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818章

作者:漫客1

  这位首相想了想,点头道:“昌平兄说的有理。”

  “回了中书之后,咱们再好好议议罢。”

  说到这里,二位宰相相视一笑,然后一前一后回了中书。

  ……

  到了傍晚的时候,几位宰相之中的宰相崔煜,被留在中书值班,等候皇帝随时召见,其他宰相则是陆续离开中书,下班回家。

  赵相公先是离开中书,又去了一趟户部,这才离开皇城,准备上轿子回家去。

  还没有走到自己的轿子门口,他就远远的看到一个一身七品官服的年轻人,等在自己轿子旁边,等离得近了一些,他才看清楚来人,笑着上前。

  “子常怎么在这里?”

  等在这里的,正是沈恒。

  沈恒低头,行礼道:“拜见师伯。”

  赵相公伸手拉着他,笑着说道:“无须多礼。”

  “子常在这里等我,是有什么事情?”

  沈恒点头,面色恭谨:“有些事情要请教师伯。”

  赵昌平想了想。

  “那子常同我一道回家去?”

  沈恒犹豫了一下,低头道:“小侄遵命。”

  二人一路到了赵家府上,沈恒见过了赵家的熟人之后,被带到了赵家的书房里,赵相公坐在主位上,微笑道:“子常你,倒是难得来一趟,师伯让你师伯母去准备饭菜了,今天在这里好好吃一顿。”

  沈恒先是低头。

  “多谢师伯。”

  赵昌平示意他坐下,等沈恒落座之后,他才笑着问道:“有什么事情,让子常这样着急?”

  沈恒坐下来之后,想了想,开口道:“今天师伯还有陈相离开甘露殿之后,陛下又召小侄去说了会话。”

  赵昌平点了点头,问道:“说了什么?”

  “陛下,要给小侄升官。”

  沈恒的神色,有些苦恼。

  赵昌平低头盘算了一下,然后笑着说道:“你是洪德十年的进士,在翰林院做了三年庶吉士,调任中书舍人,如今正好又是三年过去,的确也到了还调职的时候了,怎么这样大惊小怪?”

  沈恒低头,苦笑道:“师伯,按照常理,应该是吏部给小侄调职,如今陛下直接调任,而且是……”

  “调任翰林院侍讲。”

  “小侄与大兄不一样,这几年全无功劳,这样升迁,着实有些不太对劲。”

  “大兄不在建康,小侄一时半会拿不准主意,因此来请教师伯。”

  赵昌平闻言,面色也有些古怪。

  如今沈恒是从七品中书舍人,而翰林院侍讲学士,已经是从五品了!

  连升两品四级,这种速度一般只有京官外放地方官的时候,才有可能实现。

  即便是京官外放地方官,都很少有这种连升四级的。

  沈恒低头道:“小侄知道,这多半是因为大兄的原因,小侄想问的是,这事会不会对大兄有什么影响,如果有的话,趁吏部的文书还没有下来,小侄明天一早去请见陛下,请陛下收回成命。”

  赵昌平低头喝了口茶水,微微摇头道:“北边将有大战,这个时候陛下给沈家一些好处,鼓励你家兄长,并不奇怪。”

  “再说了……”

  赵相公微笑道:“一个从五品的官职而已,现在已经很难影响你那个兄长了,不必替他担心。”

  “陛下让你去做你就去做就是,不用担心升官快。”

  “升官再快,还有你那兄长快么?”

  沈恒微微低头。

  “小侄明白了。”

  ……

  北边,开封府。

  沈老爷整理好行装,看向一个中年官员,拍了拍他的肩膀。

  “开封府衙的事情,就托付给你了。”

  这位被临时调过来的山东县令战战兢兢,颤巍巍低头:“下……下官遵命。”

  沈老爷见状,哑然一笑。

  “放心,府衙的事情并没有多多少。”

  “比起县衙。”

  他笑呵呵的说道。

  “说不定还简单轻松许多。”

  说完这句话,沈侯爷翻身上马,一路往北,朝着北边的前线大名府河间府方向去了。

  他必须要去看看……

  北边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形。

  以及……

  决战,还有多长时间来临。

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压力山大

  沈毅被拖在开封,已经太久了。

  主要是因为,这里没有什么能够主持局面的人,总不能把张简一个人掰成两半来使,再加上开封刚刚打下来,城里比较乱,一定是需要一个能够主政的人,在这里维持开封城以及整个开封府秩序的。

  所以,沈毅就只能临时充当这个角色。

  不过他在北边,还有更重要的差事,不能一直待在开封当他的开封知府,因此不得已之下,从附近东昌府的几个知县里挑了一个出来,暂时替代开封知府的职事。

  这对于这位县令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只要他不出什么岔子,将来履历上添上一句,曾经暂代开封知府,那么将来他升迁的路子,就会宽上很多。

  这也是扩张带来的好处之一。

  一个统治政权时间长了,既得利益被瓜分干净,很容易形成每一个坑里都已经有萝卜占据的情况,也就是所谓的阶层固化。

  而一但有了新的地盘,新的蛋糕,就立刻会多出许多坑位,能让一些有能力的人爬上来。

  这些有能力的人,又会带动整个官场,让官场相对多一些活力。

  沈毅离开开封府之后,不敢耽搁,直接一路北上,赶往济南府。

  他离开济南巡营的这段时间,左右两路大军与北齐的作战,一直没有停止过,甚至更加激烈。

  苏定两度推进到河间府府城之下,又被河间府的周家父子给打了回来。

  凌肃那里,战果要更多一些,他们已经打进了真定府,但是被敌人挡在了真定府,不太好继续北上。

  大规模的主力碰撞还没有发生,但是小规模的遭遇战,几乎是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只沈毅离开的这段时间来算,淮安军阵亡的将士就接近了一千人,受伤的更是数千。

  当然了,因为打法灵活机动,淮安军基本上不会吃亏,也就是说,齐人付出的代价更大。

  沈毅到了北边之后,并没有直接赶去前线战场,而是先到了济南城里,开始处理赶路的这几天堆积的公事。

  因为沈老爷没有固定的地方办公,给他送公文的邸报司以及内卫,要经常确认他的位置,有些不好在路上送的,会确认沈毅下一站的目的地,将公文直接送到下一站去。

  也就是说,不少公文是直接送到济南城里的,这些公文里,有大量关于前线战事的汇报。

  这天傍晚时分,身为山东首宪的沈抚台,很低调的,几乎悄无声息的进了济南城。

  这会儿,济南城已经不再紧闭门户。

  城里的百姓们,也已经开始正常出来活动,大街小巷,还有不少摊贩沿街售卖。

  虽然还没有完全恢复一个省城该有的繁华,但是已经说明,随着山东局势的日渐稳定,山东的生产生活秩序,都在陆续恢复之中。

  而且,因为山东全境三年免赋税,用不了多久,就会比战前发展的更好。

  沈毅悄无声息的回到了巡抚衙门,然后一头钻进了自己的书房之中,开始翻看书桌上堆叠的文书。

  这其中,包括了洪德帝给他的回信。

  花了一个多时辰的时间,沈毅才把这些文书处理完,他刚想起身去吃点东西,房门就被人敲响了。

  “子恒,子恒。”

  沈毅听出来了是张简的声音,他走到房门口,笑着打开房门,开口道:“师兄消息灵通啊,我刚回来不到两个时辰,师兄就已经知道了。”

  张藩台看了看沈毅,无奈道:“先前我那里需要送出城给你的文书,这两天都是送到巡抚衙门里来,我又不是傻子,自然能够猜得到你要回来了。”

  “我那布政使衙门的人,今天看到有数十人进了巡抚衙门,我便知道你回来了。”

  “怎么样?”

  张藩台问道:“河南战事如何?”

  “还算顺利。”

  沈老爷微笑道:“已经打下了省城,现在应该在打洛阳,唯一有些可惜的是,开封城里也缺一个师兄这样的人才,不然我也不会被开封的政事,拖在开封大半个月时间。”

  张简自己找了个椅子坐了下来,指着自己的鼻子,开口道:“你瞧瞧我现在这个模样,你再把一座省城交给我,明年你就要带着我的尸骨,去见你大侄子了。”

  “累死了我,到时候看你怎么在你那侄儿面前张嘴!”

  相比较洪德五年,沈毅第一次见到张简的时候,如今的张公子,已经全然不复从前那个风度翩翩,相门公子的模样,不仅头发不怎么齐整,而且神色憔悴,借着烛光,还能看到他头上,竟似乎有了几根白发。

  要知道,他也就比沈毅年长个四五岁,今年不过三十岁出头而已。

  可见主政山东,尤其是这么个规矩完全被破坏,需要一点点重建的山东,让他耗费了大量的心力在上头。

  沈老爷见状,摇头感慨道:“山东之功,师兄至少要占三成。”

  张简微微摇头,对于这个说法颇不以为然,他甚至都没有接话,只是开口说道:“昨天我收到了恩师寄来的书信,提到了关于河南的安排,不出意外的话,朝廷应该会派一个子恒你熟识的人,去主政河南。”

  “我熟识的人?”

  沈毅摸着下巴想了想,然后心里似乎有了答案,不过他也没有明说,只是伸手给张简倒茶,笑着说道:“师兄在山东,这般劳心劳力,将来的山东官员,人人都要承你的恩情。”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师兄今后,在山东任上不妨多做几年,先做两任或者三任布政,将来尽量争取在山东任巡抚。”

  “日后,山东的所有官员,就都可以称得上师兄的故吏门生了。”

  张简有些古怪的看了看沈毅。

  “子恒你这番话,与我大父所说,竟几乎分毫不差……”

  在朝廷里做官,是需要一些根基的。

  没有根基,官就坐不稳当。

  尤其是宰相这个位置,是最需要根基的,比如说赵昌平,深耕户部二十年,再加上甘泉书院的后来人,他在朝廷里的根基本就十分雄厚,进了议事堂拜相之后,如今地位越来越高,几乎只在陈靖一人之下了。

  张简也是走这条路,他自然也需要根基。

  如今,山东官场新新开辟,很多事情是张简在从无到有的去做,只要他在山东这块地方,也深耕个十年,将来山东出身的地方官,就统统都是张简的门生了。

  也是他张易安,将来的进身之阶。

  沈毅笑了笑:“我只是随口一说,哪里能跟老相国相提并论。”

  张简低头喝了口茶水,沉默了一会儿之后,轻声道:“子恒不在的这段时间,我派人在山东各州府,都找到了不少存粮大户,其中大部分人,这会儿已经同意按市价,向官府售粮了。”

  “其中比市价更便宜一些的,蓟州已领取采买了,至于剩下的,估计还要子恒你点头才行。”

  不用说沈毅也知道,在这种“乱世”,那些存粮的大户,一定不会是主动要卖粮食给官府。

  不过张简做了什么事情,用了什么手段,沈毅并不想知道,也没有必要去知道。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