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身家丁 第833章

作者:紫微

  国平人咬紧了干涸的嘴唇:“洪城粮仓失火,粮食全部焚烧殆尽,一颗粮食也没剩下。”

  燕七闻言,浑身冰凉!

  古代打仗,打的就是粮草。

  兵法有云: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没有粮食,怎么打仗?

  饿也饿死了。

  打仗没了兵器,可以用石头瓦砾,用棍棒砖头,甚至于可以贴身肉搏。

  没了士气,可以创作思乡歌。

  可是,没了粮食,怎么办?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再高的士气,也不能当饭吃。

  而且,一旦粮食空空,士兵没有希望,顷刻间就会变得沮丧低沉,战斗力锐减。

  燕七话里有话:“曹丞相功亏一篑啊。”

  国平人双眸通红:“粮食焚烧殆尽,士兵甚为沮丧,近乎于麻木,而在这个时候,曹丞相却做出了大跌眼球的举动。”

  “什么举动?”燕七道。

  国平人一字一顿道:“曹丞相让太子守城,与洪城百姓共存亡,他自己却假扮成普通士兵,在贴身侍卫的保护下,逃跑了。”

  “什么?

  燕七一听,头发都竖了起来:“国老夫子,你说真的?”

  “这能有假?”

  国平人道:“这可是皇上亲自告诉我的,也是从前线幸亏的士兵口中得知的,绝对错不了。无论如何,曹丞相在最后关头弃城逃跑,单单留下太子坚守阵地,本身就是污点,永远也洗不掉。”

  唐不凡也是一惊:“曹丞相若是战死在洪城,可称得上赤胆忠心,千古流芳,但是,最后一刻,却弃太子于不顾,独自一人逃跑,这也太……太没品了,名节何在,忠心何在呢?”

  燕七也觉得奇怪,接着问国平人:“曹丞相逃跑了?跑去了哪里?后来如何了?”

  国平人道:“曹丞相没有往大华跑,而是跑去了安南国的方向,因此,八贤王和小王爷认定,曹丞相有投敌之嫌疑,行径十分可恶。”

  燕七问道:“八贤王和小王爷凭什么认定曹丞相是投敌呢?”

  国平人道:“八贤王和小王爷说了,曹侗若不投敌,怎么会舍弃太子呢?怎么会往安南国的方向跑呢?他应该往大华这边逃跑啊。”

  唐不凡道:“八贤王说得对啊,这的确是个污点。”

  燕七又问道:“皇上也是这么认为的吗?”

  国平人点点头,却又摇摇头:“皇上没有表态,但是默认了八贤王认定曹侗的投敌罪名。”

  燕七道:“后来又如何了?”

  国平人道:“后来,曹侗就在安南国自缢身亡了。他的尸首,是被安南联军发现的,并且,安南联军为曹侗立碑。碑文上,对曹侗大为表彰,大为赞赏。也就这个碑文,让八贤王和小王爷更加认定,曹丞相有通敌之嫌疑。哎,一代名臣,没想到最后却落得这般下场。”

  燕七冥想一阵,突然问国平人:“是不是在洪城破城之后,张勇武便攻破了安南首都顺内,俘虏了安南国主?”

  国平人惊诧不已:“你怎么知道?”

  “胡乱猜的。”

  燕七笑了,笑容中透着玩味。

  国平人叙述:“就在洪城破城的第二天,张勇武便攻破了安南首都顺内,俘虏了安南国主,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张勇武逼迫安南国主签下了战败协议,并且收缴了大量的金银,杀掉了安南十大名将,彻底打击了安南国的嚣张气焰,从此,安南国再无名将!另外,也就是在这时候开始,安南成为大华名义上的附属国。”

  燕七眯着眼睛,语气诡异:“张勇武立下大功了!”

  国平人点点头:“凭借俘虏安南国的赫赫战功,张勇武一跃而起,地位高升,成为大华的战神,与冷万山齐名,名扬四海,威震九州。”

  燕七闻言,一阵狂笑。

  国平人诧异:“燕院长为何发笑?”

  燕七道:“国老夫子不就觉得好奇吗?”

  “哪里好奇?”

  “张勇武早不攻破顺内,晚不攻破顺内,为何偏偏在洪城破城,太子被杀,曹丞相自缢之后,方才攻破顺内呢?”

  国平人一愣,也觉得奇怪,但仍坚持说道:“燕院长可不能没评没据,胡乱猜疑!或者是张勇武得知洪城被破,一时激愤,狂猛攻城,化悲痛为力量,这才将顺内攻破,俘虏安南国主。”

  “绝不可能。”燕七不容置疑的挥挥手。

  国平人道:“燕院长为何如此说法?”

  燕七指着地图:“国老夫子、唐大家,你们来看,从洪城到顺内,最多不过四百里。你们也应该粗浅的知道,大华行军的速度。”

  国平人道:“兵书上说,大华日行军七十里,日夜兼行,可达百里丽有余。”

  燕七道:“也就是说,张勇武的大军从洪城赶赴顺内,不过需要五天的时间,对是不对?甚至于,加速行军,只需要三天的时间,对是不对?”

  “对!”

  国平人点点头。

  燕七又道:“可是,张勇武率领大军,从洪城赶往顺内,却足足用了十天的时间,他这是一路观风景吗?旅游吗?”

  “这……”

  国平人一下子怔住了。

  这是个巨大的槽点,无法解释!

  唐不凡也懵了:“对呀,兵贵神速,张勇武不可能不知道,尤其是局面危机,太子被困洪城,当成诱饵,他怎么能行军这么拖沓呢,不对,不对啊,这里面有事,有玄机!有猫腻!”

第1280章 人心不可测

  感谢书友26784426的好多打赏和月票,紫微爱你!

  ……

  燕七一句话,画龙点睛,引得国平人和唐不凡惊诧不已。

  国平人眉头凝成了一股麻绳,越想越是觉得可疑。

  “燕院长一语提醒了我!大华兵书记录的再详细不过了,大华普通军队日夜加急,可以行军一百三十里,纵然只是白天行军,也轻松可达到七十里。”

  “张勇武率领的可是精锐之师,行军速度远超普通军队。而且,洪城到顺内的道路距离,不过是四百里,最多只需要五天就可完成,张勇武凭什么走了十天?凭什么,他到底凭什么呢?”

  燕七道:“国老夫子莫急,接下来,还有第二条疑点。”

  国平人蹙眉:“还有第二条?快说来听听。”

  燕七道:“曹侗既然是丞相,对于大华军队必有研究,张勇武能被朝廷选中,征战安南,定然也是一员骁将!安南联军的实力与大华相比,本就不行,差了一个档次,这次安南行凶,不过是趁着突厥和大华酣战,跑出来摘果子而已。”

  “就算如此,安南联军为了攻占大华,必将倾巢而动!而这,也就意味着,安南首都顺内,必然无比空虚。这不是可能,而是必然,懂吗?必然!”

  “实际上,只要张勇武率领大军顺利绕过安南联军,偷袭到了顺内,也就意味着顺内必将在三天之内失守。千万要意识到,张勇武率领的可是大华虎狼之师啊。”

  “而且,大华出了名的善于阵地战,精于守城,自然更加精于攻城。尤其是,顺内的城防与大华相比就是个渣。这一连串的对比,足以证明,张勇武绝对有能力在三天之内破城。”

  “退一步说,纵然三天不能破城,五天总可以吧?五天不能破城,十天总可以吧?可是,张勇武竟然一连攻打顺内三十天,却不能撼动顺内一草一木。呵呵,这到底是因为顺内坚如磐石呢,还是因为张勇武愚钝不堪?”

  国平人、唐不凡闻言,你望我,我望你,如醍醐灌顶,头皮一阵发麻,久久不能作声。

  燕七又道:“还有第三点:姑且认为顺内固若金汤,张勇武攻打了四十天,却不能架上一根云梯,无法撼动顺内城半分。”

  “但是,为何在洪城失手,太子被杀,曹丞相遁走之后,张勇武就以摧枯拉朽的速度攻破了顺内,神奇的俘虏了安南国主?呵呵,难道说,张勇武受了刺激,突然就变得勇武了?”

  “哎呀,对呀,这里也有毒点,太吓人了。”

  国平人身子瑟瑟发抖,身体打颤,围着大厅来回走溜。

  燕七的话,句句如刀,简单务实,绝不是偷换概念的辩驳,国平人和唐不凡听了,耳根涌上一阵阵的凉意。

  过了许久,国平人长出一口浊气:“燕院长,你刚才说的这三点,足以说明张勇武很有嫌疑。”

  燕七哼道:“你们若是听了第四点,就会发现,张勇武岂止是有嫌疑,简直就是杀人凶手。”

  国平人瞪大了眼睛:“还有第四点?”

  燕七道:“你们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们是张勇武,率领大军攻击顺内,一连攻打了二十天,无法攻破。而太子、曹丞相却被困在洪城,被安南联军围攻,每日,都有破城之危,甚至于每一秒钟,太子都会被安南联军杀死,你们会怎么做?”

  国平人脱口而出:“把我换成是张勇武,肯定不能坐以待毙啊,反正顺内攻不下来,就应该立刻率领大军返回洪城,营救太子。”

  唐不凡也用力点头:“既然攻不破顺内,当飞速返回洪城,力保太子和曹丞相安全。”

  燕七打了个响指:“可是,张勇武一连二十天攻不破顺内,却又不返回洪城,营救太子和曹丞相,这又是何意?难道说,张勇武竟然将太子的性命视为草芥吗?”

  “该死!”

  国平人狠狠一拍巴掌:“燕院长,听你一席话,我茅塞顿开,可笑啊可笑,我现在才发现,人心,竟然是如此的阴狠。”

  唐不凡黯然叹气:“没想到,走向人生巅峰的张勇武,被大华尊为与冷万山齐名的战神,骨子里,竟然是这般卑鄙。”

  国平人再也憋不住气:“不行,不行,我不能就这么算了,太子之死,与张勇武脱不了干系,我现在就要进宫,向皇上剖析一番张勇武身上的疑窦。”

  “慢着!”

  燕七叫住了国平人。

  国平人不解:“燕院长这是何意?”

  燕七眨眨眼:“此事可不简单,张勇武的确有嫌疑,但你能确保,只有张勇武一人有嫌疑吗?”

  “燕院长的意思是……”

  “张勇武会无缘无故这么做吗?他这般行事,定然是有幕后角色主使。国老夫子现在将这件事情捅出去,就给了幕后之人防备的机会,打草惊蛇,岂不是不美?”

  “那该怎么做?”

  “这件事情要先保密,慢慢调查,等着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调查清楚,再一网打尽,岂不是更好?反正此案已经错判了十年,还差些许时间吗?”

  国平人一脸惭愧:“说得不错,说得不错啊,燕院长,幸亏你提醒了我,不然,我慌里慌张的,又办错了事情。”

  唐不凡接口道:“我只是为曹丞相感到惋惜。最后一刻,曹丞相为何要摒弃太子一个人逃跑呢,甚至于还往安南国逃跑,以至于遭受世人唾骂。不该,真是不该呢。”

  燕七眯着眼睛:“这里也有疑点。”

  唐不凡作揖:“请燕公子指教。”

  燕七道:“第一,曹丞相既然与太子一同死守洪城,那就是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破城之日,他没有任何理由丢弃太子而逃跑。寻常书生,都有为国殉节的品德,曹丞相贵为丞相,岂能不在乎自己的名节?”

  “第二,曹丞相往安南方向逃跑,若是投敌,那就是不在乎名声了,既然不在乎名声,又何必自尽?逃跑了之后再自尽,落得个叛徒投敌的罪名,难道曹丞相是个弱智?”

第1281章 你是干什么吃的?

  听着这一系列的悖论,国平人和唐不凡都傻了。

  这就像是燕七坐堂审案,生了一双千里眼,顺风耳,顺藤摸瓜,抽丝剥茧。

  谜团,被一层层的剥离开来。

  国平人简直对燕七佩服的要死要活:“燕院长分析的太透彻了,那一幕幕,就似画一般,在我脑中来回闪现。不过,我纳闷的是,曹丞相高风亮节,尤其看重名节,怎么会无端的逃跑,败坏了自己的声誉呢?”

  唐不凡道:“曹丞相可能是糊涂了,毕竟在洪城坚持了那么久,受了刺激,也未可知。”

  燕七摇摇头:“唐大家说笑了,身为丞相,抗压性不是一般的强,又怎么会糊涂呢?”

  国平人问:“那曹丞相偏偏这么做了,却是为何?”

  燕七道:“这恰恰说明,曹丞相出逃,定然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事,这件事迫在眉睫,让曹丞相不得不逃,甚至于宁愿背负投敌的污名,也要逃跑。”

  国平人打破沙锅问到底:“那到底是什么事?”

  耸耸肩:“具体什么事情,只能调查了,我怎么会知道,但可以确定,此事绝对事关重大。甚至于,不惜让曹丞相背负骂名,让曹丞相一家人为之殉葬。”

  国平人又问:“曹丞相为何要往安南国的方向逃跑呢?”

  燕七道:“这就要好好思考一番了,但我认为,这恰恰是曹丞相的聪明之处。”

  国平人和唐不凡一脸疑惑,不明白燕七指的什么。

  “燕院长,还请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