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188章

作者:羽卿书

第542章 水文侦查大发现

  火器的事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搞定的,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甚至罗冲到现在还没有决定到底要不要搞,会对以后文明的发展造成什么影响。

  如果见识了火器的强大,再让有野心的人拥有了它,那一定是这个世界的灾难。

  然而,这个世界的人口数量还属于极度低下的状态,罗冲目前唯一的长远目标,就是在有生之年,竭尽全力的发展人口。

  因为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人口才是真正可以依靠的实力。

  抗战为什么在中国那么弱的情况下,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就是因为人口多啊,反正你没把我杀光之前,我是绝对不会认输的。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哪怕入侵者奴役了我们一时,只要我还有人会喘气,那起义就不会停止的。

  看元朝就知道了,从头反到尾……

  紧张的召集人手,选拔人才,筹集物资和车辆,还要调集粮草,不仅是为使团和商队准备的,对于即将出航的两支探索船队,罗冲同样非常重视。

  在牛尾跟来汉阳城的大半个月之后,使团和商队还没启程,东边浏阳郡的游氏兄弟俩就在罗冲的催促下出发了。

  他们完成了简单的帆船操船指挥集训之后,各领了三艘帆船出发了。

  这还是汉部落有史以来最大的船队远航,年初的那次治水行动根本不算,虽然那次出动了几十艘木船,转运了数百人力,但是和帆船是两码事,两支船队的任务性质它就不是一样的。

  再说了,你那次虽然船多,可是一艘船能带多少人呢,帆船一艘就能装百八十人,还能带上足够的粮食和燃料。

  燃料这一点要特别说明一下,负责探险任务的几艘帆船上面都是带着炉子的,就是那种小型的,用耐火土烧制的陶土炉子,便携的,平时放在船舱里,做饭的时候还能搬到甲板上,舱里带的有木炭,船员们是有条件在船上煮饭吃的。

  就这一点,那就不是小木船能比的,你能吃喝拉撒都在船上解决吗,我的帆船就能,而且生活水平还不差。

  那天罗冲亲自去送了游伏南下启程,然后又坐着游野的船队经过大泽的水道去了新建的卫山郡,在那检查了一下云志这个郡守的工作情况后,又抓紧回了汉阳城,之后就是密切的通过飞鹰传书与游伏取得联系。

  为什么这么做呢?

  那是因为罗冲好奇啊,一个崭新的世界地图,正通过游伏航行日志中的描述展现在罗冲的面前。

  也不是罗冲有多着急,而是这个内河帆船的速度绝对是让你吃惊的,那如果真飙起高速来,你就会知道船运究竟有什么威力。

  如果想象不出来的话,有句古诗就描述的挺形象的。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船行一日千里真的不是夸张,当然,这要在顺风顺水的情况的下。

  而游伏的船队现在就巧了,他就是顺水,一路向下游突进,虽然没有顺风,但是横风带来的推动力也是很可观的。

  甚至在前面水文侦察艇的压制下,游伏已经有意的放缓了速度。

  可即便如此,船队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抵达了金沙江口的支流,也就是乌峡水道东南支流与浏阳河的交口处。

  怎么形容这个水文关系呢,这么说吧,浏阳河跟汝水河,这两条河都是由北向南的走势,中间东西走向相距一百多公里,夹着一个汝阳郡呢,整体上两条河在地图上是呈现一个平行的状态,看起来就像数字‘11’。

  汝水河的下游,在经过一个大弧度的向东南转弯之后,直接经过乌峡进入金沙江,这就是年初罗冲带人走过的那条水道。

  但是在这条水道的尽头,也就是汝水河的尽头,没有进入乌峡山脉之前,从汝水河延伸出来一条东南走向的支流。

  当时罗冲就断定,根据这条支流的走向判断,到最后肯定是要汇入浏阳河的,结果怎么着,它还真就是汇入浏阳河的。

  这就等于是在两条相互平行的河流之间,建立了一条横向连接的通道,看起来就像是从‘11’变成了字母‘H’,只不过中间这条支流形成的通道角度不是很直,有点西北到东南的指向,成了斜的,最后看起来就有点像字母‘N’了,但是两条河确实客观的在下游一百多公里处连接上了。

  而且这条横向的支流还不算小的样子,现在正是盛夏时节,降雨量和水量都十分充足的情况下,这条河的宽度普遍达到了50米,比汝水河都要宽一些,是能直接跑帆船的。

  就是目前这条河的水深还没有查过,但是河水再浅,五十米宽的河也不会浅到哪里去,理论上来说,这条河在夏季,是具备从浏阳郡直接通往汉阳、汝阳两郡的水路通道的。

  当然,这个通道是否成熟有效,河水够不够深,能跑多大的船,能承受多大的载重和吃水深度,都还未知。

  更关键的是,这只是夏季的水文情况,秋冬两季内陆河水受降雨量和潮汐引力的影响,普遍都有水位下降的情况出现,到时候还能不能具备通行帆船的条件,还要等秋季实际考察之后才能确认。

  出发的当天下午,游伏的船队到达浏阳河和与该支流的交汇处时,就果断的命令了抛锚停船,然后飞鹰传书给罗冲,征求探查该支流的任务命令。

  游伏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们这支船队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探明下游一切可以利用的航道,侦察各航道的水文情况,看看是否有通行船只的能力,能够支持通行多大的船只。

  这本来就是他们最主要的任务。

  罗冲收到消息的当天下午就给出了回应,派一艘船进入该支流,逆流而上侦察该航道的水文信息,并抵达金沙江入口,观测年初炸掉的河道堰塞部位具体情况,看看有没有恢复,或者畅通。

  完成这个任务后要及时回复,然后再沿着支流返航和另外两艘船汇合,继续向浏阳河的下游前进。

  这个水道的发现对于汉部落接下的发展战略绝对是有影响的,因为罗冲早在年初的时候就对那里进行过规划,那里有他设想的一个‘巨木郡’和一个‘金川郡’。

  在该流域的两岸,一边是茂密的原始森林,一边是广袤的洪水冲击形成的平原,有大量的林木资源和土地资源,水资源更是不缺,绝对是一个现阶段发展农业种植的好地方,利用那里的林木资源,而且靠近重要水路航道,就地搞个大型造船厂,建造更大的船也不是问题。

  可以说只要有人,这里绝对是个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宝地,要粮食有粮食,要柴火有柴火,建材什么的更是不缺,更难得的是水路交通方便,这样的风水宝地,在这个时代上哪找去。

  可惜就是人口不足的短板限制了汉部落的发展,束缚了罗冲的野心,要不然他肯定能把汉部落的领地迅速扩大到别人想都不敢想的地步,可这一切都必须在人口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实施。

  没有人口长期驻扎,你拿什么去占领一块土地,哪怕它是一块无主之地。

  不过虽然罗冲很无奈,但是第二天还是传来了好消息,一号侦察船顺利沿支流抵达了乌峡入江口。

  这一消息的出现,确实证明了罗冲从前的猜想,浏阳河跟汝阳河其实是可以互通的。

  同时游伏还送来了对于乌峡入江口爆破点的侦察报告,那里因为河水的冲击,原本剩下一些没有北冲走的石头和泥沙,现在也已经被冲走了,应该是因为夏季水流量激增,把剩下的石头冲下去了。

  这是一个好消息,同时也证明了这条支流是具备夏季通行帆船的能力的。

  在信件的最后,游伏还请求罗冲为这条横向的支流命名。

  考虑到这条支流特殊的东西走向,罗冲就给它命名为朝阳河,因为不管是向东还是向西,它的朝向都能对准太阳升起降落的地方。

  朝阳河河段,西起于乌峡入江口,东入浏阳河下游,全长接近两百公里,夏季河水宽度最大80米,最小宽度40余米,具备帆船通行能力,两岸未发现人类活动。

  这是游伏提交的最终汇报,这段流域没有发现有别的部落生存,罗冲一点意外都没有。

  这块边长百多公里的区域,应该有几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可就是这片地方,从去年夏季开始就被水淹了,尤其是朝阳河流域,水患尤其严重,都是入江口那个堰塞湖引起的。

  因此,也就是在这两年间,浏阳郡的人力市场不停的扩大向南的影响力,基本上把那些无家可归的部落都吸收了过去,这也是为什么罗冲有资本在今年新建那么多郡县的原因。

  汉部落有人了,目前统计在册,有户籍的人口就超过了6万人,等卫山郡的云志把他承诺的沿湖周边的五万人口弄回来,汉部落有望在两年内突破十万人口的大关,甚至是20万。

  这一点都不夸张,因为人口的基数越大,增长起来就越快,而且是呈几何倍数的增长。

  两年之内,一对父母生两个,一千对父母就是新增2000人口,一万对呢?十万对呢?

  只要能挺过十年,自汉部落组建以来生出的第一批孩子达到十二三岁成年,汉部落还怕没有人口?

  恐怕到那时候,每年新生几十万,上百万的新生儿,吓都能把别人吓死。

  不过那毕竟是十年以后的事了,罗冲这代人也不能闲着,趁现在人口没有爆发之前,他们这一代人要想方设法的开疆拓土,为自己的子孙争取更多的土地,开发更多的良田。

  这叫未雨绸缪,否则真的等那帮孩子成长起来,每年给你生个百八十万的下下代,光是解决全民吃饭的问题,就能把你愁死。

  不要以为这是夸张,建国初那一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停止,全国为了恢复人口生了多少人,几乎家家都是五六个,七八个孩子,要不然从哪突然冒出来十几亿人口,真的不要小看人类的繁衍能力。

  不过罗冲并不怕,有压力才有动力吗?把这个道理给高层们讲一讲,也能适当的给他们增加一点压力,都给老子好好干,想让自己的儿孙将来都有饭吃,就玩命给我圈地去。

  游伏暂时还不太懂这里面的关系,但他现在所作的工作,其实就是在为汉部落圈地作前期侦察准备,探测地形,探测水路航道,记录当地的自然气候,地形地貌特征,哪里适合建造城市,哪里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哪里又是具有军事战略意义的重要关隘。

  其实游伏也不太懂这些,但是他足够听话,记录的也比较详细,罗冲都可以根据他传回来的记录来分析当地的特征。

  另外一个重要的任务,还是多与下游两岸的部落作接触,尽可能的打探他们的情况,能和平吸收的就吸收,不愿意臣服的地方势力,汉部落也决不介意动用武力,汉部落发展的太快了,那么多地方需要劳动力来参与建设,多搞一点不听话的人抓回来当奴隶也没问题,用奴隶来干活反而更省钱。

  于是乎,在接收到罗冲命令的游伏,等一号侦察船从乌峡入江口返回朝阳河下游出口,与其余的两艘侦察船汇合之后,他们就沿着浏阳河继续向下游前进了。

  也就是从这天开始,船队开始发现了两岸有从来没见过的陌生部落出现,现在他们的位置是浏阳郡的南偏东方向300多公里处,这是一片汉部落还从来没接触过的新区域,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的陌生,并且十分诱人。

  船行三天之内的距离,不远不近的,绝对是属于汉部落可以征服的地带。

  当天的下午,当三艘大帆船鼓起风帆,跟随着水文侦察艇向下游前进时,一群正站在岸边,使用简陋渔网捕鱼的男男女女,看着三艘巨无霸的帆船,整群人都惊呆了,就连好不容易抓住的鱼从手中挣扎了出去都不知道。

  “报告游团长,岸边发现了外族活动,是否靠岸接触?”

  一个船员站在舱顶的观察平台上,大声的向有游伏这个地理侦察团团长汇报情况,请求行动。

第543章 新发现的鹿部落

  炎炎夏日,居住在大河岸边的鹿部落,像是往常一样等到下午四五点钟才出来活动,躲避着两三点钟毒辣的骄阳。

  女人们手持着木制的鱼叉站在浅水中狩猎游鱼,也有人牵扯着绳索,从河水中拖拽出一个个藤编的笼子,那里面放着一些水草或是新鲜的果肉,还有些动物的骨骸残渣,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被困在笼子中的活鱼,尽管它们再怎么挣扎,也摆脱不了被烤成鱼干的下场,这就是贪吃鱼饵惹下的祸。

  因为天热,又不愿意像大人那样穿着草裙,全都光着屁股的小孩们,大呼小叫的围到渔笼边,兴奋的数着里面有多少渔获,然后高高兴兴的跟着大人一起抬着笼子往回走。

  也有些正在学习采集食物的女孩,拿着细长的树枝在树下的泥土里挖着什么,时不时的还会跑到河边,用手捧一些水浇到地上的小孔中,没过一会就钻出一只蝉的幼虫。

  女孩开心的把虫子捏起来,放到腰间挂着的一个小笼子里,那里面已经有了数十只的知了幼虫,这玩意儿高蛋白,用火烤熟了剥开外壳,里面就有一团比花生米还大的白色瘦肉,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也有些顽皮的孩子站在河边玩水,即使被周围的大人吓唬着往回赶,也非要伸着脚在河边趟一下不可。

  男人们也都没闲着,有的在河边挖了个土坑,光着脚站在那里踩泥巴,这自然不是为了玩,而是为了制作陶器,看他旁边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正仔仔细细的捏着一个像是罐子的容器就知道了。

  一旁已经捏好晾干的泥胚被人拿走,统一码放到一块专用的空地上,然后堆上干草和木柴,就被点着了大火。

  这样的露天烧制当然也是能成陶的,只是成功率比较低罢了,由于温度不可控,没有窑室保温,露天烧制比较容易开裂,报废率高。

  剩下身体强壮的狩猎队员们,则是拿着自己精心制作的武器,沿着河岸向部落两边搜索捕猎。

  这样一是可以驱逐傍晚来河边喝水的野兽,防止它们攻击自己部落的族人,也可以顺便打一些猎物。

  通常这个时间动物们都会来河边喝水的,狩猎队根本没必要顶着大太阳到处去搜索猎物,还不如在河边守株待兔,既能保护族人,还能猎到不少肉食,尤其是这附近盛产一种个头不是很大的鹿,每天都能猎到几头,甚至他们还抓住过活的。

  或许是因为天热,直接杀掉难以保存吧,他们就把活的鹿用绳子拴在树上,可那傻鹿就这么憨憨的在树下吃草,过了很久都没死。

  于是这一情况就引发了他们的猜想,经过首领和长老的商量讨论,他们决定再抓一些拴起来。

  就这样,鹿部落莫名其妙的就学会了养殖。

  鹿部落善于学习,也擅长发现一些有趣的事,并对此提出疑问,继而引发思考,不管他们思考的什么,但多少最后都能得到一些经验和好处。

  不过这种思考和学习是有限度的,当一件事物完全超乎了他们想象,就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出现在面前时,鹿部落所有的人都懵逼了。

  上百米宽的大河缓缓流淌,突然从上游漂过来一个人影。

  那人穿着奇怪的衣服,头发全都绑在头顶,上面还套着一个竹编的大檐帽子,背后还背着一个白色的气囊。

  最关键的是,这人此时正站在一个涂成了白色的奇怪物体上,使他能够安然的站在水面漂流。

  他手中还扶着一面三角形的翅膀,那翅膀不知道用什么做成,比人还要高大,上面还用黑色的颜料画了一个奇怪的符号。

  那人脚下的奇怪东西后面,似乎还拖着一根木头棍子,棍子的一头深深的探入水中。

  这其实就是一根测量水深的竹竿,把竹竿掏空,里面装上沙子沉入水中,另一端绑在侦察艇上,如果竹竿触底受到阻挡,受杠杆作用的影响,侦察艇上面的部分也会向前倾斜,是一种可以直观‘看到’水深的测量用具,也是罗冲发明的。

  鹿部落的一众人等,看到这个站在水面上一动不动,光是把着那面巨大的‘翅膀’,就能自行往下游移动的怪人,全族的人都惊呆了。

  “呃,这是什么东西,这还是人?他踩着的那是什么东西,居然会飘在水上,那是他自己做出来的吗?”

  一连串的问题出现在众人的脑海中,可他们却发现没有任何现有的经验和知识能为他们解答这些疑惑,就连部落中年龄最大,经验最多,最有智慧的长老,也同样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一样傻愣愣的看着河面。

  河面上水文侦察艇的驾驶员显然也看到了他们,三天了,终于看到活人了,这也是个比较重要的发现,于是他就把身前的三角帆横了过来,风帆不再受力,整个侦察艇突然就没了动力,开始降低了速度在水面上随波逐流,然后他又手动把水深探测杆立了起来,插在河底的淤泥中,当作船锚使用,让侦察艇一下子停了下来。

  单人侦察艇就这么停在百米宽的大河中间,驾驶员站在那里和岸上的鹿部落众人大眼瞪小眼,其实他的船帆上是挂了一面铜锣的,只要敲响铜锣,就能给后面500米处的船队示警。

  但是现在水文情况良好,并不影响船队通行,这段流域水流很缓慢,应该是地形过度平缓,也没什么激流,只是发现岸上有人而已,算不上危险报警的情况,于是他也就没有敲锣,停了船静静的等着后面的船队跟上,他现在就一个人,是不会自己去和岸上的人接触的。

  “快看,那个人停了,他停了,他要干嘛?他要过来吗?”

  “长脚,长脚,你跑的快,快去把狩猎队叫回来,就说河面上来了奇怪的人。”

  “孩子们快回房子里去,插鱼的也别站在水边了,赶紧凑到一起,大家守着部落等狩猎队回来。”

  守在家中的长老迅速做出了部署,安排部落中的众人提高警惕,他们还无法确定这个站在水面上的怪人想要干什么。

  500米的距离对于只升了半帆的帆船来说也没多远,速度飙起来后用不了一分钟就到了。

  站在头船舱顶上的观察员,很快就看到了前方停在河中间的水文侦察艇,船没事,人也没事,应该是侦查员自己停的,他应该是有什么发现了,就在这个时候,观察员也闻到了空气中的烟味,下意识的向两边的岸上看去,很快就在河流的东岸发现了异常,那里有很多的人,女人,拿着木头渔叉的女人。

  于是观察员立刻向船舱中的游伏汇报了情况,请求下一步的行动,船队是不是要靠岸和人家接触一下。

  游伏听到发现了部落,也是很兴奋,跑上了舱顶的二层甲板向岸边观察,发现果然有个部落,而且人数还不少的样子,根据留守在部落女人的数量,他就初步判断这个部落最少有四五百人上下。

  “收帆,击鼓命令后面收帆,打旗语让船队改摇橹继续前进,到前面侦察艇的位置抛锚停船,把侦察艇接上来,命令船队在河中间停船,不许靠岸。”

  游伏的一系列命令发了出去,船上很多船员都动了起来,操帆的解开了绳索把船帆全部降下,摇橹的力士来到船艉开始手动输出动力,推动帆船缓慢的前进,二层甲板的传令兵敲鼓向后船报警,然后打着旗语向他们传达命令。

  三艘大船动作统一,很快滑行到了侦察艇的附近,然后彻底抛锚停船,侦查员看到大船停了,并向自己发出召回旗语,他也收了三角帆,撑着竹竿向大船靠了过去,然后在船员的帮助下,连人带船都被拉上了大船的船头甲板。

  此时的鹿部落更加震惊了,不,应该说变成了恐惧,刚才那一艘单人侦察艇就已经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甚至产生了恐慌,现在好了,又突然来了比那个还要大上几十倍的巨怪,还一来就是三个,上面的人更是多不胜数。

  最让他们恐惧的是,他们刚才好像听到那巨怪上面还传来了巨大的响声,声音沉闷但是却非常响亮,像是要下大雨前,天上传来的闷雷声。

  好在部落狩猎队的男人们及时赶了回来,他们本来也没离开多远,毕竟还要保护部落不受野兽侵袭,只是当他们跑回来看到了三艘停在水面上的大船,也是一下傻了眼,这是什么玩意?上面还有那么多奇怪的人,他们来这里想干什么?

  “游团长,我们不过去和那些人接触一下吗,要不要把船靠过去,我看那边有石头的地方水比较深,应该是可以停船的。”一号船上的大副问道。

上一篇:我欲九天揽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