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957章

作者:漫客1

  皇帝点了点头,将地图合上:“这么说,沈卿已经有了征讨朱里真人的计划了?”

  “凌肃已经有了计划,过几天就能送到建康来,不过臣有一点,要事先禀报陛下。”

  皇帝依依不舍的将手中的地图放下,开口道:“你说。”

  沈毅开口道:“这一仗,目的是挫败朱里真人,将他们这十年恢复的元气给再度打散,但是想要彻底剿灭他们,打下辽东……”

  “不太容易。”

  “朕明白。”

  洪德帝一边收拢地图,一边笑着说道:“关外打仗,他们是主场。”

  沈老爷看着叠地图的皇帝,笑着说道:“陛下,这图是臣献给您的。”

  “嗯?”

  皇帝有些惊讶,问道:“这图,沈卿打仗不用?”

  “燕京还有一份。”

  “目前,臣正在刻制雕版,很快就能够大量印制地图了。”

  他顿了顿之后,看向皇帝,笑着说道:“陛下您手里这份是原版。”

  皇帝笑了笑:“要说拍马屁,朕这洪德一朝,还是沈卿你拍的舒坦。”

  沈老爷面带微笑:“陛下,臣献给您一份地图,您明天请臣在宫里吃顿饭可好?”

  皇帝先是一怔,然后若有所思。

  “好,明天中午,咱们君臣……”

  “一起用膳。”

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为帝师

  次日,甘露殿里。

  君臣二人隔桌对坐,沈老爷伸手给皇帝倒酒,然后微微低头,笑着说道:“陛下,太子册立之后,臣就要回燕京去了,鞑靼部那里不好打,但是今年冬天到来之前,跟关外的战事一定能打起来。”

  皇帝接过酒杯,跟沈毅碰了碰,两个人共饮了一杯酒之后,皇帝放下酒杯,开口道:“沈卿办事,朕是放心了,包括这几年出海,也成效不小。”

  “东瀛的银矿,已经在陆续运回来的路上了,每年少说有数百万两现银进项,只这一点,当年你力主去打东瀛,就没有打错。”

  沈毅笑了笑,开口说道:“陛下,金矿银矿都是一时的,总有一天会开采完,而且不管是金子还是银子,本质上都不能算是什么财富。”

  这个说法,皇帝还是第一回听说,他有些好奇的问道:“沈卿这话怎么说?”

  沈老爷整理了一下措辞,开口道:“陛下,道理很简单。”

  “金银,尤其是银子在咱们大陈,都是作为钱,也就是货币来使用,但是咱们大陈的东西是有数的。”

  “臣有一个专有的名词,叫做生产力。”

  “银子大量涌入,一旦生产力的总数跟不上货币的数量,那么不可避免的就会带来货币贬值。”

  皇帝皱眉道:“这五六年时间,银价都没有跌啊。”

  沈毅轻声道:“那是因为,不止大陈一家用银子作为货币,附近的国家也用银子,多出的银子总量,就可以转嫁到附近国家去,从而掠夺走这些国家的一部分财富。”

  “而且,十年前朝廷收回了北边,现在国家正在上升阶段,很多问题是看不出来的。”

  沈老爷正色道:“陛下,真正的财富不是金银,而是实打实的东西。”

  “粮食也好,木材也好,那些能用于吃喝用度的东西,才是真正的财富。”

  “等东瀛事定之后,整个东瀛岛,就可以作为大陈的海外站点之一,到时候大陈就可以通过一系列法子,来掠夺海外的财富,以让源源不断的资源,进入大陈。”

  “这样一来,大陈自然可以国富民强,国祚绵长。”

  一直以来,洪德帝这个人虽然是个精明的皇帝,但是一些思想,还是太陈旧了,倒不是说沈毅不去教他,只是在人微言轻,或者是条件不成熟的时候,说再多话,也没有什么用处。

  而现在,时间已经相当成熟了。

  以现在大陈的商品输出能力,哪怕不进行血腥的殖民活动,靠正常的商业往来,就可以依靠倾销,来掠夺海外的财富。

  况且,等苏定后面的仗打完,大陈事实上可以对东瀛岛进行经济上的殖民,将来甚至借着东瀛岛为跳板,开启大航海时代。

  洪德帝被沈毅的话说的一愣,他摸着下巴想了很久,然后若有所思:“沈卿,所谓天道有常,咱们是不是应当顺应自然?”

  “陛下,若天上真是有个高高在上的天道,当年便不会有世宗南渡,难道八十年前在北方肆虐的朱里真人,是什么有道之族么?”

  “况且……”

  沈老爷沉声道:“大陈行的是人道,人道便是损不足以奉有余,九州只有这么大,想要百姓的日子更好,大陈的朝廷更强,只有向更远的地方看,往更远的地方发展。”

  “现在从东瀛岛运过来的银子,就是很好的例子。”

  洪德帝认真思考了一番,还没有等他消化掉沈毅说的话,就听沈侯爷继续说道:“陛下,臣这么说,不是非要在这几年,就要急着往外探索,往外索取,但是咱们的眼界必须要打开,也要为后世子孙,将眼界打开,不可局限于这九州之地,而固步自封。”

  “最简单的事情就是,当年无有市舶司,朝廷的北伐不至于这么顺畅,几年前无有苏定出海,如今也不会有大把的现银,送到朝廷来。”

  作为这个时代的“特殊”,沈毅个人已经功成名就,并且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尊贵的几个人之一,撇开家族来说,就他个人而言,沈毅自身的个人价值,已经取得了最大的实现。

  而二十多年前沈老爷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所求也不过如此。

  但是人的想法,总是会随着屁股的挪动而发生变化的,譬如说沈毅最近这十年时间,除了要给自己一家人谋一条退路之外,剩下的念头就是,既然来这个世界上走了一遭,那就尽量改变一些什么。

  至少,要祛除一些这个时代已经越来越明显的“暮气”。

  或者,让几百年后可能到来的大变,来的不至于那么惨烈。

  所以,他现在需要跟皇帝沟通一些东西,也需要去教会皇帝一些东西。

  如果是别的皇帝,沈老爷大概不会明说,但是洪德帝……

  是可以说的。

  朋友不朋友的暂且两说,对沈毅来说,至少洪德皇帝,是一个不错的领导。

  皇帝陛下摸着下巴,认真思考了一番,然后他抬头看向沈毅,笑着说道:“北边的事情,现在都是沈卿你在管,很多事情如果沈卿想去试一试,朕都是支持的,沈卿放手去做就是。”

  “反正这里面,国库也攒下了不少,足够咱们君臣挥霍一段时间了。”

  从洪德二十年开始,山东的赋税恢复正常,随后北方诸省的赋税都慢慢正常,再加上沈毅比较重视商业,北方的经济相对繁荣了不少,上交给国库的钱财,也多了不少。

  洪德帝又是个有点抠门的皇帝,这些年他着实攒了不少钱,不仅是国库,连内库都满满登登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洪德帝才有掀起战事的底气。

  沈毅面色严肃,低头道:“臣多谢陛下。”

  “出海这件事,从苏定那里,已经看到了成效,近几年,臣会让陛下,让朝廷,看到更多的成效,也让后世子孙……”

  沈毅目光坚定:“看到出海的好处。”

  “这事沈卿做主就是,朕不干涉。”

  皇帝低头喝了口酒,然后抬头看向沈毅,缓缓说道:“朕昨天派人去查了,朕那个小舅子,去你家找你了是不是?”

  “所以,你今天才到朕这里来,想要躲着他?”

  “躲着孙侯爷谈不上。”

  沈毅笑着说道:“太子新立,孙家高兴是正常的事情,臣不怎么愿去他们家,但是又不好拒绝,因此只能到陛下这里来。”

  “不过到陛下这里来,更多的也是为了奏事,躲他们家,只是顺带……”

  皇帝陛下再一次低头喝酒,声音带了些冷然:“的确,以他储君的身份,连沈卿你都不好拒绝孙家的邀约,朝廷里其他官员,就更没有人敢推拒了。”

  “真是……”

  洪德帝冷笑道:“上蹿下跳啊。”

  沈老爷伸手给皇帝添酒,然后笑着劝道:“小孩子不懂事,况且太子殿下未必知情,或许是孙家,想要跟太子殿下,多拉进拉进关系。”

  与洪德帝不一样,皇三子李容,与孙家是没有血缘关系的。

  他们之间有的只是法理上的关系,因此需要他们双方,都去刻意维护这份有些脆弱的关系。

  皇帝陛下闷哼了一声:“母后尸骨未寒,朕不想跟他们家有什么龃龉,不过他们想要翻出天去,那也是痴心妄想。”

  沈毅默默点头,开口道:“陛下还是多一些耐心,好好教一教太子殿下。”

  “朕哪里有时间教他?”

  洪德帝端起酒杯,与沈毅碰了碰杯,缓缓说道:“等册立大典结束之后,朕就下旨,让他跟沈卿去北边转一圈,沈卿替朕好好看着他。”

  “这一路上,他若是个可造之材,沈卿就受累教一教他。”

  “他若不是……”

  洪德帝敲了敲桌子,眯了眯眼睛。

  “沈卿也不必管他,遛一圈之后,将他放归建康就是。”

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巡边

  洪德二十九年六月下旬,建康举行了盛大的册封大典,正式册立皇三子李容,为东宫太子,成为了朝廷的储君。

  这件事动静还是很大的,毕竟洪德帝御极三十年,迟迟不曾立储,这件事本就不对劲,尤其是对于一些朝廷里的文官来说,早已经急得不行了。

  现在,国本总算安定了下来,大臣们也都松了口气。

  不管怎么说,有了国本,哪怕皇帝现在突然嘎嘣一下没了,那么朝廷不至于乱起来,也不至于因为东宫储位,将来引发内战。

  这就是儒家士大夫所追求的政治稳定。

  一时间,文武百官包括沈毅在内,都向太子殿下道贺。

  包括沈毅本人,也是脸上挂着笑容,走到太子殿下面前,对太子拱手笑道:“恭喜太子殿下,入主东宫。”

  见沈毅走了过来,太子殿下连忙撇开身旁几个正在说话的官员,三两步小跑上来,拱手还礼,开口道:“多谢叔父,多谢叔父。”

  “可不敢。”

  沈老爷扶了扶他的胳膊,笑着说道:“今后殿下就是半君了,这叔父二字,再也休提,后面见了面,殿下心情好了,便称呼我官职,心情不好,直接连名带姓就是。”

  沈老爷这话,并不是客气,现在这位皇三子的位格已经凭空拔升了一大截,单就政治生态而言,他现在在地位上已经是朝廷的二把手了。

  在这个位置上,朝廷里的官员对于他来说都是臣子,至于辈分或者亲戚关系,都要往后稍一稍。

  哪怕是晋王李穆到这里,太子直接称呼李穆姓名,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当然了,就连皇帝见到李穆,都要称呼一声王兄,太子殿下见了李穆,也还是要客气一番的。

  假使沈毅是一个正常的官员,今后太子殿下见到他,就真的要称呼官职了。

  不过,沈老爷并不是一个正常的官员。

  太子殿下虽然不是特别聪明,但是对于这一点,他看的还是很透彻的,依旧对沈毅毕恭毕敬,开口必称叔父。

  而沈毅也是一口一个殿下,双方各喊各的。

  等册封大典结束的七七八八之后,沈老爷也没有多做停留,跟沈恒打了声招呼之后,径自回家去了。

  到了傍晚时分,张尚书提着两壶酒,到了沈毅家中,很快师兄弟二人就坐在了酒桌上,推杯换盏之后,张简张尚书看着沈毅,问道:“太子册立之后,子恒要北上了罢?”

  沈老爷喝了口酒,笑着说道:“师兄倒是消息灵通,从哪里知道的?”

  “赵师猜的。”

  张尚书笑了笑:“你刚回建康,朝廷就开始议论迁都的事情,三殿下上书力主迁都之后,太子之位就定了下来,这其中很难说没有子恒你的参与。”

  “如今,迁都已经没有太多人反对了,储君也已经确立,子恒你当然就不会继续在建康待太久。”

  沈老爷掰着手指算了算,感慨道:“一前一后,我在建康已经整整三个月了。”

  “师兄瞧我每天在这建康城里悠哉悠哉,实际上北方每天不知道多少事情需要我去处理,我这心里也着急。”

  张简默然,叹了口气:“只可惜,为兄现在陷在了建康,帮不得你了。”

  沈老爷端起酒杯,笑着说道:“师兄眼瞅着就要拜相,就不要再考虑这些事情了。”

  “前些年师兄在北边,帮我足够多了。”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