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895章

作者:王梓钧

  “官府招工时早就说过了,这种路叫铁路,这种大铁车叫火车,是太上皇派人督造的。”

  “火车这名字取得好,难怪喷的烟雾带火星子。”

  “它咋动起来的?”

  “你忘了城里的大天线?肯定跟电报机一样,这种火车吃的是电,吐出来的是烟跟火,多半还有高僧用佛法加持。”

  “你们这些人,整天怪力乱神的。电报跟佛陀僧众无关,大天线之所以架在佛塔上,纯粹是因为府城的佛塔最高。”

  “原来是田相公。田相公不愧是读书人,懂的东西就是多。”

  “今后有这种火车,怀州城里的煤价肯定会降,你我皆可从中受益啊。”

  “对啊,还是田相公有见识。”

  “……”

  怀州城是焦作煤炭的转运枢纽,这里的百姓自然也弃用柴禾,早就用煤炭来煮饭和取暖,朱铭“发明”的蜂窝煤也传到了怀州。

  火车的第一批受益人,便是这些怀州城百姓。

  忽有官员过来对众人说道:“今后若有前往清化镇、煤山镇方向的百姓,可乘坐装煤的车斗过去,车钱肯定比你们坐驴车更便宜。嗯,就是有点脏,可能会沾一身煤灰。往那边运货的商贾,也可以带着货物坐火车走。”

  这是在有效利用火车资源,否则返程的时候就是空车。

  对于老百姓而言,坐火车还是很划算的,衣服被煤灰弄脏了洗洗就好。而商贾就更高兴,货物打包装好便不担心弄脏。

  火车暂时只有一列,今后还会慢慢增加。

  怀州百姓一直站那儿看着,陆陆续续聚集两三千人。渡口的船夫摇桨都摇出火星子了,今日算是狠狠赚了一笔。

  他们也不急着离开,连饭都顾不上吃,就那样看着工人卸煤。

  有人还问:“今日便可坐火车吗?”

  煤站官员暂时兼着火车站负责人,他笑着回答:“还未开售车票,但太上皇有令,今日可半价坐车,所收车费全部捐给府学和县学。”

  今天也要半价收车费,是害怕搭火车的太多,而非为了赚那几个车钱。

  即便如此,也有一些百姓愿意尝鲜,兴冲冲跑去交钱等着坐车。衣服弄脏了无所谓,返程时可以走回来,只为尝试一下坐火车的滋味。

  终于,煤炭全部卸下。

  已经交钱排队的百姓,纷纷踩着梯子往上爬,进到用来装煤的空车斗里。

  甚至还有几个富商和读书人,他们也不怕脏了衣服和手,在车斗中到处观察瞎摸。

  没有坐的地方,只车斗内侧有铁扶手,乘客必须全程站着。甚至车斗壁太高,那些个子稍矮些的乘客,无法有效观赏外面的风景。

  “呜呜~~~”

  “哐哐哐哐……”

  汽笛响起,烟火喷发。

  人们爆发出阵阵惊叹:“动了,动了,真动起来了!”

  “这火车,喷烟吐火的好威风。”

  “跑得不如马快。”

  “恁大的车,自是跑得不如马快。”

  许多正在围观的百姓,跟着火车往前走。等到火车提速,他们又跟着小跑。

  两三千人就那么一直追,累得气喘吁吁才停下。有的人体力极好,追着火车足足跑了好几里地。

  之前那位田相公叫田寿赓,年纪轻轻已是怀州府秀才。

  此刻田寿赓站在车斗内,抓扶手的那只手已经黑了,衣裙末端也沾上许多煤灰。他顾不上自己被弄脏,只垫着脚往外看,沿途的景物不断往后掠过。

  “真鬼斧神工矣!”田寿赓赞叹道。

  一个李姓富商笑道:“田相公可会造这种火车?”

  田寿赓说道:“虽不会造,却知其理。”

  李姓富商惊讶道:“田相公真的知道?”

  田寿赓说:“煤矿有蒸汽抽水机,我还晓得有蒸汽铸币机、蒸汽锻铁机。这种火车,也是以蒸汽发动。就像家里烧水一样,水沸了会把锅盖冲开。”

  李姓富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烧水啊。”

  田寿赓摇头:“蒸汽机极为复杂精密,非寻常之人可以掌握。此物功参造化,我打算不考进士,明年去考机械学校。”

  “不考进士倒是可惜了。”李姓富商惋惜道。

  田寿赓连考举人都够呛,他哪里有信心考进士?如今看到火车,突然就有了转行的打算,打算学机械今后做技术官。

  这也算一条进身之阶。

  田寿赓在中途的清化镇下车,时辰已经接近傍晚,距离府城足有二十里。

  他跟李姓富商一起在镇上租驴车回城,更多乘客却是摸黑走路回去。众人也不觉得折腾,反而一个个兴奋无比,坐火车的经历能让他们吹牛几个月。

第1099章 太上皇——当世尧舜

  第一条铁路长度为50里,接下来两三年都属于试运行阶段。

  工部会留下技术官守在此处,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尝试继续改进火车性能。

  等技术积累得差不多了,就会筹备第二条铁路的建设。

  第二条铁路的选址都已经决定了:南阳—方城—叶县。

  北宋初年,就尝试过在这条路线修运河,以此来连接长江和黄河中游水系。一旦水系打通,四川、湖北和汉中的物资,就能直接装船往北运去开封。

  可惜,不断的开工、停工、再开工、再停工,断断续续修了几十年也修不通。

  大明开国之后,朱国祥做皇帝那会儿,就让水利专家去实地考察,最后得出的结论还是不好修。

  现在有了新思路,直接用铁路来连接!

  此时的叶县县城在叶邑镇,比后世更靠南二十八里余,有一条澧水河直通郾城,继而连通蔡河直抵开封城。

  这条铁路修通之后,四川的钱粮物资,先是运到江陵囤放,继而在荆江段沿运河北上,船只转入汉江来到襄阳。又在襄阳走白河至南阳。到了南阳就转为火车运输,过方城至叶县重新走水路,一直用船运到开封城外的国库仓场。

  铁路不长,只有180余里。

  但可以让四川、湖北、湖南和汉中的物资,少走两千多里的水路,不必跑去镇江、扬州、淮安、商丘绕一大圈!

  如果大理国再晚灭十年,段誉被押解去洛阳,也会坐这一段火车。

  北宋为啥在此折腾了几十年,死活想要修通“南阳—叶县”运河?就是为了节省那两千多里路啊。

  这才是铁路在发展初期的真正用法,即在关键地段用来连接各处水网。

  一本万利!

  目前,探矿师正在那边疯狂勘探煤矿。

  如果把平顶山煤矿找出来,估计铁路方案还会再次更改。即往北延长数十里修到煤矿附近,那里也有河流可以接通蔡河抵达开封。

  ……

  试车成功,朱国祥高高兴兴回到洛阳,文武百官皆闻讯跑来迎接。

  他们确实挺想念太上皇的。

  甚至这种想念,不掺杂多少利益,纯粹就是对太上皇的尊敬。

  尤其是三四十岁的中青年官员,有些人根本没有见过太上皇,却早已在脑子里把太上皇给神圣化。当代尧舜!

  “臣等叩拜上皇!”

  说好了不准随便下跪的,有十几个年轻的京官,竟当街跪下朝朱国祥叩拜。而且双眼含泪,说话时声音颤抖,仿佛见到了已经去世的长辈。

  朱国祥笑道:“都站起来说话。又是跪拜,又是啼哭,此等大礼等我死了再行也不迟。”

  “不敢!”

  那些行跪拜之礼的官员,吓得连忙站起来,然后偷看太上皇长啥样。

  码头暂时被官兵给封堵了,老百姓想过来却被拦下。人们垫着脚远远眺望,不时有站在后面的百姓,一蹦一跳的伸脖子往前看。

  朱国祥转身朝着远处的人群作揖,无数百姓顿时发出山呼万岁之声。此等情形,更让官员们感慨,认为上古圣君也不过如此。

  在文武官员的陪同下,朱国祥来到皇城东廓城,转坐皇城马车直奔垂拱殿而去。梁异等亲近官员,被朱国祥邀请来同乘一车,把他们感动得稀里哗啦。

  垂拱殿内,朱铭正忙着批阅奏章。

  朱国祥一到,宦官、女官、文官通通离开,就连写起居录的起居郎都退下了。

  把帽子摘下随手一扔,朱国祥问道:“敦煌遗书送回洛阳没有?”

  朱铭扫了一眼:“你白头发变多了,上次还是两鬓斑白,现如今头发都快白完了。”

  朱国祥说:“也说不清我活了多少岁,反正这几年精力、体力都在下降,脸上的皱纹也渐渐变多。去年冬天一场感冒,喝了药都还折腾一个月才好。”

  朱铭说道:“给你发电报的时候,敦煌遗书才运到长安,估计再过几天就能来洛阳。”

  京兆府,已经改名为长安府,并没有采用朱元璋的西安府。

  其实怎么改都无所谓,历史上从来没有过“长安府”。从汉代到清朝始终只有“长安县”,无非是“京兆府”改为“安西路”再改为“西安府”的区别。

  等宁夏省的人口再恢复一些,陕西和宁夏都会再度拆分,因为这两个省份都太大了!

  整个河西走廊,外加巴彦淖尔、阿拉善、包头、鄂尔多斯……通通都隶属于宁夏省,必须把河西走廊给拆分出去。

  而青海的东北部地区,还有兰州、天水、庆阳、陇南……这些又通通属于陕西省,也必须拆分出去一些。

  两省拆分出的地盘,自然是设置甘肃省。

  而且,大明今后设置的甘肃省,包含后世青海省的菁华之地。就连青海的省会西宁,也属于甘肃省的地盘!青海那些吐蕃、回鹘部落,朝廷也将全部交给甘肃省代管,只有重大事件需要征求朝廷意见。

  聊了一些西北行政区划问题,父子俩又聊起云贵之事。

  白琪被转封为黔王,加封三千户,食实封加了两千户。另加官太傅、上柱国,军衔也升了两级,特封其为征南大将军。

  另外还特许其子孙,爵位递减到侯爵就不必再减,稍微立功就能重新封为县公、郡公、国公,乃至是重新被封为郡王。

  这是朝廷在鼓励白琪的子孙立功升迁,尤其是鼓励他们继续往南开疆拓土!

  历史上的沐家,可不仅仅是镇守云南而已,他们一直在往南蚕食异族土地。只不过嘛,那些新占领的土地,往往变成沐氏的私土,因为太过蛮荒导致朝廷无法设置流官。

  为啥一个世镇云南的王爷,不被封为滇王而是黔王?

  看看云南沐家就知道,沐家世袭黔国公,而非世袭滇国公。

  朝廷绝不允许一个拥有兵权的亲王、郡王或国公,长期居住在自己的封地上。所以,白琪只能以贵州王的身份镇守云南。

  杨再兴、林冲等将领,也都各有封赏。杨再兴的军衔甚至升到了从二品,只比林冲的正二品稍低一点点。

  这非常难得,林冲可是从龙勋贵,而杨再兴是灭钟相之时才投靠的。朱铭忽地说道:“日本要变天了。”

  “日本?”朱国祥颇为好奇。

  朱铭说道:“在开封、洛阳留学数年的平清盛,去年通过剿灭海盗,不仅捞了一大堆官职,而且借此控制了濑户内海。从今往后的中日贸易,日本那边获取的利润,有一半都要被平氏给捞走。平氏继续发展十年,实力恐怕会猛增到可以压制日本国王。”

  朱国祥瞬间明白:“日本要打内战了。”

  朱铭笑道:“日本国王肯定忌惮平氏,多半会唆使源氏跟平氏相争。一旦双方矛盾彻底激化,平源两家就得从政斗转为军事对抗。日本国王不能倒下,日本必须万世一系,否则日本就能挣脱枷锁。”

  如果按正常的历史轨迹,日本天皇自然可以一直存在,源平合战无非搞出个镰仓幕府。

  但现在不同了,掌控濑户内海的平氏,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还可以从大明走私武器装备,以及获取各种科学文化技术。

  朱铭甚至怀疑,平清盛正在悄悄研发火器。

  屁股决定脑袋,平清盛掌握着濑户内海,必然因此支持中日贸易,必然是一个铁打的“亲明”分子。更何况,在中国留学好几年之后,平清盛对中国的一切都倍加推崇。

  这家伙如果武力干翻源氏,会不会头脑发热逼着日本天皇退位?

  毕竟,平清盛如今的偶像可是朱铭。

  而朱皇帝是怎么夺取江山的,平清盛心里非常清楚。他未尝不想学一学朱皇帝,更何况他比朱皇帝起点更高,因为平氏本身就属于日本皇室的分支。

  真发展到那个地步,大明必须出兵干涉,不能让已经变成天王的日本天皇倒下。

  既然大明出手保住了天皇,日本是不是该有所回报?把九州岛割让给大明,也不算太过分吧?那里可是也有许多金银铜矿的。

  朱国祥听得有些无语,吐槽道:“割让整个九州岛,等于把日本给弄成残废,你这胃口还真是很大啊。”

  “主要是看上了那里的矿山,金银铜矿全都有,而且还不止一处两处,”朱铭说道,“日本的探矿技术不发达,那么多矿在眼皮子底下都不能发现,我做做好事派人去勘探开采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