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115章

作者:羽卿书

  “各位,我刚才跟你们说的这些都是真的,这种发冠和簪子就是我们首领先发明的,还有你们说的这个图腾,我们首领教我们的叫法是叫做汉字,汉字并不是只有这一个,首领教过我们很多汉字,汉字是一种符号,可以代表任何东西的符号,非常的神奇,而且也是我们首领创造的。

  另外你们说的那些加入我们部落的人,他们是怎么聚集在一起生存的,这一点就比较复杂了,因为大家的食物来源很多,不仅养殖牲畜,还会种植粮食,或者下河捕鱼,这都是食物来源。

  我们首领的意思是,邀请大家过去看看,让大家亲眼证实一下汉部落有领导众部落的能力,有让大家安全生活,吃饱肚子,而且会越来越强大的能力。

  另外他还说要你们带着那些石板,到时候也好印证他的身份,而且有机会的话,你们也可以联系周围的部落联盟,邀请他们的首领和长老们一起到汉部落考察。”

  游野听到他们问的这些问题,也连忙按照罗冲回信中的内容说道,希望能够成功的把他们带回去,而且带回去的人越多越好,要是能联系到附近的部落联盟,那绝对是大功一件。

  “这位小兄弟,你刚才说的这些,真的是你们那个首领让你这么说的?他是怎么告诉你的?我看你总拿着那个兽皮,难道那兽皮还能传音不成,你们首领真的是神?”人群中一个看起来颇为魁梧的壮年男首领疑惑的问道。

  “哈哈哈哈,我们首领当然是神不假,这兽皮虽然不能传递声音,但是却写满了首领创造的汉字,我刚才就给你们说过,首领创造的汉字能代表任何的东西,自然也就能用来传递消息了,这位首领如果不相信,尽管拿这块兽皮去看。”

  游野说着就将罗冲写回信的兽皮递了过去,一群老老少少顿时就围拢过来,看着兽皮上从左到右,一行行整齐排列的方块汉字,全都惊的不行,这些字乍一看全都一个模样,可是仔细看就会发现又全都不同,但还有很多相同的部分,其实那就是偏旁和部首。

  如此精密而复杂的一套语言符号,看着就不像是凡人能够创造出来的,经过一番书信汉字的展示,这些人终于相信了罗冲的不凡之处,不管他是不是那个传说中能够领导众部落的男人,起码见一见也不吃亏,于是一群高层纷纷答应下来,准备立即前往汉阳城去见见世面。

  为首的一个壮汉对这次的参观之旅显得很重视,忙前忙后的督促着族人准备东西,不过看到游野只安排了两个战士给他们带路,自己却不准备一同前往,立刻就心生疑惑,于是他就专门跑去找游野询问缘由。

  “哦,这件事啊,是我们首领特意交代的,我们十几个人这次出来的主要任务就是寻找食人族的老巢,虽然已经从你们这里听说了是在一座雪山上,但还是不知道具体位置在哪里。

  我们汉部落虽然不怕食人族的袭扰,但他们总来也是个麻烦不是,首领想要彻底解决食人族的问题,所以我们这次必须找出一条准确的路出来,为以后的大队反攻做准备。”游野对那个壮汉解释道。

  “哦?你们首领真的有把握打赢那些食人族?他们的人数可是不少啊。”

  “哈哈,这有什么,他们人多我们人也不少啊,在首领的带领下,我们汉部落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的,再说了,虽然我们人数不如他们,但我们的武器却不是他们能比的,我相信我们的首领,也相信我们的汉部落,我们一定能够打赢。”游野非常自信的说道。

  “小兄弟胆子倒是不小,既然你们还要继续往北边走,寻找食人族的居住地,我倒是可以给你们提供一些帮助,我们这些部落里有曾经被他们抓走的人,不过在半路上想办法逃了回来,倒是认识一些路,你们要是需要的话,我可以找几个人给你们带路。”壮汉对游野的勇气十分钦佩,竟是主动提出可以帮助带路的主意。

  “哦?真的吗,那真是太好了,如果能有你们的帮助,确实可以让我们少走一些错路,早日完成首领交代的任务,我在这里先谢谢你了。”游野十分惊喜的说道。

第341章 麦子熟了

  “这有啥,你们都有胆量去找食人族打仗,我们难道还不敢带个路吗,哈哈哈哈……”壮汉豪爽的笑道。

  到了第二天,游野的十二人小队也分好了组,有两人带领这个部落联盟的考察团回部落,其中一个是曾经鹰部落的族人,负责用自己养的阿祖卡巨鹰和他们保持联络,另一个则是擅长使用罗盘的人,方便给众人带路。

  不过听说他们还要绕路先去别的地方,寻找另一个生活在高地平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那个联盟的人虽然不擅长养殖,但是群体围猎却运用的十分娴熟,而且也是信奉石板预言的部落联盟之一,这也是距离比较近的一个联盟,其他太远的就不方便联系了。

  游野自己这边的十人小队,也得到了三个土著向导,现在反而比来的时候多了一个人,对于寻找到敌人的老巢,把握也就更多了几分。

  又是几天的时间过去,汉阳城这边的第二季水稻也到了插秧的时候,禾苗已经有一尺高了,建造教学楼的进度已经慢了下来,每天只有少数的工头看着奴隶们在干活儿,其他的族人都去了农田里插秧。

  广场上的孩子们也找到了自己喜爱的游戏,男孩子们踢球,丢沙包,女孩们跳绳,下五子棋。

  五子棋这种最简单的棋类游戏已经传播开来,每天下工之后,各家各户早早的吃完饭,罗冲也会在家门口的马路边和小蝶下上几局五子棋,每次都能引来一大堆小孩和大人围观。

  开始的时候罗冲还是用的木制棋盘,不过因为制作麻烦不利于推广,罗冲很快想出一种更简单的游戏方式,他直接用平时教学生练字的粉笔,在地上画一个简易棋盘出来,然后和小蝶一人用掰断的小树枝,一人用小石子,就用这种最Low的方式玩起了五子棋,在族人们看过几天之后,也纷纷开始效仿。

  看着那些聚集在路边各处玩耍的孩子,罗冲十分欣慰,能让孩子们吃穿不愁,快快乐乐的生活,这应该是所有的大人都愿意看到的吧,不过罗冲自然不可能天天和这些孩子们一起玩耍,他还要继续为部落的发展做努力。

  当然,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罗冲这段时间的努力自然也换来了成果,被他种在自己家中的五颗种子都发芽了,这绝对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两颗黄豆已经露出嫩绿的小苗,那三颗玉米,此时也长出了喇叭筒形状的小苗,接下来就是要快速拔高的时候了,夏季种玉米只需要三个月就能成熟,比汉部落现有的水稻还要短上十天左右,绝对是个非常有潜力的主粮之一。

  另外还有一种比玉米和水稻生长周期都要长的农作物,那就是麦子,罗冲是从今年春天和水稻一起种植的麦子,此时五个月已经过去,水稻的第二季都已经开始插秧了,而那些麦子才刚刚成熟。

  今年春耕的时候,罗冲把麦田选在了东岸新开垦的种植区,一共就种了五亩地,而且这五亩地互相并不靠近,种植的行距和密度也不相同,就是为了做个对比,好找出最合适的种植密度。

  另外让罗冲比较惊讶的是,这五亩地的麦子中,并不只有一个品种,而是出现了三个,不知道是本来种子就比较杂的原因,还是因为换了地方产生了基因突变。

  其中一种就和游伏带来的原种看起来差不多,金黄色的麦穗上长着长长的麦芒,每一根都有半截小指的长度,一整个麦穗如果算上麦芒的话,直径都要在八厘米左右,总之就是麦芒特别长就对了。

  而另外的两种,麦芒的长度都比较短,一种麦芒只有不到两厘米长,另一种干脆就没长麦芒,只有光秃秃的麦穗。

  不过既然已经出现了不同的品种,以后当然不能继续混合种植了,所以罗冲就开始独自为下一批的小麦选种。

  想要高产,自然不能傻不愣登的拿镰刀去割,而是要用剪刀去剪,这是一个细活儿,要挑选单株结穗最多,长的最健壮的麦子为母本,这样繁育出来的后代才能像他们的母本一样优秀,说白了就是种好,爹娘长的不赖,孩子自然也不会差,除非爹娘都是整容的。

  把三种麦子都分别挑选出长的最好的用来留种,剩下的就可以快速收割了,不过还是要把三个品种分开来放,因为罗冲还要做个小实验,看看这三种麦子里有没有小麦或者大麦,也就是青稞。

  前世的罗冲见过麦田,可也仅仅是见过,你要真让他区分大小麦的区别,他还真认不出来,以前只从课本上知道大麦不容易发酵,所以一般都用来做死面的食物,或者被雪区的牧民拿来做酥油茶,而小麦便于发酵,所以经常用来发酵做馒头,包子,面包之类的发面食物。

  想要区分青稞和小麦也很容易,把这三个品种全都磨成面粉,分别发酵,然后放到一起对比一下就知道,老子不认识还不会比吗,笨人自然有笨人的办法。

  罗冲亲自挑选完优良的种子之后,剩下的就让族人直接把麦穗用剪子减下来,然后把三种麦子分开放置,全都收获完毕之后,再把剩下的秸秆用镰刀割下来,然后罗冲就跟他们交代,把这五亩地重新翻耕之后当作菜地,他在从菜地里挑选地段种植下一批的麦子。

  农作物最好不要在一块地上连作,这个常识罗冲还是知道的,以前水稻田一直种水稻,那也是没办法,因为汉部落目前只有一种粮食种子,只能通过多加肥料来补偿土地肥力的损失。

  新收获的麦子被平摊到广场上晾晒,然后用小推车碾压麦穗使其脱粒,等全部脱粒之后,再用铁锨铲起来扬一扬,铲一锨麦子,然后高高的抛洒到空中,已经脱离的麦子皮因为比较轻,就会被风吹走,而质量更重的麦粒则会就近落到地上,就用这种最原始的方法来完成麦子的脱粒工作,之后就是晾晒了。

第342章 制作发面

  麦子最好反复晒上几天的时间,让种子彻底干透,一是为了减少水份的含量,便于存储,省的在仓库里发霉,同时也是为了给那些没有熟透的种子催熟,而且晒麦子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要主意,那就是一定要找几个孩子看着麦子,不要让小鸟过来偷吃( ̄▽ ̄)“。

  就这样反复晒了三天的时间,三种麦粒也晒得很干了,现在正值夏中时节,天气热得很,这几天又没有雨,所以粮食干燥的非常快。

  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也是时候开始做实验区分大麦和小麦了,罗冲让人把每样麦子取了三斤重,并专门标记区分,然后依次送到磨坊磨成面粉。

  汉部落目前虽然还没有专门用来磨麦子的磨坊,但之前已经建造了一个带风车的油坊,油坊榨油的时候,也需要先把原料磨成粉状,然后放在大锅里炒熟,之后才能拿来榨油,不过暂时拿来磨一下麦子自然也没问题。

  三种麦子交给了油坊的人磨制面粉,罗冲则是去准备能让面粉发酵的东西,酵母粉自然是没有的,不过世界上第一块发面也不可能是用酵母粉制作的,发面这个东西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传说是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有一个为主人用蜂蜜水和上面粉做烤饼的埃及奴隶,一天晚上,饼还没有烤好他就睡着了,炉子也灭了,夜里,生面饼开始发酵,膨大了,等到这个奴隶一觉醒来时,生面饼已经比昨晚大了一倍,他连忙把面饼又塞回炉子里去,他想这样就不会有人知道他偷懒,活儿还没干完就大大咧咧睡着了。

  就这样,世界上第一张发面饼烤好了,奴隶本以为这块坏掉的面饼会出现什么意外情况,结果确实异常了,这张发面饼烤的又松又软,居然异常的好吃,比平时用死面做的烤饼要松软的多,而且还比较大,相同的面粉重量,做成发面的食物能让面团体积增加好几倍,于是慢慢的,这种烤发面团做成的食物也开始流行开来,最后还被人取了个名字叫做面包。

  至于生面团为什么会发酵膨大,也许是生面饼里的面粉、水或是蜂蜜暴露在空气里的野生酵母菌或细菌下,当它们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温暖后,酵母菌生长并传遍了整个面饼。

  当然这个自然发酵也是有前提条件的,不可能随便一块生面团放在那里就会被细菌感染发酵,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加蜂蜜,当然也可以是别的东西,只要是甜的就行,因为面粉发酵非常需要糖份,如果面团没有加糖,放在温暖的地方只会长毛变馊,根本不会产生气体膨大。

  第二种发面的由来是在中国,《三国演义》中记载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蛮之后,过江受战死冤魂之阻。诸葛亮面对此景心急如焚,想来想去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惩魔,保佑生灵,诸葛亮不忍用人头祭祀,而发明馒头为替代品。

  这个故事的真假就不得而知了,而且那个三国演义本来就是个小说,另外文中也没有提及发面的制作过程,只说了诸葛亮做馒头,哦,对了,那个时候的馒头其实就是包子,里面是要包肉馅的。

  两个来源,两个故事,但罗冲现在最需要的其实只是一勺糖而已,去年秋天集市的时候,罗冲曾经从别的部落手里收购过野生蜂蜜,不过就那点玩意儿早就被分干净了,当时刚得到的时候,就被罗冲当作赏赐奖励给了汉部落那些有功的人,或是干活儿比较勤快的人。

  不过这没关系,想要天然的糖份还有另外一个来源,那就是汉阳城北边后山山谷中的那棵吊刺食人树,食人树的根瘤中就有天然的糖浆,那是它为了引诱猎物自投罗网的诱饵,但是在罗冲看来,那只是自家后院的糖罐子而已。

  等罗冲专门派人去后山采来了糖浆根瘤的时候,油坊磨制的面粉也已经做好了,把面粉送回来的人是小蝶,直接被她拿到了和罗冲的家里。

  “夫君,这个麦子为什么要磨成粉,不能像大米一样煮着吃吗,还要磨成粉,感觉好麻烦啊,而且长的也很慢,比水稻要慢上一个半月,我们为什么要种这种粮食?”小蝶把三盆面粉放在正屋的桌子上,不解的对罗冲问道。

  “这你就不懂了吧,麦子最大的优势就是用水少,可以不用种在水田里,虽然长的慢一些,但是可以在水少的地方种植,光是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费心思去推广。”

  罗冲一边说着一边开始忙活起来,把三个写着不同汉字的陶盆依次摆好,然后就开始加水和面,小蝶则是在一旁帮忙,还时不时的点点头,认真听罗冲讲那些道理。

  “另外,麦子除了可以在旱地上种植,而且长的比较慢,但是它特别好吃,尤其是磨成面粉,就能够变成无数种食物,不像是大米,只能煮稀饭或者拿来蒸米饭。”罗冲揉着面团继续说道。

  “真的吗,你总说麦子特别好吃,能做那么多好东西,那以后你也要教我做,我就天天做给你吃。”小蝶帮罗冲倒完水,也在旁边拿起了另一个面盆跟罗冲学习和面。

  “放心吧,只要这次能够成功,我们就开始大面积的种植麦子,那样等到今年冬天的时候,我们就能天天吃上面做的东西了。”

  罗冲一边揉着面团,一边往里面掺着食人树的糖浆,然后慢慢的把糖浆揉匀,使其充分渗透到面团的每一个位置,等把三个面团全部掺上糖浆揉匀,之后就要准备个温暖的地方发酵了。

  现在是仲夏,外界的自然气温就有三十多度,而且温度均衡,面团发酵只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最多半天就能发好,所以依靠自然温度就没问题。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罗冲还特意给三个陶盆全都盖上了兽皮,这样既能避免太阳直晒,导致面团变干变硬,还能给三个陶盆增加一些额外的温度。

第343章 高/低筋面粉

  等待是无聊而又漫长的,罗冲根本无法确定这里面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小麦,如果全是大麦的话,怕不是以后只能吃死面烧饼了,也不知道青稞能不能做面条,要是能做面条的话,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想起大吃货民族发明的无数种面条,罗冲就忍不住的流口水,哈哈,即便没有小麦,这波也不算亏,以后能天天吃上面条,想来也是不错的。

  掺了糖浆的面团从上午一直放到下午三点左右,罗冲终于走过去掀开了兽皮,观察里面的面团发酵情况。

  这类似买刮刮乐抽奖的情景,着实让罗冲紧张不已,青稞?还是小麦?不管了,刮……咳,掀开看看再说。

  第一个面盆被掀开,只见里面原本只有不到三斤重的面粉,现在居然膨胀到了两三倍的大小,而且圆形的面团外表上,仔细看不难发现有一层用来排气的小孔,那是面团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向外排出时产生的气体通道。

  这一块面团发酵的很成功,罗冲十分激动的看了下面盆上做的记号,发现这就是三种麦子之中麦芒不长不短的那个,原来那个就是小麦?!罗冲现在也算是终于搞懂一样了。

  有一个就有第二个,当第一种被鉴定是小麦的时候,罗冲心里顿时就有了底,接下来的两种,不管是不是小麦,都对大局没什么影响,现在汉部落只需要开始大面积推广小麦种植就好了。

  第二个陶盆被打开后,里面的面团并不是发面,根本就没有增加体积,也或许真的膨大了一点,但是十分不明显,罗冲特意找了面盆上的标记看了一眼,居然是那种麦芒长的最长的麦子,看来这一种绝对就是青稞无疑了。

  三种麦子,一种青稞,一种小麦,那剩下的这一种没有麦芒的秃子会是什么呢,罗冲的好奇心突然暴涨起来。

  哗——

  掀开了第三个盆上的兽皮,眼前立刻出现一团和小麦一样的发酵面团,这个面团发酵的也很好,相同的时间里,膨胀的最起码也有两倍,倒是和第一种差不太多,不过毕竟这是两个品种,虽然都是小麦,都能够发酵起来,但终归还是会有不同的地方。

  这个不同之处,在罗冲第二次揉制面团的时候,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两种小麦虽然都能发酵,但是却一个比较松散,一个比较紧实,如果按照面粉行业的行话来说,那就是一个是高筋面粉,一个是低筋面粉。

  高筋面粉顾名思义,那就是制作的面团弹性好,筋道,有嚼劲,最适合拿来制作饺子皮,馄饨皮,或者面条一类的食物;而低筋面粉正好相反,用这种面粉制作的食物一般都比较松软,非常适合制作软一点的糕点,比如蛋糕,或者面包。

  当然并不是只有老外会用低筋面粉,我国的超级吃货们也很擅长利用低筋面粉制作糕点,就比如罗冲最爱吃的鸡蛋糕还有枣糕,那就是罗冲最喜欢的两种面食糕点。

  不过就事论事,如果非要说哪种面粉更适合大规模种植而言,罗冲还是觉得高筋面粉更值得推广,因为高筋面粉能够制作的食物更广泛,不论是饺子馄饨面条,还是蒸馒头烙饼烧饼,高筋面粉都能够适应,而低筋面粉在制作面条和饺子皮的时候,就会出现容易断裂,或者粘结不上的问题。

  稍微分析了一下,罗冲立刻做出决断,今年一定要再种一季麦子,而且还要以高筋小麦为主,尽快扩大小麦的种植规模,这对新城区那边的粮食种植问题也很重要。

  新城区那边土地广阔,几十万亩的平地,不靠近大河的地方更多,靠近河边的地方可以想办法开水田,那么离着河水比较远的地方就只好种植小麦了,只要有充足的雨水保证,就能让小麦获得丰收,毕竟麦子本来就不需要多少水。

  确定了三个麦子的品种,还拟定了今年下半年的种植计划,罗冲开始着手处理眼前的这些发面团,都已经弄出来了,虽然是用来做实验的,但实验做完总不能直接扔了吧。

  罗冲把高低筋的两种发面团直接混合到一起揉匀,然后揪出来很多的小剂子,直接用手拍扁了烙发面饼吃,擀面杖是没有的,蒸馒头也是不可能的,现在根本就没有准备,整个汉阳城连个笼屉都没有,蒸个毛线馒头。

  而且就算是烙饼,也没有合适的工具,罗冲暂时也只能拿铁锅代替,下面烧火,铁锅里什么也不放,就稍微抹上一点植物油,然后把拍扁的发面饼子贴在锅里,直到两面全熟才可以吃。

  这贴饼子的方法和做玉米饼很像,但是没办法,他现在只能用铁锅做饭,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不管什么方法,只要能把食物做熟就行了。

  而对于那块发酵失败的青稞面团,罗冲则是对其一阵蹂躏,最后到木工组那里找了个做兵器杆剩下的短棍当作擀面杖,回来在自家的桌子上搞起了手擀面。

  这东西其实很简单,就是把面团揉匀之后擀成一个很薄的大面片,然后再把面片折叠起来,用刀切成细条就好了,现在就是临时对付一下,如果将来大面积的麦子丰收了之后,罗冲甚至可以花点心思搞出拉面来。

  做拉面其实也挺好的,省事,便捷,只要事先准备好拉面剂,做面条只是分分钟的事,而拉面剂这东西,其实也很好做,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族人们是否喜欢。

  小蝶按照罗冲教的方法烙发面饼去了,等她烙好之后,由于发面饼太多的缘故,罗冲担心两人吃不完坏掉,就让小蝶搬着这些烙饼到外面的街道上,如果遇到周围的邻居大人,或是吃完饭瞎跑的孩子,就给他们发一个烙饼让他们尝尝,并询问他们对于第一次吃到面食的感受。

  结果只是片刻的功夫,消息就像长了脚一样传遍了全城。

  “快走快走,听说首领正在用那种叫作麦子的粮食制作食物,好像叫什么发面烙饼,数量不多,而且超级好吃,去晚了可就没有了。”

第344章 鑫部落出发

  族人们大呼小叫的来到罗冲家门口,都想要领一份那种用小麦做成的食物,不过数量十分有限,汉阳城里有住户500多家,而发面总共就6斤重,就算罗冲做的是很小的饼,可也不够给那么多人分。

  不过好在还有一块青稞面团做的面条,为了方便分给众人,而且让面条吃起来更有味道,罗冲就没有做简单的水煮面,而是做了一大盆的鸡蛋炒面,让那些没有分到烙饼的人都有机会尝尝。

  “哇,这就是用麦子做成的食物吗,那个像大米一样的麦粒是怎么做成这样的啊,看起来就很好吃的样子。”一个族人拿筷子挑起几根面条惊讶的说道。

  “嘿嘿,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可是听说了,这个麦子必须要先磨成粉才能吃的,磨好了面粉加上水,就像和泥巴做砖那样,就能做出各种形状。”旁边站着的另一个族人说道。

  “不不不,不是你说的那样,我刚才都听首领说了,这个麦子也可以直接煮来吃的,可以和大米掺在一起煮粥喝,但是不能用来做麦饭,所以磨成面粉就是为了能够多弄出来一些吃的方法。”另一个半大孩子在旁边给他们解释道。

  “我说你们到底吃不吃啊,后面还有那么多人等着呢,一会面条都凉了,我们家孩子还没吃到呢。”就在前面的几人对面条品头论足的时候,一个拉着孩子在后面排队的女人就不干了,孩子听那些大人把面条说的那么好吃,早就忍不住开始闹人了。

  前面的几人被悍妇一吵,顿时就跑到一边去了,然后继续研究面食的种种好处,后面的女人也连忙抱着孩子领了自己家的那份。

  罗冲则是很高兴的站在家门口看着这一切,发面烙饼和面条的推广无疑是很成功的,族人们都对面粉这种新的食物很感兴趣,或者说他们是对任何食物都感兴趣,可麦子不一样。

  这是自汉部落自己种植水稻之后,出现的第二种适合当作主粮的粮食作物,而且还不像水稻那么耗水,虽然生长周期要比水稻多上一个来月,但依然是个很有潜力的粮种。

  不夸张的说,有了小麦之后,汉部落的粮食一定会变得更多,而且如果能够和水稻轮作的话,对这两种粮食的产量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食物多了生活自然就会越来越好,能不再挨饿谁会不喜欢,族人们都能从小麦中憧憬到将来的美好生活,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为了小麦面粉而竞相奔走相告的时候,罗冲已经开始在为另外两种新的粮食育种了。

  但还有一个另罗冲也没预料到的事情,那就是已经有人把他想要的玉米和大豆送上门了,同时也送来了一些其他的好东西,这是让罗冲始料未及的,不然他也不会在自己家院子里种玉米和大豆了。

  来送粮种的自然就是位于竹岛西北端的鑫部落,虽然他们现在已经制作出了两个人操作的小推车,还有一个以竹子为原材料的高大畜力车,但那充其量只是个大号的玩具模型。

  因为他们的牛车不论是车轮还是车轴,全都是由竹子做成,呵呵,简直就是个笑话,就那么一根空竹管就想支撑整个车辆的载重,怕不是稍微坐上两三个人就能把车压塌。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鑫部落对于商队队长提的那个建议更加的重视,也就是用粮食种子和汉部落换取车辆样品,或是直接换取造车技术的那个计划。

  商长老知道这是一个立大功的好机会,自然也不敢怠慢,他特意从鑫部落的官方仓库中调取今年刚收获的新粮食,然后又让人选了质量比较好的当作种子给汉部落交易。

  至于这样鑫部落会不会有损失?这完全不在商长老的考虑范围之内,他的目的就是跟汉部落换来一辆牛车,至于需要付出多少代价,这跟他自己有关系吗,反正都是部落公家的东西,和他自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反倒是如果把这件事做成了,他就能在首领那里获得一大批的赏赐,别的不敢说,但是牛羊是一定不会少的,有了牛羊,他自己的家族就能生活的更好,能够种植更多的田地,饲养更多的家畜。

  人开始有私欲,开始为了自己着想,这就是当私有制推行一段时间后产生的弊端,这是根本无法避免的,不管是哪个王朝,人类的发展总是要出现这样的情况。

  其实罗冲对这种私欲还是看得很开的,不管是欲望还是懒惰,其实换一种思路,也是人类进步发展的一个诱因,当然这也要看是哪方面的欲望和懒惰。

  比如人类就是因为懒惰,所以才发明了各种用来偷懒的工具,从而变相的提高了人类的科技水平。

  而欲望就更简单了,没有欲望哪来的动力,比如当一个高中僧产生了想要上清华北大的欲望,那他就一定会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他也才会因为这个欲望而进步。

上一篇:我欲九天揽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