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119章

作者:王梓钧

  这特么牵强附会,居然还真有些道理。

  盛章正待辩驳,忽听朱铭呵斥:“你为何不说舒王千古?”

  吼声很大,唾沫星子都喷到盛章脸上,瞬间打断他的思路。盛章只能拱手赞叹王安石:“舒王千古。”

  王安石对乾卦的解释,完全出于学术角度,认为初九进九三,九三进九五,都在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问题是,九五乃至尊,是皇帝的象征,九三怎么能进九五呢?这不意味着臣子可以谋反称帝吗?

  于是程颐批评王安石,说此言祸乱天下,九五就是九五,九三就是九三,皇帝是皇帝,臣子是臣子,不能随便乱进。

  王安石确实猛,他对乾卦九三的阐述,为臣子篡夺皇位提供了理论支持!

  朱铭非常赞同。

  不等盛章说出任何言论,朱铭继续阐述:“舒王在注释坤卦时说,因物之性而生之,直也;成物之形而不可易,方也。这不正是陈先生的‘方矩论’吗?舒王定然对的,是也不是?”

  盛章哪敢承认王安石错了?连忙点头:“舒王自是对的。”

  朱铭紧追不舍,不给对方喘息之机:“伊川先生却说,舒王错了。我们观点与舒王相同,与伊川先生不同,难道我们的不是新学?”

  盛章有些迷糊,因为他一来就抓人,根本就不知道“方矩论”是啥。

  盛章扭头看向高述,高述也摇头,因为他同样没听到“方矩轮”的具体阐述。

  王安石对坤卦的解释非常精彩,在阐述万物与大地的关系时,已经有了“适者生存”的理论雏形。

  程颐却非要坚持“性即理”,认为先有理,再有性,再有万物,这跟事物的发展规律是违背的。

  而朱铭认可王安石的同时,“方矩论”其实更进一步,不但赞同适者生存,还强调万物(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盛章根本就没法辩论,因为他不了解“道用学”,朱铭可以随便胡说八道。

  即便他今后刻意去了解,朱铭和陈渊也不怕,避开雷区就是了,还能辩解说自己在对新学推陈出新。不得不说,王安石是真牛逼。

  乾坤两卦,是《易经》的核心。王安石在乾卦给出“臣夺君位”的合理性,又在坤卦搞出“适者生存”的观点……难怪新学后来都没人提了,难怪当时的大儒喷他曲解经义。

  盛章脑子乱哄哄的,他这个开封府尹,是靠捧朱勔臭脚而上位,肚子里真没什么学问!

  学问没有,小心思不少,盛章脑筋一转,指着朱铭呵斥:“尔开口闭口伊川先生,又对洛学了若指掌,还敢狡辩自己不是洛党!”

  朱铭问道:“阁下看过《孙子兵法》吗?”

  “自然读过!”盛章说道。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读洛学之书,难道不能拿来印证新学?”朱铭质问道,“大宋与西夏敌对,难道不能派细作去西夏打探军情?”

  盛章哑口无言。

  “哈哈哈哈!”

  众士子看到盛章吃瘪,顿时哄然大笑。

  特别是江南士子,笑得最欢。

  因为盛章是朱勔的狗腿子,而朱勔把江南地主害惨了!

  盛章已然恼羞成怒,却又不敢动手,害怕犯了众怒。他当即拂袖离去,决定派人偷偷听陈渊讲学,暗中找到其漏洞,再寻个机会一举诬陷下狱。

  这是他的惯常手段,正面硬刚打不过,就背后栽赃陷害,无往而不利。

  前两年,朱勔卖小妾(歌女),盛章想睡主人不要的女人,以此来显示自己跟主人亲近。却被一个武官截胡,把那小妾抢先买走。

  这多大的事儿啊?

  盛章却暗中诬陷,把那武官搞下狱,将小妾给抢过来,开开心心跟朱勔做了同道中人。并时常对人炫耀,在宴请宾客时,便将那小妾叫来,说此女出自朱提举府上。

  倍儿有面子!

  目视盛章带人离开,士子们欢呼雀跃,围观百姓也哈哈大笑。

  一时间,朱铭成了智斗奸臣的英雄,各路士子纷纷上前交流,还有人拉着朱铭去喝酒。

  国子司业陈询、国子监丞高述,这二位默默离开。

  走得远了,陈询笑道:“盛章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陈渊和那朱铭,若是滞留东京三月以上,必然被姓盛的诬陷下狱。”高述幸灾乐祸。

  他们老奸巨猾,自己想拍蔡京马屁,却让盛章出面抓人。事成了,他们有功劳;事不成,跟他们没关系。

  二人回到国子监,屁股还没坐热,蔡京的心腹匆匆而来。

  心腹叮嘱道:“你们两个,最近半年安生一些,不准再招惹是非,国子监必须严格遵守三舍法!刘嗣明……要贬官外放了。”

  陈询和高述大惊:“怎会如此?”

  心腹说道:“官家震怒,从礼部到国子监,一众官员,全部降等。”

  这是政敌对蔡京的反击,不管什么党什么派,已经联合起来,抓住国子监漏洞进行弹劾。

  带头干翻宰相张商英的刘嗣明,连蔡京都保不住他,即将被贬到地方去做知州。

  国子监的学生,只招收七品以上京官子弟。

  蔡京的党羽徇私舞弊,导致大量京官的儿孙,无法晋升国子监上舍。这特么犯了众怒,就连中立派都参与进来,逮着礼部和国子监一阵狂喷。

  由于参与弹劾的官员太多,把宋徽宗给吓到了,匆忙下旨降罪,不给蔡京反应的机会。

  礼部尚书白时中,礼部侍郎张崇,礼部员外郎翁彦深、尚佐均,大司成刘嗣明,国子司业陈询,国子监丞高述……全部降三官(寄禄官、职官、差遣),刘嗣明甚至要被抓去大牢走个程序。

第141章 聪明又昏庸的皇帝

  此时的大宋文臣,蔡京排第一,刘正夫排第二。

  刘正夫曾经依附蔡京,并帮助蔡京第二次复相,还帮助蔡京扳倒张商英。

  但是,蔡京以前有个死敌叫刘逵,而刘正夫又与刘逵私交甚密,两人之间就此产生嫌隙。

  宋徽宗故意提拔刘正夫,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就是要让两个宰相斗来斗去!

  “父亲,官家今日下旨,从礼部到国子监,一众主贰官全部降等处罚!”次子刘阜民喜滋滋跑回来报信。

  刘阜民的职务是猷阁待制,即皇帝的图书馆文侍,专门伺候皇帝读书写字,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情报。

  长子刘皂民是兵部侍郎,闻言笑道:“此乃大喜事。处罚那一众礼部官员,虽未动摇蔡京根基,却意味着官家对其愈发不满。假以时日,蔡京必然倒台!”

  刘正夫却叹息:“这是官家与众臣,把我架在火上烤啊!”

  刘正夫不想跟蔡京斗法,他一直以蔡京的党羽自居。莫名其妙的,皇帝就把他推到前台,蔡京的反对者也来依附他,硬逼着他跟蔡京唱对台戏。

  这次众臣弹劾蔡京党羽,刘正夫啥都没干,但蔡京的怒火,肯定会撒在他身上。

  “唉,我还是请辞吧。”刘正夫居然真的开始研墨,准备写辞职信回家养老。

  刘皂民大惊:“父亲为何如此?”

  刘正夫说:“蔡京毫无底线,我是斗不过他的。我老病之躯,顶多罢官归乡。可你们兄弟二人,恐遭其报复啊!刘公路之事,殷鉴不远。”

  刘公路就是刘逵,蔡京对其兄弟下手,案件牵连上千人,被处死者数十人(死者多为胥吏,也有刘逵的亲戚)。

  “父亲不必担心,宫中有娘娘(皇后)撑腰,蔡京难道比娘娘更能讨官家欢心?”刘阜民说。

  “你们糊涂,皇后已久不见郑居中!”刘正夫说道。

  郑居中就是跟郑皇后攀亲戚那个,论辈分是李清照的亲姨父,他以前也属于蔡京党羽。如今“族妹”做了皇后,郑居中的野心也大起来,宋徽宗趁机提拔此人,让郑居中去牵制蔡京势力。

  刘正夫与郑居中,稀里糊涂成为“反蔡京联盟”的核心,其实全特么是皇帝安排的。

  郑皇后明显感觉风向不对劲,逼着亲爹辞官,并且不再跟族兄郑居中联络。

  刘皂民还是舍不得荣华富贵,绕弯子劝道:“父亲,官家让你斗蔡京,是不会准许伱辞官的。”

  刘正夫仔细想想,点头道:“也对,须让官家主动放我走。”

  于是,刘正夫改写劝谏信。

  宋徽宗最近志得意满,打算去泰山封禅,满朝文武都不敢劝谏。

  刘正夫文采极佳,洋洋洒洒写了上千字。

  他知道宋徽宗的脾气,谁敢劝谏,必惹其不高兴,特别是劝谏成功之后!

  这次劝谏,肯定成功,只需点醒一下,要面子的宋徽宗就会放弃——自从宋真宗的骚操作后,封禅泰山已变成笑话。

  刘正夫现在只剩一个想法,皇帝快厌恶我吧,让我早早辞官滚回老家。

  ……

  “这个刘正夫,简直老糊涂了!”

  宋徽宗看完劝谏奏疏,果然气得不轻。心中虽怒,却也不打算放刘正夫走。

  在蔡京第二次罢相时,君臣之间已经有了裂痕。甚至蔡京罢相,就是宋徽宗一手安排的,还借星变事件,暗示蔡京有不利社稷之心。

  但宋徽宗又离不开蔡京,一边罢相,一边赐宅,随时准备重新启用。

  用还得用,蔡京捞钱厉害嘛。

  那就提拔官员制衡蔡京,连续提拔两个,都被蔡京搞下去,宋徽宗决定从其内部下手,分化蔡党让他们内斗不休。

  刘正夫就是关键棋子,郑居中属于预备力量。

  “官家,蔡学士求见。”内侍前来禀报。

  宋徽宗立即展露笑颜:“让他等着,俺这就去。”

  这位皇帝,是玩弄人心的高手,他正在编写一个很离谱的剧本:提拔重用蔡攸,让蔡京、蔡攸父子相争!

  历史上,宋徽宗成功了。

  蔡家父子被搞得反目成仇,蔡攸多次请求杀掉自己的四弟。

  刚开始,蔡京或许在跟儿子演戏,好让皇帝能够放心。但演着演着,假的就变成真的,蔡攸甚至逼得亲爹第三次罢相。

  宋徽宗坐着御辇前往需云殿外,蔡攸已经等待多时。

  “上来!”宋徽宗招手呼喊。

  蔡攸竟真的跑过去,笑嘻嘻上了御辇,跟皇帝同乘一辆马车。

  君臣往东北角的大工地而去,那里正在建造上清宝箓宫。等建成之后,专门用于道教醮斋,皇帝今后召见道士也在此地。

  除了皇宫里的上清宝箓宫之外,东京城内外,也在同时修建多处道观,有些是直接用佛寺改建的。

  便说这皇宫,自打宋徽宗亲政之后,土木之事就没停止过。

  擅长风水的道士刘混康,此刻站在工地上,见到御辇驶来连忙拜见。

  宋徽宗问:“真人可有所获?”

  刘混康说:“回禀陛下,东京地处平缓,皇室东北方形势稍下,阴气极盛,不利诞下皇子。须抬高地势,修建宫苑以镇阴气。”

  “原来如此,”宋徽宗终于明白前几位皇帝,为啥公主生了一堆,皇子却稀缺得很,“便拆毁东北角之殿宇,抬高地势,改建宫苑。等建好上清宝箓宫,便去建那里,就叫……就叫万岁山。”

  万岁山,即艮岳,花石纲愈演愈烈的根源。

  蔡攸连忙奉承:“官家英明,一旦改了地势,将那阴气镇住,我大宋必然千秋万载!”

  宋徽宗回到马车上,对随侍中官说:“让梁师成负责督建万岁山,再传令朱勔,让他从江南多运些奇石过来。”

  “是!”太监连忙跑去传旨。

  宋徽宗又说:“真人也过来,一并去看戏。”

  刘混康小心翼翼上车,端坐在宋徽宗身边。

  这位老道士,其实不愿伺候皇帝,他推辞了好几次征辟,几乎是被太监绑到东京的。期间,他还多次请辞,每次都获得封赏,宋徽宗甚至要封他为“三茅真君”!

  刘混康已经彻底躺平,皇帝让他干啥就干啥,从来不参与朝堂争斗。

  他以为这样不会出啥事儿,却不晓得自己刚才一句话,即将激起声势浩大的方腊起义。

  一君一臣一道,坐马车回到需云殿。需云殿是皇帝看戏的地方,隔壁便是举行殿试的集英殿。

  三人观戏片刻,梁师成也来了,跟皇帝商量怎么建万岁山。

  看完一场,蔡攸忽然说:“官家,臣近来戏艺大涨,或可博君一笑。”

  “且去更衣。”宋徽宗说。

  梁师成道:“官家,臣也一样。”

  宋徽宗说:“你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