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952章

作者:漫客1

  而朝廷里出了国丧,身为礼部侍郎,并且主管礼制的沈恒,自然是闲不下来的,一连好几天时间,沈恒都不怎么沾家,在朝廷和宫廷之间奔走,处理太后娘娘的国丧。

  也是因为这个突发事件,当日朝廷里商议的迁都,也被暂时搁置了下来。

  在太后娘娘薨逝的第三天,在家休息的沈老爷,又一次被诏进了宫中,依旧是在甘露殿里,见到了神色疲惫的皇帝陛下。

  只几天时间没见,洪德皇帝似乎老了好几岁,头上的白头发,好像也变得多了起来。

  沈毅默默上前,欠身行礼道:“陛下节哀。”

  皇帝放下手中的毛笔,抬头看向沈毅,愣神了一个瞬间之后,才默默叹了口气:“坐吧。”

  沈老爷依言坐下,看向皇帝:“陛下,您看起来太疲惫了,还是要多注意休息,保重龙体。”

  “朕没事。”

  “朕找你来,是想问太子的事情。”

  “母后说得对,这件事朝廷里的其他大臣都说不得话,但是沈卿你却能说话。”

  沈毅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他低头道:“陛下,这件事本就是陛下您乾纲独断的事情,臣也说不得什么,但是陛下既然应了太后娘娘,那……”

  “君无戏言。”

  对于沈毅这个回答,洪德帝并不意外,他再一次沉默,叹了口气。

  “朕本来,想让他们几个这两年替朝廷做些事情。”

  “朕再好好看一看的。”

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心满意足

  创业容易守业难,这句话虽然听起来不太合逻辑,但是在某些特殊场景里,是成立的。

  至少在皇帝这个职业上,守住先人的基业,至少保证国家不在自己手上衰弱,便已经是十分难得了。

  毕竟如果没有沈毅的话,洪德帝大概也就是个守成之君,要是赵阀的问题不妥善处理,他可能连守成都有些困难。

  此时,洪德帝已经御极三十年,哪怕是亲政也已经二十多年,他比谁都清楚这副担子到底有多沉重。

  假如说当年,洪德帝迟迟没有决定立储,是因为对惠妃娘娘还有一些感情,因为他在李望身上倾注了太多感情的话,时至今日,这位洪德帝在政治上已经完全成熟,他考虑储君的时候,情感因素已经不是特别多,或者不是特别重要了。

  现在的洪德天子,心里想的一定是权衡利弊,选出一个最适合大陈的储君。

  而现在,被他看中的三位皇子,都差不多刚刚成年,皇帝还没有来得及进行自己对皇子们的考验,却被这个突发事件给打断,孙太后在弥留之际,凭借着母子情分,与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一个孝字,硬生生逼着洪德帝开了口。

  既然开了口,那么事情就要办。

  皇三子入主东宫这件事,很快就会落实下来。

  这件事,哪怕是放在一个普通人身上,说不定都会有些恼怒,更不要说是洪德帝这种坐在帝位上三十年的一朝天子了,现在他的情绪里,除了失去母亲的悲伤之外,剩下的就是愤怒了。

  沈老爷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开口道:“陛下春秋鼎盛,立太子也没有什么。”

  说到这里,沈毅没有继续说下去,不过话里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皇帝陛下年纪并不是很大,将来这个太子如果不顺心,以洪德帝的威望,废太子不是什么难事。

  见沈毅说话遮遮掩掩,洪德帝很快明白了原因,他看了一眼萧怀,闷声道:“带着宫人都下去。”

  萧太监慌忙低头道:“奴婢遵命。”

  说罢,他领着甘露殿的宫人们离开,很快甘露殿里只剩下了君臣二人,连萧怀都没有在场。

  如果是十几年前,这个时候高明,是一定会在场的。

  从小跟到大的大伴,跟这些宫里后来的大太监,毕竟还是有些区别的。

  众人都离开之后,洪德帝深呼吸了一口气,开口道:“这里只你我二人了,不必遮遮掩掩,沈卿有什么想法,直说就是。”

  沈老爷思考了一番,开口道:“陛下可以立太子,也可以废太子,后族虽然庞大,但是以如今陛下权威,后族连一个字都不敢说。”

  “他们当然不敢说话。”

  皇帝深呼吸了一口气,依旧有些伤心:“母后薨逝这件事情,透着古怪,要是被朕知道有谁在背后捣鬼!”

  洪德帝咬牙切齿:“哪怕是孙家,朕也让他们家破人亡!”

  “至于沈卿你说的废太子……”

  他看了一眼沈毅,沉默了一会儿,才叹息道:“朕不担心一个东宫之位,能给朝局带来多大的变化,只是以容儿这个年岁,他一旦入主东宫,就立刻要开府,配给东宫官员,并且要参政议政了。”

  “至多两年时间。”

  皇帝低声道:“围绕着东宫,一定会生出来一股庞大的朝堂势力,这股势力虽然不至于动摇到朕,但一旦像沈卿你所说,朕哪天动了废太子的心思……”

  “就一定会拔出萝卜带着泥,在洪德一朝掀起大案。”

  “无数人头,滚滚落地。”

  沈毅听到这里,才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此时的洪德帝,似乎……

  有些太爱惜羽毛了。

  或者说,他有些太爱惜自己的名声了。

  不过细想一下,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他幼年登基,亲政二十多年来做了许多轰轰烈烈的大事,在接下来的职业生涯里,只要不出什么大的变故,踏踏实实的把帝位交到下一任皇帝手里,然后一蹬腿,立刻就会成为一朝圣天子。

  名垂青史。

  另一个世界里,康麻子执政后期,大抵也是这个思路。

  而洪德帝现在这个趋势,多半还是因为沈老爷当年那一句“世祖皇帝”,让这位皇帝陛下心心念念,立志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到完美无缺。

  见沈毅不说话,洪德帝继续说道:“再有,将来要是真的一立一废,老三将来,怕绝没有什么好下场了。”

  自古以来,废太子都绝难有什么好下场,因为毕竟是曾经的“半君”,哪怕新君即位,也会将之视为极大的威胁,一定会除之而后安,而后快。

  沈毅叹了口气,开口道:“陛下,咱们这一代人,只能做好这一代人该做的事情,至于下一代人的事……”

  “只能由他们去。”

  皇帝摇头,他看着沈毅,忽然笑了笑:“朕大约是管不到下一代人了,但是沈卿你却可以。”

  “你我君臣同岁,朕只比你年长了两个月,如今朕已经生了缕缕白发,沈卿却依旧年轻。”

  皇帝陛下正色道:“将来这朝廷,怕还是要沈卿你来看护。”

  沈老爷很坚定的摇了摇头,开口道:“陛下,您万不可作此想,臣做完迁都的事情之后,是一定要从朝廷里退下来的,不然迟早会生出问题。”

  皇帝皱眉道:“沈卿不信朕?”

  “臣自然相信陛下,否则当年也不会有北伐这一桩事了。”

  “不过……”

  沈毅摇头道:“陛下前几天在朝会上也听到了,已经有人质疑臣图谋不轨了,与其霸着位置不放,不如早些退下来,绝了将来的祸根。”

  “而且,陛下与臣同岁,如今还未满四十,将来一定比臣寿数长,这朝廷,也不需要臣来看护。”

  皇帝走下御阶,走到沈毅面前。

  沈老爷连忙起身。

  皇帝拍了拍沈毅的肩膀,然后指了指自己鬓角的白头发,摇头道:“朕亲政这二十五年,几乎夜夜挑灯,差不多是把二十五年,当成五十年在用。”

  “心力交瘁了。”

  洪德帝长叹了一口气:“从去年起,朕就觉得精气神一下子不行了,常常需要进药滋补,随着年纪渐长,各种病痛也都找上门来了。”

  “给朕请脉的太医说,朕这是四十岁的年纪,六十岁的身子。”

  他看向沈毅,默默说道:“这些话,朕从来没有与外人说过,在外人面前,都是强装刚强。”

  “也只有沈卿你回来,朕才能跟你说一说心里话了。”

  沈老爷心里一个咯噔。

  他低着头,开口道:“陛下,您万不能说这种话,您前些年的确是太辛苦了,正好这一次要立太子,以后可以将政事,多交托一些给太子以及中书处理,您好生休养个几年,龙体也就调养回来了。”

  皇帝陛下脸上露出笑容:“咱们君臣,不说这些拐弯抹角的话。”

  “十年前,背地里无数人与朕说,要把沈卿你,或者是沈卿的家里人留在建康,但是朕二话不说,让你们一家去北边团聚了。”

  “这件事,足见朕的心迹。”

  “如今,大陈看似兴旺,但是暗地里问题多多,北边还有边患,很多事朕都放心不下。”

  “朕现在,只问沈卿一句话。”

  皇帝陛下面色凝重,开口道:“他日,假使朕崩在沈卿之前,沈卿能不能替朕,将这朝廷看顾下去?”

  沈毅面露难色,低声道:“陛下,朝廷里能人无数,臣……臣……”

  皇帝看着沈毅,微微摇头:“你心里,还是在想,朕是不是在试探你。”

  “这十年来,朕没有动过淮安军一个重要的将领,没有动过你半点权柄。”

  “甚至……”

  皇帝看着沈毅,开口道:“朕还把沈渊请到建康来,看了他整整一年,观察他的性子。”

  “沈渊性子虽然还没有定下来,但是大致与沈卿相类,朕也是信得过他的。”

  “到现在,朕心里都没有顾忌了,沈卿顾忌什么?”

  皇帝轻声道:“沈卿今日应了朕,朕就能下决心立太子。”

  沈毅沉默了片刻,开口道:“陛下,沈家再这样下去,就会是下一个赵阀了。”

  “那……”

  “也没有什么。”

  洪德帝似乎有些疲惫了,他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然后笑了笑。

  “赵家,不也守了淮河七十年么?”

  “沈家要是能守七十年北疆,不管七十年之后发生什么。”

  “朕都心满意足了。”

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得偿所愿

  皇帝的意思很简单,哪怕迁都之后,沈毅依旧在北边统领边军。

  毕竟,边军并不在燕京,即便是现在的燕京城,也只有沈毅的两千卫营驻扎,以及官府衙门的兵丁。

  至于淮安军,则是在更北边,距离燕京都在五百里以上。

  而洪德帝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约莫是有两重原因。

  第一重原因,自然是因为沈毅自身与皇帝有交情,两个人初见面的时候,是洪德六年,那个时候的两个人才十六岁,一转眼已经是二十多年的交情了。

  二十多年里,沈毅虽然立下了大功,但是并没有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显得非常“懂事”,也正是因为这种循规蹈矩,让洪德帝对沈毅本人,是极为放心的。

  第二重原因,就显得更加现实一些。

  那就是,朝廷离不开沈毅,北边更离不开沈毅。

  这十年时间,薛威与苏定都是进建康两次,而凌肃前后到建康的次数,超过了五次。

  他一定原原本本的向皇帝汇报了淮安军的情况,此时的皇帝陛下非常清楚,一旦淮安军不在沈毅的掌握之中,由朝廷的其他人接手,那么立时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不说,而且……

  战斗力也会飞速下跌。

  如今,北疆强敌仍在,离了沈毅,北疆防御就会不稳,再加上朝廷搬到北边去,可能就会更加危险。

  再有一点就是,如果朝廷北迁之后,真让沈毅去诗酒田园了,洪德帝反而更加放心不下,这可是当年在东南,凭空拉出来两万军队,最终一路打到燕都的狠人。

  他要是到了南边,心里不舒服,或者与后世之君不对付,谁知道会不会再去东南拉起来一支军队,再来一回北伐?

  至于杀了,那就更不现实了。

  一来皇帝陛下狠不下这个心,二来洪德帝现在非常在意自己的名声,这种事干出来,千百年后,他也消除不了这个污点。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