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身家丁 第831章

作者:紫微

  此事,绝不简单。

  燕七此来京城,有一个目的,是要查明曹侗为何自溢,并且受何人所害。

  总之一句话,他要为曹侗翻案。

  现在,听着国平人的话,简直烧脑。

  燕七当然要打破沙锅问到底。

  燕七向国平人拱手:“国老先生何出此言呢?曹侗乃是当世之圣贤,大华之顶梁柱,一心为国,为国鞠躬尽瘁,赤胆忠心,怎么会害死太子呢?此事,会不会有些谬传呢?”

  “哪里是谬传?”

  国平人气呼呼道:“曹侗害死了太子,但凡是朝廷之中,上了五十岁以上的三品大员,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虽然说曹侗兴办学校,创立博轩鸿儒科,遴选人才,又为大华开疆拓土,拿下巍山,压制西域,北面抵挡突厥,胜多败少,惊得突厥不敢越过冰河,政绩实乃罕见。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并且自愧不如。但是……”

  说到这里,国平人咬牙嚼铁:“就算曹侗荣耀一生,但蓄意害死太子的污点,绝对无法洗清。”

  燕七道:“愿闻其详!”

  国平人表情凝重:“十年前,安南国联合南海诸多小国,趁着大华与突厥酣战之际,强行北上,劫掠大华领土。”

  “大华震怒,决定给予安南国以重击。兹事体大,由曹侗亲自制定战略反攻计划。对付安南,最佳人选是冷万山!但由于冷万山率领大军北上迎战突厥,无法分身,便退而求其次,以张勇武为元帅,率领三万大军,迎战安南诸国。”

  燕七点点头:“我知道,张勇武就是军部的老大,威武大将军。”

  他当然知道张勇武其人了。

  纠缠冷幽雪的,正是张勇武的狗屁儿子。

  燕七又觉得奇怪:“既然是张勇武挂帅,那此事与太子有何干系呢?风马牛不相及嘛。”

  国平人道:“太子一身正气,主动要求,再三上书皇上,要以监军身份,亲自赶赴前线,为士兵振作士气。”

  燕七竖起大拇指:“太子真有谋国之能,这也是国老先生教的好。”

  国平人道:“可是,皇上膝下只有太子一人,如何能够放心?是以,皇上坚决不让太子赶赴前线。”

  “可是呢,曹侗却以要太子多多历练为由,三次上书,要皇上给太子放行。皇上不同意。曹侗继续上书,要亲自动身,带着太子一同赶赴前线。”

  “皇上也没想到曹侗如此执拗,但想着曹侗智慧过人,由曹侗亲自保护太子,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之事。所以,只能硬下心肠,同意太子以监军身份,赶赴前线,为士兵打气。”

  燕七想了想,道:“太子将来会成为一国之君,曹丞相为了给太子更多历练,成为一代明君,让太子赶赴疆场,指挥战役,也没有什么错误。而且,曹侗亲自保护太子,更是一位有责任、有担当的丞相,何错之有?”

  国平人叹了口气:“我又岂是不分黑白之人?这些事情,曹侗并没有什么错处。但是,后面发生的事情,却让我对曹侗大为失望。”

  燕七问:“发生了何事?”

  国平人眼圈通红:“当时,与安南国的战斗十分焦灼,局面十分危急。北面,冷万山率领大军与突厥酣战,许久不分胜负,是一场持久战。加上那年大华大旱,粮食歉收,若是与安南诸国打上一场持久战,大华根本吃不消。”

  “而且,安南诸国联合起来,死缠烂打,对于地形又十分熟悉,张勇武其人虽然勇猛,却有些循规蹈矩,一时半刻,想要快速决出胜负,根本没有机会。所以……”

  燕七接口:“所以,曹丞相开始插手战务了?”

  “然也!”

  国平人道:“曹丞相制订了一个诱饵计划,现在想一想,都觉得万分可怕。”

  燕七问:“如何诱饵?”

  国平人表情严肃,一字一顿道:“曹侗以自己和太子为诱饵,假装溃败在洪城,坚守城盘,诱敌深入;而另一面,却命令张勇武率领绝大部分精兵强将,绕过安南联军,直插安南国的心脏——首都顺内!”

  燕七眼前一亮,一拍大腿:“好计啊,绝对是好计,要是把我换成曹丞相,我也会这么干。”

第1276章 老夫子斗不过老油条

  感谢周乐枝啊兄弟的3张月票,感谢逸安比无兄弟的打赏!

  ……

  “啊?”

  国平人被燕七的话给惊住了,激动的手脚颤栗,面红耳赤道:“曹侗这么做,哪有什么道理,没有道理,一点道理也没有。”

  “他这么做,完全是明火执仗、陷太子于不义,让太子置身于危险境地。如此行事,实在出格,为人所不耻。再说,曹侗用自己做诱饵也就罢了,何必拉上太子垫背?真乃气煞……气煞我也。”

  燕七看出了国平人非常激动,现在和他解释曹侗如此行事的源由,根本说不通。

  这老头带着浓烈愤慨的情绪,沉浸在太子早薨的悲痛之中,你和他说什么也没用。

  再多的解释,也是徒劳。

  毕竟,国平人是个读书人,虽然学识满腹,天文地理,无一不精,但在战略一道,也不过是个小白,没有鸟瞰天下的视野。

  燕七也没急着解释,微微一笑:“我有些口渴,国老先生,能否请我喝杯茶呀。”

  国平人惊诧一声:“哎呀,我光顾着叙旧,却怠慢了燕院长。”

  唐不凡领会了燕七的意思,哆嗦了几下:“国老夫子,这里太冷了,咱们回书房聊天吧。”

  他和燕七一个意思,想要赶紧离开社稷书屋,免得国平人情绪激动,徒增悲伤。

  国平仓惶拭泪,带着燕七离开社稷书屋,回到他们的书房中聊天。

  书房中墨宝琳琅,透着一股书香之气。

  一切都好。

  就是太冷。

  国平人、唐不凡穿的很厚,却也挡不住寒意。

  炉子也烧了起来。

  不过,天气太冷,炉子里煤炭压住了,只是温热,抵挡不住寒风,聊胜于无。

  国平人吩咐人烧热水,上茶。

  随后,他就拐进了偏门,平复情绪去了。

  燕七为唐不凡斟茶。

  唐不凡抱着茶杯暖手,感慨道:“没想到,京城天寒地冻,烧炉子也不管用。哎,学生上课,手足冻僵,字都不会写了。”

  燕七问道:“烧煤呀。”

  唐不凡摇摇头:“哪里舍得烧呢,就那么一点煤炭,实在少得可怜,还是给学生们读书用吧。我们这些老师教授,冻一冻也无妨,反正也不写字,大不了多多走动几个回合。”

  燕七闻言,对唐不凡、国平人刮目相看。

  什么叫师德?

  这就是师德啊。

  没想到,皇家书院的风气,如此之正。

  燕七竖起大拇指:“唐大家不顾自己受冻,却满心顾全学生,真让人我赞叹不已。想必,学生们不再受冻,也会感激唐大家和国老夫子的。”

  唐不凡挥挥手:“感激什么呀,就算如此,学生们对我们还满腹怨言呢,腹诽我们是无能之辈。”

  燕七蹙眉:“怎会如此?”

  唐不凡叹了口气,愁眉紧锁:“煤炭太少,就算老师不烧煤,也不够学生暖屋子的,差的实在太多了啊。”

  燕七问:“去户部要钱啊,再穷,也不能穷了学生,再穷,也不能穷了教育。”

  唐不凡摇摇头:“我去户部要了,户部郑鼎大人说大华正在与突厥打仗,所有供应优先军队,能拨付的银两极为可怜。哎,就算这些银两,还是我和国平人卖字画攒来的呢。”

  靠!

  燕七一听,就明白了。

  这是郑鼎在故意为难唐不凡和国平人。

  没办法。

  户部管钱,是财神爷,是谁都惹不起的爸爸。

  郑鼎身为户部尚书,若是不想给你拨款,有一百个借口在那里等着,求爷爷告奶奶也没用。

  唐不凡、国平人是研究学问的老学究,算得上是‘死板’那个类别的。

  最主要的是,他们研究的对象是学问,不是研究人际关系的,不会耍花枪,更不会耍赖,也没有厚脸皮,哪里能在郑鼎口中夺食呢?

  但是,既然自己做了皇家书院的院长,取暖的问题,就必须解决了。

  郑鼎不给钱,那问题可就大了。

  燕七向唐不凡挥挥手:“唐大家不必愁怨,此事,我会处理,数日之内,定然解决。”

  唐不凡笑呵呵:“我就知道燕院长有办法,所以说嘛,皇家书院的院长,就得你来做,我们这些老学究遇上郑鼎那种老油条,根本没有一点办法嘛。”

  燕七嘿嘿一笑:“这叫恶人还需恶人磨,唐大家心地纯洁,只是教授学问就够了,要钱这种铜臭的活计,我来出面,刚刚好。”

  唐大家哈哈大笑。

  ……

  国平人终于从偏房中走了出来。

  “国老先生,请喝茶。”

  燕七为国平人斟茶。

  国平人接茶,品了一口,望着燕七,一脸歉意:“燕院长,刚才是我情绪太激动了,对你态度不好,你可千万别往心里去。”

  燕七哈哈大笑:“国老先生多虑了,您刚才情绪失控,又吼又叫,进退失据,恰恰说明您不是一个势力小人,而是一个重情义、有爱心的君子,我不仅不生气,更要为国老先生点个赞。”

  “惭愧,惭愧。”

  国平人刚才进了社稷书屋,睹物思人,情绪难免激动。

  现在,他回到了书房,脱离了那份沉重,心情就好多了,品味之余,也知道自己刚才过于孟浪,不像是个读书人,倒像是个胡乱发脾气的跳梁小丑。

  国平人满脸通红,在燕七面前,觉得自己的城府太过浅显,都不及燕七之万一。

  虽然,燕七很年轻。

  但是,人家的确太优秀了,太大度了,太有包容力了。

  不过,国平人虽然平复了心情,但对燕七给予曹侗很高的评价,并且认同曹侗的冒险战略,依然存在很深的芥蒂。

  燕七笑看国平人:“国老先生还在为我刚才对曹侗的赞赏、而耿耿于怀吗?”

  国平人脸色腾的一下红了。

  “燕院长,说我耿耿于怀有些过了,但不理解却是真的。曹侗身为丞相,怎么能让太子置身于险地呢?这完全是自私自利,滥用职权,这完全是对太子的蔑视,对皇室的鄙夷。”

  说到这里,又气的不行,好在还能控制住脾气。

  燕七笑问:“国老先生刚才提到了,曹侗是丞相,敢问国老,丞相二字如何解释?”

第1277章 家国情怀

  国平人铿锵有力道:“丞相丞相,意为丞天顺民,心相天下。燕院长,我这么解释可对?”

  “不错!”

  燕七深以为然,突然又问国平人:“曹侗既然是丞相,那就应该丞天顺民,心相天下,对是不对?”

  国平人点点头:“这自然是对的,这是大华丞相的本分。”

  燕七又道:“既然要丞天顺民,心相天下,那是不是应了那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国平人点点头:“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燕七道:“这也就意味着,曹侗服务的对象是谁呢?是百姓,是大华的子民,这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放在第二位的,要算是大华的江山社稷;放在第三位的,才是当今皇上。而太子,自然更要靠后。”

  “所以,在曹丞相眼中,太子重要吗?当然重要,非常重要,但是,在大华子民的安危面前,重要的太子却又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国平人听到这里,脑中嗡的一下,脸色苍白:“这……”

  他无话可说。

  燕七表情凝重:“国老先生,你应该听得出来,我这可不是诡辩,更不是偷换概念,而是在说一介丞相的胸襟。”

  “曹侗既然是丞相,当然要有一颗家国之心。他的眼中,是广袤的大华,是亿万百姓和子民。只要对百姓有利的事情,他必然要去做,对江山社稷有利的事情,他定然要去拼。”

  国平人沉默不语,心里乱如麻絮。

  燕七品了口茶,继续说道:“大华既与突厥交手,又与安南作战,本就是双线作战,突厥凶猛,安南难缠,加上大华大旱,百姓凄苦,若是拖延下去,大华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