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81章

作者:王梓钧

第95章 朱院长正式收徒

  一个村子而已,还能拿文人来干啥?

  踌躇满志的孟昭,第二天就接到任务:做会计!

  “唉,山穷水尽,记账便记账吧,只能每日案牍劳形了。”孟昭暗自叹息。

  其妻余三娘却说:“相公何必长吁短叹,一到这大明村,便可掌管账簿,难道还有更好的差事?相公若能管好账册,假以时日,必为朱村长之腹心。朱村长文武双全,未来前途不可限量,便荐举一二又有何妨?”

  “对啊!”孟昭猛地醒悟。

  宋朝虽禁止地方官私聘幕僚,却又留了个很大的权力,那便是荐举。

  比如向知县,可荐举某位高级吏员,担任西乡县的主簿或县尉(这种小地方,主簿不要求进士出身,知县荐举有很大的成功几率。但胥吏出身的官员,升到从八品就已是极限,基本不可能再往上爬)。

  又比如李通判,可荐举有功名的朋友,担任洋州的佐幕官。

  只要朱铭今后做了地方大员,就能举荐孟昭做州府小官!

  被妻子一提醒,孟昭瞬间干劲十足。

  孟昭做了会计,田三被安排为出纳,二人共同掌管钱粮出入。

  张广道还在奔走于四方大山当中,继续努把力,再招些逃户,他就能获赐那匹母马。

  白胜也操船回县城招人,还差七个人,便可再赏一亩地。

  数日之后,外来户被组织起来,以工代赈挖堰塘。本村原住民,也可以来报名挖塘。

  如今村里没有多少公产,水利设施由朱铭出钱。既然是个人投资,所有权也归个人,村民用水得交水费。

  “我不是为了赚那几个水钱,”朱铭对老爸说,“这是控制村落的一种手段,可以巩固统治秩序。等收回水利成本之后,就把私产捐赠为公产,此后所收水费,一律计入村中公账。”

  “我知道你不图钱,”朱国祥翻着账本,忍不住吐槽,“全是流水账,看得我脑壳疼!”

  朱铭问道:“你会复式记账法吗?”

  朱国祥说:“以前经常看,但还没自己做过账。”

  “那就你来教吧。”朱铭开始分配任务。

  三百多人一起挖堰塘,速度还是挺快的。

  除了挖土凿石,还得把挖出的土方,全部挑运到山下堆放。

  特别是石块,要搬去更远的河边,作为搭建高转筒车的基石。十米高的筒车,地基必须牢固。

  “当当当!”

  邓春暂时被任命为石匠头子,负责处理山壁的那些大石头。

  朱国祥把工人分为五组,每组安排不同任务,完成每日工作量即可下班。也可主动加班,而且要给加班费。

  这个命令传达出去,效率大大提升,全都开始卖力干活,估计工期能缩短三分之一。

  “唉,小民蒙昧,只可驱之以利。”孟昭在感慨的同时,又觉得自己学到了有用知识。

  朱国祥安排好每组的今日任务,对孟昭说:“大光随我来。”

  孟昭连忙跟上,随朱国祥去山寨。

  朱国祥拿出纸笔说:“今日传伱一法,与那经义无关,你可愿意学习?”

  与经义无关,又这般郑重其事,那就必为家传秘法,孟昭连忙作揖:“请朱相公赐教!”

  朱国祥写下一串阿拉伯数字,并把中文数字写在旁边。

  简单解释之后,孟昭看明白了,疑惑道:“已有文字,为何另造字符?”

  朱国祥说:“为了方便。”

  说完,朱国祥又写下中文数字的大写。

  孟昭说道:“这个在下明白,是为了防止奸人涂改。”

  朱国祥说:“我见大光的账册,大写数字写法不定,便统一定为如此写法。”

  壹、贰、叁……这种大写计数方式,在唐代就开始采用了,但直到朱元璋时才规范统一。

  在明代以前,就拿“千”来举例,可以写成“迁”、“阡”、“仟”等不同形式,只要是同音字易于理解便可。

  朱国祥昨日翻阅账簿,不仅流水账让人头疼,那些五花八门的大写数字也扯淡。

  今天的课程,就是让孟昭掌握阿拉伯数字和大写数字。

  孟昭还以为要学什么秘法,发现只是两套字符,瞬间就变得兴趣缺缺,这玩意儿他多看几遍就能记住。

  朱国祥观察其表情变化,已然知道其心思,顺手写出一串数字:“12345678,这是多少?”

  孟昭对照旁边的汉字,念道:“一……”

  停下数了一阵,孟昭说道:“一千二百三十四万五千六百七十八。”

  朱国祥又写下一串数字:“88888888,加上刚才的数字是多少?”

  孟昭彻底给整懵了:“数字太大,得用算筹。”

  算盘的形制,在北宋已经发展成熟,但并未普及到穷乡僻壤。而且,算盘的高级使用方法,要到南宋才理论丰富起来。

  孟昭连算盘都不会打,只懂得算筹使用之法。

  朱国祥把两串阿拉伯数字,列为两排放在一起,十多秒钟便给出相加的答案。

  孟昭有些不信,跑去折了些小棍,排列算筹折腾半天,每次的结果都跟朱国祥一致。

  “这……这便是朱相公的算术秘法?”孟昭瞠目结舌。

  朱国祥微笑道:“这只是最简单的。”

  孟昭已然惊为天人,执弟子礼道:“承蒙恩惠,请先生授以算术秘法。”

  朱国祥就此多了一个学生,不传授别的,只教他使用阿拉伯数字进行四则运算,然后以此为基础使用复式记账法算账。

  孟昭还是挺聪明的,朱国祥教起来很省心,当天便把阿拉伯数字和规范大写数字记牢。

  甚至加快教学进度,把运算符号、加法算式和竖式计算也教了。

  孟昭如获至宝,反复练习之后,开开心心回家。

  “相公今日有何喜事?”余三娘问。

  孟昭喜滋滋说:“今日俺拜了朱相公为师,获赐算术秘法,可不用算筹而计千万数也!娘子随便出两个数,俺立即就能算出其相加之和。”

  余三娘颇为好奇,便出了一道加法题,大概就是几千加上几百。

  孟昭提笔列出竖式,三两下便搞定,笑着说:“此题着实容易。”

  余三娘忙问其故,孟昭耐心解答,于是夫妻俩共同研究数学。

  基本了解之后,余三娘又问:“加法是这般,两两相减呢?”

  孟昭说:“今日只教了加法,另教了减法符号,便是这样写一横。”

  余三娘竟能举一反三,自己写出减法竖式,真把一道减法题快速做出。

  紧接着,夫妻俩又推敲乘法。

  由于乘法符号还没有教,他们自己画个圈代表乘,利用九九表配合乘法竖式——北宋的九九乘法表,与后世乘法表刚好相反,最先背的是九九八十一。

  一晚上时间,他们把除法都搞出来了。

  第二天,朱国祥先去安排工地事务,孟昭依旧使用流水账工作。

  下午时分,继续教学。

  “加减乘除你都掌握了?”朱国祥有些惊讶。

  孟昭颇为得意:“俺以前学过算术,先生之法极妙,完全可以套用过来。只是,这乘法与除法符号,还请先生传授,俺用的是圆圈与圆圈加横代替。”

  乘与除这些术语,《九章算术》里便有了。

  朱国祥点头赞许:“孺子可教也!乘号是一个×,除号则是这般。今日便学分数与小数。”

  孟昭犹豫一番,问道:“先生所授之法,学生能传给拙荆吗?”

  朱国祥笑道:“大可传播出去,传得越广越好。你的妻子想学,一并来听课便是。”

  “多谢先生!”孟昭更加高兴。

  翌日,学生变成两个。

  而且朱国祥发现,这妻子的学习速度,要远远快于当丈夫的……

  仔细询问,原来余三娘是举人余大渊的族妹,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写字和算术。若非她家败落了,也不会下嫁给孟昭。

  授课结束,朱国祥踱步回去,见儿子正在奋笔疾书:“写什么呢?”

  “《西游记》。”朱铭头也不抬。

  朱国祥无语道:“我上午安排堰塘工程,下午要教人数学,傍晚还要去检查工地,一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你居然躲起来写?”

  朱铭叫苦道:“朱院长,你以为我愿意啊?这《西游记》是写给郑胖子的,不仅要从他手里白嫖兵器,更是要与那郑家拉近关系。郑家可比西乡首富卢官人有钱,咱们今后的发展,不能局限于西乡县,还得提前在洋州铺好路子。”

  “算你有正当理由。”朱国祥一屁股坐下。

  朱铭问道:“孟昭学得怎样?”

  “还算聪明,”朱国祥说,“他老婆更聪明,什么东西都一讲就会。”

  朱铭好奇道:“他老婆也在学?”

  朱国祥道:“已经正式拜师了,这余三娘闺名余善微,爷爷辈儿也算余家坳的大户。爷爷死后,几个兄弟闹分家,听说还打官司了。折腾来折腾去,每家分到的田产也没剩多少。”

  宋代的中低层家庭,远没有明清时稳定。

  如果家里无人做官,便有数千亩地,一两代之后就可能迅速衰落。

  而且,分家也极为普遍,财产是越分越少。

  “你过来这么久,上白村的村学咋办?”朱铭问道。

  朱国祥说:“老白员外找了个读书人,月俸八百钱。”

  朱铭调侃道:“比你的工资更高啊。”

  “我再教下去,他如果要脸的话,也得主动给我涨工资,”朱国祥说,“我明天回去看看,你把工地盯好了。”

  朱铭嘿嘿笑道:“想老婆了?”

  “滚蛋!”

  朱院长老脸一红,被儿子戳中了心事,嘴巴却死硬:“我是回去把阴干的木材运来,顺便招募一些木匠做筒车!”

  “理解。”朱铭还在笑。

  当下,父子俩做工作交接,换成朱铭去堰塘工地盯着。

  看着那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朱铭的内心也变得火热。挖完这口堰塘,就去山下挖水渠,再建起高转筒车引水入渠。

  等完成这两处水利,明年再种上玉米红薯,就能快速解决村民的温饱,为造反大业踏出坚实的一步。

第96章 搬家

  朱国祥阴干的木材,数量有些不够用,又花钱从白家买了些存货。

  他带人把木材给弄回来,将制作高转筒车和挖水渠的预算,顺手扔给儿子说:“一口堰塘,一条水渠,一架高转筒车,如果全都花钱雇用村民来做,咱们手里的钱就没剩下几个了。第二口堰塘,最好明年再挖,毕竟不能把钱全用光。”

  挖堰塘和水渠,都属于重体力活,即便是以工代赈,工钱至少也得给25文。

  两百多人同时干活,每天发工资就得好几贯钱。

  高转筒车也费钱费力,毕竟那玩意儿高度十米,还得搭同样高度的木架子和引水槽,一直要把河水引到山坡下。算上工钱和原材料(包括桐油等物),没有200贯钱别想修好。而且朱国祥缺乏经验,得一边摸索一边来,如果多出几次错,估计250贯钱都能砸进去。

  这么多钱,还不能不掏。

  白胜从县里带回的贫民,比乞丐好不了多少,自身根本没有存粮,指望着每天打工糊口。

  张广道带回的深山逃户,倒是有一些存粮,但只能勉强不饿死,还得采野菜补充食物。而且,衣服都没几件,冬天基本不出屋的,还得给他们提供布料。

  这两类人,已接近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都得养着熬过明年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