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梓钧
“库房钥匙给我。”朱铭道。
任充已经开始摆烂,顺手就把钥匙扔给朱铭。
为了表示自己不偷金子,朱铭把衡口务的吏员也叫来,当众打开库房查看里面的黄金。
一个又一个小袋子,悉数称量之后,约有82两5钱。
朱铭问:“几个月运走一次?”
任充回答:“三个月一次,李大判派人过来押运。”
朱铭转身看向吏员:“就你们两个?”
吏员立即低头。
朱铭又去查看场务账簿,数据很有意思。
去年,衡口务的全年金课为26两,向民间收购黄金104两,总共获得黄金130两。
“好大的胆子啊,”朱铭感叹一声,随即喝令,“黄金和账簿全部带走!”
……
朱铭带着金子,慢悠悠前往州城上任。
而任充则坐着小船,飞快前往金州城,直奔通判李道冲的府邸。
“大判救命啊!”任充一见面就哭嚎。
李道冲已从吏员那里得到消息,知道朱铭让农民都回去种田,他没好气道:“你鬼叫个什么?”
任充仿佛受气的小媳妇儿:“金州太守朱铭,突然带人冲进衡口务,不分青红皂白就把俺扣下。他还查封了衡口务的库房,带走了黄金和账簿。”
“岂有此理!”
李道冲勃然大怒:“他一个知州,哪来的权力查封场务?”
朱铭确实没那资格,衡口务隶属于金州常平,金州常平隶属京西南路常平司,京西南路常平司又直属中央。朱铭即便身为金州的主官,查封场务也属于越权行为。
任充不再做声,他已经来报信了,剩下的事情与他无关。
李道冲点齐一拨人马,风风火火杀向衡口镇,半路上跟朱铭撞见。
朱铭站在小船上,目视包围过来的船只,笑问道:“尔等欲谋害太守耶?”
李道冲直接撕破脸皮:“汝为太守,自当知法,为何越权查封场务?擅自带走黄金,更是胆大包天!”
朱铭问道:“金州去年的金课是多少?”
“无可奉告!”李道冲不愿多说。
朱铭说道:“既不愿讲,那我就先扣下,交给常平使来处置。”
李道冲怒道:“你无权扣押衡口务的财货账册!”
“我顺手扣了又怎的?你上疏弹劾啊。”朱铭满不在乎。
李道冲开始威胁:“你可知这些金子,是要运去给蔡相公的!”
朱铭顿时笑了:“我只知金子入的是常平司库房,然后再发往朝廷。蔡相公居然也收金子?来来来,却与我分说,咱们一起弹劾蔡相公贪污。”
李道冲瞬间哑口无言既然吓不到朱铭,他就真没有办法了。
因为朱铭完全不讲道理甚至都不讲朝廷制度,公然越权查封扣押常平司的东西。
“开船!”朱铭喊道。
李宝和张镗,都已取下弓箭,挽弓对准挡在前面的船只。
李道冲死盯着朱铭,犹豫好一阵,终于挥手下令放行。
知州和通判,就这样一起返回州城。
金州的州治是西城县,下县一个,颇为贫穷。州治设在此地,主要是因为其战略地位。
先秦之时,秦楚两国,在此反复争夺。
三国之时,魏蜀两国,也在此展开拉锯。
南北朝时期,同样常年交战。
此城,乃汉中的东大门。
州县两级官吏,已经自发出城迎接,他们看到一脸微笑的朱铭,以及旁边脸色阴沉的李道冲。
知州还没办理交接手续呢,似乎就跟通判杠上了。
官吏们都有些为难,只能礼节性迎接朱铭,又不敢表现得太热情,生怕因此惹李道冲生气。
唯独司理参军黄珪,丝毫不顾李道冲的面子,当众表达善意:“在下从杭州而来,去年曾聆听默堂先生(陈渊)教诲。”
“原来如此,”朱铭拉着黄珪的手说,“今后可要好生亲近。”
黄珪之前在杭州做府学校长,跟陈渊一样,都是福建人。
陈渊回家,路过杭州,曾经讲学半月,黄珪非常赞同道用之学。
黄珪此人,自己不咋出名,但他教出了两个状元学生:北宋最后一位状元沈晦,南宋第二位状元张九成。
朱铭和黄珪,同乘一车进城。
李道冲的脸色愈发难看,这个黄珪,之前就跟他唱反调,现在又与朱铭搅在一起。
朱铭掀开车帘,望着越来越近的城墙,问道:“金州城墙多久没修缮了?”
黄珪说道:“几十年前,汉水暴涨修过一次。”
朱铭又说:“我顺月河而来,沿河水利也多荒废。”
“都忙着淘金,哪有心思去修水利?”黄珪忍不住说,“我也管过,亲自坐船去衡口镇,勒令放还农民回家种田。唉,可惜没人听,还是太守有手段啊!”
黄珪属于那种学问很好,品性也正直,却没啥办事能力的文官。
其实也不算没能力,而是身处大环境,顶头上司又是蔡党,他实在不知该怎么破局,只能得过且过混日子。
黄珪回头看看,低声问:“太守把黄金扣了?”
朱铭说道:“只有几斤而已。”
黄珪提醒道:“此乃越权之举,当心被奸党弹劾。”
朱铭大义凛然道:“为民请命,何惜己身?”
黄珪肃然起敬,坐直了拱手说:“默庵先生所言知行合一,恐怕就是如此了。惭愧啊,我虽懂得这个道理,却终究不敢豁出去跟奸党作对。”
“有此心也是好的。”朱铭安慰道。
第228章 捐官别驾
到得州衙,朱铭先办理到任手续,然后让众官吏散去,只拉着黄珪一起到州衙后院。
濮州有四个县,一个望县,两个上县,一个紧县。
金州有五个县,两个中县,三个下县。
一经对比,就知道金州有多穷,别说望县了,连个上县都没有。
但是,金州的州衙,修得比濮州还气派!
州城的面积极窄,州衙的面积极大。再加上其他衙门,以及州学、贡院、校场等地方,官方机构占了全城的四分之一。
城内除了官府,多为店铺、富户和中产,底层百姓基本都住在城外。
朱铭让郑元仪摆酒,请黄珪到花园里赏景对饮。
碰了几杯,朱铭问道:“鄙人初来乍到,对金州不甚熟悉,还请美英兄说道一番。”
黄珪放下酒杯:“金州之困,一在地狭民穷,二在苛捐甚重,三在土贡繁多。”
“土贡?”朱铭还真没料到。
黄珪详细诉说:“金州的贡品,有麸金、麝香、枳壳实、杜仲、白胶香、黄檗。”
六样贡品,其中五样都是药材或香料。
而朱铭之前执掌的濮州,贡品只有一种:绢布。
本来就特么穷,贡品还多达六类,金州百姓的负担可想而知。
为了区别番邦进贡,国内州府的贡品,又称之为“土贡”,每年是有定额的。
花石纲不属于贡品,那叫“进奉”。
黄珪说道:“以麝香举例,每年贡额为五斤,然则数外取索,连我都不知道具体数量。”
古代的贡品数额,朝廷定得非常合理,不但不会扰民,反而能刺激地方经济。
但是!
采贡官员往往“数外取索”,想征多少贡品就征多少,想怎么压价就怎么压价。
比如包拯担任端州知州,当地盛产好砚,被列为贡品。包拯的前任,每年数十倍征收。而包拯只按定额征贡,清廉之名遂传播四方。
朱铭问道:“金州土贡,来源何处?”
黄珪说道:“役民,采买。”
贡品的来源有四种,采买、官办、贡户和役民。
采买就是官府向民间收购,往往低价强买。
官办是国营企业上供,如皇家茶园、官办银场。
贡户是划分专门户籍,如《捕蛇者说》里的捕蛇户。
役民即强制老百姓进行生产,最恶心的例子,是在南宋绍兴年间。赵构带着百官南迁,需要大量的奢侈品以供享受。为了快速凑足蜀绣贡品,就连十岁的四川小女孩,都被拘禁起来日夜刺绣。
金州的贡品之一麸金,是碎薄如麦麸的金子。这种属于极品沙金一般不会进行熔炼,价钱比普通黄金更贵。
所以金州的黄金,不仅蔡京、转运使、提刑使、通判要分赃,宋徽宗那里也要进贡一份。每个季度的黄金产量,绝对不止80多两,因为役使了太多农民去淘金,而且80多两真的不够分。
朱铭突然笑起来,他扣押的几斤黄金,已经找到合适理由了。
麸金既为贡品,知州便有权征用,因为征贡是知州的权力和职责所在!
朱铭又问:“金州五县,可有名门望族?”黄珪摇头:“金州已有百年没出过进士,此地虽盛产黄金,却无以金致富者。少有的几个富商,也都是些茶商,自茶引制度之后,就连茶商也每况愈下。这里土地又贫瘠,富商兼并土地的热情不高,只在沿河谷地购买少数土地。州中首富,也不过家产万贯而已。”
真穷啊,首富也才家产万贯。
朱铭想了想,又说:“六种贡品,药材占了五样,此地药商应该很多吧?”
“药商是很多,”黄珪说道“但贡品采买过度,就连别的药材,也被列为杂贡。官府强买强卖,药商苦不堪言,多有入不敷出而破产者。”
朱铭已经明白了,在他到来之前,知州借贡品捞钱,通判借采金捞钱。
各取所需,互不干扰,自己是坏规矩了。
跟黄珪聊了一个下午,朱铭回到书房撰写治理方案——
第一,全面推广玉米和红薯,让平地稀少的金州五县,多多利用山地种植粮食。
第二,重点发展茶叶种植和加工,茶马司的重税他管不了,但境内私设的栏头(收费站)必须裁撤。
第三,重点发展药材行业,取消私设栏头,也是在提升药商的竞争力。
第四,先用一年时间提升自己的威望,明年就可以组织百姓兴修水利。
第五,鼓励发展造船业,以打造中小型内河船只为主。一可振兴金州水运业务,二可促进商业发展,三可为今后打造汉江水师做准备。
第六,鼓励发展冶铁业。
在此之前,必须整顿吏治!
傍晚时分,郑元仪走进书房:“相公,该吃饭了。”
朱铭收起纸笔,问道:“后宅可有安顿好?”
郑元仪说:“招了几个仆人,都是白胜去办的。”
朱铭牵着郑元仪去吃饭,饭后又把白胜叫来:“明日去寻个木匠。”
两天之后,朱铭带着亲随,来到州衙大门外。
“离正门远些,避开守门差役的视线。”朱铭指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