微富裕些,但是剩下这点就不够换别的东西了,要不我找给你几个铜钱吧?”
第741章 百姓的认可
“铜钱?铜钱是什么东西?也是你们汉部落的农具吗?”前来兑换镰刀的老头摸不着头脑的问道。
闻溪脸皮抽搐了一下,强忍着翻白眼的冲动,笑呵呵的拉过桌子上的一个小筐,指着里面的东西道。
“这些金灿灿的小铜片,便是我们汉部落的钱,它虽然不是工具,也不可毁坏,但是可以用来交易货物,任何汉部落的货物,都可以用它来交换,当然,必须给出对应的数量才行。”
“不能吃不能喝,也不能做工具,那我要它有什么用,你既然说这钱能换成别的东西,那你直接给我东西好了,我不要钱。”
老头捏起一枚在手中看了看,这东西做的倒是挺精致的,一面带花,一面带人头,还有许多小字,可惜他认识的不多,就觉得其中有一个和那船上挂的旗子一样,想来应该就是汉部落的‘汉’字了。
但这东西一不能吃,二不能喝,三不能用,做的再好看放在他手里也没啥用,所以他直接又扔回了筐里,让闻溪给他换成别的东西。
第一次推广被拒,闻溪倒也不急,反正也不可能上来就能成功,他再次笑着说道。
“好好好,老人家,我给您换成东西,但是您后面还排着那么多人准备卖铜换铁呢,要不我先给你用这铜钱找零,再让人领您看看我们汉部落的其他货物,您老也好看看能换点什么?”
“这……”
老头本想直接换清楚的,但是看着后面还有那么多人,这大太阳都快要把人晒晕了,他也不好坚持,便答应了下来,不过他也不放心,怕自己被骗了,拿到闻溪找给他的那些钱后,立刻就缠着汉部落这边的人给他换东西。
商队的伙计们自然应允,便带着老头去挑其他的货物。
“老人家,您看看吧,我们的货物都在这了,有什么东西是您想要的,我告诉您价格,您在用手里的铜钱来换。”那个穿着便装的虎贲卫小旗官热情的招待道。
“好好好,让我先看看,让我先看看。”老头答应一声,便仔细看了起来。
由于用船运输,所以商队这次带来的货物很全,大到锅碗瓢盆,剪刀布匹,小到针头线脑,鞋底纸样,贵的甚至有电石灯,衡器,印刷的日历,便宜的也有筷子木勺这些小东西。
老头挑了一圈,也没想出自己到底要啥,于是便找来自己的儿媳和小孙子来帮忙挑选,看看家中需要些什么东西。
“这个针怎么卖?”老人的儿媳牵着孩子蹲在地摊前问道。
“钢针短的一文钱一支,长的两文钱一支,这也有成盒的,一盒十支,你要多少?”商队的伙计盘腿坐在地摊的凉席上做着生意。
“你们汉部落也不常来卖东西,那就多买一点吧,给我来五个短的,五个长的,可是这个我要给你多少钱,这东西怎么算啊。”妇人有些不懂的问道。
“五根短的,一文一根,一共五文钱,五根长的两文一根,那就是一角钱,所以一共给我一角五文钱就行。”
妇人转身看向拿着钱的老公公,示意让他来结账,但是老头子也是一脸懵逼,看着手中大大小小的钱币,根本分不清哪个是哪个。
“小后生,老人家我不识字啊,这东西到底要怎么换?”
“哈哈哈哈,您老别着急,我教您认认这钱,咱们汉部落的钱币好认,就算不识字,也能分出哪个是哪个,您看这个正面带着一束谷子,而且最轻最薄的这个,便是一文钱,头戴斗笠在地里干活这个,就是两文,赶着牛耕地的是五文钱。
比它再大一级的角,这个两种颜色,上面印了一匹马的就是一角,印着羊的便是两角,印着一只老鹰的则是五角。
您儿媳妇买的东西一共一角五分,所以你只要给我印马的,和一个赶牛耕地的就行了。”伙计指着钱币上的那些图案给几人介绍道。
“我认识,我认识,爷爷,让我来帮你找。”一旁的小孙子立刻高兴了起来,小孩都喜欢玩,更喜欢好看的玩具,这钱币做的精致,上面还有各式各样的图案,确实很容易招小孩子喜欢。
五六岁大的孩子快速从老头手中的一把钱币中挑出了耕牛和马匹图案的钱币,然后笑呵呵的看着他爷爷,一副快点来夸我的样子。
老头自然不会扫兴,连忙夸奖了两句,然后就把钱给了商队伙计。
伙计收了钱,拿出一根带塞子的小竹管,将妇人要的十根针都装了进去,然后又开始给别人介绍价格。
随着另一边铜铁交易的进行,大量拿到铜钱找零的百姓也凑到了杂货摊位前,不停的跟商队的伙计询问各种商品的价格,交易也在陆续的进行中。
这里的土著百姓对钱币的认知速度非常快,这就不得不说当初罗冲想出来的这些图案和进制了。
汉部落当初推广货币的时候,就是因为大多数百姓都不识字,分不清货币面值,罗冲才想出来了一个用图案代替文字的想法,只要能看出来上面的画,就能找出相应的面值。
还有十进制的货币体系,对于算数本来就不好的文盲百姓们,这种用十根手指就能当作算筹的进制,非常利于计算。
就连汉部落的百姓,不说货币刚开始推广的时候,哪怕是现在,还有许多人是靠硬币上的图案辨认面值的。
就在这时,买东西的百姓中突然有一个男人问道。
“汉使,我想买这口铁锅,可是我的钱不够了怎么办?”
“差多少?”卖东西的伙计反问道。
“差,按你们的说法,还差两角钱,这该如何是好?”男子有点发愁的问道。
别的东西他已经买完了,手里的钱也花的差不多了,但是还剩下一些,他又不放心留在手里,看着棚子外的商队伙计在那里用铁锅做饭,他顿时也想用剩下的钱买一个,只可惜铁锅价格太贵,他手中的钱还差一些。
“差两角……,要不你这样吧,反正我们商队也要在此逗留几天,这些天烧饭所需柴草就由你来负责,一合抱的玉米秸秆我给你五文钱,你挑来四捆,我就给你两角,如何?”伙计想了想,便给他出主意道。
“这样也能换钱?!”男人有些惊诧的说道。
“没错,在我们汉部落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是可以用钱币交易的,只是柴草而已,自家基本都不缺,不过有时我们也会买上一些。”伙计笑呵呵的解释了两句。
男人十分高兴,立刻就答应下来,匆忙回家就去准备柴草了,他甚至还打算多挑来一些,换几个钱没准还能买点别的东西。
周围买东西的人也十分惊讶,第一次知道钱还有这样的用法,便有人在旁边好奇的问道。
“这位汉使,你说这钱能换生活用品,那粮食和食盐能换吗?”
“当然能换,在我们汉部落,不同的粮食有不同的价格,大多按照重量或者体积来交易,还有食盐,也是按重量来换的,薪柴,铁器,甚至是雇工,比如你要找人帮忙做事,也要用钱币支付报酬,甚至就连车船,只要你有足够的钱,也能拿来购买。”伙计再次解释道。
而周围那些买东西的百姓,仿佛被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原来钱币还有这样的妙用!”
许多百姓只负责生产粮食,粮食多的情况下,自然能拿去换点东西,可是粮食的价值却有限,换不了多少东西,比如一户人家想用粮食去换两头羊,但是粮食的价格却不够,就只能作罢。
但是在汉部落,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就可以把粮食卖掉换成钱,一年不够就两年,两年不够存三年,反正钱币这东西又不会坏,也不会贬值,可要是放在家里一堆玉米,那肯定是存不了三年的,而全都换成钱币,终有一天能存够用来买东西的钱。
还有的人经过刚才那男子的启发,也想着能不能弄点东西到商队这来换点钱,他看上汉部落用来播种的耧车了,可是手中已经没有多少剩余的钱币,家中的铜器刚才也已经全换成了铁器,于是就对伙计问道。
“这位汉使,我还想买一个耧车,可是我手里的钱也不够了,不知道你们还缺不缺其他的东西,要是我这里有的话,我也想换点钱。”
伙计笑着看了看他,想了一下便说道,“这样吧,我们这里五十来人,三天下来也要吃不少东西,粮食我们这里倒是带的足够,就是没什么荤腥,你去看看有没有鸡鸭肉蛋之类的食物,拿到这里来我们也给你换钱。”
“这也能换钱?好好好,你等着,我去给你们找。”
于是又有一人离开了岸边的集市赶回家中,只是他自己家也拿不出多少肉食来,干脆从弄出些粮食去跟邻居换了些肉蛋之类,在肉再用竹笼装了去跟汉部落换。
商队也按照差不多的价格给他交易,男子最终也得到了想要的耧车。
这一番操作下来,土著百姓们纷纷意识到了货币的方便之处,这东西最好的地方就在于保值,放不坏,然后就是交易方便,原本做不成的交易,因为有了货币这个中间媒介,最后都做成了,因为不管想卖什么,或是想买什么,都可以先将之兑换成货币,然后再拿着货币去交换成自己想要的东西。
而且这东西还能灵活拆分,不管什么样的价格,都有对应的货币可以用于支付,确实是个好东西。
可惜,因为这东西是汉部落推出的,土著百姓们虽然十分喜欢,但是并没有在手里留下多少,只有少数人留了一些放在手里当个念想,或者说用来保值,其他大部分人都直接换成了自己想要的货物。
当然,这也是因为汉部落没有在竹岛各地长期驻扎的原因,就算他们想把钱留下用,但是你汉部落的商队又不是一直在这,也不是固定多少天来一次,他们就是想换东西,都找不到人啊,自然不愿意把这东西留在手里。
不过这个村子的族老几天时间看下来,倒是对货币的用法多有感触,毕竟人老成精,于是就听他专门找闻溪闻道。
“汉使,这货币我们能不能自己交易的时候使用啊,还是说只能在汉部落换到东西。”
“呵呵,货币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老人家,这可都是好铜做的啊,自然是可以拿来互相交易的。
不过你们自己用的话,还是要本分为好,千万不要哄抬物价或者拒收拒付之类,钱是有信用的东西,在我们汉部落,是有部落官署和汉律来维持保障的,而在你们竹岛,就要靠各位自己保障了,这么说老人家是否明白。”闻溪先是笑了笑,然后语重心长的解释了起来。
“呃,不是很懂,敢问汉使,这信用是怎么回事?拒收拒付又是怎么回事?”老头有些不懂的问道。
“这,我给你举个例子吧,比如你手里有钱,想从别人手里买些粮食来吃,别人卖给你了,这钱就到了别人的手中,可等到别人拿着钱来找你买粮食的时候,你却不认货币,拒收货币,别人买东西的时候,其他人也拒收货币,那么这货币你说它还有用吗?”闻溪略有深意的提醒道。
“哦……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没错,在我们汉部落,这些事情都是有律法来做依靠的,不管是毁坏钱币,拒收,或者拒付,抢劫钱币,偷盗钱币,私铸钱币,皆是大罪,被抓到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轻则劳改,重则肉刑,甚至还有砍头处死,有了整个部落背书,这货币系统才坚如磐石。”闻溪再次介绍了一下汉部落的货币制度以及种种严厉的惩罚。
“原来如此,汉部落当真是先进强大,不只是工匠技艺精湛,部落的制度更是完善,真是让人神往啊!
不过汉使,我倒是有个想法,不知道能不能行?”
“老人家请说。”
村中的族老捋了捋山羊胡子,就突然提出,想筹集一些汉部落需要的东西,然后换成钱和一些常用物资,由他在村中开一个类似小卖部的存在,平时给村民提供点方便,同时他自己家也能赚点差价。
“这当然是好事,只是老人家不担心我刚才说的那些问题吗?商队要是走了,可是没有人能约束货币规则的?”闻溪笑着问道,他刚才都说的那么明显了,难道这老头还没听懂?
“汉使放心,别的地方不敢说,在这村中,我说的话还没谁敢不听,我们这里虽然没有汉律,但是也有族规。”老头一脸自信的傲然道。
“啊?!哈哈哈哈哈,好,好一个族规,老人家真是好气魄也。”闻溪闻言不禁大笑了起来。
第742章 南巡
汉部落的竹岛货币推广行动无疑是成功的,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虽然目前竹岛百姓对货币的保有量还不高,但是货币的用途已经在他们心里深深的扎下了根。
罗冲相信,只要汉部落能够占领竹岛,那么货币就会在竹岛迅速铺开。
最关键的是,汉部落借着这次行动的名头,彻底摸清了竹岛大部分的重要情报,这对后期的占领计划做出了有利的保障,罗冲也只等具体信息传回来,便可根据综合地图为竹岛划分汉部落的行政区,并提前寻找合适的官员培养了。
到时候打完了立刻派驻官员,才能用最快的时间让竹岛安稳下来,这样竹岛便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了。
想到此处,罗冲立刻给兽牙回了一封信,就说让他先给鑫部落把单桅帆船和舢板的生意做了,至于双桅帆船,再拖他一个月再说。
两天后,当罗冲的回信送到兽牙手中时,兽牙也立刻找到了驻扎在使团附近的器长老,提出要进行船只交易的事情,器长老自然万分配合,他们巴不得立刻就能得到汉部落的船只,然后掌握造船的技术,将汉部落彻底拒于大海之上。
铁,鑫部落已经不缺了,这次汉部落的货币推广给他们送了不少的铁器。
铜,汉部落也弄了不少,基本已经把竹岛百姓家中的铜器搜刮一空,已经全部装船运回部落,不久后就会运到新钢郡,重新回炉冶炼提纯,然后送到造币厂制作成货币。
也就是在这年的七月中旬,已经把研究所搬到学府县的蒸汽机研究中心,也终于弄出了成果——一台迷你蒸汽机模型。
虽然只是个很小的模型,但是这台模型却是真的可以烧水转圈的。
由于模型比较小,所以锅炉内当然不可能拿来烧煤,而是烧的木炭,先将烧红的木炭点燃,再向里面加入新炭,便可让锅炉时刻保持燃烧。
或许也正是因为小的关系,这台模型机大部分零件都是由失蜡法铸造,作出来的东西也精细了不少,麻雀虽小,但是五脏俱全,虽然没什么实际用途,但是作为一台验证机而言,它还是合格的。
最起码当它真的运转起来的时候,就证明罗冲的想法是成立的,用蒸汽来驱动机械运转,真的可行。
验证成功后,罗冲立刻就下令让研究所开始试制一台一比一比例的实体验证机,同时,小号机车的理论和模型制作也提上了日程。
按照罗冲多条路线发展的思路,研究所也开始将这些蒸汽机进行明确的划代研究项目,并走上了预研一代,研究一代,生产一代的三步走战略,同时,蒸汽机研究所也被罗冲正式更名为动力研究所。
目前的研究项目就已经有了三个,第一个初代蒸汽机,也就是已经做出模型的固定式原动力蒸汽机,主要用于为车床提供动力,第二个项目则是根据初代蒸汽机的经验,试制窄距机车的模型,第三个项目则是大扭矩固定式原动力蒸汽机,主要用来给大型机械设备提供原动力。
这种蒸汽机的用途也很广泛,可以用来改造铸币厂,把那些铸币机械全都换成蒸汽动力的,但是另一方面,则是主要提供给新钢郡。
罗冲打算在这种蒸汽机技术成熟之后,就优先创办一个轧钢厂出来,主要用于生产各式的钢材。
毕竟没有轧钢机,很多想要的东西都是无法生产的,比如铁轨,用铸造法只能浇筑出短距的铁轨,一根最多几米长,而且质量也不好,耗时耗力,但是用轧钢机,就可以直接生产几十米甚至几百米长的铁轨了,到时候汉部落的铁路建设才真正能提起速度来。
另外,有了轧钢机,自行车三轮车的主要材料无缝钢管,也将可以大批量生产,而不是再让工匠们去用手敲了。
其他还有用于建设的螺纹钢,钢筋,钢丝绳,或者用来架设厂房和桥梁的角钢,工字形钢,都将可以生产。
其实轧钢机这东西,就是一个机械性的钢材拉伸器,可以将烧红的钢铁锻压,拉长,逐渐做成想要的形状,这项工艺在现代还有个名字叫做热轧,类似的还有冷轧,就是将没有经过高温煅烧的金属直接在常温下,利用其延展性直接拉伸,改变其形状。
不过冷轧目前的技术储备还不够,综合起来说,还是热轧的用途最为广泛,如果能成,那汉部落的生产力也将随之提升一大截,很多东西的价格,也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降低,到时候汉部落百姓的生活,就将再次得到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