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200章

作者:王梓钧

  万民伞由两个年轻人举着,老头儿只碰了一下,就已经转交到朱铭手中。

  可惜没有照相机,不然这场面可以拍照登报。

  听说金州的各行行首也来了,朱铭把他们全部请进去。

  从大明村带来的红茶,用一个大锅泡来招待,州衙黄堂坐得满满当当。

  勉励一番,朱铭派人把老头儿送回家,大把年纪经不起折腾,万一死在州衙就不好看了。

  最终,黄堂里只剩下士绅商贾。

  “诸位好意,本守心领了,”朱铭说道,“做官为民,应有之事,今后不必如此大张旗鼓。”

  金州首富、药材商人丁凤年说:“太守为民请命,理当得一顶万民伞。”

  “丁兄此言有理,太守莫要谦虚。”众绅商纷纷附和。

  “唉!”

  朱铭又开始装腔作态了:“说到为民请命,这人祸易除,天灾却难防。今年春旱严重,夏粮必定歉收,不知又有多少百姓挨饿。”

  此言一出,士绅商贾们都不敢再说话,生怕太守让他们摊派赈灾。

  场面有些冷,朱铭只得自说自话:“先说一条,不得囤积居奇,不得高价卖粮!若有人不听命令,尔等知道我的手段。”

  “不敢。”

  “谨遵太守号令。”

  众人纷纷表态,生怕惹恼了知州。

  金州商贾遭受多年盘剥,已经对官府深感畏惧。在历任知州当中,朱铭也属于强硬派,他们哪敢公然反对?

  朱铭继续说道:“粮价肯定会涨,不能让你们赔本。但究竟该涨多少,随时听候州衙命令。到时候,我每隔五天请你们商议一次。尔等也可提出意见,但听与不听,那是我的事情!”

  “是!”众人连忙应承。

  朱铭又说:“你们都回去积攒些货物,到了五月,共同运去襄阳出售。我会派官吏一路押货,沿途私栏,不必课税。”

  众人闻之大喜,他们最头疼的,就是沿途那些非法税卡。

  金州境内,朱铭可以取缔,金州境外却管不着。但是,如果有官吏押船,非法税卡是可以扛着不交的,大不了跟当地官府闹得不愉快。

  朱铭说道:“给伱们省了许多课税,你们也须投桃报李,返航的时候帮官府运粮回来赈灾。”

  戴承嗣问道:“太守已在南方买好粮食了?”

  “正要派人过去联系。”朱铭说道。

  具体做法,是提前签订合同,向南方粮商预购今年的新粮。不管歉收还是增收,都不改变合同价格,算是最原始的期货交易。

  北方干旱的消息,肯定已传到南方,今年粮食必然涨价,越早买粮价钱就越便宜。

  估计,此时已经开始涨价了。

  商贾们犹豫不决,朱铭这个要求,等于让他们返航时无利可图,免费帮着官府运送赈灾粮。

  “谁有异议?”朱铭扫视一圈。

  众人连忙低头,不敢跟太守眼神接触。

  朱铭说道:“既如此,到时候只能强征商船了。”

  戴承嗣最先反应过来:“戴家愿为百姓运赈灾粮!”

  “丁家愿为百姓运赈灾粮!”丁凤年也脱口而出,他是金州首富,强征商船肯定有他的份儿。

  陆陆续续有七八人表态,朱铭微笑道:“此乃义商也,等赈灾结束,当立碑记名。”

  此言一出,又有两个商贾承诺帮忙运粮。

  他们不是为了碑文上的虚名,而是害怕自己的名字没刻在石碑上!今后朱铭想找商贾的麻烦,必然从石碑之外挑选目标。

  “很好。”朱铭颇为满意。

  他没想过所有商贾都会配合,总有许多人心存侥幸、装傻充愣。

  朱铭也不会事后报复,但有啥优惠政策,肯定先给那些碑上记名之人。

  南下签署粮食期货合同,此事须得早做安排。

  最适合做这件事的,肯定是别驾钱琛。此人本来就是江南大贾,而且多半不会趁机贪污,让他去预购赈灾粮简直完美。

  至于巡视各县的事情,就得因此换人了。

  灾荒在五月份就会出现,那个时候新稻还未收割,只能在南方购买新麦和新粟。

  麦和粟这两种作物,宋代以前南方很少种植。

  赵光义在位那会儿,出于“参植以防水旱”的目的,朝廷开始在南方推广麦粟。种子由官府提供,从江淮调运过去,种植麦粟的头几年还可以免税。

  于是,南方的一些州县,渐渐出现稻麦两熟轮种法。

  还有许多南方的旱地,开始广泛种植麦子和粟米。

  商贾们在州衙喝了一顿茶,听候太守训诫勉励,心思各异的结伴离去。

  丁凤年跟戴承嗣同乘一车。

  丁凤年感慨道:“这位太守,也不好应付啊,还得破财消灾才行。”

  戴承嗣说:“非也,太守只是借船,并未强索钱财。更何况,帮助官府运送赈灾粮,好歹能够获得好名声,为子孙攒下些福荫。不比被那些奸官贪了强?进了贪官的口袋,连一声响都听不到。”

  “俺也服这位太守,就怕他在金州做不长久啊!”丁凤年忧心忡忡。

  戴承嗣笑道:“去年南北各地,多有行首组织罢市者。长安、洛阳皆有罢市之举,长安甚至罢市两月有余。咱们金州商人也该学学了,不能任由当官的予取予夺。朱太守即便离任了,他也定下许多规矩,今后咱们罢市就按他的规矩提出诉求。”

  丁凤年说:“难。”

  戴承嗣表情变得狰狞:“俺祖父那时,家产足有三万贯。吾与父亲苦心经营,如今却只剩几千贯,再这样被盘剥下去,破家逃亡是迟早的事情。真把咱们逼急了,索性跟山中盗贼联络!”

  丁凤年沉默不语。

  士绅商贾们离开州衙,朱铭也没闲着,他正在给皇帝写信。说自己这边春旱严重,请求皇帝赐下一千度牒。

  宋代的度牒,属于有价证券。

  首次使用度牒赈灾是在宋神宗年间,从此打开潘多拉魔盒。

  北宋末年,交子作废,度牒甚至可以当做纸币,用来交税或者支付货款。

  元丰元年,东京城修缮城门完毕,朝廷暂时拿不出钱来,赐一千张度牒抵偿工程款。

  绍兴二年,岳飞请求朝廷拨款,用来发放军饷和修筑工事。赵构表示没钱,赐给岳飞二百张度牒……

  朱铭直接向皇帝要钱赈灾是不可能的,但请赐一些僧道度牒还比较容易。

  反正宋徽宗打算大兴道教,道士度牒赏赐得非常大方。

  这玩意儿在金州卖不出高价,拿去江南出售,却是价比黄金!

第238章 钱琛南行

  洵阳县,闾河(吕河)铺。

  闾河从南方大山,北流至此汇入汉江,并且还形成“U”型湾,冲积出大片可耕种的平地。如此耕种条件,在遍地是山的金州难能可贵。

  更西边一些,冲河(坝河)也汇入汉江,距离闾河口只有五百米。

  算上冲河的支流,相当于四河汇聚,设收费站是很有搞头的。

  但官方税务派出机构,以前只有一个茶榷场。蔡京三次改革茶法之后,就连茶榷场都废除了,商人拿着茶引就能买卖茶叶,不用再走茶榷场的官方中介渠道。

  真正的合法收费站,在下游十五里外的旬阳县城!

  钱琛拖着肥胖的身体登岸,没走几步就气喘吁吁,指着私栏问道:“这里谁负责?”

  一个吏员快步跑来:“敢问上官有何公干?”

  钱琛拿出自己的官牌,又拿出知州下发的公文:“太守有令,取缔金州五县所有私栏,这里的栏头为何还没撤?”

  那税吏陪笑道:“好教上官知道,俺们没对过往船只征税,只是对闾河铺的草市店铺征税。”

  钱琛脸色顿黑,指着江边停靠的零星几条船只:“你当我是傻子吗?那些船在作甚?”

  吏员解释道:“那些商船,皆在停靠补给。”

  “查账!”

  钱琛懒得听他狡辩。

  害怕这胖子出门被人打,朱铭派来张镗和李宝跟随。他们带着二十多个乡兵,一窝蜂冲进收费站,勒令所有税吏不得随意走动。

  钱琛找出一个账簿,没有丝毫漏洞,果然只对镇上的店铺收税。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旬阳县的官吏,并不公然违抗知州的命令,至少表面功夫他们是做足了的。

  钱琛让税吏打开库房,看着满满两箱子铜钱,还有不少草药、皮货等实物,顿时冷笑道:“就草市二十几家店铺,你们能征到这么多课税?糊弄鬼呢!搜,挖地三尺也要搜出来,肯定还有一套私账!”

  搜了好半天私账也找不出来。

  张镗提醒道:“可以搜一搜那些商船。”

  钱琛眼睛一亮,立即下令:“去搜检商船看是否有运茶的船只。”

  不多时,乡兵回来报告:“有两艘运茶船,船上都是今年的腊茶和早春茶。”

  “把船主带过来!”钱琛说道。

  船主是个中年茶商,见到钱琛连忙作揖拜倒。

  钱琛问道:“你可被拦截收税?”

  茶商不敢乱说,害怕被官吏报复:“此地并无课税。”

  钱琛笑问:“伱是哪里的商人?”

  茶商回答说:“草民来自光化军,有茶引的。”

  钱琛说道:“既是外地商贾,想来不知本州太守,正在清查私栏课税。蔡相三易茶法,商人执引贩茶,所过州县,若被地方拦截课税。阻拦一日,杖六十;阻拦二日,加二等。阻拦三日,徒刑一年。阻拦六日,徒刑两年。私自课税的吏员,停职永不叙用。若有受财者,以自盗论赃处置,吏员刺配千里!你身为茶商,如果隐瞒不报,可一并论罪!”

  以上处罚内容,是蔡京亲自制定的。川峡、广南诸路,依旧在用茶马法。其余各路,则用茶引法。

  十年之间,蔡京修改了三次茶引法,不断填补各种漏洞。为了防止地方乱收茶税,耽误中央敛财,刑法定得极重。

  茶商惊疑不定,看看钱琛,又看看税吏,不知该如何是好。

  钱琛恐吓道:“连人带船,都扣押起来。若是查清楚有税吏私下受财,税吏连同商贾一起刺配千里。蔡相定下的法令,那是极好的,地方官员应当严格执行。”

  “官人饶命!”茶商吓得噗通跪下。

  他只是来收购茶叶运到外地而已,额外交税属于迫不得已,若被流放千里纯属飞来横祸。

  茶商一跪,税吏们脸色剧变。

  钱琛又说:“若有检举之人,可以免罪。”

  “俺要检举!”

  “俺也要检举!”

  税吏当中的小喽啰纷纷叫嚷起来。他们只跟着喝点汤,为了那几个小钱,被流放千里就太扯淡了。

  几分钟之后,一套乱收税的私账,就从墙壁夹缝中被找出来。

  钱琛把账簿扣下,对吏首说:“你带人回去,跟洵阳县的官吏讲明。此次初犯,可以饶恕,若是再犯,新账旧账一起算!便连县令,也会被弹劾。嘿嘿,你们可是犯了蔡相的法令。”

  设置栏头,在市镇收税是可以的,但征收对象只能是店铺趁机拦截过往商旅就不行。

  栏头当然会保留,但税吏用不着那么多,县衙官员自己裁撤去。

  “税款查封,全部带走!”钱琛又下达命令。

  人可以放,钱必须留下。

  蔡京的茶引法虽然规定严格,但越偏远的地方,乱收茶税的现象就越严重。

  就拿川峡四路来说,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实行茶马法,而夔州路则实行茶引法。

  夔州路地形复杂,又穷又偏,还属于川峡四路当中的特例。于是地方官员就开始乱来,私自征收茶叶过路费,一船茶叶从夔州路运出去,税费已经是茶价的好几倍,几年时间就摧毁当地的种茶业,能活下来的茶园主全在搞走私。

  钱琛又对那茶商说:“回去告诉光化军的茶商,金州以后不会再私栏课茶,让他们放放心心来金州做生意。若遇私栏,可去金州衙门告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