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148章

作者:羽卿书

  他们没有歇息,而是连夜打着火把行进,终于被一个驻扎在海滨的村落发现了他们,这才让他们放下心来,住在老乡家里,吃着竹筒熬煮的玉米粥,这才让他们有了重回人间的感觉,海对岸,太可怕了。

  ··········

  汉阳城,这里的山区已经飘起了白雪,在北边放牧的队伍已经和缚马关的建设队伍一起回来了,汝阳郡那里的土屋也冒起了炊烟,火炕一直燃烧着,让这些新加入汉部落的族人高兴了好几天,这里虽然没有汉阳城里的砖瓦房好看,可是土坯房加火炕的屋子也不差,再加上汉阳城送来的大量兽皮和布匹,足以保证每个人安全过冬,每个新族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这是他们过的最暖和的一个冬天。

  汉阳城里,冶金工坊又开始炼铁了,今年加入的族人不少,再加上对外贸易的需要,汉部落需要不少的铁锅,还有各种农具和工具,整个部落的几万人,全都要仰仗这两座高炉。

  旁边不远的教学楼中,罗冲翻着刚印出来的新书,第一批3000本《诗词精选》已经全部印刷完毕,300个学生人手一本,这让学生们很惊讶,也很高兴,他们之前跟着首领刻了几个月的字,现在终于见到了成果,原来这玩意儿真的能批量印书。

  看着下面叽叽喳喳的学生们,罗冲不禁心里叹息,还有两个月他们就毕业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派上用场,不过从今天起,除了继续学习汉字之外,这本新书也列为了必修教材之一,很快,教室里就响起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朗朗读书声。

  雪下了一整天,但是却没有在汉阳城的屋顶留下痕迹,很快就全都化成了水,最后在屋檐上留下一根根晶莹剔透的冰凌,屋子里烧了火炕,室内温度高,房顶是不会留下积雪的。

  就在这初冬时节,汉部落的一件大事也终于看见了一丝曙光,历经数月之久,罗冲的硬币蜡模终于刻出来了。

  汉部落的货币和现代的货币体系差不多,分了元角文三种,然后又下辖了多种面值,比如文,其实和分是一样的,一共三种面值,一文,二文,五文,角同样是三种面值,一角贰角五角,只有元多了一个,一元,贰元,五元,十元。

  这些货币从最小的一文钱,到最大面额的十元,同样按照十进制来算,这倒是没有什么特殊意义,无它,就是为了方便算账而已。

  七种面值的货币,正反面就是十四个钢印,从设计,到绘图,再到精雕细琢,罗冲一个人花了数月的时间,现在终于完成了。

  一文钱的正面图案是一束环形的稻穗,还有一朵云,象征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空白的地方有1文的字样,旁边还有汉字的大写‘壹文’,反面则是‘大汉帝国天启元年铸造’的字样,正中间则是罗冲头戴平天冠,身穿冕服的头像,虽然现在还没有这东西,但是不妨碍罗冲可以自己画出来。

  至于上面的人物肖像,相似度有个七七八八就可以了,而且看起来比罗冲的实际年龄还要更成熟一点,人物肖像就是这样,能印在钱币上的头像,实际上都比真人要好看一点,这是潜规则,历史上都这样,罗冲的肖像也不例外,看起来更成熟,更威严。

  贰文钱的正面是一个头戴斗笠,弯着腰插秧的图案,空白处加上了面值,反面和一文钱一样,版本年号加头像;五文钱的正面图案就变成了一个人驾着牛在耕地的图案,空白处面值,反面肖像。

  角一级的三种面值图案用的是动物,一角正面是马匹,贰角是赛加羚羊,五角则是一只展翅的巨鹰,反面依旧是年号加头像。

  元一级的面值图案用的都是轻工业,一元正面是一个女人在织布的图案,二元正面是一个壮汉在打铁,五元的正面是一艘三桅帆船,十元的正面则是一座宫殿,不过这上面的三桅帆船和宫殿都没有实际参照物,都是罗冲自己想象出来的,反面的图案还是年号和罗冲的肖像。

  现在十四个蜡模都已经刻好,然后就是用耐火的高岭土和蚁穴土加水调成浆糊,再把这些蜡模放在里面,等干燥之后再把蜡块融化倒出来,这样钢印的模具就做好了。

  不过想要浇铸出合格的钢印,就只能直接用上好的钢水直接灌注到模具里,再用之前的灌钢法生产钢铁就不行了,所以这一次,罗冲第一次尝试了转炉顶吹技术。

  这个技术说难不难,说简单也简单,只不过对于汉部落现在的科技水平而言,做是可以做的,但是无法大规模应用而已,而且质量上肯定不及现代的顶吹技术。

  转炉顶吹,实际上就是把融化的铁水接出来,放到一个大缸里,然后从上面往铁水里插一根管子,再用管子往里面通入大量的纯氧,纯氧和铁水里的碳原子反应,变成大量的二氧化碳然后从铁水里冒出来,形成很多翻滚的气泡。

  顶吹技术就是利用这个氧气加碳变成二氧化碳最后排出的方法,达到降低铁水碳含量的目的,使铁水直接变成钢水。

  当然了,罗冲没有纯氧,不过直接吹空气也没什么不可以,反正最后成品的质量肯定不如现代的钢铁是肯定的了。

  顶吹用的管子是一根之前生产的钢铁敲成的钢管,后面连接了陶瓷管道,接口处用的是泥封,后面连接了一台大型的人力鼓风机,这个设备由于用的都是硬材料制作的管道,所以根本无法移动,所以就只能让另一方主动一点了。

  这天,罗冲亲自在冶金工坊指挥,先是炼铁,然后把融化的铁水从高炉下面放出来,最后盛到一个半人高的坩埚内,接着用小推车把铁水移动到顶吹机的下面,然后把小车直接推到一个升降架上固定,最后利用周围的几个杠杆把升降架抬起来,使上面固定的喷嘴可以深入到坩埚底部,这是为了让它们充分的与空气发生反应。

  一切就位之后,位于管道另一头的人力鼓风机开始做工,把大量的空气鼓入坩埚里的铁水中,由于炽热的铁水接触了空气中的氧气,因此开始发生剧烈的放热反应,不仅铁水表面释放的气泡像是沸腾一样,铁水的温度也在逐渐升高。

  这个顶吹的过程,虽然没有烧火加热,可是这个反应本身就能提高很大的热量,使铁水一直处于流动的液体状态,防止降温凝固。

  所有人都在退避三舍,远远的驻足观望,顶吹机跟前太热了,而且大量翻涌的气泡使铁水好像在沸腾了一样,无数的火花在向四周溅射,好在这里早就收拾过,倒是没有什么易燃物品。

  这个反应的时间并不长,过了大概几分钟,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罗冲就开始喊停了,然后就是把升降架放下来,观察铁水的颜色是否和以前炒钢的颜色相近,觉得可以了之后,就可以拿来浇铸模具了,因为这些铁水此时已经蜕变成了钢水。

  这一大缸的钢水浇铸了14个货币钢印,剩余的钢水也没浪费,被浇铸成了其他用来冲压货币的生产线零件,比如两个很大的,用来给硬币磨边的精钢转轮,金属碾板机上的精钢滚筒,还有用来冲压硬币的冲头,以及下面的模型。

  这些重要的纯钢零件浇铸完成后,等彻底冷却,还要再次加温进行回火和局部淬火,提高部分零件的硬度,尤其是那十四个钢印,硬度自然要高一些。

  淬火完成后再用硫酸和氯化钠反应制出的稀盐酸清洗零件,然后就是打磨抛光,最后上油养护,这一批的货币钢印就算完成了。

  虽然制作过程繁复无比,但这也是货币防伪的一个保证,汉部落制作这几个钢印尚且千难万难,别的部落就更别提了,甚至汉部落的自己人都不一定懂这些技术,可是不会制作钢印,想要仿造汉部落的货币更是无稽之谈,所以对于防伪这方面,罗冲一点都不担心。

  有了这些零件之后,接下来就是制作流水线设备了,金属碾板机,这个主要是把铜锭或者银锭,这样的原材料,加热之后放入碾板机,就像压面条一样,一遍一遍的压成扁片,直到压成硬币需要的厚度。

  压好了金属板之后,接下来就是用冲压机冲出来大量的钱胚,冲压机用风力自动锻锤改装,上面的铁锤换成了一个和硬币同尺寸的冲头,下面的铁砧则是换上了带有和硬币同等大小的钢砧,这样只要把银板放上去,冲压机上下一砸,就能冲下来不少和硬币同等大小的圆形钱币毛胚。

  然后再把这些冲下来的毛胚放入脚踏动力的圆盘磨边机,把硬币毛胚放进去,通过两个钢盘相互挤压的方式打磨硬币边缘,这样不仅成品边缘光滑,甚至硬币的侧面还被压出了细小的纹路,摸起来还比较涩手。

  最后一步就是冲压图案了,把磨边完成的钱胚放在一个冲压机上,这台特殊的机器下面的机床上放着的是硬币反面的钢印,上面则是正面的钢印,然后周围有几个固定的轨道,使上下的钢印能够对齐,最后就是用这个冲床把钱胚猛地砸一下,这样钱胚的正反两面就被压出图案了。

第460章 县衙架构

  铸币厂不需要负责冶金的问题,他们只需要用金属锭当作原料,然后有几台金属碾板机,钱胚冲压机,硬币磨边机,花纹锻压机,就足以完成硬币的生产了。

  在这样的流水线作业下,硬币的生产是极快的,远远不是古代方孔钱的生产能力可比,以汉部落现有的情况,只需要少量的人就能生产出足够的货币,而且货币也不用一下造出很多,一是这东西不可能一股脑的投放市场,那样只会让货币贬值,一点好处都没有。

  鉴于目前三个郡的实际情况,罗冲还是决定先把铸币厂设在汉阳城里,因为这里的一切设备都是现成的,只有这里才有冶炼金属的高炉。

  第一批试制的是三种文级的面值,壹文、贰文、伍文,全部用95%的黄铜加5%的铅合金制成,直径2.5厘米,和现代的一元硬币尺寸一样,但是厚度又稍微薄一些,一文钱的只有1毫米,贰文钱1.5毫米,五文钱两毫米,和现代的一角钱硬币相差不多。

  冶炼出来的黄铜和铅锭按照比例混合后,最后浇铸出来青铜合金板依旧是黄橙橙的,看着就如同金子一般,又因为加入了5%铅金属的缘故,使合金的液态流动性更佳,这样的钱胚也更容易锻压出细致的花纹。

  而且这个合金比例,在保证了铜币的优等质量外,还杜绝了别人拿货币毁掉铸造武器的可能,因为这个比例的铅青铜除了铸币性能优良之外,根本无法拿来当武器,因为,它太软了。

  从大嘴手下抽调的十个人开始学习铸币的工艺,原来的冶金厂因为钢铁生产完毕后暂时的闲置了下来,这个时候就正好用来生产货币。

  大嘴亲自带人熔炼合金,然后浇铸成一条条的铜锭,稍微加热又塞进碾板机反复碾压,每次碾压之后都用新制作的游标卡尺测量一下铜板的厚度,最后达到合格的厚度之后开始冲压钱胚。

  长条形的薄铜板被手动塞入冲压机中,然后就听见风车带动的自动冲压机发出吭哧吭哧的上下交错声,紧接着机器下面就不停的掉落出一个又有一个的圆形铜板,砸在下面的藤筐里叮咚作响,这可都是钱啊……

  等到藤筐里的铜板接满之后,这些铜板又被人用小车拖走,之后人工放在磨边机的进料口,一枚枚的铜板排队被塞进去,另一个操作磨边机的人也在不停的踩着脚踏板,他要让磨边机始种保持在转动的状态。

  这些铜板被塞进磨边机,然后在轨道内挤压滚动,围绕精钢磨盘转动大半圈后,从出口处再次掉下来,此时的铜板边缘就已经被磨去了毛刺,变成了光滑的硬币钱胚。

  接下来就是最后一步的花纹锻压了,由于目前还是半机械化,所以有些步骤还是靠手动完成的,比如锻压花纹。

  锻压机的上下两面是一正一反的两个花纹钢印,下面那个就相当于自动锻锤的铁砧,是固定在基座上不会动的,然后下面的钢印上还有个可以手工抬起的套筒,套筒的两面一边高一边低。

  操作时把钱胚放在比较高的滑道上,钱胚就会自动划入套筒,然后手动把套筒压下来,使其正好套在下面的钢印上,之后踩一下脚下的踏板,上面的钢印就会落入套筒内狠狠的砸下来,瞬间完成硬币的两面锻压,在铜板的表面压出浮雕式的字体和图案。

  整个锻压的过程都是在笔直的套筒内进行,这是为了防止上下两个钢印发生错位,这个垂直的套筒,其实就相当于给上下两个钢印提供一个共同的轨道,为的就是限制它们运动的方向。

  锻压完成后就松开脚下的踏板,然后由重力杠杆再次把上面的钢印抬高,之后工人再手动抬起套筒,使其向前方倾斜,这个时候已经完成锻压的成品硬币就会从套筒比较低的一面缺口处滑出,然后沿着木制的轨道滚落到一个藤筐中,至此整个硬币就算彻底完工了。

  整个锻压过程,工人的手指都不会接触钢印,也不会接触套筒,再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有了安全保障,避免工人的手指被钢印一下砸成肉酱。

  这个流水线的效率很快,随着工人的熟练度不断提高,最高生产速度能在一分钟十枚硬币左右,基本上六秒钟一个,一小时就能生产六百枚,虽然和前世铸币厂的一小时几万枚没法比,但是在这个时代,能铸造出如此精致的硬币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按照目前的需要,只要不停的生产,还是能够满足供应的。

  三个面值,三台锻压机,不停的产出金灿灿的铜板,叮当叮当的落入藤筐中,用手捧起一把再抛下去,瞬间就发出哗啦啦的悦耳声响,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

  从机械零件的铸造,到设备的组装,再到工人熟练的生产,冬季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汉阳城已经生产了大量的铜币,只不过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发放出去,因为钱是不能乱发的,钱币的发放量必须和生产量等值,不然发放的太多只会造成通货膨胀,然后钱越来越不值钱。

  好在冬季第二个月月底的时候,罗冲亲自教导的四个班的学生也迎来了毕业的时间,这些人虽然学习水平很一般,只会写几千个字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但是以目前来说算是够用了,当下的情况下,想要正式的推行私有制,还要先完成一个最基础的任务才行,那就是人口普查,统计汉部落一共有多少人口,这样才能做好资产的公平分配。

  而想要完成这个任务,那就首先要有合适的官员,第一批的300来名毕业生,自然是不可能全部成为官员的,所以还要通过考试选拔,对于这个,罗冲还是比较有心得的,要知道作为一个通过应试教学培养出来的现代人,罗冲对考试有多么的亲切。

  很快,一场关于官员选拔的考试就开始了,为了省去印试卷的麻烦,罗冲直接把题写在了黑板上,然后让所有人用白纸答题,最后写上名字交上来。

  考试的内容也很简单,除了生字,组词,造句,再有就是诗词填空,最后就是写一篇文章,也就是写作文。

  作文的题目则是,甲部落和乙部落在同一片森林狩猎,双方各扔出一根投矛,全都扎在了同一头鹿的身上,那么最后这头鹿到底应该算哪个部落的。(请用短文的形式回答这个问题,并清楚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个其实应该不算作文,而应该算是一道问答题,但是这道题考的关键点则不一样,因为这道题根本没有什么正确答案,你说这头鹿是甲部落的可以,说是乙部落的也没问题,甚至你回答让它们两个部落平分这头鹿也可以,只要能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即可。

  因为这道题本来考的就是读写能力,首先你想要答题,你就要能看懂题的意思,连题都看不懂,就说明你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达标,这要是首领给你出了一个书面任务,你连让你干啥都不知道,那还干个屁啊。

  读懂题目之后,还要回答这个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个没有固定答案,但是回答的时候就看你是不是逻辑正确,有没有条理,比如你说判给甲部落,那么下面就要有理由,最好列出个一二三来,解释清楚为什么这么判。

  很多的学生都蒙在了这道题上,前面的那些题,基本上都是死记硬背就能答对的题,偏偏最后这道问答题,让很多人都懵逼了,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这种情况该判给谁比较好,所以很多人都想不明白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然而这道题压根就没有正确的答案。

  语文考了一上午的时间,收了试卷之后便是吃饭和午休,下午则是继续数学考试,数学考试相对就简单了,毕竟这个可没有什么自己发挥的余地,正确答案就那么一个,你就是回答出花来,也没什么卵用,因为数学是严谨的。

  考试很快就结束了,罗冲一个人独自判卷判了两天,最后终于选出了几十人,这些人不是汉字写的好,就是思维逻辑清晰,也有的人算术比较好,正好用来充作户房的司吏,专门负责统计人口和各种物资的数量,眼下正是人口普查和资产评估之际,这样的人正好用上。

  剩下那些人也不是全无用处,可以让他们来当教师,专门留在学校里教孩子读书识字。

  几个月的时间,汉阳城最后的一座建筑‘政府办公楼’也竣工了。

  有了正式的办公场所,也有了一批可用之才,汉部落的第一个临时政府也终于到了组建的时候。

  本期学员毕业考试的第一名,是一个来自薛氏族的小队长,此人名叫薛铅,加入汉部落之后参加过建筑队,懂的建房的全部流程,之后又跟随大力去盐湖挖过矿,后来又调到浏阳郡参加住房建设,当过小组组长,再后来赶上罗冲让各氏族族长选拔学生,薛氏族的族长就把这个家伙送来了。

  薛铅的成绩可以说是最出色的,语文只错了几个字,后面的问答题也解答的很好,这个家伙不仅写出了答案,甚至还列出了两种情况,要么甲乙两个部落平分猎物,要么猎物归其中一方,得到猎物的部落要给放弃猎物的部落一些适当的补偿。

  你看,这写的多好,有理有据,而且公平公正,总比某个熊部落的人出主意,双方一边出个人,俩人直接干一架,谁赢归谁好多了。

  虽然这个答案也没毛病,但是这种思想有问题啊,反正罗冲是不敢放手让这样的家伙来管理地方的,好吗,要是这样的人当了官,领民出现点矛盾,估计他巴不得让人家打一场,然后他自己好看热闹……

  罗冲翻着成绩单,在上面来回勾勾画画,挑选着首届汉阳县的政府领导班子。

  汉阳县政治主官‘薛铅’,县令职位,职责就是总领一县的人口,生产,农业,税收,水利,畜牧,教育,等等等等。

  宗杰,县丞,副主官,也就是副县令的意思。

  此两人是在编的正式官员,属于领皇粮,吃俸禄,有品级的正式公务员。

  然后就是主簿和师爷,一个算账的,一个算是出谋划策的,师爷要是放在现代,应该就是县长的秘书加顾问吧,这两人为县令自己招募,县令自己掏钱养,一般县令调任的时候,大多也会带着师爷或主簿,因为这俩人里肯定有一个县令的幕僚。

  两个领导确定了,然后就是下面具体办事的各个司房。

  主管户籍,土地,收税事务的户房司吏,主管治安事务的刑房司吏,当然刑房也可以叫作巡捕房,不管叫什么,他们的职责其实都是差不多的。

  主管农耕和畜牧的农房司吏,主管水利、修路、架桥的工房司吏,还有主管一县教育、文化活动、祭祀活动的‘教谕’,最后一个则是统计司,负责统计县里的各种数据。

  至于衙役,由县里雇佣,连合同工都不算的那种,就是专门跑腿的帮闲,哪个房需要干活儿都可以领出去的那种。

  至此,整个县政府的管理架构也就完成,县令、县丞、师爷、主簿、下设六房,领头的为司吏,司吏下面还有数量不等书吏,算是办事员,也是书记官,秘书之类的,就是帮忙跑腿,做记录的。

  这一个县衙,明面上的官吏加在一起是八个人,县令和县承是正式的公务员,师爷和主簿则是县令私人养的幕僚,六房司吏是合同工,而且是有机会转正的那种,剩余的书吏和衙役,全都是雇佣的临时工,工资不够吃饭的底层员工,唯一的福利,就是县衙管一顿工作餐……

第461章 冬天能抓鱼吗?

  这第一批的官员,自然不可能指望有多聪明,这些人顶多也就是能做些简单的算术和汉字读写而已,可即使这样,也算是汉部落最高端的一批人才了。

  让他们来地方上行使政令,肯定也做不好,只能由罗冲来慢慢调教,不会做没关系,首领告诉你该干什么,你只要尽力去完成就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万事开头难嘛。

  好在现在汉部落的总人口也不是很多,至今没有超出四万人,这点人口连明朝的一个县都不到,罗冲目前还管的过来,等将来人口激增的时候,相信他的手下也已经锻炼出一批可用之才了。

  第一批的县衙搭好班子,然后罗冲又把剩下的几十人分成了若干个实习组,这些实习小组暂时没有分配行政地区,先跟着汉阳县衙学习工作模式,由罗冲调教一段时间后,等明年再下放到各地执政。

  冬季里万籁俱寂,族人们也都待在家里猫冬,不过大家茶余饭后偶尔也会趁着晴天出来溜达溜达,现在是个好时候,由于大雪封山,没什么工作可以干,大部人都闲置在家,所以也正好是做人口普查的好时候。

  因此,罗冲给汉阳县衙的第一个命令,就是组织人手普查具体人口,要求是所有人口都要登记造册,按照家庭为单位,一户一户的查,要有名字,几个配偶,多少子女,上面有没有老人,再有就是年龄,有多少残疾,有多少小孩和青少年,还有这些人的族系,都要登记造册。

  不仅如此,汉部落还要下发户口本,这个户口本也没什么高科技的地方,其实就是竹简,纸的东西太不好保存了,所以罗冲决定用竹简。

  每个人登记造册,然后把个人的户籍信息都写在竹片上,一个人就一个竹片,一户有几口人就要有几个竹片,最后用麻绳编织在一起,生老病死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删减,不过这是内部流通的第一代,将来肯定是要更新换代的,目前也只好将就了。

  正所谓用人不疑,既然交代了任务,自然要让他们放开手去干,所以在布置完任务后,罗冲当即就带着准备了三个月的神器去浏阳郡了,那里今年来的人有点多,日子不太好过,所以罗冲决定亲自去看看他们。

  此行随从的人不多,只有十个,除了罗冲和肉肉灰山之外,还有一辆运载工具的马车,以及大力和羽毛等人,这俩人一个整年待在铁矿,一个整年待在八宝山,直到了冬天才回到汉阳城,本是罗冲身边最亲近信任的人,毕竟这俩人都是汉部落的原班人马,可是现在却聚少离多,现在有了机会,自然要让他们多跟在身边一段时间。

  一行人骑着坐骑,很快就来到浏阳郡的地界,远处一片白茫茫的平原尽头,赫然矗立着三座土城,三座土城一字排开,与不远处的大河交相呼应。

  提前收到来信的大树已经率领一众族长们在城门恭候。

  “首领,您可总算来了。”大树和众族长们看到骑象而来的罗冲,各个喜不自胜,脸上荡漾着真挚的笑容,眼睛里却泛着绿光,不停的往罗冲身后的马车上偷瞟。

  “哼哼,你们是盼望着我来?还是想让我给你们带吃的来啊?一天两碗稀饭的日子不好过吧,告诉你们,吃的没有,想要肉吃,自己动手。”罗冲开门见山的戳穿道。

  “嘿嘿,首领说的哪里话,我也不知道会有那么多人赶着秋末才来投靠啊,要是今年早些时候来,没准还能多种出一些粮食,也不至于让大家现在省着吃了。”

  大树不由苦笑道,这件事他也很无奈啊,一下子多出那么多人,可是粮食只有那么多,他能怎么办,总不能把人拒之门外吧,现在这个时代人口就是实力啊,但凡有能力养活,谁会往外推。

  罗冲也知道不能怪大树,再说招人的命令也是罗冲下的,真要说怪谁,只能说那些投机取巧的家伙太坏了,他们来的不是时候。

  “首领,其实一天两碗稀饭也不错,最起码那些新加入的族人就很知足啊,他们之前在自己部落的时候,冬天两天吃一顿也是经常有的,现在吃的虽然是稀饭,可再怎么说也是两顿啊。

  唯一有些情绪的,都是已经加入部落一年的老人,他们本来是每天有干米饭吃的,现在却来了一群没有做出任何贡献的家伙来跟他们分食物,自己好不容易种出来的粮食,却还要因为他们天天喝稀饭,心里自然是有点不平衡的。”柴氏族的族长也在旁边说道。

  罗冲骑在灰山的背上,眼睛一眯,面无表情的问道:“打起来了吗?”

  “这倒是没有,本来族人们是坚决不让新人入城和他们分粮食的,可当初首领下过命令,让所有新来的人每户开垦十亩荒地,看着他们都干了活儿,老人们这才将他们放进城,只不过现在依旧瞧不上这些新人就是了,但是也没有爆发冲突,新加入的那些人还是很老实的,因为他们知道不老实就没有饭吃。”大树立刻汇报道。

  “嗯,这还好,看不上也没关系,明年直接把新人调走一些,让他们去其他地方干活去,汝阳郡那地方还缺不少人口呢。”

  众人说着话,就开始往最开始建设的尚田乡土城里走,这里建设的最早,环境还是不错的。

  尚田乡是三座土城里最靠南边的一座,城里全是砖房,街道也是纵横交错,人口约在七千左右,再往北的临泽乡就不同了,一半的砖房,一半的土屋,住在土屋里的,自然就是罗冲担心闹事的那些新人了。

  再到了新建的丰邑乡,这里简直就像是沙丁鱼罐头一般,放眼望去全是低矮的土坯房,房子虽然不大,但是每间房子都塞了一大家子人,只这一个小城里,就足足塞了上万的人口。

  罗冲的到来在新城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很多人都从自己家的土房子里钻出来看首领,实在是太稀罕了,他们来了那么长时间,这还是第一次看到传说中的首领呢,而且还是活的,因此每个人都激动了。

  不过罗冲显然没有时间在这里被人当猴看,又不能跟他们收门票,白白让他们看了去,实在是太亏了。

  因此在巡查了各乡之后,罗冲就离开了,毕竟这一次过来可不是光为了巡视的,主要还是为浏阳郡上下几万人谋取福利,让他们的日子好过一些。

  “怎么样,河水全都冻上了吗?”罗冲坐在当初住过的房子里,捧着一碗热茶说道。

  “冻是冻上了,只是这冰封河面,真的有办法从里面捕到鱼吗?”大树甚是怀疑的问道。

上一篇:我欲九天揽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