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88章

作者:漫客1

  悟明住持与高明一起,站在小皇帝左右两侧。

  小皇帝背负双手,一边走一边开口道:“悟明大师,我母后已经病了三四天了,到今天都还没见好,她老人家信佛,一心祈盼着佛祖保佑,朕今日来鸡鸣寺,是想向佛祖给她老人家求一道平安符,护持她老人家身体康健。”

  实际上孙太后今年,还不到三十五岁。

  但是毕竟是母亲,小皇帝还是一口一个老人家。

  悟明住持今年已经六十多岁,头发花白了,他在小皇帝面前毕恭毕敬,低头道:“陛下乃是天子,天子亲至求符,佛祖必有感应,念陛下至孝,一定会保佑太后娘娘的。”

  “嗯。”

  小皇帝点头,叹了口气:“那劳烦住持引路,朕这就去拜一拜沙门圣人。”

  小皇帝虽然不信佛,但是自小被母亲影响,对于佛教多少也有些了解。

  只不过他身为天子,自即位之后,只拜过儒家圣人,佛门圣人他还是第一次来拜。

  如今为了母亲,皇帝陛下也不得不尝试一番。

  在住持的带领下,小皇帝一路到了鸡鸣寺的大雄宝殿,给高大的金身塑像上香祭拜之后,悟明和尚又装模作样,带着几个大和尚给一道平安符上了香,恭恭敬敬的递到了小皇帝手上。

  这会儿,高明已经准备好了一个木盒子,小皇帝把平安福放在了木盒子里,看了一眼高太监:“高明,鸡鸣寺的事情完了,天色还早,朕想要去城里逛逛。”

  高太监闻言,用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

  小皇帝毕竟年纪还小,没有定性,习惯到处转悠。

  但是建康城是个百万人口的大城,鱼龙混杂,在便服的情况下,安保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于是高太监低着头,开口道:“陛下,您前些天不是说,想要找时间,见见那个沈毅么?”

  小皇帝看了看高明,有些诧异:“怎么,你的意思是要朕去这个沈毅家里找他?”

  高明连忙摇头:“奴婢不敢,只是……”

  “这个沈毅,现在就在鸡鸣寺里,陛下想见,奴婢立刻派人去找他。”

  小皇帝瞥了一眼高明,然后闷哼了一声。

  “看来大伴早就安排好了。”

  “奴婢不敢。”

  高明直接跪在了地上,开口道:“只是陛下几天前交代了奴婢这件事,说非要见见这个沈毅,奴婢觉得今天刚好是个机会,就把这个沈毅请到了鸡鸣寺,陛下如果没有这个兴致了,奴婢让他回去就是。”

  “罢了。”

  小皇帝随便找了个椅子坐了下来,打了个哈欠:“来都来了,让他来见朕就是。”

第一百六十五章 揣摩圣心

  沈毅这会儿,已经在静室里打瞌睡了。

  主要是因为他早上起的太早,在鸡鸣寺折腾了一个上午,还没有吃午饭,这会儿到了下午,已经困得睁不开眼睛,趴在静室的桌子上便睡了过去。

  最后,还是一个小太监走进静室,把他叫了起来,这个小太监伸手拍了拍沈毅的肩膀,低声道:“沈公子,沈公子!”

  沈毅迷迷糊糊醒来,回头看了看这个小太监,他还没有说话,就听到小太监继续说道:“陛下到鸡鸣寺了,要见沈公子呢。”

  听到了这句话,沈毅的困意才消散了七七八八。

  他摇了摇脑袋,让困意散去了一些,然后起身揉了揉眼睛,对着这个带路的小太监开口道:“让公公见笑了,公公带路罢。”

  这个小太监看着沈毅,笑道:“在宫里当差也有些年份了,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候见的时候敢睡着的。”

  他对着沈毅微笑道:“走罢沈公子。”

  说完,这个小太监转身,走在前面带路。

  沈毅一边整理头发和衣襟,一边跟在这位小太监身后,两个人在鸡鸣寺里转了一会儿,终于来到了寺里一处小楼的楼梯口,这个小太监在楼梯口停步,对着沈毅低头道:“沈公子,陛下就在上面,您上去见驾就是。”

  沈毅连忙点头,与这位小太监道谢之后,沿着小楼的楼梯一路走上了二楼。

  这个小楼的二楼四面痛风,最早是为了给寺里译经研经的和尚们避暑用的,这会儿皇帝来了,悟明住持就把皇帝带到了这座小楼解暑。

  不得不说的是,这个小楼的二楼的确很凉快,南北过堂风贯穿,很是凉快。

  沈毅一路来到了二楼,见到二楼的房门没关,他抬头瞥了一眼,看到一个少年人与高明站在一起,高太监垂手而立,毕恭毕敬。

  那么,这个少年人的身份,就不言自明了。

  沈毅跪在门外,恭敬低头道:“学生江都府江都县生员沈毅,叩问圣安。”

  原本小皇帝正在二楼一边吹风,一边闭目养神,听到了沈毅的声音之后,这位年轻的皇帝陛下睁开眼睛,瞥了一眼门外跪着的沈毅,笑了笑:“等了这么久,终于等到了,进来说话罢。”

  沈毅这才从地上站了起来,微微躬身走进了房间里,距离皇帝还有两丈远的时候,他作势再跪,皇帝陛下摇了摇头,开口道:“朕今日便服,不必多礼。”

  皇帝瞥了一眼身边的高太监,淡淡的说道:“给沈大才子赐座。”

  高明使了个眼色,很快就有一个小太监搬了把椅子过来,放在了沈毅屁股后面,沈毅低头道谢之后,小心翼翼的坐了半个屁股在椅子上。

  这是他昨天在书上看到的规矩。

  见皇帝或者见长辈,都要这么坐,才能以示恭敬。

  不过皇帝陛下显然不在意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等到沈毅落座之后,他打量了几眼沈毅,笑道:“久闻大名,不想江都的沈大才子年纪这样小,看起来与朕似乎年纪相仿。”

  皇帝来了兴致,对沈毅问道:“沈七,你是哪一年生人?”

  沈毅连忙低头道:“回陛下,学生元熙四年生人。”

  元熙,是先帝在位时的年号。

  “元熙四年……”

  小皇帝有些诧异,他看向沈毅,继续问道:“哪个月?”

  沈毅低头:“回陛下,学生十月月生人。”

  听到这里,小皇帝眉开眼笑,笑着说道:“那还好,朕比你年长了两个月。”

  听到这句话,如果按照一般的交际流程,这会儿就应该是互报月份,然后称兄道弟一番,但是眼前这个少年人可是大陈的皇帝,理论上来说的九五至尊,人世间最尊贵的两个人……之一?

  因此,即便听到他说了年龄,沈毅也只能坐在原地,微微低头,一句话也不敢说。

  相比较来说,小皇帝的状态就要轻松很多了,问明白两个人的年纪之后,他笑着说道:“如果不是高明汇报,朕还真的很难相信,那两首诗都出自你沈七之手。”

  皇帝陛下微微有些感慨:“同样的年纪,朕便想不出明月何时照我还这种句子。”

  他看向沈毅,缓缓说道:“朕让人查过,沈毅你祖上便是南方人,而朕才是那个南渡未归之人。”

  沈毅面色恭谨,微微低眉道:“陛下,天生万物各有不同,生人亦是如此,陛下乃是天子,身上行的是经济天下,代天抚民的大道,遣词造句这种偶以为乐的小术,不入陛下法眼。”

  沈毅抬头瞅了一眼这个同龄人,然后再一次低头道:“不过以陛下之聪慧,若是要学,恐怕也就是几个月功夫,便能成为诗王词宗……”

  小皇帝坐在椅子上,懒洋洋的看着马屁不断的沈毅,笑着说道:“不愧是读书人,拍起马屁来就是动听悦耳。”

  说完这么一句话之后,小皇帝抚掌看向沈毅,脸上的笑意收敛了一些:“朕今日见你,是因为你沈七的一些行为,颇合朕的心意,不过你既然走得是正经科考的路子,想来也不会愿意以偏门入仕,朕今日考校你几个问题,看你沈七郎是不是个可造之材。”

  沈毅在心里深呼吸了一口气,面色恭敬,微微低头道:“陛下但问就是。”

  小皇帝脸上的笑意已经完全消失不见,他看了一眼沈毅,淡淡的说道:“北贼虎视眈眈,朕欲振兴朝廷,当何以为?”

  这就开始问政了。

  一般来说,皇帝考校人才,都是这么个路子,私下里见一面,然后问一些他急需解决的问题,或者是困扰许久的问题。

  如果回答的让皇帝满意,这就算是在大老板心里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分了,将来不管是补缺还是升迁,都会顺利太多。

  沈毅在三天前就知道皇帝要见自己,这三天时间,他自然不会全无准备,可即便如此,这会儿他心里依旧有些紧张。

  天子问政……重要程度几乎不下于科考,甚至犹有过之!

  沈毅微微低头,想了想,然后开口回答道:“陛下,我大陈此时相较北齐,其实略有不如,若依常理推之,此时当示敌以弱,低眉顺眼一些,降低齐人警惕之心,然后在暗中备战,以待时机……”

  听到沈毅这番话,皇帝忍不住大皱眉头,他看向沈毅,闷声道:“你说的这话,与杨老头说的一模一样,低眉顺眼一些……”

  他看向沈毅,低哼了一声:“按照杨老头的意思,恨不能让朕娶了那个北齐的郡主,立为皇后,才能让齐人对我大陈放松戒备,两相交好!”

  说到这里,他看了看沈毅,正要挥手让沈毅退下的时候,沈七郎微微低头,继续说道:“陛下,只是我大陈此时情况,已经用不得此法了。”

  “宣仁以来,大陈屡败于齐人之手,朝野上下人心涣散,如果陛下依旧示敌以弱,那么不管是朝堂还是乡野,抗齐之心都会备受打击,到时候志气没了,朝廷再如何韬晦,再如何忍一时之气,也很难再有胜齐之心,败齐之志了!”

  沈毅目光坚定,开口道:“况且北朝与我大陈对峙多年,建康城里定然有齐人的诸多人手,有些事情装是装不出来的,因此学生以为,陛下当先首要之事,便是振奋朝野士气,再这样步步忍让下去,大陈恐怕国祚不稳!”

第一百六十六章 新东西

  资深皇帝的心思是很难猜的。

  尤其是那些干了二十年三十年,并且四五十岁的皇帝,心思千变万化,而且从来不会流于形迹,真真可以称得上圣心难测四个字。

  但是小皇帝就不一样了。

  他没亲政之前就骂了龟派首领杨敬宗,而且亲政之后态度鲜明,是个很明显的强硬派,甚至于朝堂上现在有不少人都闻风而动,开始从杨相那一边脱身,摇身一变成为强硬派。

  所以,小皇帝的心思并不难猜。

  简单点来说,这是一个刚上任并且想做点大事业的,野心勃勃的大老板。

  因为这个大老板的心思太过好猜,因此沈毅不需要担心自己说错话,只需要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方法就行了。

  听到了沈毅这番话之后,小皇帝眯了眯眼睛,瞥了一眼沈毅。

  “那要如何振奋人心呢?”

  沈毅微微低头,回答道:“最好的法子,自然是一场漂漂亮亮的胜仗,但是陛下亲政未久,无论是朝堂还是军队,可能都有不太熟稔,因此现在贸然与北人动武,有失妥帖,不过学生以为,陛下可以在对北齐的态度上,适当强硬一些……”

  他缓缓说道:“齐人与我大陈对峙了一甲子时间了,他们早在宪宗朝时期,便无力南渡,因此陛下对他们态度强硬,他们也不可能拿我们大陈怎么样,最多也就是在江淮之间与大陈有些冲突……”

  小皇帝皱了皱眉头,他看向沈毅,觉得这个比自己小两个月的同龄人,有些太过冒失和太过想当然。

  “兵者,国之大事也。”

  皇帝沉声道:“先帝的殷鉴不远,朕也不敢轻易与齐人言兵,你一个小小的生员,如何就敢大放厥词?”

  沈毅抬起头,目光坚定的看了皇帝一眼,然后再一次低头,开口道:“陛下,学生在书院读书的时候,书院的山长曾经教导过学生,甲子以来,齐人无一日不想南下,既然他们想南下却没有南下,说明力有未逮,陛下只要叮嘱淮河水师注意防范,那么齐人即便有动作,最多也就是小范围的冲突。”

  小皇帝面色平静,微微叹了口气:“好了,你的意思,朕明白了。”

  沈毅再一次低头。

  “陛下,学生的话还没有说完。”

  他缓缓说道:“学生说的法子,最重要的不是与齐人如何如何,而是重在宣传二字。”

  所谓宣传,分为内宣和外宣两块。

  这两个板块,在后世基本上每个国家和地区都会搞,而且颇为重视,但是在这个时代却并没有如何如何重视。

  主要是因为信息传播困难。

  后世随便一条消息,可以通过无线电信号传遍大江南北,而这个时代皇权都没有办法下乡,更不要说皇榜了。

  因此,这个时代的内宣不能说完全没有,但是却严重不足。

  这是大有可为的。

  朝廷的宣传做好了,即便暂时不与北齐开战,也可以宣传一些相对正面的内容,比如说皇帝陛下当面拒绝北齐公主的亲事。

  比如说淮河水师陈兵淮河,齐人一步不敢南下。

  比如说大陈精锐整兵待命,随时准备北伐。

  只要是朝廷的正面的内容,都可以宣传一下,这种内宣并不是什么坏事,有助于提升国家凝聚力以及国民信心。

  沈毅坐在皇帝对面,跟小皇帝大致把宣传的思路说了一遍。

  小皇帝低头想了想,然后若有所思的看向沈毅,开口道:“具体应当如何施为?”

  这一点,沈毅早已经想好了。

  “邸报。”

  邸报,又叫邸抄,最开始的时候只是皇帝谕旨、学生僚奏议和有关政治情报的抄本,后来渐渐发展成了小报的形势,不过这种小报,只在官员内部流传,不会印的太多,一般也不会流落到民间。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代雕版印刷已经完全成熟了,甚至活字印刷也是有现成技术的,在技术方面并没有任何问题,毕竟朝廷每半个月或者每一个月印制的邸报,也都是用雕版印出来的,在技术上面没有任何阻碍。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