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190章

作者:王梓钧

  不贿赂户部官员,州等是升不上去的。

  金州贫瘠到什么程度?五个县加起来,官方数据还不到四万户。

  而洋州那边,只有三个县,却登记为四万五千余户。

  朱铭又问:“除了罢花石纲,金州还有甚要紧事?”

  苏元老隐晦说道:“京西南路提举常平使程振,是官家钦点的太学生进士,去年才到襄阳上任,无根无脚难以御众。金州提举常平勾当公事官,由通判李道冲兼任。李道冲,蔡党也。太守可以派遣亲随,去衡口镇打听一二。”

  “多谢提醒!”朱铭隐约摸到头绪。

  宋徽宗把矿监划给了常平司管理,提举常平使就成为一个重要职务,奸党们自然抢着安插自己人。

  程振属于帝党,只听皇帝的话。(后来做了太子的老师,靖康年间任刑部尚书,由于搜罗金银不足,被金兵打死枭首。)

  这位老兄,以学识著称,做事手段欠缺。他被皇帝扔来做常平使,地方官员却不怎么听话,金州的金矿更是被蔡党给把持。

  喝得半醉,苏元老起身告辞,朱铭将他送到宾馆门口。

  翌日。

  官船顺着汉水而下朱铭中途下船,带着李宝、张镗和杨朴,扮做旅人翻山北上。

  白胜、刘师仁、刘魁等人,则护送郑元仪继续南下,佯装成朱铭还在船上的样子。

  宋代的汉阴县城,建在汉水岸边,郑元仪坐船走那条道。

  而后世的汉阴县城,则建在月河岸边。

  月河、衡河(恒河),遍地金沙!

  数日之后,朱铭绕过马岭关,来到月河南岸,一路啃干粮充饥。

  复行两日,豁然开朗,月河两岸有广阔谷地可以耕种。

  下午时分,朱铭寻了一处村落,打算花钱买点干粮做补给。

  “这里不对劲。”李宝说。

  朱铭脸色难看:“当然不对劲,正值春耕,田地里的农民却少,跟附近的房屋数量对不上。”

  张镗说:“要不进村问问?”

  朱铭摇头:“去河边就知道。”

  四人沿着河岸继续前行,很快就发现,大量农民正在淘金沙,还有一个弓手在巡逻。

  “你们是干甚的?不许靠近河岸,速速离去!”弓手呵斥道。

  朱铭没有再看,而是走向村中。

  遇一农民正在用锄头挖田,朱铭问道:“租不到耕牛吗?便是没有耕牛,也可人力拖犁,为何用锄头翻田?”

  农民不说话,继续挥舞锄头。

  朱铭脱掉鞋袜,挽起衣摆和裤腿,下田来到农民身边掏出一枚银钱说:“锄头给我试试。”

  农民愣了愣,忍不住诱惑,接过银钱收进怀里,稀里糊涂把锄头递给朱铭。

  朱铭一边挥锄挖田,一边问道:“怎用锄头翻田?”

  农民站在原地,也不知道该干啥,回答说:“村里的耕牛累死了,家里人不够,拖犁也拖不动。”

  “春耕时节也去淘金?”朱铭又问。

  农民看看朱铭,又回头看看张镗、李宝和杨朴,似乎有些害怕不敢说真话。

  朱铭又掏出一枚银钱,笑着说:“我是外地来收草药的商人,不跟官府打交道的。”

  农民拿钱之后,犹犹豫豫,低声说道:“衡口(恒口)镇的官差,让村人都去淘金,冬天不歇,春天也不歇。保长还领了差事,每个月须得上交沙金,交不齐就要吃板子。”

  “整条月河都这样?”朱铭问道。

  农民说:“衡河也这样。”

  朱铭又问:“淘来的金子,你们能留几成?”

  农民说:“都得交给保长,保长拿去应差。每天有弓手守着,上岸还得搜身,谁敢私藏金沙就要抓进大牢。金子留不得,工钱也不给,只每天给些口粮。”

  这是把农民当做淘金的奴隶啊!

  月河与衡河,金沙极多,官府最狠的时候,同时让两万百姓下河淘金,就连县城的居民都被驱赶过来。

  但那属于农闲时候,春耕季节也这么搞的,以前还特么真没有过。

  朱铭继续挖锄翻田,询问更多信息。

  从农民口中得知,衡口镇设有一个衡口务,专门管理附近的金沙和金矿。

  衡口务隶属于常平司,由金州提举常平勾当官管理,而这个勾当官又由金州通判兼任。当然,这个信息农民不清楚,他们只知道有个大官在催促。

  杨朴低声说:“俺们就这样看着相公挖田?”

  “莫去打扰,相公在微服私访。”张镗说道。

  李宝感慨:“相公这般好官,天底下恐怕找不出第二个,便是锄头也用得如此利索。”

  “俺还是下田吧。”杨朴觉得很别扭。他把朱铭当成主人,哪有主人在田里干活,仆人却在田边看着的道理。

  走到朱铭身边,杨朴说:“相公歇歇,让俺来就是。”

  朱铭把锄头递给杨朴,拉着农民到田埂上继续聊。

  当晚,就住在这个农民家里,还烙了些杂粮饼子做干粮。

  第二天继续前进,发现月河沿岸都差不多。这里是整个金州,少有的农耕适宜区,却因为淘金而严重耽误春耕。

  朱铭愤怒至极,甚至都等不及去金州城上任,直接带人冲进镇上的衡口务。

  小镇上的场务衙门,居然修得恢弘气派,朱铭见了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闲人止步!”这里还有差役守门。

  朱铭亮出自己的官牌:“金州知州在此把衡口务的勾当官喊出来!”

  认清官牌,差役吓得转身就跑。

  很快,一个文官带着随从出现,作揖拜道:“衡口务勾当公事任充,见过太守当面。”

  朱铭呵斥道:“把镇上所有公人都召集起来,让他们去四里八乡传令,立即停止所有采金活动,恢复月河、衡河两岸的春耕!”

  任充为难道:“太守,这是李大判安排的差事。”

  朱铭说道:“他既兼着金州常平公事的差遣,怎么采金我管不着,但他不能耽误春耕。耽误了春耕,我就可以管,这是知州的本职!”

  任充还是不愿听招呼,缩着脖子说:“要不,太守先去跟李大判商量一番?”

  “春耕时节何其宝贵,耽误一天,粮食就会减产,”朱铭大怒,“爷爷跟他商量个屁,他管钱,我管民。动了我的民,天王老子来了也一样。”

  任充哭丧着脸:“太守,下官真不敢啊。”

  “不听话是吧?”朱铭大喝,“此人身为场务勾当,不好生管理场务,却违制越权役使百姓。此罪一也!不听太守号令,知错不改,此罪二也!或许还有贪蠹之罪,得抓起来好生审问。来人,将这厮抓了!”

  这一路上,张镗和李宝也看得生气,闻言立即冲上去将其抓住。

  任充惊慌大喊:“探花郎,俺也是进士,俺跟探花郎同科!俺们是同科啊,有同年之谊……”

  朱铭揪住此人衣襟:“既是同科进士,就一起参加过闻喜宴。我在闻喜宴上,连官家都敢顶撞,伱又算个什么东西?杨朴,你在此看管此人。谁敢放他走,直接一刀砍了便是。”

  “领命!”杨朴昂首挺胸。

  朱铭召集剩下的差役,带着张镗和李宝,乘坐衡口务的小船出发。

  沿途遇到有淘金者,便下令让他们回家耕种。负责巡逻的弓手,也被派去传递消息,务必让所有农民都停止淘金。

  那些农民有些茫然,提着筛子站到岸边,生怕回家之后,过几天遭到报复。

  朱铭大喊道:“尔等莫要害怕,我是新来的金州知州朱铭。整个金州五县,我的官最大。今后谁敢在农忙时节役使你们淘金,你们便去金州州衙告状。我给你们撑腰,保你们不耽误农时!”

  农民们面面相觑,忽然有人下跪磕头。

  朱铭又说:“听闻玉米红薯也已经传到这里。玉米红薯的种子,就是我爹从海外带回来的。只要本官在金州一天,就不会丢下你们不管!”

  听得此言,农民们更加尊敬,他们得到红薯玉米时,就已知道西乡那边有个元璋公。

  眼前竟是元璋公家的郎君!

  农民们千恩万谢离开,有的都已经走远了,又转身朝着朱铭磕头。

  而朱铭暂时不去金州城,乘坐小船沿河探查,确保所有农民都已经回家种地。

  (上一章脑抽了,石泉县是下县,不是中县。)

  (另外,宋昇以人骨灰涂墙,正史确实没有记载。最初见于叶梦得的杂书,后记述于佛道两家典籍。或许真相没那么离谱,但多半干过类似的事。因为叶梦得自己就是蔡党,还在赵构手下做过宰相。叶梦得在书中写得清楚,宋昇挖坟取骨的时候,他在许昌做知府,被宋昇要求供应各种物资。)

第227章 见面就翻脸

  衡口镇。

  朱铭踱步走进场务衙门,这属于常平司的地方派出机构,由从九品文官负责各种工作,按理说随便修个宅院就行了。

  修得如此气派,恐怕蔡党经营已久。

  杨朴搬来交椅,朱铭大马金刀坐下,李宝和张镗站在其身后。

  任充耷拉着脑袋,一副死了爹妈的样子。

  “这场务衙门修得挺阔气,都快赶上石泉县的县衙了,”朱铭开口就问,“你让人修的?”

  任充叹息一声:“唉,太守莫要消遣在下,俺去年夏天到任,哪里有时间建房子?衡口务的场务衙门,已经建好快十年了。”

  朱铭抓住重点:“去年夏天到任,之前你在作甚?”

  任充叹息:“寒窗苦读,金榜题名,若非无路可选,谁又情愿攀附权贵?俺关试没考过,一直等着补缺,等来等去,还是等不来授官。只得给人送礼,好歹捞了个场务勾当。”

  “这里油水挺足,送了多少钱?”朱铭问道。

  任充已破罐子破摔,变得非常坦诚:“俺是江东建平人(郎溪),家道已经中落,也拿不出什么钱财。祖宅里还有块奇石,迟早会被征做花石纲,不如主动送出去谋个实缺。便称要献给蔡公相祝寿建平县令果然不敢阻拦,一路递铺还给了官船运送。”

  朱铭点评说:“这主意不错,怀璧其罪,废物利用。”

  任充感慨道:“同一科进士,太守已是朝官知州,俺却只是个场务官。太守莫要觉得油水足,这里俺做不得主,吏员都是李大判的人。俺就签个字,再落个印,临了被打发几个小钱。”

  “那你阻挠我作甚?”朱铭问道。

  任充自嘲道:“蔡公相俺得罪不起,太守俺也得罪不起。便是那李大判,俺同样得罪不起。太守既然如此强硬,俺尽量配合便是。今后李大判若有差遣,俺也只能配合。伱们神仙打架,俺这凡人只求保命。”

  “你进士出身,哪里会有性命之忧?”朱铭笑道。

  任充说道:“调去广南蛮荒之地,水土不服而死者不在少数。”

  “随你吧,”朱铭说道,“我也不为难你什么,今后无论作甚,派人给我报个信即可。”

  任充立即作揖:“多谢太守怜悯。”

  任充已经表明态度,他这辈子没啥追求。

  一个是蔡党通判,一个是朝官知州,他谁都不想得罪,谁的命令他都听。

  知州和通判的命令若有冲突,他会优先听通判的。因为他是场务官,而通判兼任金州提举常平,从职务来讲是他的直属上司。

  如果非要逼着他站队他肯定占通判那边,毕竟县官不如现管。

  朱铭对此也不强求,只让任充有事儿就通风报信。

  提前打了招呼,朱铭就不怪他,会把矛头对准通判。如果不打招呼,朱铭就会先干掉任充!

  朱铭突然又问:“提刑使陈革是什么情况?他好像做了五年还没挪窝。”

  “不晓得,”任充摇头表示不知情,又补充道,“金州的金子,陈宪司肯定也能分几个。其实金州的金子不算多,隔壁的房州才是大头,那里几十年前发现了更大的金矿。”

  “房州我管不着,只管金州的事,”朱铭叮嘱道,“记住,李道冲让你做啥,你须暗中告诉我!”

  事情基本就理顺了。

  蔡攸的大舅子宋昇,身为京西路转运使,拥有最大的监察权,他肯定能分一杯羹。

  金矿以前归提刑司管,虽然划给了常平司,但提刑使依旧保留部分监管权,所以提刑使陈革多半也掺和进来。

  还有就是通判李道冲,直接管辖金州的金矿。

  这三人,联手贪污瓜分金子,背后是蔡京父子在做靠山。

  朱铭除了上疏弹劾,根本无权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