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梓钧
南北朝的《齐民要术》,就记载了一种原始堆肥法。发展到北宋末年,已基本掌握好氧堆肥,但在配料方面,还不如朱国祥那般科学全面。
李含章问:“二位堆肥来种花?”
“种粮食。”朱国祥说。
就这样过去数日,白老太君寿宴将近。
育秧田已经翻地暴晒,陆安跑来告之情况,朱国祥便让他叫来两个佃户。
平整墒面这天,不仅朱铭、李含章、白崇彦、郑泓在场,就连白家大郎白崇文都来旁观。少数农活不忙的村民,也陆续跑来看热闹。
“把田里的水排干,我喊停才停。”
朱国祥的第一句话,就让两个佃户愣住了,因为不符合他们的认知常识。
白大郎远远看着,脸上露出冷笑,把朱国祥当成了骗子,只等着接下来看笑话。
佃户扒开田埂缺口,眼看着田水一点点排出。
过了许久,朱国祥喊道:“停,把口子堵上!”
田水没有完全排干,还剩了一丢丢。
接着,朱国祥又指挥佃户,把沤熟的农家肥均匀泼到田里。
在众人注视下,朱国祥挽起裤腿亲自下田,手里拿着锄头和扁担,双脚踩在泼了粪水的田里。
堂堂朱大相公,拒绝了女儿国王的招赘,却在粪水中抡起锄头,挖出田泥垒筑苗床。又把锄头放到一边,用扁担将苗床抹平,不时还捡出一些杂物扔掉。
平完一截苗床,朱国祥转身问佃户:“看清楚了没?”
“看清了。”两个佃户说。
朱国祥于是回到田埂上:“你们照着做,苗床宽度就那样。”
两个佃户立即行动,没啥难度,甚至都不用朱国祥纠正。
等苗床做完,朱国祥转身走人,扔下一句话说:“晾晒三五天,到时候就可以撒种了。”
佃户面面相觑,田里的水都快排干了,垒出的苗床又高于水面,如果再晾晒几天,岂非土里的水分都不剩多少?
那可咋撒种啊!
陆安赶紧回去汇报情况,说道:“姓朱的在乱来,恐怕秧苗会长得不好。”
老白员外思量道:“他又不傻,多半另有手段,你且照着做便是了。从头到尾,他做了什么,你都要好生记住。若真能让稻子增产,明年便用他的法子种田。”
“是!”陆安躬身退下。
朱国祥浸泡好谷种,在白老太君寿宴的前一天,叫来那两个佃户去撒种。
“你下田去,再把苗床平整一下。”
“你去挑水来,不要挑粪水,江水和井水都可以。”
朱国祥接连做出指示,直到他让佃户把苗床用水浇透,那佃户终于忍不住了:“又是排水,又是晾晒,水都快干了,今个又浇水淋透,朱相公是在消遣俺吗?”
没法跟佃户解释科学原理,朱国祥只能斥责道:“你照做便是,有什么牢骚,找老白员外发去!”
佃户立马闭嘴,乖乖拿起水瓢。
育秧田距离白家大宅不远,明天就是老太君大寿,许多村民已经来提前帮忙了。
杀猪的杀猪,宰羊的宰羊,还有人守在那里,想讨些下水和血旺。
有看热闹的,把朱国祥种田的法子传出去,不少村民笑闹着跑来看好戏。
他们觉得,朱相公打海盗或许在行,种田完全就是瞎胡闹。
“可以撒种了,第一遍撒稀点……”
“好,第二遍复撒……”
“第三遍……用木板轻轻压,把谷种压下去稍许,不要太用力……”
“土筛好没?把土撒在苗床上,谷种要用土盖严……粪肥浇在盖土上……”
江边。
从中午开始,就陆续有客船靠岸。
九十大寿,放在古代实属不易。四里八乡的乡绅土豪,还有老白员外提拔过的吏员,以及县城里的头面人物,很多都被请来参加寿宴。
而且距离较远的客人,提前一天就来了,白家的客房不够用,村邻的瓦房也被收拾出来待客。
“老爷,老爷,向知县来了!”
老白员外吃了一惊,嘀咕道:“俺就随便发了请帖,他居然还真来了,快快扶俺出去迎接。”
向知县已经带着随从下船,没走多远,便见附近的水田边,围着许多村民在看热闹。
他派人去打听情况,随从问得仔细,把朱国祥种田的步骤全部分说。
向知县听了哈哈大笑,对左右随从说:“此迂腐书生耳,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在哪里寻了本古书,便觉自己是神农再世,白员外竟然还真个信了。”
众人跟着笑起来,都道老白员外看走了眼。
就连严大婆,也觉得不靠谱,当晚对朱国祥说:“朱相公,俺觉得你那种田法子不行。这谷种刚撒下去,明天还能捡起来用,照着老法子撒种就好。你要觉得麻烦,俺明天一大早,就帮你去田里捡种子。”
沈有容却对朱国祥有信心:“姑母,朱相公性情谨慎,万不会无的放矢,他那法子肯定管用。”
严大婆说:“你只种过旱地,又没种过水田。俺却是种过的,插秧也快得很。”
沈有容说:“以前县里让油菜水稻轮种,当时的农夫也不信,现在却有许多人用这法子。”
严大婆顿时无言以对,但依旧认为朱国祥搞错了。
全村上下,除了沈有容,没一个肯相信。
老白员外,能算半个,他将信将疑。
第36章 打油诗也是诗
夜晚。
白家二郎白崇武,已然从县里回来,他生得白白胖胖,正是古代标准的富贵相。
“向知县怎来了?”老白员外问。
白崇武低声说道:“还没来得及告诉父亲,就在前两天,州里下了公文,今年的和买钱、和籴钱都要涨。还有,勒令补齐往年逋赋。州里补不齐,州官要吃挂落;县里补不齐,县官也要吃挂落。那位县尊,已经愁坏了。”
老白员外听得一阵沉默,好久才吐出浊气:“这世道,唉……”
白崇武说道:“祖母寿宴,俺家请了许多头面人物,全县近半的乡绅都要来贺寿。向知县忽然至此,恐怕别有所图,无非借着这个机会,说服全县乡绅积极纳粮。”
“祝二是甚打算?”老白员外问。
白崇武说道:“祝二就是个官迷,知县说啥,他便干啥。”
祝二以前是反贼头子,被招安之后,担任西乡县主簿兼县尉。才几年时间,就彻底融入体制内,恨不得给知县老爷当狗。
他怕被读书人看不起,斥巨资请来老学究,给自己改名叫祝宗道。
还给自家编了个族谱,始祖能追及火神祝融,远祖是东晋护国上将军祝巡……
这厮全然忘了自己是苦出身,面对知县唯唯诺诺,面对乡民重拳出击,每年征税都异常积极。
老白员外说:“打点好祝二,莫要生出事端。白福德那五兄弟,今年让他们轮差,怎也能应付一阵。能躲得过就躲,躲不过再想些法子。”
“只能这般了。”白崇武说道。
北宋中后期,万户以上的县,才设置有县丞。到了徽宗朝,通常要两万户的县才有县丞。
而小县的主簿和县尉,往往由同一人兼任。
所以整个西乡县,县衙里只有两个官,一个是主官向知县,一个是佐官祝主簿。
忽然,白崇武说道:“向知县似有买地的打算。”
老白员外一听,竟然轻松许多:“看来刘家要倒霉了。”
白崇武道:“就怕县尊的胃口太大,一个刘家他吃不饱。”
“噎不死他!”老白员外冷笑。
宋代的地方官,允许在任职地置产。这导致许多地方官,眼见短期内升迁无望,直接就在辖区内疯狂买地。
而且还要买良田,地主如果不卖,那就把地主往死里逼!
今年朝廷突然要加税,正好给了向知县借口。
县城周边村落,刘家占了很多好田,且其靠山已经衰落,属于绝佳的待宰肥羊。
只要把刘员外逼得家破人亡,向知县一可趁机买田,二可弄来钱粮交差,简直一举两得。
而别的乡绅,也乐见其成:弄死一个刘家,可以把知县喂饱,自己还能少摊点税。
等次子离开书房,老白员外又把长子叫来,嘱咐道:“准备好钱财,今年借贷给村邻交税,明年或许能买不少地。”
白大郎先是一怔,随即又是一喜,高兴道:“俺晓得了。”
朝廷加税,天赐良机。
知县趁机吃大户,乡绅趁机吃小民。
老白员外还是有底线的,也不一味强逼。
让白福德五兄弟轮差,他们负责在村里催税,家中没钱的村民,只能向老白员外借贷。
五兄弟肯定征不齐税,破家逃亡是早晚的事。
被强征赋税的村民,也只会怨恨那五兄弟,而老白员外属于大善人。等来年还不起贷款,村民就得卖地抵偿。
老白员外低价买地,既兼并了土地,再稍微救济一下,还能得到好名声。
离开书房,白大郎脚步轻快,心情愉悦到极点。
他的亲妈难产而死,跟后妈关系一直不好。他读书也不行,只能兢兢业业做事,管理家产是他的乐趣所在。看着田产一点点增多,看着钱粮堆积如山,他睡着了都能笑醒。
今明两年,又可以兼并土地了,白崇文已经迫不及待。
……
大清早,朱铭打着哈欠起床。
洗漱完毕,来到院中练剑。
练了一阵,朱铭发现婆媳俩不在,问正在督促孩子晨读的老爸:“沈娘子呢?这么早就出门干活了?”
朱国祥说:“白老太君大寿,她们要去帮忙。”
又过了一会儿,村中两个男丁,跑来沈有容家搬桌凳。
却是寿宴分为三个档次:
第一档,客人都是有身份的,在白家大宅的院子里吃。
第二档,客人是白家宗亲,在村中的瓦房院子里吃。
第三档,客人是普通村民,在村中的打谷场吃。
沈娘子家的桌凳,就是被搬去打谷场,老白员外要大摆流水席,路过的乞丐都可蹭上一碗。
朱国祥说:“我昨晚问过沈娘子,礼金看着给就行。也不像影视剧里那样,还要当场大声报出礼单,送礼时登个记就搞定了。普通村民送礼,也全凭心意,不给礼钱都能到打谷场吃喝。”
“这白家对待村民,也算得上宽仁了。”朱铭评价道。
朱国祥道:“我打算送一百钱。不过有些寒酸,毕竟我们吃饭的地方,是在白家大宅的院子里。你有没有什么贺寿诗?”
“唐伯虎那首怎样?”朱铭问。
朱国祥问:“唐伯虎哪首啊?”
朱铭贱兮兮说:“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献至亲。”
朱国祥立即想起来,这首诗他虽没背过,却在电视剧里见过,顿时哭笑不得:“白老太君都九十岁了,你就不怕她有心脏病,一口气儿没喘过来,寿宴当场变成丧席?”
朱铭笑道:“我问过了,白老太君硬朗得很,一直都没病没灾的。鉴于二郎神那事,我还专门打听了,宋代已有寿桃风俗,也有西王母蟠桃宴的传说。”
“没必要冒险,重新想一首祝寿诗。”朱国祥还是选择谨慎。
朱铭仔细想想:“就慈禧那首吧。”
“慈禧还写过诗?”朱国祥感觉有些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