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875章

作者:漫客1

  “自然是忠君报国。”

  周元朗给图远倒了杯茶水,笑着说道:“咱们的家里人都在燕都,还能做什么?当然是要辛勤王事,死守防线了。”

  “将来那沈贼要是威胁到了燕都,咱们便立刻……”

  周大公子义正言辞,满脸正气。

  “发兵勤王!”

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炮轰天津港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淮安军的节奏稍稍放缓了一些。

  除了派少部分人追击之外,剩余啊将士清理完战场之后,就开始原地休整了,沈老爷通过自己的关系,搞了不少猪牛羊进了军营中,好好犒劳了一下这些打了苦战的将士们。

  此时,已经是洪德十六年的十月底。

  晚秋渐去,冬意渐浓。

  因为距离顺德府很近,沈毅将自己的行营搬到了顺德城里,在顺德城遥控指挥各路军事。

  之所以搬进城里,倒不是说他沈毅贪图安逸享乐,实在是因为很多事情,在野外都不太好办,尤其是他还兼着山东巡抚的差事,很多公文在军营里乱糟糟的,不成样子。

  而且,经过这一场大胜之后就,沈毅对于整个战局,也终于放心了不少,这个时候,也不用紧绷着神经,非要把中军大营设在主力军队之中。

  此时,顺德府的一处园子被临时征用,成了沈侯爷的临时大营,在他的书房里,李准搬了个小桌子,坐在了沈毅旁边,每天按照沈毅的要求,帮他代写文书,处理杂事。

  这天,李准从自己的桌子上拿起一份文书,然后抬头看向沈毅,开口道:“中丞,薛大将军来信,说山西那里的战场上,先锋军与鞑靼人有来有往,不过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四五个城池被鞑靼人给夺去了。”

  “薛大将军说,这些鞑靼人,比从前聪明了不少,已经学会了一些攻城的本事。”

  “薛大将军还说……”

  李准微微低头道:“还说,鞑靼人派了使者到他军中,想要跟中丞您谈判。”

  沈毅这会儿,正在翻看一份来自于皇帝的密信,被李准打断了思路之后,抬头看了看李准,问道:“有没有说先锋军伤亡几何?”

  李准连忙说道:“说了。”

  “这段时间,先锋军又有三千左右的伤亡,但是因为鞑靼人凶横,肆意杀戮当地百姓,不少原北齐的山西守军主动投军,当地的百姓也愿意帮助先锋军,现在先锋军总体兵力,比起原先还要多一些。”

  “薛大将军说,只要粮后方供应的上,他有把握将这些鞑靼人,统统拦在雁门关外。”

  听到这里,沈毅才哑然一笑:“这是跟我要补给来了。”

  他想了想,继续说道:“先前给河南去的文书,有回信了没有?”

  李准连忙说道:“河南巡抚衙门程中丞给回了信,说河南会尽力筹措粮食还有相应的物资,不过他在信里说,河南也是刚刚平息战火,因此只能说尽力……”

  “布政使衙门,则还没有回信。”

  沈老爷点了点头。开口道:“给程中丞写一封信,跟他说,河南乃是中原大地,自古以来都不会太缺粮食,老百姓家里可能没有,但是富户地主家却不可能没有,官府出面。去富户地主家买粮就是了。”

  “不愿意卖粮的,以刁民论处。”

  “至于其他东西,我这里可以以市价向他购入。”

  李准应了声是,开始提笔书写文书,沈毅则是揉了揉自己的眉心,微微皱眉。

  本来,按照沈叙原先的说法,在哪里都可能缺粮,但是在山西缺不了粮食,他可以保证整个先锋军的粮食供应,但是现在,山西大乱,不少粮道断绝,再加上生出了许多灾民,粮食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好在沈叙一家,毕竟多年粮商,粮食总体来说,并没有缺太多,真正缺的是物资,比如说过冬的衣物,还有药材等等战场上需要的东西。

  这些,都需要河南给山西供应一些。

  当然了,这些对于沈毅来说都不是什么大事,只要山西战场能够稳得住,现在左右两路稳扎稳打,胜利就会慢慢向淮安军倾斜。

  二人处理了不少事情之后,沈毅正要给皇帝陛下回一份小作文,蒋胜急匆匆的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书,低头喘气道:“公子,刘将军的文书。”

  沈毅接过文书,很快展开扫了一眼之后,信里的内容很简单,刘明远报告,他们已经抵达了天津港附近,拟订与十一月三号,炮轰天津港。

  沈毅看完了信里的内容之后就,便看向蒋胜,问道:“这消息,邸报司是只送了我这里,还是其他各路军都送了?”

  蒋胜想了想,低头道:“这种消息,应该是都送了的。”

  沈毅若有所思,点头道:“那就好,传令各军,尤其是苏定那里,严密注意刘明远所部的战况,相机配合。”

  蒋胜低头:“是,我这就让人给苏大将军传信。”

  沈毅默默点头之后,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看着桌子上那份皇帝询问战事的亲笔信,书信的结尾,洪德皇帝言辞恳切。

  “朕知前方战事紧急,本来将帅不宜轻动,但值此国朝大事之间,朕以及朝廷诸臣工,俱盼与卿面议机要。”

  “如淮安军无法脱身,则此事明年再议,如有旬月之空,则卿似宜回建康,一来朕论功行赏,二来共商国朝将来。”

  盯着这封信,沈毅沉默了一会儿之后,也坐了下来,给皇帝回信。

  信的内容很长,主要是报告战况,在末尾,沈老爷加上了一段话。

  “今淮安军战事,从海上又起,如有奇效,淮安军当长驱直入燕都,则今年年内,臣无法分身南归,若效用寻常,则臣安排好淮安军诸事之后,于腊月中旬南归,返回建康聆听圣谕。”

  写完这封信之后,沈毅吹干墨迹,塞进信封里,叫来了门口守着的凌展,沉声道:“转交内卫,让他们火速送建康。”

  凌展恭敬低头:“是。”

  ……

  很快,时间来到了十一月初。

  这个时候,海风已经不是如何凉爽了。

  站在甲板上的刘明远,望着遥遥在望的天津港,大手一挥:“再贴近一些,再贴近一些!”

  等船只靠近天津港约莫数里的距离之后,刘明远挥手,命令船队停下,然后他拿起千里镜,远远的看向不远处的港口。

  这里,是北齐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尤其是在大陈成功运营市舶司之后,北齐朝廷也开始照葫芦画瓢,这个时候,天津港开往的船只已经很多,并且也设了市舶司,来补贴北齐朝廷。

  事实上,如果不是这个从沈毅那里“抄”来的市舶司,北齐经济的崩溃时间,可能还要往前提个一两年。

  等到了合适的距离之后就,手下的船长过来,走到刘明远面前,低头道:“刘将军,这个距离,咱们的船炮应该已经能够打的到了。”

  刘明远点了点头,看向不远处的港口,笑着说道:“咱们都到这里了,北齐还没有水师过来阻拦,看来他们北方人不太会造船,这事确实是真的。”

  “传我命令,发炮三响。”

  “然后,挂起咱们淮安军的军旗。”

  刘明远低头盘算:“一个时辰之后,炮轰天津港。”

  手下的船长连忙低头,应了声是。

  于是乎,几艘旗舰,纷纷鸣炮。

  炮声响起,淮安军军旗高挂,天津港顿时人心惶惶。

  然后,不少北齐的水兵,开始登上船只,逼近刘明远所部,准备上来逼退这支淮安军的船队。

  但是他们的船太小了,还没有靠近,就被眼前硕大的战船吓得不敢靠近,纷纷大声叫道:“去寻天津三卫的将军!去寻天津三卫的将军!”

  刘明远站在甲板上,怡然不惧。

  等到一个时辰之后,他也没有见到北齐的水师到了哪里,于是乎,这位登州水师的统帅,眯着眼睛,大手一挥。

  “所有船只列阵!”

  “盏茶之后,开始轮番炮击天津港!”

  登州水师在海上训练了不知道多少次,很快列阵完毕。

  随着刘明远一声令下,上百门炮齐声响动,声音震动整个天津港。

  洪德十六年十一月初三。

  淮安军刘明远,领兵炮轰天津港,炮声数日不绝。

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春江水暖鸭先知

  北齐的水师一直不太行。

  哪怕是沈毅没有改进船炮,没有整编出登州水师之前,北齐对于水战就一直不太擅长,不然当年他们也不会被定国公赵崇赵大将军凭借淮河水师,将他们死死地挡在淮河以北。

  而天津港附近的天津三卫,虽然也有负责保护天津港的职责,并且拥有战船,但是他们的战船上,只有零星几门船炮。

  而且,天津三卫也已经许久没有水战了。

  这会儿,见到上百艘战船,堵到天津港的港口,对天津港开炮,让天津三卫的人都呆住了。

  有一支南陈水师,从海路北上的消息,天津三卫是早知道的,毕竟那么一大堆战船,齐人又不是瞎子,这段时间,天津三卫也调集了不少战船与兵力,准备在天津港阻击登陆的敌人。

  但是眼下,南陈的这些战船,似乎全然没有登陆的想法!

  他们就是远远的,对着天津港一顿狂轰滥炸。

  而且,用的炮弹一部分是实心弹,另一部分则是开花弹,只一个时辰时间,原本还颇为热闹的天津港,便已经被轰了个破破烂烂,不成模样了。

  而这些南陈的战船,到了这里,也丝毫没有想要登陆的迹象!

  而这个时候,天津三卫的总兵马涟,已经带着天津三卫的将士,在陆地上严阵以待了。

  但是,见这些南陈船只迟迟无人登陆,这位马总兵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了,他叫来手底下的一个千户,问道:“这帮子南人什么意思?船只都已经快要靠岸了,怎么半天不见有一个人上岸?”

  这千户看了看海面上,然后小心翼翼的说道:“大人,您的千里镜,能不能借末将看一看?”

  千里镜这东西,建康的琉璃厂早已经大规模生产,不仅广泛应用在军事上,因为朝廷缺钱,也高价在建康城里对在出售的一批,这会儿建康的达官贵人们,很多家里已经有这东西了。

  也就是说,这东西在陈国,不管是军中还是民间,都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物事。

  虽然这东西泄露了一些到了北齐,但是数量一直不是太多,直到现在,在北齐也算是个稀罕物。

  譬如说马涟这个总兵的千里镜,还是单筒的,最初版本的千里镜。

  而淮安军中高层配给的千里镜,已经升级到了第二代第三代,早就是双筒的千里镜了。

  即便如此,整个天津三卫,也就只有马涟一个人有些稀罕物。

  值得一提的是,北齐的千里镜,绝大多数都是“缴获”得来的,也有极少一部分是通过一些手段,从南边买来的,但是大多数还是军中缴获而来。

  而这些军中的缴获里,有不少一部分并没有留在军中,交给将领使用,而是流落到了燕都,被那些达官贵人们追捧,买回了家里看个稀奇。

  马涟犹豫了一下,还是将手里的千里镜递给了这个千户,这为姓杨的千户小心翼翼的接过,用千里镜观望的一下战场之后,开口道:“大人,南人的这个水师规模不小,只海上的这些战船,大概就能搭载好几千人,如果他们急于登陆,在火炮的掩护下,早就已经登上陆地了。”

  “而现在,他们迟迟没有登陆,说明他们压根没有打算登陆。”

  “不登陆?”

  马涟皱眉:“那他们兴师动众的到天津港来做什么?”

  杨千户看了看四周,叹气道:“大人您看一看,天津港已经一片狼藉了,商船跑的跑,坏的坏,别的不说,只这一天,天津市舶司以后几年时间都很难恢复,皇上知道了……”

  “必然雷霆震怒。”

  天津市舶司如今是北齐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尤其是连续丢了两个省之后,北齐的统治岌岌可危,更是需要这么一个商港!

  “而且……”

  杨千户看向海面上,叹气道:“而且,这些南陈战船在这里一天,咱们天津三卫就在海边守上一天,他们随时可以登陆……”

  “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马总兵举目远望,问道:“那怎么办?咱们的战船已经上去试过了,远不是这些南陈战船的对手,不在陆地上守着,总不能硬上去给他们送战功罢?”

  “大人。”

  杨千户长叹了一口气:“他们是战船不是货船,船上大量的载重应该都是火炮炮弹之类的,吃用不可能太多,因此不可能一直在海面上,只要盯紧他们,他们一定会登陆的。”

  “同时,如实的上报朝廷,请求朝廷的水师支援。”

  “朝廷的水师?”

  马涟闷声道:“朝廷现在,哪里来的水师?”

  “大人,有没有都要报上去。”

  这位汉人千户,都已被自家这个朱里真上司的低情商惊住了。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