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卿书
比如各个长老的家族势力分布情况……
“不知道首领想要的是哪方面的信息?”牛尾偷偷的看着罗冲问道。
“田亩,人口分布,所属势力,各地的特有资源,交通情况,这些对以后的行政分划很重要,务必详细属实,我想这些对你这个商长老来说应该不是难事吧?”罗冲盯着他的表情问道。
“这当然没问题,只是,首领,牛尾已经被关押了半年,之前的那些东西我倒是都还记得,但是这半年有没有变化,小的就不清楚了。”牛尾想了想,还是决定先把丑话说在前面,别回来又因为这那的跟他说的对不上再来治罪砍了自己。
“这个你不用管,只要把自己知道的都注明即可,我会找人一一验证的,另外,把竹岛沿岸三公里之内的重要据点,生产生活设施,以及适合船队登陆的场所,全都标注出来。”罗冲再次安排道。
“是,首领,那我现在就在这干?”
罗冲又撇了这家伙一眼,想了想才说道。
“我会找人和你一起绘制新的地图和沙盘的,你到时候要好好的配合,另外再把你知道的情况整理成一份文字说明交上来,至于你现在的安排,就到汝阳郡下新设的学府县当个县令吧,要尽快熟悉县里的政务,在绘制地图的同时,也不要把政务落下,机会我给你了,以后能做到什么地步,还要看你自己。”
罗冲做略微思忖状,然后就把早就想好的安排说了出来,现在他缺的是可堪大用的官员,牛尾反正是回不去竹岛了,那就不如先放在眼皮子下面观察一段时间,看他有没有当官的才能。
正好学府县也是新设的县城,而且还是以学校为主的,学校里的事情都有专门的校长来管,外面真正的普通百姓并不多,也就是有个几百户人家,要是这都管不好的话,罗冲也不可能交给他更大的地盘管理。
听到罗冲的安排,牛尾顿时激动不已,虽然现在只是个小小的县令,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罗冲不仅没有责怪他,还让他当了官,这或许就是考察,只要自己做的足够好,将来就是郡守,或者更高的职位,也未必没有可能,他可自认自己不是笨蛋的。
感天动地的谢过了罗冲的大恩,牛尾终于被打发了出去,罗冲默默的坐到一旁的会客席喝起了茶水,想着汉部落未来的一些事情。
就在同一天的下午,炎热的正午时分,罗冲在家里吃过了冰爽的捞面,正想在放了冰块的房间里午睡一会儿,却听到外面的侍女前来传报,说是有一封飞鹰传书刚到了这里。
罗冲连忙接过的书信,让他略感意外的是,这封信居然是游野传过来的,难道北边的临时营地又出事了?
不过在他快速的浏览了一遍内容后,才知道是游野对近期工作的例行汇报,但是其中有一句被一笔带过的探索发现,却吸引了他的注意。
‘西北冰原上有一黑湖,终日不化,臭气熏天,人可立于湖面之上……’
黑湖?终日不化?臭气熏天?人还能站在湖面上?
“这是个什么东西?!”罗冲开始绞尽脑汁的思索前世知道的那些世界自然奇观,然而一时间并没有想到类似的东西。
信中,游野还在对黑湖的描述后面添加了一段他自己的猜测,探索船队的很多人都怀疑那是个矿产。
这个黑湖位于一块大平原的草甸之上,周围并不与其他水系相连,完全是一个独立的湖泊,面积大约有五六百公顷之大,也就是五六平方公里。
湖泊外围都是硬质的黑色固体,人可以随便在上面行走,就是跑马车也没问题,但是这个湖泊越往中心走就越软,逐渐变成黑色的粘稠胶质液体,中心的液化面积大约有三四个篮球场大小,和整个湖的面积相比,只是非常不起眼的一个点。
并且这些未凝固的黑色液体还不停散发着让人恶心的臭气,周围那些固态区域倒是没什么味道。
或许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东西可能是矿产的原因,所以还尝试开采了一点,比想象中的要好开采许多,这东西并没有煤矿那么硬,倒像是晒干之后的腊肉,甚至还有点粘性。
罗冲打开那个装着他们所谓‘矿产’的布袋,立刻发现里面几块像是黑曜石的东西,几块大大小小的黑色石头,捏起来感觉质地比石头要软,闻起来并没有什么味道,一些切面上还有明亮的闪光,但是却没有金属那般的光洁,倒像是油一类的闪光。
这念头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连忙让侍女拿了双筷子来,然后夹着一小块黑色碎石放在蜡烛的火苗上熏烤,只是片刻的功夫,那块黑色的石头碎渣便融化掉了,将两根筷子都粘到了一起,并且快速燃烧了起来,还冒出一股黑烟和浓郁的特殊臭味。
“唔……这臭味竟然异常的熟悉……”
罗冲瞬间就想起了这是个什么东西,这不就是小时候那些在房顶上熬沥青做防水的味道吗?
这东西竟然是沥青。
他顿时恍然大悟。
连忙让侍女去开窗通风,那两根筷子也直接扔了出去。
罗冲来到顶层的露台上呼吸着新鲜空气思考起来。
原来是个沥青湖!这东西他听说过,前世在地球上就有不止一个这样的东西,最著名的便是加勒比海的彼奇湖,那也是一个全部由沥青构成的湖泊,而且还是个挺著名的旅游风景区。
这种东西大概就是位于板块裂缝处,地下石油涌出地表,经过太阳暴晒和挥发后形成的自然产物。
沥青,也就是原油中的轻物质挥发后剩下的重油物质,还有一个别名,被称为柏油。
彼奇湖就是这样的一个天然柏油矿,据说已经开采了将近上亿吨,至今湖面仍然没有下降,其中百分之九十都出口到了中国用于基建铺路了。
虽然很多人并未听说过,但其实距离人们并不远。
想明白了这是个什么东西,罗冲立刻就兴奋了起来,这可是个五百多公顷的天然柏油矿啊,能干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汉部落现在虽然也用沥青,但那都是煤矿炼焦的副产品,产量十分稀少,除了用来给帆船做防水填缝之外,就算想做别的也不可能。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一个产量巨大的天然柏油矿已经出现在汉部落的面前,拿来修桥铺路那是再好不过,除了距离汉部落有点远之外,基本没有别的缺点。
看着那个小布袋里的沥青碎块,罗冲的脑海中便出现了汉部落到处都是柏油路的景象,各个郡县之间都有黑漆漆的柏油路相连,数不清的柏油路共同构建了汉部落的轻型陆运交通网,至于重型陆运交通,将来完全可以交给火车嘛。
就按汉部落现在这个发展速度,有生之间把火车弄出来,罗冲觉得还真不是难事。
不过这都是后话,眼下需要他来做决定的是,这个沥青湖到底要不要开采?怎么开采?开采来干什么?
开采肯定需要大量的人力和工具,运输需要车船,使用也需要有专业的知识,毕竟光有沥青是铺不了柏油路的,还需要大量的碎石子,那么采石矿场也要弄出来才行,以及各种柏油铺路设备,别的不讲,最起码也需要一个自带加热能力的搅拌机,方便石子和柏油一起搅拌加热,然后还需要一个压路机,这都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开采那边的事也很多,人口,倒是可以从游野那个营地就近调集过去,工具和运输什么的,既然游野他们能找到那个地方,而且周围都是平原,那么应该也是能过车的。
最重要的反而是安全问题,如果在那里长期设郡的话,会不会引来食人族的进攻,要是能够活捉一批当作开采沥青的奴隶就好了……
罗冲想着有的没的,但是想了半天也没理出个头绪,还是情报太少的原因,他决定暂时先不管这个,而是先让游野整理一份详细的地图资料和周边的情况给他,然后他才好做出更合适的开采计划。
第738章 有轨交通
罗冲对沥青湖的事情很重视,在确定了这处资源点的战略价值之后,连忙给游野回了一封信,让他立刻对沥青湖周边的环境仔细调查。
包括最方便大宗矿物运输交通路线,周围气候和土地情况,有无放牧或耕种的可能,有无充足的淡水资源,是否符合人类长期居住的条件等等。
毕竟想要开采沥青湖,就得有充足的人手,人多就要有食物和淡水,要不然就没办法维持,当然,汉部落完全可以从别的地方调集粮食过去,但是那样采矿的运营成本就太高了,不符合现实利益。
不过这事暂时也不能着急,这么重大的事情,这么大的面积需要探索,肯定不是几天就能完成的,所以这事还得等,再说了,汉部落目前的建设任务也很繁重,就算现在弄出了详细资料和计划,恐怕罗冲也没有余力开采。
一到了这种需要用人的时候,罗冲就不禁想起了汤部落和鑫部落,这两个人口资源大部落要是能立刻为自己所用就好了。
但这很明显不可能。
……
汉部落,新钢郡。
年前随着汉部落炼焦厂和新钢郡的建立,数十座高炉日夜不停的冶炼钢铁,汉部落的钢铁产量甚至一度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
这样的情况随着罗冲对火炮和炮弹的研发,使得钢铁消耗掉了一部分,缓解了库存压力,但是随着两百门火炮的交付完成,钢铁产量再次超出了消耗。
不过这种像是开玩笑的情况,随着春天的到来又有了缓解。
汉部落今年新建了许多郡县,草原洪湖三郡,拓海郡,南张郡,汝阳郡的新县城,东薪郡的新县城……
随着这些地方陆续投入建设,还有大量人口的加入和增长,汉部落对于铁质工具和农具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这就更大的缓解了钢铁库存的压力,已经让部落勉强达到了收支平衡。
不过这并不是长久之策,随着这些新设郡县的逐渐稳定,他们的铁器需求也会逐渐冷却下来,为了保持汉部落炼钢工业的发展活力,罗冲觉得有必要再寻找一样可以大量消耗钢铁的产业。
其实他已经找到了,那就是自行车和三轮车,这两种车辆不管是哪一种,其主要结构都是钢铁制成,如果能成功推广开,那么汉部落的钢铁产量绝对能快速消耗。
但是受限于手工制作的技术难度和工时成本等问题,现在想要快速推广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暂时还要想别的办法。
罗冲思考良久,不得不准备再次重启蒸汽机计划,只要有了这种原动力,那么金属加工机床就不再是难题,蒸汽机车也将成为可能。
而且因为之前开发过火炮的原因,汉部落对镗床技术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储备,那么蒸汽机中最重要的结构件高压气缸也有了一定的研发基础,罗冲准备现在就开始尝试一下,不成功没关系,可以慢慢积累。
同时,他也已经把汉部落第一段铁路的行程在脑中做好了打算,那就是从卫山郡通往新钢郡的这将近八十公里的路程。
这段路程是汉部落目前陆路交通的重中之重,每天都有大量的马车拉着焦炭、粮食、布匹和各种铁制品来回奔波,天天如此,已经成为了最繁忙的一条线路。
如果能在这修建一条铁路,那将为汉部落节省大量的人力畜力和物力。
虽然火车暂时还没有,但是铁轨可以先铺上,没有火车头,那也可以先用马匹来拉着吗,总之像这种重型运输线路,有轨交通绝对要比土路来的效率更高。
至于铁轨的轨距,罗冲了解的不多,但也多少知道一点,毕竟他前世就是研究战争的人,一战二战期间,很多战役都是围绕铁路展开的,他也分析过不少战役,当然,分析的不是铁路。
关于铁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火车刚问世的时候,私人建造的铁路,那时候大多都是为运输矿物而服务的火车,修建的也极其简陋,大部分都是用铸铁铁轨直接铺在地上,连个枕木和碎石都没有,轨距也以窄距为主。
到了第二阶段,就变成了运输和客运为主的公共交通,为了追求客运列车的舒适性,铁路才逐渐出现了枕木和碎石,以及标距和宽距的各种轨道交通。
而缩小到轨距这个范围,也能大致分为三种,窄距铁路、标距(标准距离)铁路、宽距铁路。
窄距大多是指铁轨中间的距离从60公分到100公分之间的铁路,这种细长的铁路交通大多是从矿车上发展而来,因为它早期就是专门用来在矿山上拉矿石用的。
不过后来这种窄距铁路因为铺设比较方便,不太挑地形的原因,也经常出现于战争当中,一战和二战中,西方国家为了在战场抢运物资和兵力,就临时铺设过这种小火车,甚至可以一边开一边铺,随时转移,这就是它的优势。
其次便是进入轨道交通发展的第二阶段,货运和客运,以这两种需求制造的火车,轨距最小的便是标距一米五五左右的火车,这个轨距的列车不管是用来客运还是货运都很常见,一直沿用到现代当代也没有淘汰,而这个数据的来历,据说只是因为当时西方的马车,尤其是双马驾辕的马车,它的车轮轴距就是这个距离。
一米五五,这个宽度正好能够容下两匹马并排奔跑,也是当时西方最常用的交通方式,所以就这么被定成了(标准轨距)。
宽距铁路的出现,大多都是比较少见的超重型货运专列,客运一般从不使用,这种宽距的范围,也就是两根铁轨之间的距离,一般都在一米八到两米四之间,专门用来运输重型货物或者大件货物,就是一次拉一列坦克,火车也能装得下,拉得动。
汉部落基于现在的状况,最需要的也是窄距和标距的轨道交通,窄距的不用来拉人拉货,但是不管放在煤矿还是铁矿上,都十分适用,双马宽度的标距轨道,则更适用于载人载货,两种铁路各有各的用处,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
有了这个数据作为参考和依据,那么接下来研制蒸汽机车也就有了明确的目标,不用再走那么多的弯路了,想到这里,罗冲立刻制定了蒸汽机和铁路两脚同步走的研发计划。
由新钢郡负责钢轨的轧制工作,研究所负责蒸汽机的研发,两边同时开工,早晚能把这东西给做出来。
本着先易后难的研发策略,罗冲率先把窄距蒸汽机车提上了工作日程,不过想要那些研究所的人自己把东西弄出来,想来也是在难为他们,所以罗冲干脆让他们从研究所抽调了一些金属加工和机械传动类的工匠,拿着他们的各种工具搬到学府县的工业学院内。
又找了建筑工在学校角落里搭了个临时厂房,批了两间仓库给他们当作研究地点,汉部落的蒸汽机的研发事业就开始了。
罗冲自封总工程师,统领下面的一众研究员和工匠来进行实验。
最先定出了研发计划,并不是直接弄个窄距机车出来,因为不管是研究所还是罗冲自己都没那个本事,所以他打算先从小的来。
几天的时间,罗冲就让湖心岛的玻璃工坊按照他的图纸,烧出了一套蒸汽机原型机模型出来。
学过机械的人都知道,如果只是想弄出一个能烧水会转圈的蒸汽机原型机,其实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将其放到真正的机械中还能正常运动。
仓库中划出的一间教室里,下面坐着寥寥三十来人的研究团队,都是目前汉部落在机械传动和金属加工方面最牛的工匠,闭着眼可以画出风车传动和织布机零构件的大牛,还有熟悉各种金属处理,铸造,锻打,淬火,制模,焊接的天才,几十人排排坐的在下面看着讲台上的罗冲。
罗冲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好了蒸汽机的原理图,然后拍了拍手上的白灰,转过身对下面的研究团队讲到。
“这就是我们这个项目的核心,蒸汽机的原理图,只要这个东西能够成功,便可以彻底改变我们这个世界,因为它是一种受人工控制的原动力机械,可以不眠不休的不停干活儿,我们汉部落的生产力也将大大提升。”
看着下面研究员一副懵懂无知的样子,罗冲没有过多废话,而是直入正题。
“好了,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下什么是蒸汽机,简单来说,这就是一种使用蒸汽压力作为动力的源动力机械,主要由锅炉,汽缸,活塞连杆,飞轮四部分组成的机械。”
看着黑板上的那副示意图,大部分人还是一脸懵逼,他们因为见识的问题,还是无法想象那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只是烧烧水,便可以让飞轮动起来。
不过罗冲亲自上课的时候早就讲过他的课堂规则,不懂就要问,不要憋着,要不然想破头也可能想不出来,而科学这东西,有时候就是一层窗户纸,也许罗冲的一句提点就能将其打破,所以在罗冲上课时,他不止一次反复强调过提问的重要性。
于是便有人当场举起了手。
“你有什么问题。”罗冲点了其中一个研究员问道。
那里立刻站起身来,微微躬身一揖说道,“首领,为什么烧水就能让轮子自己动,这样岂不是说有了木柴和水就够了,那我们还要风车水车牛马牲畜干什么?这个东西难道比牛马牲畜风车水车还要好用吗?”
这确实是个问题,因为没有见过,所以有人会质疑新事物到底会不会比老东西强,这是大众观点,有这样的问题也很正常。
罗冲并没有因此而生气,他镇定的回答道。
“车子,或者旋转做工的原理,都是我提出的,风车,水车,牲畜,也是我首先创新的,没有人比我更懂其中的缺点,而你们只看到了它的优点,这是不对的,我说过很多次,科学就是敢于创新,大胆假设,认真实践,谨慎求证。
上述的这些东西你们也很熟悉了,那么你们应该很清楚,它真的没有缺点吗?
牲畜有生老病死,要吃东西,会饿会累,风车要等到秋冬的风季才能大功率运转,春夏作用十分有限,水车正好相反,春夏雨季水多功率最高,等秋冬时节水位与日俱降,很快就会失去作用。
而且建筑设施太大,太挑地方,风车要建在风口高地,水车要伊水而建,还要修渠筑坝提高水位,不仅工程量大,对建造环境的要求也太苛刻。
而蒸汽机则不同,它最大的好处,就是弥补了上述所有的缺点,不知疲倦,不挑时间,不挑位置,只要满足供水和燃料,它就能不停的工作,这才是蒸汽机的意义所在。”
讲明了其中的厉害之处,罗冲挥挥手让那个研究员坐下,然后再次点了一个举手提问的人。
“首领,您之前说蒸汽机有一部分技术和火炮原理相关,这个相关点是活塞运动的原理吗?一个是用火药燃气推动炮弹,一个是用高压蒸汽推动活塞连杆,只是蒸汽的力量到底有多大,能比得上火药燃气吗?为什么不直接把蒸汽机换成火药燃气机?”
“哈哈哈哈哈哈……”罗冲不禁被他的问题引得大笑,啪啪啪的鼓起掌来,把一众研究员都拍的懵在当场。
“你这个问题提得不错,为什么非要弄蒸汽机而不是别的什么机呢,只要有合适的燃料作为推动力能够带动飞轮做功不就行了?
这个想法非常好,已经有了举一反三的水平,这才是科学人才该有的思维嘛?
既然火药燃气能够推动几十斤的炮弹,为什么不能拿来推动活塞做功呢?我可以简单的告诉你,因为火药燃气压力太大,不容易受到控制,你要是能想出办法控制火药的燃烧速度,那当然也不是不行,到时候你还可以给这种新燃料的机器改个名字嘛,就叫燃气轮机……
如果直接用电石和水反应成乙炔燃气,再点燃乙炔作为机械动力,那么想来也可以叫做燃气轮机。
再者,要是你们能把桐油或者酒精这些燃料封闭在机器内控制燃烧,那说不定还能做出来内燃机呢!
这个都是没有规定必须做哪一种的动力机械,我之所以挑了蒸汽机这个项目,只是因为它足够简单。”
第739章 永不停歇的蒸汽机
提问题的研究员受到罗冲的夸奖,心中自然喜不自胜,而其他人听到罗冲瞬间根据问题举一反三,接连提出好几种动力源,更是对罗冲的脑洞和联想崇拜不已。
怪不得首领那么厉害,随随便便就能创造出那么实用的好东西,这脑洞简直无敌啊,他们只知道用乙炔点灯,用乙炔焊接,可却没想到这东西竟然还能当作动力源,而且就是当作燃料的用途,那也是首领告诉他们的。
闲话没有多说,关于蒸汽机的特设讲座才是正题。
“刚才我已经说了,为什么不选别的燃料作为动力源呢,因为我们现在的加工水平还不够高,蒸汽机这种简单的结构,容错率很高,就算不太严谨,我们也能把它尝试的制作出来,而且它的使用成本也是最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