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888章

作者:漫客1

  “也就是这几天了。”

  张简开口道:“山东很多事情,等着我去办,而且我……”

  他苦笑道:“骑不了马了,上回骑马,累的腰酸背痛,这回得坐车去,路上又得耽误一段时间,等回到济南,说不定都开春了。”

  沈老爷给他倒了杯茶水,微笑道:“师兄也不一定急着回去,等朝廷给你转正的文书下来,你进了宫里谢恩之后,再回济南不迟。”

  “转正?”

  张简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不过琢磨了一下之后,也觉得很合用,于是笑着说道:“我这个年纪,能够权知布政使,已经很够用了,便是大父,在信里也说让我踏踏实实的做十年事情,不再谋求品级攀升,我不着急。”

  “早一点拿掉权知两个字,对于师兄将来的仕途,是大有裨益的,至于年龄嘛……”

  沈老爷摇头道:“如今不是太平时节,不能以从前的想法看事情了,若说年纪,以小弟这个年纪,二甲出身,哪怕是点了翰林,到现在十来年时间,即便官途一路顺畅,到现在能够做个五品六品官便是侥幸,师兄看看,我现在几品了?”

  张简笑着说道:“你身上几乎是灭国之功,不要说这个从一品的太子太保,就是直接让你位列三师,位极人臣,也是合情理的。”

  “师兄身上,功劳也不小的。”

  二人闲聊了一会儿,张简问道:“子恒,这个年关,你家里有很多人登门拜访罢?”

  “该是有很多的。”

  沈老爷笑着说道:“我有时候进出,都是从后门走,那些拜访的人,除了晋王爷之外,其他我一个也没有见过,倒也不清楚具体有多少人。”

  张简咳嗽了一声,低声道:“我是见了一些的。”

  “有人是从江都来的,自称是沈家人,我就见了几个,似乎的确是你老家的族人。”

  沈毅闻言,立刻大皱眉头:“他们找师兄什么事?”

  “自然是请托办事。”

  张简摇头,苦笑道:“有些是想要在老家办点事,有些干脆就想要去山东做官。”

  他看着沈毅,低声道:“我素来知道子恒你的为人,知道他们不可能是出自你的授意,但是如果他们去找别的官员,有些为了逢迎你这位太子太保,说不定就会应下来这些请托,有伤你的名声。”

  “伤不伤我的名声,我不怎么在意,但是这种背着我,打着我的旗号出去招摇撞骗。”

  沈毅眉头紧皱:“便肯定不成。”

  说罢,他站了起来,走到了书房门口,推开房门。

  因为他跟张简在说话,门口没有下人都离的远远的,入眼只有不远处的沈渊,正在带着妹妹沈桑桑,还有张琏一起玩耍,沈毅叫了一声:“渊儿。”

  沈渊连忙跑过来,问道:“阿爹,怎么了?”

  “去把你九叔喊来,就说我找他有事。”

  沈渊连忙点头,一路小跑,去喊沈恒去了。

  这个时候沈恒正好在家,没一会儿就到了沈毅的书房里,他先是对着张简拱手行礼:“师兄。”

  然后看向沈毅,问道:“大兄,什么事情?”

  沈毅把前因后果大概说了一遍,然后低声道:“这件事,我没有精力过问了,你费点心,联系联系江都老家的人,看看是老家哪些人到了建康。”

  “还有,这些人既然去了师兄家里,一定也来过咱们家,去门房那里也可以查一查,是哪些老家人来过。”

  沈恒先是点头,然后开口道:“查到这些人应该不难,但是大兄……”

  “要如何处理他们?”

  “问清楚,确有难处的,你帮他们处理了,如果是来耍无赖要官要钱的。”

  沈毅沉声道:“将他们发落回老家去。”

  沈恒想了想,开口道:“好,这件事情小弟来解决。”

  沈毅拍了拍他的肩膀:“辛苦。”

  “再有就是,今年三伯一家,应该要回来了,到时候我把他们送到建康来,子常你安排他们跟父亲见面,然后把他们送回江都老家去。”

  沈恒点头,记了下来,笑着说道:“大兄专心国事就好,小弟在翰林院正没有什么事,这些事情,我来处理。”

  一旁的张简,看着依旧年轻的沈恒,忍不住道:“你们兄弟俩,真是让人羡慕。”

  “不像我,在建康连个说话的同辈兄弟都没有。”

  沈毅重新坐了下来,微笑道:“我们不就是师兄的同辈兄弟?”

  沈恒站在一旁,笑着说道:“到现在,老家的人估计没有少背着大兄到处求人,但是一直到现在,其他人没有一个人登门相告的,这里面有一些人,无非是想着在不知不觉间,让大兄欠他们一个人情。”

  “单凭师兄今天能过来告诉大兄这件事,咱们两家,便与一家人无异了。”

  张简闻言,哑然一笑:“那今天,我就厚着脸皮,在侯府蹭一顿饭。”

  沈恒拱手笑道:“小弟这就去安排。”

  说罢,他退出了沈毅的书房。

  张藩台看着沈恒远去,啧啧有声。

  “小沈将来,成就也不会低。”

  沈毅微微一笑:“多半是赶不上师兄你的。”

  ……

  正月初八下午。

  甘露殿里。

  皇帝陛下终于忙完了年关的大部分事情,特意抽出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将沈毅请到了宫里来。

  君臣二人在一张桌子两边落座,沈毅将自己写了数日的文书递了上去,沉声道:“陛下,臣想了几天,大概想出了几个大的问题,都写在奏书里了。”

  皇帝接过文书,看向沈毅:“今天一下午朕都有空,你直接说就是了。”

  沈毅默默点头。开口道:“目前,北方的战事还没有定下来,不过有陛下运筹帷幄,臣相信神州迟早一统,假设神州一统,那么就有几个要紧的问题,要先定下来。”

  “第一件事,是是否迁回燕都。”

  “第二件事,北边的边境定在哪里。”

  “第三件事,应该如何处理朱里真人。”

  沈毅深呼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第四件事,如何处理北齐投降的臣子。”

  皇帝琢磨了一下,轻声笑道:“这个时候,北边的战事还在继续,天下未定,要是跟别人提这些事,他们多半会在背后笑朕,也就只能跟沈卿你说一说了。”

  “你先说说,你的意见罢。”

  沈毅点头,很干脆的说道。

  “臣以为,必须要迁回燕都。”

  “至于北边的边界,暂时宜定在大陈当年的旧边界,也就是从大同到山海关为止。”

  “至于朱里真人。”

  沈毅眯了眯眼睛,低头道:“朱里真平民可赦,朱里真贵族,则另议。”

  “这其中,臣已经与北齐的晋王赵雄谈过,已经愿意归降大陈,臣以为,可以以赵雄为新的朱里真首领,吸引分化朱里真人,不过具体如何办,还是要看陛下的意思。”

  皇帝点头:“这事你在奏书里跟朕说过,这个赵雄,现在还在太原么?”

  “在太原。”

  皇帝伸手敲了敲桌子:“那今年,把他送到建康来,朕要跟他见一面。”

  洪德帝顿了顿,忽然笑着说道:“也可以送到山东去,朕今年说不定是要出门的。”

  沈毅立刻点头:“是,臣回去之后立刻安排。”

  沈老爷停顿了一下之后,继续说道。

  “再有就是北边的臣子。”

  沈老爷低声道:“可纳降,但不可重用。”

  洪德帝认真思考了一下,随即点头:“沈卿的意思,与朕没有太多出入,那么接下来。”

  他看向沈毅。

  “咱们讨论细一些的章程。”

  沈老爷松了口气,连忙低头。

  “是。”

  此时此刻,甘露殿里,两个还不满三十岁的年轻人,坐在同一张桌子的两边,看着桌子上铺着的地图,你一言我一语,把未来整个天下的格局,安排了个明明白白。

  有时候,两个人还会对桌子上的地图指指点点。

  而整个天下,整座江山,就在二人的指指点点之中……

  似乎……焕然一新了。

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世祖皇帝

  这场讨论,从下午一直到晚上,持续了三个时辰左右。

  整整半天的时间里,皇帝陛下几乎没有离开过甘露殿,而且精神很是振奋,充满了激情。

  要知道,这是一位皇帝,还是处于事业上升期的皇帝,他每天要处理的事情,要见的人可以说是不计其数,能抽出半天的时间哪里也不去,足以说明他对于这件事,可以说是重视到了极点。

  等到天色完全黑下来的时候,沈毅看了看已经略带疲惫之色的皇帝,发表了今天这一次对话的总结。

  “陛下,咱们今天说的所有事情里,难度最大的,除了早日收复北方之外,剩下的应该就是迁都了。”

  沈毅低眉道:“这件事,会受到朝野内外的一致阻力,到时候陛下,态度一定要坚决,陛下态度但凡软一点点,迁都这件事,就很难办成了。”

  七十多年的根基都在南方,南方的这些官员,甚至包括沈毅一家,估计都不太愿意搬到北边去。

  但是,如果国都留在南边,就意味着在建康附近,要保留十万人左右的兵力,充当禁军。

  同时,北边天高皇帝远,朱里真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回来。

  哪怕洪德一朝不出问题,到了后世之君,北边很有可能会再一次失落。

  除非,皇帝真的把沈毅封到北边去,让沈家带着淮安军镇守北方。

  可是那样一来,也会留下隐患。

  沈家的后人,与后世之君,可没有沈毅与洪德帝这样十几年近乎是朋友一般的关系,更重要的是。

  沈家的后人里,很难保证不会出一两个野心家。

  而大陈的后世之君,也很难保证人人都像洪德帝这样,有容人之量。

  这种巨大的隐患,不管是皇帝还是沈毅,都不想埋下来,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朝廷搬到燕都去,以国都镇守北方,从而保证北边的朱里真人以及鞑靼人,最少几代之内,翻不起什么浪花。

  至于几代人之后……

  百年时间,沧海桑田,那个时候,不管是皇帝还是沈毅,都已经管不到了。

  洪德帝默默点头,低头喝了口水之后,默默说道:“朕也是这么想的,到时候,沈卿要与朕,多配合配合,尽量把这件事,硬推下来。”

  沈毅笑着说道:“主要是陛下这里要坚持住,到时候实在不行,陛下干脆跟这些朝臣闹翻,起身去燕都,再建一个朝廷,那些大臣们也就无话可说了。”

  洪德帝哑然失笑:“那样畅快是畅快,可国家就立刻大乱了。”

  皇帝陛下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沈卿,等你到了燕都附近之后,替朕办一件事。”

  沈毅低头道:“陛下吩咐。”

  皇帝伸手敲了敲桌子,开口道:“第一件事,要派人去找到我李氏先祖的帝陵,然后派人修缮。”

  李家在燕都一百多年,有六位皇帝的帝陵在燕都。

  到了南边之后,洪德皇帝是第四位皇帝,也是大陈的第十位皇帝。

  沈毅点头:“臣遵命。”

  皇帝看向沈毅,继续说道:“第二件事,就是在燕都附近,替朕寻找万年吉地,找到地方之后,朕派建康这边的人去勘察,地方合适的话,就动土开工,给朕建造帝陵。”

  沈毅闻言,微微有些动容。

  皇帝建造帝陵这件事,是非常正常的,与身体状态没有任何关系,事实上每个皇帝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可能就是开始准备给自己建造帝陵。

  现如今是洪德十八年的正月,已经是洪德帝登基的第十九个年头了,他在建康这里的帝陵,估计早已经完工,只差最后一捧土没有填上去了。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