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82章

作者:漫客1

  沈毅虽然觉得自己大概率能过,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在院试之中拿到前三,甚至前十都没有想过。

  而现在,他的考号又明明白白的写在了第二位,很明显,是皇帝圣旨的功劳。

  皇帝圣旨嘉奖了沈毅,于是乎建康学政为了给皇帝面子,将沈毅拔到了一个本不属于他的高度。

  沈毅还站在原地愣神,一旁的几个甘泉书院的考生,已经纷纷拱手对着他道喜,那位年纪最大的姜师兄对沈毅笑着说道:“沈师弟在我们这些人之中年纪最小,到头来发挥却是最好的一个,如今沈师弟豪取院试第二,今年乡试恐怕也十拿九稳了。”

  有人祝福,就会有人发酸,一个甘泉书院的学子突然张口说道:“沈师弟这个第二名,与那首名动建康的诗,恐怕有些关系……”

  他这话一出,陈长明立刻皱眉,看向这人一眼,沉声道:“王师兄,你说这话,有证据否?”

  “院试名次是大宗师亲提的,你的意思是大宗师处事不公,意思是这份名次要重排?”

  这位王师兄被连怼了两句,脸色有些难看,他看了看陈长明,支支吾吾的说道:“我……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的意思是……”

  “好了。”

  沈毅终于开口,他对着两个人淡然一笑:“这种东西,只能见仁见智,谁也说不清楚,咱们还是接着往下看,看同窗们今年中了多少生员。”

  这个时候,已经有人在团案上找到了自己的考号,指着考号说道:“这是我,这是我……”

  众人跟随他手指的地方看去,院试第四十二名。

  就这样,十来个甘泉书院的学子围着团案一个个看去,等全部名单看了一遍之后,这十几个人当中,有九个人中试,拿到了秀才功名。

  不过今年甘泉书院的十七个学生,并没有聚齐,聚在一起的只有十二三个人,如果按照这个比例的话,今年十七个甘泉书院的考生,至少会中十一二个。

  这就是非常恐怖的录取比例了。

  也就是说,甘泉书院出身的学生,十七个里,有十个以上考取了“清北”!

  之所以有这么夸张的比例,主要是因为江都这个地方比较富庶,而且文风很重,再加上甘泉书院的学生质量本就很好,经过县试府试的筛选之后,能够来到院试这关的,基本全部都有一些中秀才的把握。

  中了秀才,就意味着阶层跃迁。

  从现在开始,沈毅等这些秀才们,就不再是一个普通的百姓,身上就有了功名,学政衙门会将他们录入学册,有了“学籍”。

  如果沈毅不再继续考试,那么他返回江都之后,就可以去江都县衙的县学读书,县学每年还会有考核,连续一段时间考核都是“上”,就可以成为生员之中的廪生,可以按月在县衙领粮食,也可以给县试府试考生“作保”。

  不管怎么说,都很难饿死了。

  即便是沈毅,这会儿也有些激动,他冷静下来之后,看向自己身旁的这些同窗们,笑着说道:“诸位师兄,今日是个好日子,我请大家吃饭?”

  沈毅两首诗之后,陈长明对于沈毅很是佩服,听到了沈毅这句话之后,他连忙摇头,沉声道:“上一次已经让师弟破费,这一次无论如何不能这样了,这样罢……”

  陈长明环顾左右,笑着说道:“今年落第的同窗们便算了,只要是中了生员的,一人出一份钱,咱们找个地方,好好吃一顿如何?”

  众人纷纷点头应是,最终决定各自回住处,或者给家里人写信报喜,或者给同行的家里人报喜,到了中午的时候约在一处酒楼庆祝。

  众人散了之后,沈毅连忙赶到了晋王府,在晋王府里找到了老爹沈章,向沈章报喜。

  知道沈毅中院试第二之后,沈章激动的老泪纵横,他拉着沈毅的手,泣不成声。

  倒不是说一个生员的功名如何如何了不起。

  实在是因为,沈章这个沈家的老四,当面受了太多委屈。

  沈家上一代兄弟四人,老大沈徽年轻的时候就很顺利的中了秀才,举人,虽然会试屡试不第,一直没有中进士,但是在沈家已经算得上是“高学历”了。

  沈家的老二,也是生员功名。

  老三远走北齐,就不必多说了,独独沈章,在科场上非常不顺,年轻的时候只过了县试跟府试,院试始终没有能过去,最终只能以童生的身份离开江都,来到建康晋王府谋生,靠一点辛苦钱来养活沈毅兄弟俩。

  现在沈毅中了院试第二,他自然激动。

  跟老爹在晋王府墨迹了一会儿之后,沈毅便离开了晋王府,又去约定好的酒楼跟同学们吃了顿饭,一顿饭吃下来,沈毅喝的七荤八素,迷迷糊糊回到家中之后,直接倒头就睡,一觉睡到了第二天早上。

  早上从床上爬起来之后,沈毅只觉得脑袋一阵阵痛,他起床洗漱之后,坐在椅子上发了好一会呆。

  现在的他,已经走完了科场的第一步。

  如果按照考试场次来说,他实际上已经完成了科考六场考试的其中三场,走完了科场一半的路程。

  但是三场童生试,毕竟是相对比较容易的,接下来的乡试以及会试,才是真正的地狱难度。

  坐在椅子上发了会呆,整理了一番思绪之后,沈毅才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穿好衣服出门,朝着醴泉楼走去。

  不得不说的是,醴泉楼的确是个好地方,这里不管是藏书数量,还是藏书质量,在这年代都可以称得上宝贵二字,在这个教育资源严重不公平的年代,能够有这么个“图书馆”去看书,对于沈毅的帮助非常大。

  醴泉楼沈毅已经去了不知道多少遍,自然熟门熟路,他上午到的醴泉楼,在醴泉楼看了一上午书,中午简单吃了午饭之后,下午沈毅又在醴泉楼看书,正看的入神的时候,一个带着笑意的声音,在沈毅耳边响起:“七郎原来跑到这里来了。”

  沈毅抬头,这才发现,江都县令张简,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坐在了自己对面。

  沈毅歉然的放下手中的书卷,有些不太好意思:“看书看的入神了,没有看见师兄……”

  “不妨事。”

  张简满脸笑容:“听说师弟院试考的很好啊?”

  沈毅微微摇头:“侥幸而已。”

  他看向张简,叹了口气:“这其中,恐怕还有一些取巧。”

  “取巧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

  张简微笑着看向沈毅,问道:“师弟想见吾师否?”

第一百五十四章 第一个大佬

  张简的老师,户部侍郎赵昌平!

  如果是沈毅的老师陆安世,是隐藏在乡野书院之中的大佬,那么这位户部侍郎,就是真正的朝堂大佬。

  六部侍郎这个层次,在朝堂里已经算是高级官员了,尤其是上三部,也就是礼,吏,户三部的侍郎,潜力是最大的,因为这三部侍郎,是有可能一步入中书拜相的!

  尤其是礼部侍郎,许多宰相都是从礼部侍郎的位置上一步迈入中枢,礼部侍郎简直可以称为“储相”了。

  而现在,这位户部侍郎……要见自己了?

  沈毅默默抬头,看向张简,低眉道:“师兄,您上次说,我要中举人之后,才有可能见到师伯。”

  张简是个有些跳脱诙谐的性子,闻言对着沈毅挤了挤眼睛,笑道:“师弟建康院试都第二名了,难不成中一个举人还是什么难事?”

  沈毅微微摇头:“师兄,旁人不知道,但是我自己还是知道自己的,我学问摆在这里,中秀才倒没什么,但是中举人却不是很容易了。”

  说着,沈毅扭头看了看醴泉楼里的书架,苦笑道:“这不,中了秀才之后我还有些心虚,特意跑到这里来翻翻书。”

  “这有甚可心虚的?”

  张简面色平静,淡淡的说道:“你身上的功名,就是你的本事。”

  他对着沈毅神秘一笑:“你师兄我十四岁通过童子试,十八岁中举人,二十二岁就中了进士,建康城里的人,人人都叫我神童,难不成我就真的是什么神童了?”

  沈毅瞪大了眼睛看着张简,久久没有说话。

  张县尊笑眯眯的拍了拍沈毅的肩膀,微笑道:“放心,为兄并没有作弊,我自小读书,学问虽然不大,但是多少有一些,不过我这个学问如果是农家出身,现在多半也就是个秀才举人。”

  “这其中关窍,等你将来踏入官场,就慢慢明白了。”

  说完这句话,张简拍了拍沈毅的肩膀,缓缓说道:“近来户部的差事终于忙完了,老师明日休沐,明天下午你在醴泉楼等我,我带你去老师府上拜访老师,如何?”

  见沈毅犹疑不决,张县尊面色严肃了起来,开口道:“我师与你师乃是同窗的好友,也是同年的至交,至今二人书信不绝,我到江都之后连府尊都没有去见,便第一时间到了书院拜访陆师叔,你到了建康之后,难道不应该去见见我师么?”

  沈毅倒不是不愿意去见赵侍郎,只是觉得自己身份低微,去见人家可能不太合适,听张简这么一说,那自然就没有什么回绝的余地了,他默默点头道:“好,明日中午,我在这里等候师兄。”

  “好。”

  张简对着沈毅嘿嘿一笑:“我师平日里放班归家之后,一般人很难见到他,师弟你算是例外了。”

  师兄弟二人又说了几句闲话,然后张简起身离开,沈毅继续在醴泉楼读书。

  第二天午后,两个人在醴泉楼楼下会面,张简跳上了一辆马车,然后将沈毅也拉了上去,马车缓缓开动,朝着赵侍郎府上驶去。

  建康城里人来人往,马车推车以及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不一而足,过马车的时候就有些拥堵,大概花了小半个时辰,马车才在赵侍郎正门口停下,张简率先跳下马车,然后带着沈毅一起,大步朝着赵府大门走去。

  赵府的下人们很明显都认得张简,见到了张简之后就都低头称呼一声“张少爷”,并没有任何阻拦,就放张简进去了。

  沈毅跟在张简身后,不禁有些感慨:“师兄面子好大。”

  “不是我面子大,是我脸皮厚。”

  张简一边走路,一边笑眯眯的低声道:“老师当年,错不开祖父的面子才同意到我家给我蒙学,心里对我多少有些不太喜欢,不过我脸皮厚,老师长老师短的叫着,长大之后还三天两头拎着点东西到他家里拜访,时间长了他也就慢慢喜欢我了。”

  张县尊这会儿双手都提了点东西,他向沈毅展示了一番自己带着的礼物,嘿嘿一笑:“老师家的儿子不争气,过几年我与他的关系再好一些,说不定家业都能分给我一份。”

  “……”

  张简很显然对赵府的地形很是熟悉,如同自己家一般,带着沈毅在府上左走右走,又问了赵家的几个家丁,确定赵昌平在书房之后,他领着沈毅直奔书房而去,大咧咧的敲响了书房的房门。

  “老师,我带着沈师弟瞧你来了。”

  张简虽然性子诙谐,但是这会儿也老实了一些,说完这句话之后,便乖乖的等在门口,没有再出声催促了。

  过了好一会之后,里面才传出来一个中正平和的声音。

  “进来罢。”

  张简笑眯眯的推门走了进去,而沈毅则是深呼吸了一口气,跟在张简身后,踏入了赵侍郎的书房。

  这可是……六部侍郎啊。

  在此之前,沈毅并没有接触过什么大官,他见过面说过话的最大官员,也就是江都知府陈裕而已。

  虽然陈裕是四品官,而赵昌平这个侍郎也不过正三品,两人官级只差了一品,但是两个人的职权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即便是陈裕这会儿站在赵侍郎面前,多半也要恭恭敬敬。

  终于,沈毅跟随张简一起,来到了赵昌平的书房里,张简熟门熟路,把手里拎着的两个纸包放在了一旁的桌子上,对着赵昌平笑着说道:“老师,给你买的青酥铺的糕点。”

  赵昌平这会儿似乎正在写信,听到了张简的话之后,他眼皮子都没有抬一下,依旧低头写信。

  沈毅趁着这个机会,打量了赵昌平一眼。

  这位赵侍郎留着几撇胡须,模样庄重,可见年轻的时候也是个大帅哥。

  匆匆一瞥之后,沈毅恭敬低头,对着这位户部侍郎作揖行礼。

  “江都沈毅,拜见赵师伯。”

  这个时候,称呼赵侍郎肯定是不合时宜的,只有称呼师伯,才能显得亲近一些。

  听到了沈毅这个“陌生”的声音之后,赵昌平才放下手中的毛笔,他看了看眼前这个恭敬作揖的少年人,微微点头,问道:“济中……收你做学生了么?”

  沈毅依旧低着头,回答道:“回师伯,陆师私下里已经收了我做学生,只是当时学生身上无有功名,因此这件事便没有公开,今年在建康考完乡试之后,无论中与不中,学生都会回去正式拜师。”

  “既然济中收了你做学生,那就是自家人了。”

  赵侍郎指了指书房里的一张椅子,声音平静。

  “你且坐下来说话罢。”

第一百五十五章 书院话事人

  直面大佬,沈毅表现的相当恭谨。

  虽然这位赵侍郎不在礼部,也不在吏部,既不能主导后续的科考,也不能给他补个肥缺,但是作为“老学长”,以及自家老师的好友,一旦沈毅入仕,这位赵侍郎就会是他在朝堂上最坚实的大腿。

  要知道,今年皇帝陛下已经开始亲政,并且已经亲政半年了。

  按照估计,那位在议事堂主事了好些年的杨相,最快今年,最慢也就是明年,就会从议事堂退下来,告老还乡,回家养老去了。

  而一旦议事堂宰相更新,那么多半就不会只下来一个人,现在议事堂一共有五个宰相,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两年至少要退下来两个乃至于三个宰相。

  说不定什么时候,这位赵侍郎就拜相了。

  一旦赵昌平拜相,将会成为南渡六十年来,甘泉书院出身的第二位宰相,届时甘泉书院在朝堂上的势力也会扩大不少。

  沈毅坐下来之后,赵侍郎认真打量了几眼沈毅,然后开口问道:“据我所知,济中回到江都之后,就一心治学,没有再收过学生了,难得又在江都收了你这么个学生。”

  说到这里,赵侍郎颇为感慨的说道:“你这个学生,也很给他长脸,到建康不过三个月时间,两首诗就轰动了建康城,甚至还上达了天听。”

  “很了不起啊。”

  赵侍郎淡淡的说道:“当年我与济中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还在江都读书,比你现在的成就要差得远了。”

  沈毅面色恭谨,微微低头道:“师伯谬赞了,不瞒师伯,我从来也没有出名的念头,这两首诗也从来没有想要传出去,都是因为意外,才传遍了建康。”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