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卿书
“首领,你可算是记起我们来了,快给我们安排任务吧,我已经待的混身都要长毛了。”
游伏刚一看见罗冲就忍不住抱怨道。
自从今年开春罗冲决定建设新的郡县,就没让游伏继续去草原做生意,而是让他留在家里帮忙搞建设。
可他们哥俩怎么可能是安分守己的人,早就盼着能够继续出远门了,但罗冲就像是故意忘了他们一样,一直都没有给他们安排出门的任务。
“哦,是吗,可我听人说你这几个月过的不错啊,两个老婆都又怀孕了。”罗冲笑着打趣道。
“呃,那不是闲的吗,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游伏露出了一个尴尬的表情。
“呵呵,你不用再闲着了,我这次召你们过来,就是有任务让你们俩做。”罗冲不急不缓地说道。
“什么任务,这次去哪?还是去草原吗?只要首领给指个地方,游伏一定保证抵达那里,坚决完成首领安排的事情,不达目标绝不回头。”游伏信誓旦旦的保证道。
“呵呵,没有那么严重,不过这次的任务也是有些危险的,你们知道自己押来的车上装的都是什么吗?”罗冲没有回答游伏的问题,而是来了一个反问。
“什么,不是说叫船帆吗?不过那东西看起来好大啊,还有的像是国旗。”游伏想了想,还是老实的回答道,有点没搞明白罗冲这是啥意思。
“嗯,没错,就是船帆,是给新造的大船使用的,咱们也别再这里说了,我们直接去船上说好了。”罗冲边说边招呼两人跟着自己。
“啊?哦。”两人有点没反应过来,不过还是赶紧答应道。
一刻钟后,三人抵达河边,一眼就看到了停在河边的一艘大帆船,那船身整体呈现黑色,又在船舷的位置和窗户围栏刷了黄色和红色,整个船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那艘大船此时没有杨帆,而是就那么静静的停在河道中间,很多船员正站在船艉,练习着收放登陆艇的训练科目,这是船员们必须都会的一项技能。
就在这个时候,另一艘正在练习操纵风帆的大船也回来了,快速的驶过水面,最后停靠在造船厂的码头边上,这有些神奇的景象,直接就把游伏和游野两人惊的目瞪口呆。
他们发出了所有人第一次看到帆船时都会说的一句话,“这船会自己跑?!”
“没错,看到那上面的风帆了没,就是你们送过来的那个,这东西和风车的原理是一样的,只要风吹在船帆上,就能推动船只前进,如果风向改变的时候,还可以根据风向来转动船帆的角度。”罗冲对他们俩解释了一句。
“哦!原来是这样,首领还真是厉害啊,这都能想的出来。”游野恍然大悟的哦了一声。
“那首领带我们来看这个,难道新任务也跟帆船有关?”游伏也试探的问道。
“没错,我让你们俩各领一个船队,一个顺流而下,打开从这里到乌峡山金沙江的航路,再从金沙江一路向下游前进,看看这条江到底有多长,而且沿岸肯定会有很多的部落,我要你们搜集这些部落的资料,还有沿岸的地理地貌,各种特产,这些信息可以靠跟当地土著经商获得。
这件事由游伏来办,他和外面的部落接触的比较多,还组织过几次草原贸易,比较有经验。
至于游野,你的船队从这里逆流而上,进入大泽,一是测量大泽的地理地貌,绘制一份地图出来,最重要的是,看看大泽有没有上游的入口,将来也好继续向北方探索;
二是配合卫山郡郡守云志,帮他沟通大泽沿岸的部落,负责联系和运输物资和人口,他可是答应我要给我弄来五万人口的,这件事两年之内必须完成。”
这话说完,罗冲就看到游野一脸不高兴的样子,自然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于是就警告道。
“你不用苦着个脸,别以为你的任务没你哥跑得远你就不高兴,你的任务别看挺近的,但一点也不容易。
大泽内的水文环境比下游还复杂,那里的水位大多都比较浅,还有很多的沼泽地,一不留神就小命不保,所以你给我认真一点。
还有,和沿岸部落接触的时候,也要处理好关系,记住,那以后都是我们的人口,将来都是自己人,我这么说你懂了吗?
那可是好几万人口呢,干成了这件事不比你哥的功劳小,你给我好好干。”
听到首领这么说,游野才认真起来,刚才不高兴的态度也没了,首领并没有一直拿自己当小孩儿看,给自己安排的任务,重要性也不比大哥的任务低,说明首领还是挺看重自己的,游野在心里如此想道。
“保证完成首领的命令,配合卫山郡守接回我们的族人。”游野立刻站直身躯,大声保证道。
“嗯,这才像个样子。
游伏你也是,你的任务也很重要,虽然不会给咱们增加什么人口,但也算是打前哨站,为以后咱们汉部落继续扩大领地做准备,只有了解了外面的情况,我们才好针对性的做出对策,是和平吸收,还是派兵去征伐,你都要把这些查清楚。
还有,你也要画一份下游沿岸的草图出来,并且每天都要写航行日记,不仅要记录当天碰到的情况,包括沿岸的地理地貌,还有时间和天气,水文变化,船员的健康状况,心理情绪,船上物资储备等等,这些都要写下来,每天写,只要你还活着。
就是死在外面,也要想办法让人把日记带回来,明白了吗?”
“明白了,保证完成首领交代的任务。”游伏也大声的回答道。
第532章 你要不要上学
“嗯,好了,你们的任务就是这样,不过不是马上出发,你们两个,还有你们带来的人,都要参加一个月的操船训练,熟悉一下以后的生活环境还有共事的船员,出门在外,你们和所有船员的命,就靠着那几条船了。”安排完任务,罗冲再次对人两人叮嘱道。
游伏两兄弟也是赶忙答应,说实话他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上船了,帆船这么高级的东西,可比骑马驾车有意思多了,这可是个会移动的大房子,能装百八十人呢。
处理完这件事情,暂时就没有什么需要罗冲亲自处理的了,卫山郡的建设有云志盯着,现在已经进入了正轨,夯土的城墙和汝阳郡一样大,是个四四方方,边长为一公里的正方形。
城池的外面也修建起了几座砖窑,每天不停的用挖掘沟渠弄出来的泥土生产着砖块,农田也在移民的努力下不停的开垦,种植着官府提供的水稻和玉米种子,还有他们自己带来的甜高粱。
这里的移民也是一样,只要正式加入汉部落之后,就会设立户籍,登记人口,同时按照爵位发放应有的土地。
城里面的民房虽然还没有多少,但是酿酒工坊却早已开了工,目前罗冲给出了的二三十种不同的酒曲配方,酒氏族的族人们也在有条不紊的做实验,只不过酿酒太耗时间,一时半会出不了结果,所以暂时也没办法管了。
能够快速见到成效的制糖工坊已经建了起来,再经过最初的小批量试验后,现在已经步入了正轨,工坊就设在浏阳郡的坊市里。
红糖的主要生产工序就是榨汁,熬糖,翻炒(红绵糖),装模冷却(硬糖糖块)这几个步骤,都是非常简单的,即使没有专用的器械,只要有个能够熬糖的容器,就可以手工制造,技术难度并不大,要不然当初的珠部落也不可能那么早就搞出红糖来。
不过为了适应大批量的生产,罗冲还是设计了一套甜杆压榨设备,这台机器由风车驱动,最前面是个不停上下起伏的铡刀,可以把送进去的甜杆切成想要的长短,然后这些切成小段的甜杆再放到一个液压缸里用物理方式压榨出汁水。
这套液压设备其实和汉阳城榨油坊的榨油机差不多,都是人工往压机里面注水,提高压锤的重量,榨汁完成后再拔掉塞子放水,算是一台最原始的液压设备,最起码原理是一样的,只是驱动的动力不一样罢了。
设备已经完全没问题了,接下就是等到下次甜杆收获的季节,就可以大量的生产红糖了。
至于过滤掉色素的白糖,或者黄砂糖,那都要以红糖为原材料,进行二次深加工才有可能,不过罗冲暂时还没有这个打算,先不说造不造的出来,即便能,成本也不会便宜到哪去。
而且有了红糖这种调味料之后,罗冲又能复原出一些上辈子吃过的美食了,比如红烧一类的菜,再没有酱油的情况下,都需要用糖来炒色,另外还有一种用法,就是熏肉。
很多人都爱吃熏肉,尤其是猪头肉和熏鸡熏鸭一类的食物,罗冲以前就很喜欢,但那个时候没有红糖,他就做不出来。
这种熟食熏肉和为了防腐而熏的腊肉可不一样,腊肉用新鲜的湿草木闷烧释放的烟气就行,熏熟食小吃就必须用糖。
其实也没多难,以熏鸡为例,把鸡杀好放入调料和盐,在锅里煮熟,然后捞出来沥干水份,再架上一口大锅,锅里不要加水,直接倒上一碗红糖,再放上竹篦子,把鸡放进去,盖上锅盖,点火干烧。
锅里仅有的红糖受热就会释放大量的烟雾,最后把鸡的外表都熏成红灿灿的,既好看又能增加那种特有的红糖熏烟味。
罗冲住在浏阳郡的这段时间,大树和游伏游野两兄弟也是占了便宜,经常能吃到郡守府食堂的花样美食。
大泽里的莲藕,浏阳郡的萝卜和卷心菜,豆角,绿豆苗,煮花生,再放上一些辣椒做成素什锦,熏鸡熏鸭,炸小鱼小虾,油炸花生米,再来上几张大饼,一壶米酒,简直不要太惬意。
不过这样的日子总是会结束的,罗冲在这半年里虽然到处东奔西走,可也没忘了写自己的书,历时一年多的时间,由他亲自创作(抄袭)的《诗词精选》和《汉礼》两本书终于完成了。
《诗词精选》是一本是陶冶情操,宣扬吃苦耐劳,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的一本书,书内的诗词也是以这种题材为主,例如:悯农……
当然,这本书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教人认字用的,是语文基础书。
另一本《汉礼》主讲各种礼节,民俗节日,婚丧嫁娶,祭祀,交友,聚会,宴饮等各种场合的礼节,同时又结合了汉部落的二十等爵,写出了这些活动中,不同的爵位,社会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中应该有的规格。
这本书算是中级难度了,先学会认字,懂一些传统美德,再来学汉礼,只要把这两本书学会,基本上就可以毕业了,以后所有的学校都要按这个来。
至于更高层次,想要做官的学生,除了这些,还要学习论策,主讲时政要闻,遇到各种的问题怎么解决,怎么处理官民之间的关系,怎么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还有应该遵守哪些为官德行。
除了这个,还有一本《汉律》,这是一本宪法大典,不过暂时还没有成书,因为随着汉部落的体制越来越完善,遇到的各种情况也越来越多了,尤其是法律这东西,必须要细致,让执法者有法可依,而不是根据个人主观情感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罪,这一点是必须明确的。
也正是因为这份细致,所以这本书写的很慢,因为种种可能出现的情况罗冲都要提前想到,然后还要提出处理办法,判什么刑罚。
这些都是语文方面的,数学方面,罗冲也编好了两本书,名字也很简单直白,《初级算数》《中级算数》,高级的还没编出来……
其中初级算数涉及的知识都是小学内容,加减乘除运算,制作表格,计算账目,基础几何学,主要就是几种图形的特点,长宽高,面积,体积,容积,角度,重量,这些知识点。
中级算数就涉及到简单的方程运算,代数,函数,高级几何,等等,还包括了一些初中物理的知识点,主要是关于力学的一些知识,也是目前可以接受的知识,最起码只要学了初级的就能看懂一部分了。
学会了这些,就能够参与建设一些桥梁工程,生产器械的制造,还有造船等等,属于工程师之类的专业。
至于更高层次的,暂时罗冲没有写,也没有公布的打算,像是微积分这种东西,他不认为现在就能够被原始人掌握,再说就算学了这些,生活中也是用不到的。
最后一本书就是《自然》了,这本书的内容就是套用的小学的自然和初中的科学,涉及的知识面很多,但是不要求学的多精通,主要是科普为目的的一本书。
里面从天文地理,到天气,四季,时节变化,生物学,基础的物理化学,都有涉及。
例如什么是打雷,为什么会下雨,云是怎么形成的,河水为什么会流动,下雨不要躲在树下,不然可能会被劈死这些内容。
这些看似不怎么重要,但是却可以驱逐愚昧思想,不至于像以前的原始先民,看到个日食都以为是天狗吃太阳,世界末日就要到了一样。
生物方面,细胞什么的倒是没说,但是种子发芽,草木生长,还有动物的繁殖,和动植物的种类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关于霉菌的知识。
学习这些主要是普及关于农耕和养殖的一些基础知识,虽然他们一直种地,但种子为什么会发芽,怎么成熟结果,却一窍不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是看了这本书,他们就会对动植物有一个新的认识。
什么是哺乳动物,什么是卵生动物,冷血动物和爬行动物等等,学会区分各种野兽,还有怎么驯养牛马羊。
关于物理和化学方面,只有简单的介绍,物态变化系列,什么是溶解,什么是蒸发,什么是冷凝,还有一些简单的关于光线的知识,比如彩虹是怎么产生的。
化学方面着重介绍了金属和碳这些东西,让读者辨认几种金属,都有什么特性,还有碳是怎么产生的,它们都有没有毒,冬天烧炭记得开窗,不然会被毒气熏死等等,都是一些可能会遇到的事物。
这是一本彻头彻尾的杂书,主要目的也是为了给百姓们科普一些生活常识,让他们不再那么愚昧,然后再通过学生的嘴讲给他们的家长,使之逐渐在整个汉部落推广开来。
这些书都还没有印制,目前只有罗冲手上的一份手写书稿,所以刚刚处理完这边的事情,他就想要回去了,目前能够印刷书籍的地方,只有汉阳城一个地方而已,而且学校也在那里,不回去怎么行。
临走之前罗冲先是叫来了大树,安排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起一座新的坊市,整个城都用来当学校,毕竟浏阳郡这边的人口也不少,小孩子的教育是个问题,现在罗冲的教材写出来了,印刷也用不了多长时间,所以要抓紧着手这个问题。
安排完这个任务后,罗冲又让人叫来了鑫部落的商长老牛尾,这个家伙近两个月不是逛集市,就是在河边看船,或者跟小贩们厮混,每天光顾小吃街。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联系他的那些手下,问问他们在干活的时候有没有学到什么技术,身边都是些什么人,有没有那种可以拉走的,还会一些技术的,和他们打好关系,将来好把他们都拐走。
不过牛尾怎么都没想到,汉首领专门找自己,就是为了问他要不要上学,要不要跟着去汉阳郡那边看看。
难道是这俩月的考验通过了?终于允许我去别的郡看看了?
牛尾怀着忐忑不安,而又隐隐有些期待的心情,再次来到浏阳郡的郡守府里,见到了把他召唤来的罗冲。
郡守府的大堂里,还是上次的位置,罗冲坐在高台的主位上,手里拿着毛笔不停的写着什么,牛尾就跪坐在下面,静静的等待罗冲的吩咐。
过了半晌,罗冲终于停下笔,然后把毛笔对着牛尾晃了晃,突然问道,“你想学读写汉字吗?”
“啊?想,当然想,我真的可以学吗?”牛尾听完愣了一下,但是反应过来后还是连忙点头。
“汉部落的字很多,还有一些其他的知识和礼节,要全学下来可能要几年的时间,我可以允许你们鑫部落派人来学,但是年龄不能超过16岁,你是个例外,我就不管你的年龄了。
但是,这学不能白上,你们必须拿出点东西来换才行,而且学费本来也是不便宜的,毕竟笔墨纸砚还有书籍什么的,都挺贵的。”
罗冲说完这些话,又让旁边的一个小吏给牛尾端上了一份文房四宝,还有一本印刷的老版《诗词精选》,是最早印刷的那三千本里面的。
“这个,汉首领,不知道我们送一个人来学习,需要付出多少东西?”
牛尾也是有心眼的,他故意问罗冲要什么东西,而不是开什么条件,毕竟要东西的话,鑫部落都能想办法弄来,但是如果让罗冲开条件的话,谁知道他会说什么,难道让鑫部落割让竹岛他们也得同意吗?
“每个人十头牛,十匹马,记住,这是每人每年的学费,想要第二年继续上,来年就还要送来,当然你一次都弄来也是可以的。
还有,学生数量吗,你自己看着办好了,一次几百名我们都能收的下,过千就不好教了,我们的学校暂时没有那么大。”罗冲直接把早已想好的价格报了出来。
而牛尾听到这话,差点一口老血吐出来,每个人每年十牛十马,还一千人,真要是来一千人,那就是每年两万头大牲口啊,他们鑫部落总共才多少人口,要是供这一千人上学,怕不是整个部落都要给汉部落白干,所有资产全都用来供着一千名学生了。
第533章 鑫部落的汉租界
弄一千个留学生来是不可能的,牛尾心中暗暗摇头,倒不是供不供得起的问题,而是没必要弄那么多,再说两个部落的距离也太远了,弄这么多人,路上需要多少粮草补给,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按说鑫部落也不是给不起这些牛马,因为根本不需要他们自己来出,鑫部落只需从竹岛运一批白盐到草原去,就能换来大量的牛马,而白盐对于靠海的鑫部落来说,那简直取之不尽,只是需要时间晒罢了。
罗冲当然也知道这个道理,至于为什么开出这样的条件,主要是因为汉部落现在一心扑在发展部落上,对于草原贸易有些分身乏术,这也是为什么他今年没让游伏再去的原因。
倒不是因为没人,而是因为没货,草原贸易中最紧俏的几样商品,就是白盐,铁锅,布匹这三种。
然而汉部落只有一个盐矿,可是这两年新收纳的人口太多了,今年又新设了那么多的郡县,一座盐矿就要供养近十万人每天的食盐。
也不是盐矿储量不够,而是生产力有限,毕竟盐矿是不能直接开采出来就能吃的,还要经过溶解过滤重新蒸发结晶等多道工序,所以产量有限,现在内供倒是没问题,但是却没多少多余的存货用来对外贸易。
还有铁的需求,从前还相对充裕的产量,随着人口的增多,铁锅、农具、武器、车船,工具的内部需求大量增加,汉部落目前已经没有余力向外出口铁器了,只能先满足内部需求,想要扩大钢铁产量,只能等到新钢郡建起来,到时候弄个钢铁厂才行。
至于布匹,也是一样的道理,随着人口的增加,百姓对于穿衣穿鞋的需求剧增,再加上现在又出来个船帆需要消耗大量的布匹,因此对外供应只能暂停了。
当然,只靠节省是不够的,还必须开源才行,罗冲这次回去除了要督促书籍印刷,学校开学,最重要的就是想办法扩大各种物资的产能了。
也就是因为这种种原因,罗冲才想到换一个方式,让鑫部落来给草原提供白盐,换取大量的牛马后再送到汉部落,除了学费方面,其他的商品也都用牛马来支付,以此来获得源源不断的牲畜,为汉部落的发展持续输血。
至于担心以后鑫部落做大,对草原的影响加大,最后干扰到汉部落,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只要罗冲的计划成功,那么鑫部落和游牧民族都得不到好处,他们只能为汉部落持续输血而已,而且用不了多久,罗冲就能控制整个鑫部落,到时候怎么办还不是罗冲说了算。
首先,鑫部落想要获得汉部落的技术和物资援助,就只能用牛马交换,所以他们就要把更多的人力用在晒盐和货物运输上,而技术传到鑫部落又不可能马上就能应用起来,这也是需要一个吸收时间的。
而草原上的游牧部落,他们为了获得鑫部落的金属支持和白盐援助,就只能把辛苦养殖的牛马卖给鑫部落,其实也就是变相的卖给汉部落,而游牧部落最大的资本就在于他们拥有很多的牛马,这样一来,大量的牛马输送到了汉部落,他们自己的实力也就被削弱了。
“汉首领,这个我们还是先送一百人过来吧,太多的话,因为路远,也挺不方便的。不过汉首领为什么只收16岁以下的年轻人?”牛尾在翻译的帮忙下对罗冲问道。
“为什么只要16岁以下的小孩,我会告诉你因为这些孩子都懵懂无知,比较单纯,容易被洗脑吗?”
这是罗冲的心里想法,只不过他没有说出来,到时候这些年轻的孩子学习了汉部落的文化,再跟他们出生的鑫部落一比,到时候心向着哪边就真不一定了。
“因为年轻人学的比较快,而且学完了有更长的时间可以为鑫部落做贡献,你如果弄一群老翁过来,学的慢不说,到时候回去半路上就老死了,你们花那么多的学费,岂不是很吃亏。”罗冲信口胡诌的解释道。
牛尾听了翻译也是恍然大悟,心中连说有道理,为什么自己就没想到呢,看来还是汉首领聪明过人啊。
“哦,还有,你们既然愿意来上学,那以后回去肯定也是需要笔墨纸砚的,我愿意把这些东西的制造技术,以及印刷技术传授给你们,也好让你们回去能继续学习,把汉部落的知识教给更多的族人。
你先别高兴的太早,这些技术都是十分重要的东西,传授给你们鑫部落可以,但是你们也需要用条件来交换才行。”罗冲再次挖了一个大坑给牛尾。
做出这样的决定,罗冲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想要把汉部落的文化在鑫部落快速传播开来,没有造纸术和印刷术这些东西作为传播载体,那是很难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